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安全辐射培训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7406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铀安全辐射培训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铀安全辐射培训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铀安全辐射培训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铀安全辐射培训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铀安全辐射培训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铀安全辐射培训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铀安全辐射培训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铀安全辐射培训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铀安全辐射培训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铀安全辐射培训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铀安全辐射培训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铀安全辐射培训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铀安全辐射培训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铀安全辐射培训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铀安全辐射培训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铀安全辐射培训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铀安全辐射培训教材.docx

《铀安全辐射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铀安全辐射培训教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铀安全辐射培训教材.docx

铀安全辐射培训教材

铀矿井放射性安全防护

前言

讲铀矿井放射性安全防护之前,我们首先了解铀金属基本特性及其在电能上的利用概况。

铀是自然界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

它是一种金属,在地壳中含量为四百万分之一。

铀原子具有一种特殊的物理性能,它能自发地发生衰变(裂变),在放出射线的同时,并释放出原子核中蕴藏的巨大能量。

这种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有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三种。

而且这种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放射一种或几种射线后,可衰变成另外的原子核,称为第二代、第三代等多代原子核,它一直衰变到稳定的原子核为止,这种能连续衰变的放射链称为放射系。

天然铀由几种同位素构成:

除了0.71%的铀-235(235是质量数)、微量铀-234外,其余是铀-238。

铀-235原子核完全裂变放出的能量是同量煤完全燃烧放出能量的2700000倍,如,1000克铀235原子核全部裂变可释放出约81.9太焦耳的能量,相当于约2万吨梯恩梯炸药所产生的能量。

随着核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铀矿在工业、农业、医学、科技和军事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核能发电上的应用。

我们知道,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电力。

火力发电站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发电,水力发电站利用水力发电,此外还有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海水温差、地热能等发电,而核电是利用原子核内部蕴藏的巨大能量产生电能。

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作燃料烧掉非常可惜,而且日益枯竭;同时,大量燃烧煤炭和石油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危及生态平衡,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因此全世界迫切需要一种安全环保、经济规模利用的新能源--核能。

国际经验表明,核电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清洁的能源,长远角度,核电的发电成本低于煤电。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01年5月3日发布的数据,截止2000年底,全世界共有438台核电机组在运行,总装机容量为351327MWe,核电运行经验达9819堆年,核电约占全世界电力供应的16%,83%的装机容量在工业化国家,共有17个国家的核电比例超过25%,其中法国最高为76.4%。

截至2007年底,全球核电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3.5亿千瓦,而我国大陆地区核电运行机组只有11台,运行总装机容量达到907.8万千瓦,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只有1.9%,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例只有1.27%。

这一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下面是2000年世界核电状况:

根据国家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本世纪前20年,将是中国核电谋求一个较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从“适度发展核电”到“加快推进核电建设”,长远角度,国家在核电发展战略上已作出重大调整。

我国已提出了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目前甚至提高到6000万千瓦。

随之而来的是对铀的巨大需求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外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以才有这个国外尼日尔铀项目,所以我们大家今天在这里高兴见面了。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铀元素分布的范围很广,在各种岩石和煤层内有,在海洋、红河、湖泊的水中有,在大气内也有。

由于这里介绍的是铀矿井开采的安全防护,所以只谈含在地壳岩层内的铀矿物。

目前世界上各国已发现的铀矿物将近200种,但真正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只有10多种。

从人体健康出发,铀矿开采的安全防护工作,是铀矿开采学科内的重中之重,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采铀矿以来,国家和主管行业就十分关心铀矿工人的安全与健康,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安全防护政策法令和规定,例如,1974年4月27日国家就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剂量标准,规定职业人员每年全身的最大容许剂量当量为50mSv(5rem),五年年平均剂量不超过20mSv,全身照射的终生累计剂量当量不得超过2.5Sv(250rem)。

《放射防护规定》作为放射性防护工作国家级的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防护标准体系。

这个标准是放射工作的法规,也是做好一切辐射防护工作的基础。

从事铀矿开采,在现场虽然每时每刻都在放射性物质接触,都会程度不同的接受放射线照射,但照射到人体的射线或进入人体体内的放射性物质,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时,对人体不会产生有害影响。

只有超标准照射或放射性物质超标准进入人体内,人体才会受到危害。

第一节放射性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

在50多年前,科学家发现铀-235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以后能分裂,同时放出2-3个中子和大量的能量,放出的能量比化学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大得多,这就是核裂变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核能。

铀原子在自发地发生衰变,并放出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三种。

衰变过程中,铀这种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产生多代原子核,一直衰变到稳定的原子核为止,这种能连续衰变的放射链称为放射系。

自然界有三个放射系,即铀(U)系、钍(Th)系和锕(ACU)系。

一、射线

1.α射线

α射线穿透能力很差,用一张纸就可以把它挡住。

在空气中的最大射程也只有12cm。

在人体组织中的射程仅有30~130μm。

因此,从人体外照射角度上,人在工作期间穿上工作服,工作鞋,戴上口罩、手套就可将α射线挡住,甚至还可被人身上皮肤角质层所阻挡。

故α射线来自外照射的危害不必担心。

但是,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核子流,氦核带2个正电荷,是α,β,γ三种射线中质量最大的粒子。

这种α粒子的电离作用极强,一旦被人体超量吸入,将会在人体体内造成机体严重辐射伤害。

所以在人体安全防护上,要防止将α放射性物质吸入人体内。

2.β射线

β射线比α射线的穿透能力强,在井下可被半厘米左右的岩石或铝板所挡住。

它在空气中的最大射程能达十几米,若吸入人体内,在人体组织中的射程为十几毫米。

所以在室内作放射性分析或在坑道辐射编录取样,有时也要测量它。

一些能量较大的β粒子与某些物质作用时,会放X射线,X射线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Β射线是速度极高的电子流,这种粒子带1个负电荷,其质量要比α粒子小1万倍左右。

由于它有一定的穿透能力,所以不仅在人体内照射上不可忽视,而且在外照射上也要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3.γ射线

γ射线具有极强的穿透本能,它的穿透能力比β射线大1千倍,比α射线大1万倍,在空气中的射程可达几百米,对人而言,能轻而易举地穿透人体组织。

这种射线是原子核发出的高能电磁波,也称为光子流。

虽然它本身不带电荷,但穿透能力是三种射线中最强的一种,也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射线。

在铀矿开采中,由于铀矿石的品位一般是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和其他金属品味相比,品味极低,加之铀矿石,特别是煤型铀矿中作为母岩的煤本身,吸附能力强,γ射线剂量一般都不高,对人体的危害是有限的,但是在品味极高的铀矿山就要采取严密的防γ照射的防护措施。

二、放射系列

自然界里有三个放射性系列,即铀(U)系、钍(Th)系和锕(ACU)系。

铀矿石是自然界铀系、钍系、锕系这三个放射系的综合体,每个系都经过多代不同形式的衰变,具体说,铀系是由铀-238经过14代不同形式的衰变,最终衰变成铅-206;钍系是由钍-232经过10代不同形式的衰变,最终衰变成铅-208;锕系是由铀-235经过11代不同形式的衰变,最终衰变成铅-207。

为了搞好铀矿山的放射性安全防护,必须要从理论上了解上述三个放射系的共同特征,以便采取防护措施。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1.各系均含有一种α放射性气体

(1)铀系含有222Rn,或称为镭射气;

(2)钍系含有220Rn,或称为钍射气;

(3)锕系含有219Rn,或称为锕射气。

这些放射性气体主要危害是造成矿井空气污染,需要在净化铀矿空气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各系衰变物资相同

一些元素的原子核能自发地发生衰变,变为其他种原子核,同时放出射线,此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上述各系的放射性气体都能衰变出一组短寿命的固态放射性子体,子体还能放出高能量的α射线。

此三组短寿命的射气子体对铀矿井工人的肺部危害不可小视,故在铀矿井开采中,要采取各种技术措施,降低射气子体浓度。

3.各系均能放射出β,γ射线

β,γ射线,尤其是γ射线,是铀矿山外照射的主要来源,在铀矿石品位达到1%以上的开采地段,要采取特殊的放射性防护措施。

第二节辐射剂量单位与放射性防护标准

一、辐射剂量单位

有放射线就有一定的辐射,辐射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不能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电离辐射,但我们能够借助别的手段来感知和测量。

电离辐射留在单位物质(如人体组织)中的能量,称为吸收剂量。

它的单位为戈瑞,简称戈。

符号为Gy,1Gy等于1焦耳每千克(J/Kg)。

将人体每个重要组织及器官的当量剂量乘以一个与组织或器官相关的风险权重因子,我们就能处理所有这些复杂的问题。

这些加权的当量剂量之和被称为有效剂量。

它使我们只用一个数值就表示出身体中各个器官所受到的剂量的当量。

这种有效的剂量也考虑了辐射的类型和能量,因此可以粗略地指示出身体状况的伤害情况。

而且它对内照射和外照射、均匀辐照和非均匀辐照都同样适用。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2000年出版的最新的调查结果圆饼图显示辐射剂量的总量中的比例:

天然天然氡43%,天然的体外来源18%,天然宇宙射线14%,医疗14%,天然的体内来源11%,核工业0.25%。

全世界所有人平均的年剂量大约为2.8mSv。

大约85%来自天然来源,其中的大约一半来自室内的氡衰变产物。

患者所受的医疗照射占14%,而其他的人工来源——放射性落下灰、某些消费品、职业照射、核工业的排放物——所占比例不足1%。

剂量方面变化最大的是室内的氡衰变物引起的剂量,有些地区的年剂量可以达到10mSv甚至更多。

目前大多数国家通过法律将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年剂量限制为50mSv或更少,但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工作人员超过20mSv。

大量公众一年内受到的人工来源的偶然照射大于1mSv的几分之一的情况是不太可能的。

在某些诊断操作中,患者也许会接受大约10mSv的剂量。

对于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消费品,诸如烟雾报警器和夜光手表,一年剂量最大为1μSv(1Sv的百万分之一),一次飞行也会增加0.01mSv,尽管有少数不常见的消费品(如含有钍的煤气灯罩)在特定环境下也许会引起每年0.1mSv的剂量。

为了进一步推动和提高铀矿工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在个人剂量监测方法和仪器方面,核工业有关研究单位成功的研制出了无源式KF606铀矿工个人剂量计,克服了“有源式个人剂量仪”的不足。

KF606铀矿工个人剂量计具有:

1、灵敏度高(1WHL);2、量程大1~105WLH;3、稳定性好,误差小;4、探测器线性好;5、防潮、防尘、防腐蚀,适用于井下较差环境;6、小巧轻便,易于佩戴;7、操作、测读方便,快速;8、架构简单、经济耐用等优点。

因此,该仪器已在铀矿冶系统全面推广应用。

铀矿山井下工人受特定的作业环境影响,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一般均在13mSv/a,低于规定标准20mSv/a。

近年来,由于国家、单位的重视和个人防护意识的加强,个人受照剂量均在10mSv/a左右,大大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

铀矿选冶工作岗位和劳动条件比矿山优越,工作环境氡及氡子体浓度也比矿山低很多,一般仅为矿山井下1%~10%。

因此,铀选冶厂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一般也比矿工低得多。

铀水冶厂与铀矿开采相比,铀水冶厂个人有效剂量仅为矿工的10%,年集体有效剂量仅为5%。

可见铀水冶厂职工的受照水平相对低得多。

我国铀水冶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基本与国外水平相当。

1、放射性物质的数量单位

原先,放射性物质的数量单位用居里、毫居里、微居里表示,后国际计量委员会于1975年决定,将放射性强度改称为活度,采用国际单位制,用贝可勒尔(Bq)代替居里。

1贝克勒尔活度是放射性同位素每秒钟衰变一次,1Ci=3.7×10

Bq。

2、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单位

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单位分重量浓度和体积浓度。

对于固体物质中(围岩、矿石等)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常用重量浓度表示,如1g矿石中放射性物质所占的克数,用克放射物质/克岩石表示,也可用百分数、千分数、万分数表示。

比如,某铀矿床的平均品位为0.1%,就是说每克矿石中含有0.001g铀。

对于气体或液体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以体积浓度表示,例如单位体积中放射性物质的数量或强度,以g/L、mg/L、Ci/L、μCi/L来表示。

如:

铀矿井空气中氡浓度用Ci/L表示,但土坯、生物体中的放射性用Ci/kg表示。

3照射量单位

γ射线或X射线的照射单位用“伦琴”(R)表示。

单位时间内的照射量率,用R/h表示。

由于这个单位太大,一般用μR/h(γ射线)表示。

1μR/h=1×10

R/h,是放射性物探γ测量中的常用单位。

1R的照射量能在1kg空气中产生2.58×10

的电荷,即1R=2.58×10

C/kg。

吸收剂量的专用单位称为拉德(rad)。

1rad等于电离辐射给予1kg物质10

J的能量。

在剂量当量单位中,雷姆(ram)是当前在放射性防护中广泛采用的单位。

它与拉德之间的关系为:

雷姆=拉德×线质系数×修正系数

式中:

线质系数,α射线取10:

β,γ射线取1.修正系数一般取1。

第三节铀矿石辐射危害因素

铀矿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危害者有以下四个方面:

氡和氡子体被人吸入后在体内产生的α辐射;铀矿尘被人吸入后在体内产生的辐射;井下矿层、矿石、围壁等产生的β和γ射线对人体的辐射;一些表面污染产生的辐射。

在这四种辐射中,矿井空气中的氡及其氡子体是危害因素。

一、氡和氡子体危害因素

在自然界存在铀系、钍系、锕系三个放射性系列,前面已述,但每种天然放射性都有一气态元素,即氡(

Rn)、钍射气(

Rn)、锕射气(

Rn),它们都是氡的同位素。

U总是同

U共生,而

Th在一定条件下也同

U共生。

因此,在铀矿井空气中同时存在氡的同位素,

Rn和

Rn衰期较短,可不考虑,

Rn及其子体的照射占主导地位,放辐射时要作为重点防护。

1、氡和氡子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氡是惰性气体,它无色、无味、透明,是镭(

Ra)的衰变产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9.73kg/m

,对空气的比重为7.525。

氡易被活性炭、橡胶、蜡等吸附,而且溶于水。

每立方厘米纯氡的放射性强度为1490Ci。

氡扩散能力很强,在空气中扩散系数为0.1mm

/(Ci.s)。

氡经过衰变后,变成稳定的铅(

Pb)。

氡有七个主要子体,前四个半衰期均比氡的半衰期短,称为氡的短寿命子体;后三个半衰期均比氡的半衰期短,称为长寿命子体。

在一般情况下,讲氡子体,是指短寿命氡子体。

在矿岩表面体析出氡的能力,称为氡的析出率,用δ表示,其单位是Bq/(m

s),δ可用测氡仪器在现场直接测定。

2、氡和氡子体进入矿井空气的渠道。

氡产生于矿石之中挖井巷和采场后,氡可通过地下含水层流入井巷,通过井巷和采场岩围壁中的裂缝、裂隙等随风流自然进入矿井内空气。

3、氡和氡子体析出的原因

(1)与矿石品味高低关系密切。

在同一类岩石内,铀矿石品味越高,镭含量越高,氡析出量也越大,因此铀矿石品味高低与氡析出大小成正比。

同样,由于铀矿石品味高,通过矿层的地下水含氡也高。

(2)与矿体暴露面积有关。

没有开采的矿床,尽管从埋葬在岩石断层、裂缝、裂隙里和矿石露头部分析出一些氡,但通过大气稀释,浓度有限,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铀矿床一经开采,矿体暴露面积增大,射气面积就增大,氡的析出量也就增大。

(3)与使用的采矿方法有关。

使用崩落采矿法和空场法,随着采场的推进,矿床暴露面积增大,围壁增多,矿石堆增大,氡析出量也相应增大。

运用充填采矿法是分层回采,分层充填,运用留矿采矿法是在覆盖的矿房内分层放矿,因此,两者工作面暴露面积都不大,氡析出量也不太多。

(4)与岩层、矿层地质构造有关。

如果矿层、岩层断裂带大、多,铀矿体和岩层裂隙多或渗透性强,节理发育,则氡析出量也大。

(5)与气候条件、矿井通风能力有关。

当地表大气压力高时,井下氡析出量减少;当地表大气压力降低时,氡析出增加。

(6)与通风和不通风有关。

在采掘爆破工作中发现,每点炮起爆后(局扇未开的情况下)测氡,δ值很高,通风15min后,δ值下降,通风到一定时间,δ值恢复爆破前的原状,这说明只要在采掘工作面保持正常的通风,氡浓度就不会偏高。

(7)与通风方式有关。

在通风方式上,压入式通风、氡析出量较小;抽出式通风,氡析出量较大。

(8)与风量大小有关。

通风风量的大小与氡浓度也相关。

经现场测量,采场中氡浓度随风量增大而下降,氡析出量随风量增大而上升。

4、氡和氡子体的危害

氡的危害是指氡及其子体在衰变过程中,放出的射线对人体的侵害。

人们直接从矿井空气中吸入体内的氡,绝大部分在衰变之前就被呼出,但吸入的氡子体则只有少量被呼出,大量还留在体内,并不断衰变放出射线,侵害人体健康,因此说放氡的危害,主要是放氡子体的危害。

根据国家规定,矿井空气中氡浓度不超过1爱曼、氡子体浓度(指氡子体α潜能)不超过4×10

eV/L,就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因为它仅相当于0.33工作水平的环境标准,每年4个工作水平月的剂量标准,以此推算在0.33工作水平的环境中工作,可以工作30年。

二、铀矿尘危害因素

铀矿尘不仅同一般矿尘一样能引起矿工呼吸器官的硅沉着病,而且还会导致人体的内照射。

铀矿尘中存在着包括短寿命氡子体在内的铀系和锕系的全部核素。

一般说在矿尘铀含量低于0.1%时,当矿尘浓度大大超过2mg/m

时,才需对铀矿尘的危害加以重视。

一般铀矿山的监测,当铀矿石平均品位为0.1%时,矿尘的平均浓度都在2mg/m

以下,所以只要加强通风,降低氡子体α潜能,就能满足了降尘的要求。

三、矿石中的γ和β辐射危害因素

铀矿井的γ和β辐射是从铀矿石中的放射性核素发射出来的,对井下作业人员产生外照射。

在不同品味的地段,剂量率是不等的,这主要取决于矿岩中的镭含量。

铀矿井由于辐射源分布较为广泛,γ射线穿透性又强,井下作业人员避免不了受到γ外照射。

根据我国一些铀矿山井下对γ的测量,在铀矿石品味为0.1%左右的情况,外照射剂量在人均年照射剂量中仅占1%左右,这说明外照射不是主要危害。

当然当矿石品位超过1%时,要另外采取防辐射措施。

β剂量对皮肤的影响不大,所以一般也不考虑β辐射对皮肤的剂量。

四、其他辐射危害因素

除上述三种危害因素外,还有钍射气(

Rn)及其子体,以及放射性表面污染的危害因素。

钍射气及其子体的物理性质和它们在铀矿井的行为同氡(

Rn)及其子体几乎完全相同,不作重述。

但钍射气的半衰期较短,且没有长寿命子体。

在井下,人体外表和物体极易被铀矿尘、氡子体附着,形成放射性表面污染。

这些污染物通过再悬浮或被人体直接接触,进入人体形成辐射危害,但这种辐射危害,主要是考虑α放射性表面污染。

第四节放射性防护措施

在铀矿井下开采过程中,要采取一系列综合防辐射措施,特别是防止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内、外照射。

一是要从铀矿山的规划、设计、基建到生产的各环节,都必须按《放射防护规定》、《矿山安全卫生法》、《环境保护法》的要求操作;二是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把氡释放的面积、空间降到最小,而且采完有利于采空区的封闭,把氡释放的面积、空间降到最小,而且采完有利于采空区的封闭,对氡源进行隔离;三是提高机械化水平,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减少工人与氡源的直接接触,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性照射;四是加强井下通风,将井下放射性矿尘和氡排至地表;五是要注意个人卫生,减少人体表面污染;六是要设置防辐射的防护监督机构,配备必要的仪器和人员,进行辐射剂量监测。

具体防辐射措施,介绍如下。

一、隔离氡源的防护措施

氡与氡子体的防护,重点是对氡源进行隔离,减少氡与氡子体的析出。

矿井内的氡与氡子体主要是来自暴露的矿体、岩壁、崩落的矿石堆、破碎的矿石以及矿井水等。

这些氡析出后,积聚在采掘硐室和采空区。

隔离氡源措施如下。

1、在暴露的矿岩表面喷涂放氡覆盖层

在暴露的矿岩表面喷涂防氡覆盖层,能封闭矿岩裂缝、裂隙,减少氡对井下空间的参透,减少氡对井下空间的渗透和析出。

特别是对层面多的页岩和孔隙较多的花岗岩,阻隔氡的效果更好。

喷涂材料可选择混凝土、水泥砂浆、水玻璃、粘土等。

对选择的喷涂材料有一定要求,诸如材料要具有较小的扩散系数;膜性好、粘结性能强;透水性差,且经济。

我国核工业南方某研究所研究了塑料薄膜防氡覆盖层,筛选出偏聚氯乙烯共聚乳液作为覆盖材料,将它涂在巷道壁上,防氡效果达到70%左右。

2、封闭废弃巷道

在铀矿井下,由于采掘量的日益增大,废弃巷道和采空区也日益增多,氡源会逐渐扩大范围。

故废弃巷道或暂时不用的巷道,以及结束采矿的采空区要及时密闭。

永久密闭墙用混凝土或砖块砌筑。

施工时,墙体要伸进巷道两帮、顶底板20cm,并用水泥沙浆喷面,防止隔离区氡气外逸。

临时密闭墙可用耐磨橡胶。

国外有些国家采用聚氨脂泡沫进行快速密闭,降氡效果也不错。

3、通风排氡措施

在铀矿井下,采用机械通风是控制矿井空气辐射污染的主要措施。

要作好通风工作,关键在于搞好通风设计和现场通风管理。

1、通风设计必须考虑防氡因素

(1)设计原则。

铀矿通风设计,与金属矿山、煤矿等矿山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

相同之处是建立与采掘系统配套的通风系统,计算井下所需总风量、总风压,合理选择通风设备和现场严格管理通风系统;不同处,是在风量计算上,要把排氡和氡子体因素考虑进去,利用通风吧氡子体稀释到低于国家规定的浓度。

煤型铀矿计算风量,在考虑到排氡的同时,还要把瓦斯排放因素考虑进去。

除了上述总体原则外,在设计中还应考虑:

要有分区通风的设计;通风方式采用压入式;主通风巷道尽量布置在脉外围岩中;要能有效地控制矿井风压;进风地段应处于相对高压区,回风地段应处于低压区;采矿场要有进风道和排风道等。

(2)风量计算。

我国核工业总公司于1988年发布了对铀矿风量计算的标准,即《铀矿并排氡子体风量计算方法》其计算方法有两种,即:

总体计算法和分项计算法。

2、通风管理工作中的防氡

铀矿井通风管理主要包括井下空气监测和通风系统调整。

(2)井下空气监测。

监测范围包括:

井下空气压力测定、风速测定、矿井总风量和分区风量分配测定、漏风测定、通风阻力测定、主扇工作情况监测;除此,还开展井下空气辐射检查、采掘工作面氡和氡子体的合格率测定等。

(3)做好通风系统的调整和减少氡的析出量。

通风系统的调整是通风管理的主要环节,调整通风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使压入井下的新鲜风流能够按设计送入各中段、各采区、各采掘工作面,使井下各处的作业人员能够吸入送入井下的新鲜空气;同时将井下各中段、各采区、各采掘工作面的污风按设计抽排至地表。

具体作法有:

作好风量分配工作;隔离和密闭采空区以及废弃巷道;调整风压分布;控制氡流方向、调整采场风流方向;疏通进风巷、回风巷的障碍。

在风流调整工作中要做好以下事项:

一是要查清铀矿通风系统中的氡源和风量、风压的分布状况,确定调整的范围和重点;二是尽量减少铀矿并氡析出量,特别是对进风巷道的氡析出量,要严加控制;对于压入式通风的矿井,要注意进风段的漏风,对于抽出式通风的矿井,要注意进风污染。

三、降尘防尘措施

1、铀粉尘的基本知识

在铀矿井生产过程中,破碎铀矿石所产生的的微小的含铀颗粒叫铀矿粉尘,尘粒直径小于5μm,具有放射性。

铀矿粉尘由于尘粒直径小,表面积大,分散度高,易游离在空气中,沉降速度慢,污染井下空气。

铀矿尘可以从人体皮脂腺和汗腺孔进入人体,直接刺伤皮肤,引起皮肤炎症;同时可刺激眼膜,引起角膜炎。

铀矿尘易通过人的呼吸进入肺部,一些细微尘粒,尤其是含游离二氧化硅较高的铀矿尘,吸进人体肺部危害更大。

产生粉尘的主要因素有凿岩、爆破和破碎、装载及运输。

为了保证井下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国家规定:

放射性矿尘,无论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多少,空气中含尘量均不得超过2㎎/m3。

对于地表空气中的铀含量,国家《放射防护规定》中规定,放射性工作场所空气中天然铀的最大容许浓度为矿粉尘0.02㎎/m3。

2、铀粉尘防治的基本常识

1)井下日常的防护

下井前必须按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