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7232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教学设计课

  题1窃读记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2、是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一、导入

  “窃”是什么意思?

你认为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

“窃”时心里会怎么想?

请你打开书本,是什么促使了林海音这样去“窃读”的?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两遍。

  2、读第一遍,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3、读完第二遍,把书合上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交流反馈

  1、梳理内容:

  窃读的时间段?

窃读的办法?

窃读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的内容紧密围绕课题展开叙述。

  3、识读词语: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4、范写观察:

  饿、惧、柜、檐、酸、撑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5、生书写练字本上的汉字。

四、再读课文

  1、画出描写林海音动作和心里活动的句子。

  2、体会:

  这样写的好处,并摘抄在自己的语言积累本里。

五、放声朗读全文六、结束语整理与修改

教学过程设计“我”是担忧又害怕的跨进书店,因为那是一种怎样的窃读滋味?

(文中第四段)──很快乐,也很惧怕。

我快乐什么?

害怕什么呢?

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

   窃读  炒菜  锅勺  饥饿  惧怕  充足   屋檐  一碗  真酸  支撑  书柜  哎哟  踮起脚二、学习课文

  1、体会作者看书的急切心情:

  ⑴ 指名读描写林海音动作的句子。

  ⑵ 标出描写林海音动作:

   词语:

跨、踮、钻、挤、找。

   体会:

顾客多,我看书的心情急切。

  ⑶ 板书:

跨、踮、钻、挤、找心情急切 动作描写。

 ⑷ 读出这种感受。

  2、体悟作者窃读的独特感受:

   ⑴ 指名读描写窃读心里活动的句子。

   ⑵ 为了能顺利的看书她是?

为什么这样做?

板书:

惧怕新课标第一网  找到相关的语句体会:

  ① 光读不买的人不多,怕老板撵我走。

  ② 常此这样,自己感到不好意思。

板书:

独特感受 心理描写 ⑶ 自由地有感情读4~7段。

   ⑷ 如果说窃读时的心里是惧怕的,那么窃读后的心里感受呢?

   ⑸ 你认为是什么促使了林海音这样去“窃读”的?

   (找出相关的语句或谈谈自己的看法。

   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的”指的是身体成长物质的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食粮,粮食哺育的是身体,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身体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作者真正的领悟到这句话的意义,于是她(  ),于是作者“怕并快乐着”,乐大于苦,喜大于惧。

  3、出示读书名言:

   ⑴ 抓紧时间读书:

整理与修改

教学过程设计⑴ 抓紧时间读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⑵ 读好书:

   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⑶ 善读书: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 熹

  ⑷ 读书的乐趣:

  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日日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4、生创作“我的读书名言”。

三、拓展延伸

  1、结合过去,谈谈自己对待看阅读课外书持什么态度。

  2、结合所学的内容,说说此时对待看课外书的感受。

四、作业

  1、收集名人的读书故事,制作一期走廊文化展板。

  2、制定“我和好书交朋友”的阅读打算方案。

  

整理与修改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课

  题2*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作家。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

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揭题。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互相评议。

   3、汇报:

   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自主阅读,深入感悟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

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⑴ 把写好,要多看书。

  ⑵ 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⑶ 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与以往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苗苗:

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

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整理与修改

教学过程设计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整理与修改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课

  题3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作者为什么以书为侣,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到手不释卷。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

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

(指生说)是呀,钱?

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

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

可是有一个人却很坚定地说出他的选择,想知道他选择的是什么吗?

  2.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

走遍天下书为侣)指名学生读课题,正音、理解“侣”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3.他为什么选择书作为他一路上的伴侣呢?

想知道吗?

让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学习:

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且标好自然段的序号,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是否正确,你发现了哪个生字容易写错,给大家提个醒。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评议,正音。

4.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5.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在书上作批注。

三、指导朗读感悟课文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

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整理与修改

教学过程设计随着回答出示句子:

(1)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2)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体会到的?

预设

(1):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

(指导学生朗读)预设: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

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指导学生朗读)预设

(2):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

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

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预设(3):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

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指导学生朗读)4.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引说三个句子)2.引导学生提问。

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预设:

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二、探究答案,品味语言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

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1)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 过多少遍?

(2)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

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整理与修改

教学过程设计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c.“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3)指导感情朗读。

 (4)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反问句)B.给它们换一个说法。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小结:

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

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交流。

  过渡语:

就因为这样,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5)汇报交流:

怎样一遍又一遍的读?

齐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

全班交流。

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过渡语:

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5)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  A.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  B.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三、积累语言,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

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四、阅读链接1.出示:

课后的《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五、布置作业 “小练笔”:

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整理与修改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课

  题

  5*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1、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习作中受益的语句,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1、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都是离不开书的。

莎士比亚说过: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高尔基说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皮罗果夫也说过: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书又好比是源泉,好比是船只,好比是顾问……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

(板书课题)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看自己能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问题:

(1)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4、汇报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体会情感1、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

作者在作文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把自己感受深地方多读几遍,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批注。

2、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

(1)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如醉如痴。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方法学习作者写读书笔记:

记书中优美的词句,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鉴运用。

整理与修改

教学过程设计

(2)作者在作文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3)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说书是“我的“长生果”。

(4)引导学生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四、品读课文,积累词句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和比喻的生动。

五、练写片断,读写结合写一写自己在读这篇过程中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找自己喜欢的书读一读,写一篇读书笔记。

整理与修改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课

  题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习作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

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

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人们常说:

“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

“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

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整理与修改

教学过程设计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五、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整理与修改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题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一、回顾“词语盘点”

  .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二、交流平台

  .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三、日积月累

  .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

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诵名言。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整理与修改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