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压强实验题专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7011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压强实验题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压强实验题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压强实验题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压强实验题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压强实验题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压强实验题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压强实验题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压强实验题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压强实验题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压强实验题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压强实验题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压强实验题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压强实验题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压强实验题专题.docx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压强实验题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压强实验题专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压强实验题专题.docx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压强实验题专题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压强实验题专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固体压强实验

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时,某同学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分析图乙和_____所示两图实验,可得出结论:

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比较图甲、乙所示实验,可得出结论:

受力的面积相同时,_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下列实例中,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是_____(选填“A”或“B”)。

A、图钉的一端做得很尖B、交通管理部门规定,严禁货车超载。

2.如图所示,为小丽在“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所选用的器材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实验过程图示.

(1)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_________和________.

(2)小丽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________;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大,这是利用了_______来减少压力作用的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果.

3.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如甲、乙、丙所示.

(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3)由实验乙、丙可知: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请举出生活中应用此知识的一个实例________.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丁的大小关系为p丙________p丁(选填“>”“<“或“=”);

(5)实验中将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将左边部分移开后,发现海绵凹陷程度不变,由此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此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4.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如图l至图3所示.

(1)图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海绵_____(填“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来体现的,我们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沙子代替海绵来完成实验.

(2)通过比较图l和图2,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________(填“越大”或“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通过比较图_____(填序号)和图3,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实验中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或“理想实验法”).

(补充设问)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4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3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4中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p________p′(填“>”“<”或“=”).

(5)实验时如果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5所示.小明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

二、液体压强实验

1.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U形管两侧液面_____的变化,将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探头的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会_____(选填“内凹”或“外凸”).

(2)通过比较C、D两个图,可得到结论:

同一液体的压强_____的增加而增大.

(3)通过比较D、E两个图,可得到结论:

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_____越大,压强越大.

(4)通过比较A、B、C三个图,可得到结论:

_____.

2.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实验前,小强发现压强计U形管两边红墨水的高度不相等,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

A.再多加一些红墨水

B.倒出一些红墨水

C.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D.按压金属盒的橡皮膜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增大,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__有关.

(3)小强保持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丙所示.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

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

答:

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

(4)他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对比不明显,则下面操作不能使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烧杯中换密度差更大的液体

B.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酒精

C.将U型管换成更细的

3.小明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_________问题;

(2)重新组装器材后,他用手指轻轻按压橡皮膜,若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____________,则说明故障已排除;

(3)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有关;

(4)接着小明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____________不变;

(5)小明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明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

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4.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请你在认真思考、观察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_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仔细观察图示的“实验1”和“实验2”,回答:

①实验1是想验证:

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_________的关系;

②实验2是想验证:

当__________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________的关系;

③本实验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适量的水和浓盐水,某同学用压强计鉴别这两种液体,则图_________(填a或b)中装的是盐水.

 

参考答案

1.凹陷程度丙压力B

【解析】

【详解】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压力相同,只改变受力面积大小,故分析图乙和丙所示两图实验,可得出结论:

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比较图甲、乙所示实验,受力面积相同,乙中压力大,压力作用效果明显,故可得出结论:

受力的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A、图钉的一端做得很尖,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B、交通管理部门规定,严禁货车超载,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符合题意;

故选B。

2.控制变量法转换法D、E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E、F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受力面积

【解析】

【详解】

(1)[1][2]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不能直接观察物理量的变化,而是通过物理量变化导致其它量的变化时,通过其它量的变化判断物理量的变化,这种方法是转换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与转换法.

(2)[3]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大小不同,由图示实验可知,应选择图D、E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4]图D、E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5]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控制物体间的压力相等而受力面积不同,应该通过图中的E、F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6]通过图中的E、F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7]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大,这是利用了:

增加受力面积来减少压力作用的效果;

[8]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减少受力面积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果.

3.海绵的凹陷程度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书包背带要做得宽大一些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解析】

【详解】

(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实验可以发现,甲、乙受力面积相同,乙的压力大,海绵的凹陷程度大,因此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

(3)由实验乙、丙可知:

乙、丙压力相同时,丙受力面积大,压力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如书包背带要做得宽大一些,当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力作用效果,人背书包会更舒服一些;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图丙和图丁中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也相同,根据

可知,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丁相等,即:

p丙=p丁;

(5)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中,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实验中将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将左边部分移开后,压力大小发生了改变,故不能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4.形变可以越大2控制变量法=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

【解析】

【详解】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实验中,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说明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的;一般选择海绵、泡沫塑料、沙子等较易形变的材料,所以,用沙子代替海绵做此实验,则仍然可以完成本次实验;

(2)比较图1和图2知道,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不同时,压力越大,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图2和图3知道,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且受力面积越小,海绵凹陷程度越大,即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由此可知:

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比较1、2两图,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比较2、3两图,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即说明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4)由

知道,由于压力和受力面积相同,若将该小桌子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则p=p′;

(5)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而实验时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压力也发生了改变,即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故他不能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的结论.

1.高度差内凹随深度密度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解析】

【分析】

(1)液体压强大小通过U型管内液面的差来反映的,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这是一种转换法的运用;

将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大于橡皮膜内部的压强,橡皮膜会向内凹;

(2)(3)(4)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密度和方向相同;探究液体压强跟密度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深度和方向相同;探究液体压强跟方向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相同,应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详解】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将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大于橡皮膜内部的压强,橡皮膜会向内凹;

(2)C、D两个图为同种液体,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深度不同,深度越大,U型管的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可得出结论:

同一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D、E两个图中液体的深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盐水中U型管的高度差大,压强大,故可得到结论:

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A、B、C三个图中液体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不同,但压强相等,可得出结论:

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答案:

(1).高度差

(2).内凹(3).随深度(4).密度(5).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C深度不可靠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不变C

【解析】

【分析】

(1)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有高度差,说明软管内封闭的气体不受力时,压强与外界气压不相等,应重新进行安装;

(2)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关系时,控制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液体深度;

(3)探究液体压强跟密度是否有关时,控制深度不变,改变密度的大小;

(4)根据p=ρgh来分析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详解】

(1)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有高度差,说明软管内封闭的气体不受力时,压强与外界气压不相等,对实验结果会造成影响,应拆除软管重新安装,故选C;

(2)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所以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所以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有关;

(3)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则应保持深度不变。

小强保持C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液体是深度增大,密度增大,U型管左右液面差增大,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不变,不能得出“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

(4)根据p=ρgh可知,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的压强与U型管粗细无关,所以在“烧杯中换密度差更大的液体”和“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酒精”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都将变大;“将U型管换成更细的”不能使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故选C.

3.漏气高度差深度深度不可靠未控制深度相同

【解析】

【详解】

(1)[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相平,一定出现漏气现象,可能是橡皮管出现破裂或接头处漏气;

(2)[2]重新组装器材后,在使用压强计之前要用手轻压金属盒,看U型管液面是否变化.若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则说明故障已排除;

(3)[3]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

所以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所以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有关;

(4)[4]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则应保持深度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

(5)[5]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液体的密度增大,但深度增大;

[6]根据U型管左右液面差增大得出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深度相同,不能得出可靠结论.

【点睛】

此题的关键是液体压强计的有关知识,我们要了解压强计的原理,知道液体压强计的操作要求,还要能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

4.高度差不漏气深度深度密度控制变量法转换法a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第二空.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

第三空.实验1中两图液体密度相同,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同,可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故可验证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实验2中两图,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故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第四空.深度

第五空.密度

第六空.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和密度的关系时,分别控制密度和深度不变,用了控制变量法;

第七空.液体压强的大小通过压强计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用了转换法;

第八空.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a液体中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大于b中液面的高度差,可知a液体的密度大于b液体的密度,图a中装的是盐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