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655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8 大小:17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8页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8页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8页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8页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8页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8页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8页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8页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8页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8页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8页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8页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8页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8页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8页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8页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8页
亲,该文档总共1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1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Word文件下载.docx

你见过哪个我这个岁数的人对工资已经很满意呢?

当然,我想得到更高的薪水,这也是我到这来参加面试的原因。

至于现在嘛!

我还可以付帐并保持收支平衡的。

  5、现在这份工作你最不喜欢的是哪一点?

又是典型的用否定词表述的高压问题。

但即使这样,也要避免其中的否定因素。

考官可不管是不是他促使你如此挑剔的,他只能记住你是一个爱抱怨的人。

更糟的是,他对这次面试的印象也会是否定的。

我觉得现在的工作各方面都不错,但是我正准备迎接新的挑战,等待肩负起更重的担子,取得更大的成就。

  6、你认为在工作中曾遇到过的最艰难时刻是什么时候?

  不要搜肠刮肚地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你最不想做的就是道出以个人失败和集体受难而告终的经历。

给你一些忠告:

不要谈及个人和家庭的困难,不要谈及与上司和同事的摩擦,你可以讲一次与下属产生的矛盾,并且说明自己是如何创造性地解决了矛盾,最后做到皆大欢喜的。

你也可以讲一次对你来说极富挑战性的经历。

  7、你觉得什么人在工作中难于相处?

  你现在已经学会了千方百计避免作否定回答的技巧,那么你很可能简单地回答:

我觉得没什么人在工作中难相处。

或:

我跟大家都合得来。

这两种答案都不算坏,但却都不十分可信。

你应该利用这个机会表明你是个有集体协作精神的人,"

在工作中唯一不容易相处的是那些没有集体协作精神的人,他们不肯干却常抱怨,无论怎样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他们都无动于衷。

 

★1、常见的面试(抽签题)库

1、你认为学校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请谈谈你的观念?

 2、学校领导要组织或开展一次创优活动,你打算怎么做?

 3、如果你的一个异性学生非要与你交朋友,你回怎么做?

4、、校长委托组织一次夏令营活动,你怎么开展工作

 5、结合你所报考教学专业,谈谈你如何处理好执行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的关系

6、请你谈谈在优越的环境(学校)和在相对更差的环境里哪个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为什么?

7、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私了,你认为是这样吗?

8、小皇帝读书了,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发生过矛盾?

作为教师对此你怎么看

 9、对孩子教育的分歧要让孩子知道吗?

你诊断怎样化解这种矛盾和分歧的?

 10、随谈你对儿童教育的见解

11、你的一个很好的教学改革方案,不仅没得到校长的采纳,反而说你异想天开,你怎么办?

12、你组织学生一次户外活动,有个同学突然中暑,你怎么处理?

 13、有两个孩子,都从五岁开始学画,孩子小冬的父母让小冬把画完的每一张画都贴在家里客厅的墙上,这样,小冬的画就经常得到父母和客人的称赞。

孩子小南的父母则对小南的每一幅画都严格加以评价,让小南只能把画得最好的那一幅画贴在小南自己的房间,其余的画都放在抽屉里。

你站在教师的角度赞赏那位家长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14、.中国的教育环境喜欢把孩子分类,而有意无意地忽略家庭教育因素,有位教育学家说:

"一等家长用眼睛管(看)孩子,二等家长用嘴巴(说)管孩子,三等家长拳头管(打)孩子。

你作为教师谈谈你的看法?

15、、如果你在上课时,有学生严重违纪,请来家长,家长却与你在办公室发生冲突,请问你该怎么办?

16、如果你是班主任,你所在班的某科任老师在一次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60%的学生对他不满,那么你该怎么办?

17、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请你谈谈看法。

18、一次,你走进教室,看到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关于你的漫画.同时学生们在纷纷议论:

啊,真像,真像......"

你将怎么处理?

19、新课标中提到学生和教师是合作者,请谈谈你的看法?

20、你怎样让不喜欢你的学生喜欢你?

21、如果你的学生当面指责你,你会怎么处理?

22、请根据学校的实际,组织以迎“中秋庆·

教师节”为主题的活动,你是怎样设计的?

23、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24、你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

 25、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怎样一种家校合作方式比较好?

 26、今年各地媒体争相报道宣传高考状员,奖励高考状员蔚然成风,有的地方甚至重奖高考状员.对此,你怎么看?

 27、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

 28、学生记忆有什么特点,学科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29、你认为一种科学的备课方法是什么?

平时你是怎样备课的?

 30、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

 31、教学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你倾向那一种看法,若两者都不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32、现在许多家长外出打工.其孩子由父母管护,这种"

隔代教育"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出现不少问题,对此,你怎么看有什么建议和对策。

33、现在常常提的“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怎样理解?

 34、教育部对小学生守则中见义勇为取消了,你怎么看

 35、有人说:

学校学生的成绩是校长的面子。

你怎么看?

36、你认为提高学习成绩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吗,为什么;

37、简短的口头作文:

梦想成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研究和思考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课程评价——非常重要

  14.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新课程“新”在何处?

——新课程“新”在何处,或者说新课程关注的焦点,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来阐述。

二)课程的继承与创新

新课程确切地说是改善课程的一次尝试,是课程改革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每次课改都有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

50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国开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课程改革,并由此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现行体系。

综观义务教育制度确立以后的课程建设,有四方面比较突出的进展:

一是在课程管理政策上改变了国家过于集中管理的方式,实行国家和地方两级课程管理的方式;

二是初步改变了多年来只有“学科课程”加“必修”的模式,增加了“活动课”、“选修课”等;

三是推行了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多样化的方针,初步推动了教材的多样化;

四是在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一批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经验,倡导了新的教育观念,激活了教育实践的改革。

这些成就为构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了必要基础。

新课程根据社会发展、知识发展与学生发展对课程提出新要求的综合思考,试图在我国基础教育取得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主要表现在,从两级管理走向三级管理,使得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学校,有一定的课程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职责;

根据综合性、均衡性与选择性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以“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进一步推动了教材多样化策略,使得真正实现“一标多本”成为可能。

同时,完善教材的审定制度,尝试建立教材的选用制度;

提升学校和地方已经形成的素质教育经验,作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供有志于课程改革的同仁分享。

三)注重营造一种新的课程文化

新课程超越了教材改编作为课程改革标志的局限性,超越了单纯以时间作为划分依据的阶段性,它把课程改革作为一种持续不断的系统工程,注重时间上的全程性与空间上的无限性,并通过这种新课程,营造一种合作、对话与探究的课程文化。

所谓合作文化,就是强调课程的开放性。

每一位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促进其发展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实现。

同时,每位儿童都有差异,他们的发展取决于有差异的课程,没有合作就不可能提供有差异的课程。

由于学校制度的建立与课程分化的传统,导致教师的行为具有“个人专业主义”倾向,而教育的特殊性又需要在分工基础上的合作,以实现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新课程强调一种共建共享的课程文化。

专家、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人士都是合作共同体的一分子,应尽可能保证他们之间有合作的机会,并建立合作的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新课程倡导与学生家长的合作,要求家长首先应知道自己的角色,认识到自己也是课程改革或学校教育共同体中的一员,是学校课程的决策人之一,而不是一个“局外人”;

其次应了解新课程倡导家长享有对学校课程的知情权、评价权与建议权,学校或媒体都有义务告诉家长,他们的小孩在学校学些什么,怎样评价,以便家长可以做出决策或提供建议;

第三应通过观察或了解自己子女的学习需要、对学校或学习的态度以及素质报告单来评价学校课程的质量,并与学校或教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采取相应的、适当的教育行动,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第四应对学校教育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机构,是青少年的专门化的教育场所,学校所承担的是社会责任,而不是个人责任,因此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对于一个小孩而言学校教育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不能把一个家长的愿望强加给学校,要学校承担不该承担的家长责任,设身处地地为学校或教师着想所谓对话文化,就是强调课程的民主性。

课程本身就是一种对话,是所有与课程利益有关的人员或部门之间的对话。

由于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儿童的发展是全社会的焦点,因此,把什么样的课程交给儿童,或者说儿童需要什么样的课程,不能让某个专家或某一群体的人来决定,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对话与协商,特别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上。

就目前而言,学生在学校里学什么,取决于教师教什么,教什么取决于专家编的教材说什么或专家出的考卷考什么。

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教师也不知道为什么教,教师没有机会与专家交流或对话,不了解或不理解教材中的革新要素。

新课程在国家标准制定时就非常强调对话与协商,尽可能创造各种机会,让课程专家与学科专家、专家与教师,专家与社会人士代表分别参与对话,或让他们共同参与对话。

同时,把“课程标准”作为文本,要求专家、教师、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士不断地解读,并与之“对话”。

当代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现代学生观教育一直是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应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解决。

从外部环境来说,首先是人才选拔和评价制度,要改革;

从内部来看,对素质教育者来说,更新教育观念是前提,改革考试制度是关键,建立新的评价标准是导向机制,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根本。

  是教给学生知识,还是教会学生做人?

  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多少年来,人们沿袭传统的教育理论,遵循着古人关于教师功能的定位,即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一文里所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对这一定位,人们只是反复引述,却忘了用时代的眼光进行审视。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使用每年一次的高考来选拔人才,而这一次考试主要又只是考知识,这样就使得我们整个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被吸引到对付考试上去了,无形中扭曲了教育的功能,强化了教师就是传授知识的这个信条,这是极不全面的。

多年来,我以为,我们最大的缺欠是把知识性、甚至是强制性的知识学习看得过重,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情绪以及个性发展的关注,出现了不少高文凭低能力的学生,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有才无德的人,这个教训必须记取。

教育的目的、教师的职责应使学生们在独立面对世界的时候,学会同世界对话、学会从周围的环境中汲取营养,能够面对困难,抓住机遇,搞好人际关系,团结同仁,找到自己的幸福,为社会服务,为祖国效劳,一句话教学生学会做人,用他所学的知识为祖国服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布的21世纪教育报告中把学会做人概括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

这是对学生学会做人内涵的补充和发展,也是联合国对当代教育教学经验的新概括,必将对世界教育发展有重大意义。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

要成才、先成人。

一个人虽有本事,但不会做人,对社会不做好事,而做坏事,这样的人只能是越少越好,甚至一个没有更好。

教学生学会做人是当代教师应具备的现代学生观之一。

何谓教学质量高与低

  如上所说,由于我国使用每年一次的高考来选拔人才,因而整个教学目的被扭曲了,把学习知识看得过重,甚至认为知识就是能力、知识就是力量,其实,这种认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规律和要求是相悖的。

马克思指出″商品的销售是一个惊险的跳跃″,这个惊险跳跃要获得成功,企业所有人都得付出艰辛的劳动,而来不得半点虚假。

因之,市场对现代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已经不是看你是哪一个学校毕业的,考了多少门课,得了多少分,而是看你是否拥有胜任工作的能力,看你的能力能为他的企业带来多少财富。

人的能力是多样的,但最重要的能力是创新能力。

当代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培养学生索取知识的能力,并把创新作为教学的全过程。

著名的教育家、原复旦大学校长、现被聘为英国诺丁汉大学第一位华人校长的杨福家教授说得好:

“什么叫学问?

就是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问题。

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怎样去问问题,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钥匙,就能够自己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

  有无“差生”或“后进生”?

  前几天,我在《光明日报》上看到一篇关于《当今我国中小学教师心态的大型调查报告》,在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教育中不应有差生或后进生的提法,学生只有发展水平和个性潜能的差异,不应有‘好’、‘差’之分,74.4%的教师表示赞同,但也有10.4%的教师不赞同。

”后者认为基础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个性差异是与基础教育的任务相悖的。

我认为,这种认识是不妥的。

固然,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这种教育不能没有针对性,不能不搞因材施教,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而承认有针对性,承认因材施教,教师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更应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与潜能。

当代学生观

什么是教师的学生观?

  所谓教师的学生观就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地位、作用、特点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在教师的学生观中,爱是一个核心的内容。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它是一种无声的信息,可以传递给学生,激起共鸣;

它也是一种力量,可以催人奋发上进。

学生有了情感上的需要,作为内驱动力的发动机便开始学习工作,思维、智力、品格、精神方面的和谐发展就有了可靠保证。

  新时期教育教学形势下,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学生观?

  当代社会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怎样的学生观。

教育和知识创新已成为未来知识经济社会的“基础产业”。

当前的形势要求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培育出一个个各具个性的学生。

我国的教育目前仍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转型时期,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和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应试教育”倾向。

在这种不良倾向影响下,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发生了畸形的变化。

具体表现为:

1、对学生缺乏施展,一旦学生达不到要求,便恨铁不成钢地进行训斥责罚。

2、轻视教育过程的启发引导,片面讲究多读多练,期末考试前复习搞题海战术,久而久之,学生形成厌学情绪。

3、忽视与学生家长的科学交流、沟通与合作,学生一旦犯错,只顾在学生家长前告状,不与或少与家长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

而这些畸形的作法,不但激化了师生之间的矛盾,恶化了家长、学校、学生三者间互相信任的关系,最终的受害者是那些少不经事的孩子们。

学生的本质问题。

我们首先要强调必须树立起这样的观念:

学生也是现实社会中的一员,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思想情感、有个性的社会人。

可是我们往往把学生看成是家长的所有者和学校的所有者,总是好按照家长和学校的意志去看管学生。

看不到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特别是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我们应该树立一个新的学生观:

尊重的观念。

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尊重家长和老师多一些,而且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他们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有权利为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做出一些选择和决定。

我们的教育需要一个新的教育理念的注入:

尊重的教育理念。

尊重的教育,首先是尊重人,尊重生命,尊重人的需要,尊重人的精神世界,尊重人的个性差异。

  在学生的本质问题上,我们还要建立起这样的观念: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不是成熟的个体,但是,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人。

正是这种发展的潜能,使学生有了可教育性。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教育环境和条件的局限,使得学校教育无法为儿童创造更多的机会发展适合自己个性和特长的教育。

在应试教育中,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开发和发展,更多的是受到心灵的伤害和尊严的丧失。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需要和成长方式,也都有按照自己的方式生存的权利。

我们的学校要做的是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成为他们自己。

我们应该牢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在尊重每一个人的教育理念下,还应有这样一个观念: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点,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依法施教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封建礼教影响很深远的国家,法的意识淡漠。

在学生问题上,缺乏法律的意识。

学生作为社会的成员,有未成年保护法和教育法的保护,可是,在学校,学生的各种权利被侵害的现象不断,老师们很少意识到有些行为是违法的。

我们在法制的时代从事教育工作,应该有法律的意识。

因此,必须树立依法施教的观念。

遵循教育规律问题。

遵循教育规律,最根本的就是要按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实施教育。

我们的教育,目前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严重违背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孩子们生活得最累。

他们起床最早,睡觉最迟,在学校工作时间最长。

背着沉重得书包,孩子们过着机器一般的日子。

升学的压力已经从高中转移到幼儿园。

小学、初中都是为了上大学而读书。

儿童的身体是超负荷地运转着;

他们的心理压力更大。

儿童的天性在考试中被扭曲。

  我们的教育需要考虑如何让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和初中生乐学的问题。

这次新课程,特别强调能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儿童在参与中、活动中学习。

注重了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快乐了,老师们不也一样快乐吗?

教育要向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方向努力。

  遵循教育规律,在当代学生教育上,还要考虑当代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的特点。

除了信息时代赋予儿童的特点外,还有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下儿童的特点。

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具有独生子女的特殊的心理特点。

当代学生的特点

  所谓当代的学生是指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在校学生。

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他们的父母相比,这一代学生有很大的不同。

这种不同是时代给烙下的印记,并非孩子有什么特别。

当代的学生,仅仅和他们的父母同龄时期相比就已经有着很大的不同了。

我们必须对这个时代的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当代学生的时代特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一)主体意识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思想获得了很大的解放,可以说,中国在整体上要比改革开放前开放得多,自由得多。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生长在80年代的儿童的主体性有了很大的增强。

所谓主体性主要指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1.自主性。

自主性是个体在对象性的活动中的地位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

学生的自主性首先是它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学习文化知识,把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其次是学生有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可以重复发挥自己的潜力去主动学习。

学生的自主性是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

  2.能动性。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是他与外界包括教育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学生不是单纯受制于教育活动本身和教师而被动地学习,而是能够自觉地认识到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并积极地配合教育者的施教活动,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

另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经验结构去主动探求外界的一切,具体地说就是学生具有跳出教师的引导和管理的内在要求,主动探索学习的内容、方法和途径,通过自主的选择来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途径和方法。

能动性是学生对教育现实的选择,是其主体性形成的必要前提。

  3.创造性。

创造性也称创造能力,是指人具有制造创造性的社会价值的产品,萌发新设想、提出新观念或对问题做出独特解答的能力。

学生的创造性是吸纳和融会优秀文化基础之上,具有的一种能“创造”新文化、新知识、新产品的能力。

可以说,每一个学生都有这种创造性的品质,是否能表现出来就看他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或是哪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创造性是学生对现实性的超越,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

  当代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容易受老师和父母的左右。

他们已开始不再满足于只听别人的答案,而试图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找寻自己的答案,这是学习化社会中非常可贵的一种心理品质。

  北京某大学附小的一位具有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給教育报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

“现在的孩子真的很难教”这位老教师有这样的表述:

“回忆我刚参加工作时,学生大多比较听话,能配合老师的工作,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专心听讲,放学后能主动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从这位老师的表述,我们看到,说学生不好教,就是因为学生不听话。

把“听话”与“不听话”作为了现在和学生和过去的学生之间的不同。

   

(二)信息获取方式多样

  网络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已不再是单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