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小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6982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小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小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小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小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小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小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小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小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小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小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小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

《高考生物小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小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小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

高考生物小专题10植物的激素调节

小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

1.(2017·山东烟台一模)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下列对拜尔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B )

A.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

B.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解析:

拜尔的实验没有设置空白对照组;因为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所以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拜尔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但不能证明该物质是吲哚乙酸;该实验没有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将一片明胶或云母插在幼苗尖端和其下部之间,用于研究幼苗的向光运动,结果如图所示。

由此证明( C )

A.幼苗尖端是感光部位

B.在弯曲部位,背光面细胞数目多于向光面

C.化学物质从幼苗尖端向下传递

D.生长素通过主动转运进入明胶中

解析:

图中两组间的变量为明胶片与云母片的不同。

给予幼苗尖端单侧光照射,尖端能感受光刺激,从而使化学物质从向光一侧往背光一侧进行横向运输;又化学物质能透过插在幼苗尖端与其下部之间的明胶,所以化学物质的极性运输没有受到影响,则幼苗将向光弯曲生长;而化学物质不能透过插在幼苗尖端与其下部之间的云母片,所以化学物质的极性运输受到影响,则幼苗不生长,由此证明化学物质从幼苗尖端向下传递。

3.(2017·山东日照一模)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细胞的成熟程度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

D.生长素合成的前体物是色氨酸,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解析:

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缺乏氧气,有氧呼吸被抑制,提供给主动运输的能量减少,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植物向光生长不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因背光侧和向光侧均为促进作用;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不敏感,故细胞的成熟情况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

乙酸。

4.(2017·湖北武汉模拟)下列生产活动或自然现象中,与生长素的作用无关的是( C )

A.扦插枝条时保留芽,易于生根成活

B.摘除棉花的顶芽,使其多开花多结果

C.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叶,提高移栽成活率

D.倒伏的玉米苗,茎背地生长以更好地接受光照

解析:

扦插枝条时保留芽,芽能合成生长素,生长素促进生根,易于成活;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使其多开花多结果;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叶,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成活率,与生长素作用无关;倒伏的玉米苗,在近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生长较快,茎背地生长,以更好地接受光照。

5.观察下列两个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若图乙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B.若图乙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低于F点

C.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生长素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D.若图乙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EF段

解析:

由于重力作用,图乙中Ⅰ处生长素浓度小于Ⅱ处,但Ⅰ处生长快,Ⅱ处生长受到抑制,若图乙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E点;若图乙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BD段,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Ⅰ处,其生长速率也比Ⅰ处慢,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低于F点;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Ⅱ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但对Ⅲ处也起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较弱;若图乙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AB段,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B点,其生长速率也高于Ⅲ处,其生长素浓度范围为BD段。

6.(2017·安徽蚌埠三模)下表表示黄豆发芽的部分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组别

处理

平均每个黄豆

长出的不定根数

1

50微摩尔/升的生长素溶液

4.85

2

100微摩尔/升的生长素溶液

5.02

3

150微摩尔/升的生长素溶液

3.17

4

幼嫩的植物茎叶研磨后分离得到的提取液

5.92

A.如果探究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可以不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B.由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50~100微摩尔/升之间

C.1、2、3、4组能说明幼嫩的植物茎叶中一定存在生长素

D.该实验能够证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解析:

由表格数据来看,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50~150微摩尔/升之间,若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探究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可以不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由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50~150微摩尔/升之间;1、2、3与4组对比,能说明幼嫩的植物茎叶中存在促进生长的物质,但是不能确认该物质就是生长素;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1、2、3组中没有空白对照组,不能说明对黄豆生根是促进还是抑制,不能体现两重性。

7.(2017·福建泉州模拟)下列关于农业生产措施或作物生理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C )

A.将成熟木瓜与未成熟柿子一起放置,柿子成熟快,其原理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B.用人尿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树枝易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

C.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其原因是水稻合成分泌过多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导致植株过度增高

D.玉米即将成熟时,若经历干热后又遇大雨,种子易在穗上发芽,其原因是高温降解玉米产生的脱落酸,解除了种子休眠,种子吸水萌发

解析:

将成熟木瓜与未成熟的柿子一起放置会促进柿子的成熟,原因是成熟的木瓜释放出乙烯,催熟了未成熟的柿子;人尿中含有植物的生长素,用人尿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可促进生根,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原理;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其原因是赤霉菌合成分泌过多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导致植株过度增高;玉米即将成熟时,若经历干热后又遇大雨,玉米种子中的脱落酸被降解,种子内脱落酸含量降低,抑制发芽的作用减弱,导致种子在穗上发芽。

8.(2017·河南洛阳一模)图1和图2分别是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和对赤霉素水平影响的实验结果,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

A.去顶芽的拟南芥不能合成生长素

B.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C.拟南芥的顶芽与赤霉素的合成有关

D.生长素显著影响赤霉素的生物合成

解析:

图1中,与正常生长的对照组相比,去除顶芽后,主根生长的长度变小,但主根仍能生长,即去顶芽后拟南芥仍可以产生生长素;而去顶芽+外源生长素的实验组,主根长度增加,由此推测顶芽能够产生生长素,而外源生长素可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图2中,与正常生长的对照组相比,去除顶芽后,赤霉素水平下降;而去顶芽+外源生长素的实验组,赤霉素浓度又上升,说明生长素能够促进赤霉素的合成,即顶芽与赤霉素的合成有关。

9.油菜素甾醇对维持顶端优势,促进种子萌发及果实发育有重要作用。

据此推测最合理的是( D )

A.油菜素甾醇的生理作用不具有两重牲

B.芽的生长速率与油菜素甾醇的浓度呈正相关

C.油菜素甾醇能抑制淀粉水解酶的合成

D.油菜素甾醇有利于有机物向果实运输

解析:

顶端优势体现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实例,油菜素甾醇对维持顶端优势有重要作用,因此油菜素甾醇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芽的生长速率与油菜甾醇的浓度并非呈正相关;种子萌发需要消耗种子自身积累的能源物质,油菜素甾醇促进种子萌发,可推知油菜素甾醇能促进淀粉水解酶的合成从而促进淀粉水解,为其萌发提供能量;油菜素甾醇可促进果实发育,果实的发育需要有机物,故可推测油菜素甾醇有利于有机物向果实运输。

10.(2017·湖南常德模拟)水杨酸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激素,能诱导植物体内产生某些与抗病有关的蛋白质,提高抗病能力。

为探究水杨酸对不同品系(YTA、YTB)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完成了相关实验,其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 )

A.水杨酸作用效果与水杨酸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

B.水杨酸的主要作用是催化抗性蛋白的合成

C.在实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品系YTB对水杨酸的浓度变化更敏感

D.水杨酸对YTB水稻幼苗叶片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解析:

图中信息说明发挥作用的效果与水杨酸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由“水杨酸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激素,能诱导植物体内产生某些与抗病有关的蛋白质”可知,水杨酸是一种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不具有催化作用;对比两条曲线可知,在实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品系YTB对水杨酸的浓度变化较敏感;由曲线可知,水杨酸对品系YTB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3.75×10-5mol·L-1浓度的水杨酸促进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7.5×10-5mol·L-1浓度的水杨酸、1.5×10-4mol·L-1浓度的水杨酸抑制蛋白质含量的增加。

11.科研人员在黑暗环境中培养水平放置的豌豆种子,获得下图1所示的豌豆幼苗,研究生长素(IAA)对植物背地(向上)生长的影响。

(1)豌豆幼苗中合成IAA的主要部位是幼苗的    。

 

(2)实验一:

科研人员切取幼苗的AB段(上胚轴),分别提取P侧和D侧细胞的所有mRNA,与被IAA诱导表达的PsIAA4/5基因的探针进行

      杂交,目的是通过检测P侧和D侧PsIAA4/5基因的

    水平,来检测    。

检测发现P侧的IAA浓度较高,推测该侧细胞的    生长较快,导致上胚轴向上弯曲,表现出背地性。

 

(3)实验二:

科研人员将若干幼苗分为两组,每一组切取AB段并纵剖为P侧和D侧两部分,将其中一组B端插入含有14C—IAA溶液的试管中,另一组A端插入。

6h后分别测定两组不接触14C-IAA溶液一端的14C—IAA相对浓度,结果如图2。

A端插入和B端插入结果相比较,

说明

 

 ,并且    侧运输能力较强。

 

解析:

(1)豌豆幼苗中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顶端即幼叶。

(2)可利用基因探针和mRNA进行核酸分子杂交,以检测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

如果有杂交现象,说明PsIAA4/5基因已经转录,进而可以判断生长素的含量。

生长素的作用机制是促进细胞的伸长。

(3)分析图1、图2,A端为形态学上端,B端为形态学下端,6h后,在两组不接触14C—IAA溶液的一端,均检测出了14C—IAA,说明A端插入的一组发生了IAA的极性运输,B端插入的一组发生了IAA的非极性运输。

比较两组结果,说明IAA的极性运输强于非极性运输。

对比每一组的P侧和D侧两部分检测出的IAA含量,P侧14C—IAA的浓度高,说明P侧运输能力较强。

答案:

(1)幼叶(顶端)

(2)核酸(或“DNA—RNA”) 转录 IAA(生长素)的含量 伸长

(3)IAA(生长素)极性运输强于非极性运输 P

12.(2017·江西南昌二模)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将休眠状态的某植物种子与湿沙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1~2个月,可使种子提前萌发。

处理过程中两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秋季成熟的种子内激素a含量较高,使种子处于休眠状态,其意义是 。

 

(2)由图分析,低温处理可使种子提前萌发,主要原因是

① , 

② 。

 

(3)用激素b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会引起茎叶生长速度过快,稻谷产量    ,其原因是  

 。

 

解析:

(1)图中a为脱落酸,b为赤霉素。

脱落酸使种子休眠,有利于种子度过不良环境。

(2)低温处理可使赤霉素含量升高,脱落酸含量降低,前者促进种子萌发,后者抑制细胞分裂。

(3)用赤霉素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会引起茎叶生长速度过快,向稻穗输送的营养物质减少,而使稻谷产量下降。

答案:

(1)有利于种子度过不良环境

(2)①使赤霉素含量升高,促进种子萌发 ②使脱落酸含量降低,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减弱

(3)降低 营养物质过多用于茎叶生长,向稻穗输送的营养物质减少

13.(2017·吉林延边模拟)植物生长抑制剂是能使茎或枝条的细胞分裂和伸长速度减慢,抑制植株及枝条伸长生长的一类物质,其中青鲜素又叫抑芽丹,纯品为白色结晶,微溶于水。

它有抑制细胞分裂和伸长,提早结束生长,促进枝条成熟,提高抗寒能力等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    的分子。

它们是在       产生,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

 。

 

(2) 也可以抑制细胞分裂,此方面 

的作用与青鲜素之间属于    关系。

 

(3)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水果、蔬菜是用植物激素刺激生长发育成熟的,有人认为儿童吃了这类水果、蔬菜后,会出现性早熟。

某同学为探究“激素水果”是否会引起性早熟,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材料:

12只未成熟的长势、体重和年龄相同的同种幼小雄兔。

实验步骤:

 

 

 

 

 。

 

解析: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在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与青鲜素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3)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激素水果是否引起性早熟,即实验变量为是否饲喂激素水果,为使实验更加严谨,应添加饲喂性激素的对照组,故应将小兔均分三组,一组饲喂普通水果的饲料为空白对照、一组饲喂激素水果的饲料、一组饲喂添加性激素及普通水果的饲料,观察小兔特征即可。

答案:

(1)信息 植物体内 微量有机物

(2)脱落酸 协同

(3)将12只兔子平均分为3组,编号A、B、C并分开进行饲养;A组兔子喂食伴有普通水果的饲料,B组兔子喂食含激素水果的饲料,C组兔子喂食伴有雄性激素的普通水果的饲料;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它们的反应特征,并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