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7330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0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docx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10

舟山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试题满分:

110分

第I卷(本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B.铁制农具C.祖先牌位D.皇帝宝座

【答案】C

考点:

宗法制。

由于宗是一个会意字,所以这个字的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含义,题干中说

表示宫室屋宇,所以“

”就有可能是摆在宫室屋宇内的祖先牌位,再结合我们平时所提到的祖宗、宗法制、宗庙等说法,就可以确定该选C。

皇帝出现在秦朝,铁制农具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故排除掉BD;

表示宫室屋宇,兵器象征战争,而战争不可能在“宫室屋宇”下进行,故排除A。

2、《太史公自序》载: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从这段材料中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

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分封制遭到破坏

【答案】D

考点:

分封制。

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由“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可知,春秋时期分封宗法制遭到破坏。

所以选D。

3、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

形成和维护图中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

 

①宗法观念②自然经济③皇权专制④理学思想⑤社会习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C

考点:

宋明理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最好用排除法,图中社会家庭关系显然和“③皇权专制”毫无关系,所以本题凡是含③均是错误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而①宗法观念、②自然经济④理学思想、⑤社会习俗显然和图中社会家庭关系是有密切关系的。

4、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家风是什么”节目反应强烈。

传统中的“忠孝传家”、“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

下列与“忠孝”、“耕读”关联,不恰当的是

A.“忠”——世袭制        B.“孝”——宗法制C.“耕”——农本观        D.“读”——科举制

【答案】A

考点:

宗法制、科举制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家风”、“忠孝”、“耕读”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难知道,“忠孝”与儒家思想及宗法制相关,可知,A项表述错误,B两项符合史实,正确;“耕”与农本思想,即重视农耕相关;“读”古代重要选官制度科举制相关,即“学而优则仕”。

可知,CD两项均符合史实,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5、829年,日本记载:

“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

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

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备随便宜。

”该记载

A.说明日本效法唐朝改革政治制度        B.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人日本

C.彰显中日之间经济文化水平相当        D.体现出唐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

【答案】B

考点:

古代中日经济交流。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反映的是日本对唐代水转筒车的记载,再结合“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的信息可以看出该记载主张在日本推广这一技术,这说明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人日本,故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日本在学习唐代水车灌溉技术,AC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6、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                B.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C.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                D.世卿世禄向科举取仕的转变

【答案】C

考点:

“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九卿”、“六部”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卿”侧重于“皇帝事务”,而“六部”则上升为分类处理国家政务层面。

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C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BD两项表述本身不符合当时史实,而且与题干材料内容无关;A项表述错误,二者均从属于官僚政治(二者官职都不能够世袭)。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7、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利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答案】B

考点:

分封制;郡县制。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秦以前封建政治”的理解。

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指的是分封制,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地方行政制度,但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因此A项错误;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因此B项正确;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而郡县制不是,因此C项错误;郡县制维护了封建统治而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因此D项也错误。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8、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A.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B.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C.缓和君权与相权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D.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答案】A

考点:

题目中涉及的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的军机处都是中央机构的变化,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的产物,所以可以说强化君主专制是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A正确,B目的不是提高效率。

9、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下列吻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与特点的是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①加强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重要原因②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③上稳下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④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存在矛盾与困局

⑤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

【答案】D

考点:

古代地方的政治体制。

古代的地方政治体制发展演变的特点明显体现出了中央集权的特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地方的自主权越来越少,每一朝代几乎都是在变化,但是变化都是对前朝的继承和发展,整个地方的体制都是在变化中,故选D。

10、历史学家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

“如果说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在客观上是一种爱国行为,那是绝无疑义的;但若推及三元里民众在主观上漾溢着爱国主义精神,似缺乏推理演绎的大小前提。

”作者认为,三元里抗英斗争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斗争②在客观上展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③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列强的侵略行为④表达了中国人民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精神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考点:

三元里抗英。

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斗争,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如果说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在客观上是一种爱国行为,那是绝无疑义的”,②③正确。

“但若推及三元里民众在主观上漾溢着爱国主义精神,似缺乏推理演绎的大小前提。

”④没有体现自觉性,排除。

因此选择B。

11、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

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C

考点:

门户开放政策。

依据所学,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是《马关条约》,材料与清政府如何对待义和团无关,材料所述为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其影响为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权益,所以A、B、D说法错误,所以选C

12、陈旭麓先生指出:

“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

”材料中所说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A.洋务运动    B.清末新政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C

考点:

义和团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所说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指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义和团运动某些做法的确是在抵制西方的工业文明,是在回到中世纪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13、《重庆日报》曾登载“革命,从剪辫子开始”,并引用了三峡博物馆保存的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从图示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

 

①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 ②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

③旧习变化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④大汉四川军政府对革命持中间立场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D

考点:

辛亥革命。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

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的信息可以看出大汉四川军政府对剪辨易服持宽容的态度,故②正确;从图片标题“革命,从剪辫子开始”的信息可知剪辨子在民国初期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故③正确;故答案为D项。

14、口号、宣言、论断的出现通常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以下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停战内战,一致抗日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④③            B.④②③①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答案】D

考点:

五四运动;抗日战争。

最早发布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1933年1月17日中共中央发表的宣言。

1895年,年仅28岁的孙中山在海外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并且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

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这对解放战争时期,革命人民和军队战胜装备上强大的敌人,起到了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

它是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本质是“泥足巨人”这一论断的发挥。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口号,按照时间顺序,应该选择D。

15、“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

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答案】B

考点:

近代列强侵华导致天朝惊梦,随后洋务派自强求富,甲午梦碎,再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专制梦醒,解放战争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建国梦成,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富强梦起航,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16、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

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B.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

C.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D.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答案】B

考点:

太原会战。

材料中没有体现敌后战场,故A项错误;材料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充分体现国共合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说明八路军是主力,故C项错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故D项错误。

17、某一个主题展览中出现了下列关于我国某民主革命势力发展态势三幅图片,下列有关的解说正确的是

 

A.图一到图二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态势B.左倾错误的发展是导致图一到二的根本原因

C.图二到图三的发展是中共反击国民党的结果D.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导致图二到三的原因

【答案】B

考点:

两次国共合作。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三幅图片:

图一到图二反映的是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革命处于低潮时期的态势,可知,A项错误;进一步分析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发展导致的,B项正确;图三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的相关情况,从而C项错误;图三出现的原因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相关,而非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D项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选B。

18、1945年10月,在回答英国记者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毛泽东说:

“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下列制度设计中,集中体现毛泽东的论述的是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一国两制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D

考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实现……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四大自由……”等关键信息可知,体现这种论述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以答案选D。

19、毛泽东在《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1954年12月19日)一文中写到:

有些人认为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现在证明是需要的。

毛泽东认为政协需要存在的原因是

A.全国人大尚未建立                                B.有利于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

C.多党制优于一党制                                D.政协参与国家立法

【答案】B

考点: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12月第一届人大已经召开,排除A项;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不同于西方式的多党制,C项说法不确切;在第一届人大召开后,政协的主要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但是不参与国家立法,从而扩大了民主的基础选B。

20、以下为不同年代《人民日报》国庆头版上的部分标题。

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在伟大领袖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国民经济形势一片大好

②叶剑英委员长进一步阐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③为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远大目标而奋斗

④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闭幕

A.①④②③            B.③①④②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答案】D

考点:

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的事件。

④项是在1949年;③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①项是文革时期;②项是1979年,故选D。

21、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答案】C

考点:

中美关系正常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50年代中国坚持一边倒,倒向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中国与苏联是合作关系且均与美国是对抗的关系,到60、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在70年代的时候,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据此分析可知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C符合题意,故选C。

22、下列对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中国奉行友好结盟和平外交政策

C.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D.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答案】A

考点:

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六方会谈、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峰会”均属于多个国家的外交活动,在外交上属于“多边外交”,所以中国积极参加的这些外加活动也就属于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

本题关键在于一定要明确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是“多边外交”。

2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出现重大突破,中日、中美分别于1972年、1979年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日本早于美国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表明

A.日本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B.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日本已经完全摆脱美国控制

【答案】C

考点:

多极化的趋势。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日本已经崛起为一个强大的力量,早于美国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所以本题选C项。

A、B、D不符合史实。

2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

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

B

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是近代西方代议制产生的根源

C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

万民法的形成

确立了罗马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答案】C

考点:

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图表的解读能力。

A不是根本原因,而只是环境因素;B西方的代议制是间接民主,而古雅典的民主是直接民主;C《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正确;D万民法的形成确立了罗马帝国的权威。

25、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曾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

意即人类文明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少数两三个地区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每个民族都应该谨慎地寻找自己的方位,判断自己到底是与“世界时间”同行还是被远远抛弃在外面。

根据这个说法

A.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一直处于“世界时间”之中

B.英国从工业革命开始跻身到了“世界时间”当中

C.罗马法是古罗马处于“世界时间”中的重要标志

D.改革开放和国力增强使中国再度回归“世界时间”

【答案】C

考点:

罗马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准确解读。

由材料中的“世界时间”主要是指“人类文明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少数两三个地区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即在同一时代的几个地区中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据此分析可知C的表述符合题意的特点。

故选C。

26、“它是一个被创造物,但是它有权毁掉它的创造者。

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

它是被造的,但它可以破坏;从起源上讲它是派生的,但在行动中它却具有毁灭性。

”这里的“它”是指英国的

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首相

【答案】C

考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

“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立法机构是议会,行政体是内阁,通过内阁由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组织内阁;内阁首相有权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因此材料反映的立法机构与行政体之间的关系符合英国的内阁与议会之间的关系,故C项正确。

27、某学生的论文把英国“光荣革命”、美国l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一票共和”、设计德国政治管理模式的俾斯麦等作为重要证据。

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B.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演变

C.走向世界的英国政治发展模式            D.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的扩展

【答案】A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根据题干中“光荣革命”、美国l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一票共和”、设计德国政治管理模式的俾斯麦等,等关键词可知是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所以A正确;B政党政治不符合;C仅表述的是英国;D没有体现美洲的。

28、巴黎公社会议决定,在市政厅开设公共食堂。

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

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

就是这样一个公共食堂,也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

材料主要反映了

A.公社因财政紧张提倡节俭                    B.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

C.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                    D.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

【答案】B

考点:

巴黎公社。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巴黎公社,公共食堂”、“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等,结合所学知识,本题考查法国巴黎公社相关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很明显,ACD三项的表述与题干材料意思无关,属于无关选项,排除ACD。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巴黎公社委员的就餐情况,很明显体现出他们要是人民的公仆,要具备公仆意识,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本题正确答案选B。

29、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曾这样评说古巴导弹危机:

“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

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危机客观上缓解了冷战紧张局势        B.美苏核力量保持均势

C.美国在危机中的决策是错误的            D.美国应严防苏联扩散核武器

【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