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7476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

《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docx

高中化学氮和硫讲义含有题目

1.氧族元素

[氧族元素]包括氧(8O)、硫(16S)、硒(34Se)、碲(52Te)和放射性元素钋(84Po).氧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ⅥA族.

[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1)相似性:

①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个;②主要化合价:

氧为-2价,硫、硒、碲有-2、+4、+6价.

(2)递变规律:

按氧、硫、硒、碲的顺序,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

[氧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O2

S

Se

Te

颜色

无色

黄色

灰色

银白色

状态

气体

固体

固体

固体

密度

逐渐增大

熔点、沸点

逐渐升高

导电性

不导电

不导电

半导体

导电

[氧族元素的化学性质]

O2

S

Se

Te

与H2化合的条件及氢化物的稳定性

反应条件

点燃

加热

高温

不能直接化合

氢化物

稳定性

H2O很稳定

H2S不稳定

H2Se不稳定

H2Te

很不稳定

常见氧化物的化学式

SO2、SO3

SeO2、SeO3

TeO2、TeO3

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

H2SO4

H2SeO4

H2TeO4

与同周期ⅣA、VA、ⅦA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

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

ⅣA<VA<ⅥA<ⅦA

[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例如,O2与O3,金刚石、石墨与C60,白磷与红磷,均分别互为同素异形体;硫元素也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注意“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的区别.同位素研究的对象是微观的原子,而同素异形体研究的对象是宏观的单质.

[臭氧]

(1)物理性质:

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密度比氧气大,也比氧气易溶于水.液态臭氧呈深蓝色,固态臭氧呈紫黑色.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O3在常温时能缓慢分解,高温时分解加速:

2O3=3O2.

②强氧化性.例如:

a.Ag、Hg等不活泼金属能与O3发生反应;

b.O3+2KI+H2O=O2+I2+2KOH.(此反应可用于O3的定量分析)

(3)用途:

①作漂白剂.O3能使有机物的色素和染料褪色(其褪色原理与HClO类似).如将O3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无色.②消毒剂.

(4)制法:

3O2

2O3

(5)臭氧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①存在:

自然界中含有臭氧,其中90%集中在距离地面15km~50km的大气平流层中(即通常所说的臭氧层).②与人类的关系:

空气中的微量臭氧能刺激中枢神经,加速血液循环,令人产生爽快和振奋的感觉.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伤害.但氟氯烃(商品名为氟利昂)等气体能破坏臭氧层.因此,应减少并逐步停止氟氯烃等的生产和使用,以保护臭氧层.

[过氧化氢]

(1)物理性质:

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市售双氧水中H2O2的质量分数一般约为30%.

(2)化学性质:

①H2O2显弱酸性,是二元弱酸.其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

H2O2

H++HO2-HO2-

H++O22-

②不稳定性.H2O2贮存时就会分解.在其水溶液中加入MnO2等催化剂,分解速度大大加快.

2H2O2

2H2O+O2↑

说明该反应原理是实验室制O2的常见方法之一.其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

③H2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H2O2中的氧元素为-1价,介于0价与-2价之间,当H2O2遇到强氧化剂时表现出还原性,而当遇到强还原剂时则表现出氧化性.例如:

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5O2↑+8H2O  (H2O2表现还原性)

H2O2+2KI=2KOH+I2  (H2O2表现氧化性)

(3)重要用途:

①医疗上广泛使用稀双氧水(含H2O2的质量分数为3%或更小)作为消毒杀菌剂.

②工业上用10%的双氧水作漂白剂(漂白毛、丝及羽毛等)、脱氯剂.

③实验室制取氧气.

*[硫化氢]

(1)物理性质:

①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②硫化氢有剧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在制取和使用H2S气体时,必须在密闭系统如通风橱中进行.

③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2.6体积的硫化氢.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

H2S受热(隔绝空气)能分解:

H2S

H2+S

②可燃性:

H2S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2H2S+3O2(充足)

2H2O+2SO22H2S+O2(不足)

2H2O+2S

(发出淡蓝色火焰)(析出黄色固体)

③强还原性:

H2S中的硫为-2价,处在最低价态,当遇到氧化剂时,硫被氧化为0价、+4价或+6价.如:

H2S+X2=2HX+S↓(X=Cl、Br、I)

H2S+H2SO4(浓)=S↓+SO2+2H2O

●④水溶液显弱酸性.硫化氢的水溶液叫氢硫酸.氢硫酸是一种二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氢硫酸易挥发,当氢硫酸受热时,硫化氢会从溶液里逸出.

(3)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

FeS+2H+=Fe2++H2S↑(因H2S有强还原性,故不能用HNO3或浓H2SO4制取H2S气体)发生装置:

固+液→气体型装置

干燥剂:

用P2O5或CaCl2(不能用浓H2SO4或碱性干燥剂).

2.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①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

②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的SO2气体.

(2)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SO2+H2O

H2SO3(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说明a.将装满SO2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槽中,一段时间后,水充满试管,试管中的液体变为红色.

b.反应生成的H2SO3为二元中强酸,很不稳定,易分解:

H2SO3

H2O+SO2

②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

2SO2+O2

2SO3

说明a.该反应是工业上制造硫酸的反应原理之一.

b.反应产物SO3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16.8℃)和沸点(44.8℃)都很低.SO3与H2O反应生成H2SO4,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SO3+H2O=H2SO4+热量

c.SO2中的硫处于+4价,因此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例如:

SO2+2H2S=3S+2H2O

SO2+X2+2H2O=2HX+H2SO4(X=C1、Br、I)

③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说明a.SO2和C12(或O3、H2O2、Na2O2等)虽然都有漂白作用,但它们的漂白原理和现象有不同的特点.Cl2的漂白原理是因为C1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O3、H2O2、Na2O2等与此类似),将有色物质(如有色布条、石蕊试液、品红试液等)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颜色;而SO2是因它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跟品红化合生成了无色化合物,这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如加热或久置)褪色后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用SO2漂白过的草帽辫日久又渐渐变成黄色就是这个缘故.

b.SO2能使橙色的溴水、黄绿色的氯水、紫红色的酸性KMnO4溶液等褪色,这是因为SO2具有还原性的缘故,与SO2的漂白作用无关.

c.利用SO2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红色又复现的性质,可用来检验SO2气体的存在和鉴别SO2气体.

④二氧化硫能杀菌,可以用作食物和水果的防腐剂.

[二氧化硫的污染和治理]

(1)SO2的污染:

二氧化硫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它对人体的直接危害是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时还会使人死亡.

(2)酸雨的形成和危害:

空气中的SO2在O2和H2O的作用下生成H2SO3、H2SO4。

2SO2+O2=2SO3SO2+H2O=H2SO3SO3+H2O=H2SO4

下雨时,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以及所形成的硫酸(和硝酸)随雨水降下,就形成酸雨.酸雨的pH小于5.6(正常雨水因溶解了CO2,其pH约为5.6).

酸雨能使湖泊水质酸化,毒害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破坏农田,损害农作物和森林;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工业设备和名胜古迹等.

(3)治理: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此外,还有含硫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磷肥、纸浆生产等产生的工业废气.消除大气污染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例如,硫酸厂、化工厂、冶炼厂等的尾气在排放前进行回收处理.

3.硫酸

[硫酸]

(1)物理性质:

①纯硫酸是一种无色透明、粘稠的油状液体.常用的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3%,密度为1.84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沸点为338℃(因此,浓硫酸属高沸点、难挥发性酸).

②硫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边加边搅拌.

(2)化学性质:

①硫酸属于强电解质,是二元强酸,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例如:

Zn+2H+=Zn2++H2↑(实验室制H2原理)

Fe2O3+6H+=2Fe3++3H2O(除铁锈原理)

H2SO4+Ba(OH)2=BaSO4↓+2H2O

说明:

浓硫酸中含水量很少,因此,浓H2SO4的电离程度很小,其中主要含H2SO4分子.

②吸水性:

a.浓H2SO4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或各种物质中混有的游离态的H2O,形成一系列稳定的化合物,如H2SO4·H2O、H2SO4·2H2O和H2SO4·4H2O等.因此,在实验室中浓H2SO4可用来作气体干燥剂,但不能干燥可与浓H2SO4反应的碱性气体(如NH3等)和强还原性气体(如H2S、HI、HBr等).

b.因为浓H2SO4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实验室保存浓H2SO4时应注意密封,以防止浓H2SO4吸收水分而变稀.

③脱水性:

浓H2SO4能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2∶1的组成比脱出生成水,使有机物发生变化并生成黑色的炭.例如:

C12H22O11(蔗糖)

12C+11H2O

又如将浓H2SO4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色然后变黑色.

注意浓H2SO4的脱水性及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热的性质,使浓H2SO4对有机物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如皮肤上不慎沾上浓H2SO4时,不能先用水冲洗,而先要用干布迅速擦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④强氧化性:

浓H2SO4中的硫为+6价,处于硫元素的最高价态,因此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在反应中,浓H2SO4被还原为+4价硫的化合物、单质硫或-2价硫的化合物.

a.常温下,浓H2SO4使Fe、A1发生钝化(Fe、A1难溶于冷的浓H2SO4中).

说明浓硫酸跟某些金属接触,使金属表面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跟硫酸反应,这一现象叫做金属的钝化.钝化是化学变化.利用Fe、A1在冷的浓H2SO4中产生钝化的性质,可用铁或铝制容器装盛浓硫酸.

b.加热时,浓H2SO4能跟除Pt、Au外的金属发生反应.反应的通式可表示为:

金属(Pt、Au除外)+H2SO4(浓)

硫酸盐+SO2↑+H2O

例如:

2H2SO4(浓)+Cu

CuSO4+2H2O+SO2↑

说明Cu与浓H2SO4的反应中,由于H2SO4中的硫元素的化合价只有部分改变,因此浓硫酸同时表现出了氧化性和酸性.此外,随着反应的进行,浓H2SO4会渐渐变稀,而稀H2SO4是不与Cu发生反应的.因此,反应物Cu和H2SO4都有可能剩余,且实际产生的SO2气体的体积要比理论值小.

c.加热时,浓H2SO4能使非金属单质C、S、P等氧化.例如:

2H2SO4(浓)+C

CO2↑+2SO2↑+2H2O(在此反应中,H2SO4只表现出氧化性)

d.浓H2SO4能氧化某些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例如:

H2SO4(浓)+H2S=S+SO2+2H2O

2HBr+H2SO4(浓)=Br2+SO2+2H2O

8HI+H2SO4(浓)=4I2+H2S+4H2O

[氧化性酸与酸的氧化性]所谓“氧化性酸”是指酸根部分易于获得电子的酸,如浓H2SO4、HNO3等,由于其中

易获得电子而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而盐酸、稀硫酸等酸根部分不能或不易获得电子,所以它们是非氧化性酸.

在水溶液中任何酸都能不同程度地电离出H+,H+在一定条件下可获得电子形成H2.从这一观点看,酸都具有氧化性,但这是H+表现出来的氧化性,它与氧化性酸中的中心元素处于高价态易获得电子具有的氧化性是不同的.

区别“氧化性酸”与“酸的氧化性”这两个概念的关键如下:

酸根部分易获得电子→有氧化性→是氧化性酸

酸电离出的H+→有氧化性→酸的氧化性→是非氧化性酸

[SO42-的检验]正确操作步骤:

待检溶液

无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SO42—离子.

离子方程式:

SO42-+Ba2+=BaSO4↓

注意①加入盐酸的目的是将待检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对检验SO42-有干扰作用的CO32-、SO32-等阴离子通过反应而除去:

CO32-+2H+=CO2↑+H2OSO32-+2H+=SO2↑+H2O

AgCl也是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向待检液中加入盐酸时,若有白色沉淀产生,需进行过滤才能继续下一步操作.

②在加入BaCl2或Ba(NO3)2溶液前,不能用HNO3酸化待检溶液.因为若待检溶液中含有SO32-时,会被HNO3氧化为SO42-,也能产生同样的现象.

*[硫酸钙和硫酸钡]

硫酸钙(CaSO4)

硫酸钡(BaSO4)

自然界存在的形式

石膏(CaSO4·2H2O)

重晶石

性质

①白色固体,微溶于水②2(CaSO4·2H2O)

2CaSO4·H2O(熟石膏)+3H2O,熟石膏与水混合后很快凝固,重新变成生石膏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不易被X-射线透过

用途

①制作各种模型和医疗用的石膏绷带

②调节水泥的凝固速度

①作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剂(俗称“钡餐”)②作白色颜料

4.环境保护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当大气中某些有毒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值或大气的自净能力时,就发生了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既危害人体健康又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同时会破坏建筑材料,严重时会改变地球的气候.例如,使气候变暖、破坏臭氧层,形成酸雨等.大气污染的防治要采取综合措施.主要包括:

调整能源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措施,制定大气质量标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采取生物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等.

*[空气质量日报、周报]从1997年5月起,我国有几十座城市先后开始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周报.在此基础上,又有许多城市开始发布空气质量日报.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T)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简化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这种方式适用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等。

空气质量分级标准是:

空气污染指数5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空气质量日均值的一级标准,空气质量优;100点对应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良好;200点对应三级标准,空气轻度污染;300点对应四级标准,空气质量中度污染;超过300点则为五级标准,空气质量属重度污染.

*[水污染及其防治]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使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的现象,叫做水污染.水污染的主要物质有重金属、酸、碱、盐等无机污染物,耗氧物质,植物营养物质,石油和难降解有机物等.此外,对水体造成污染的还有病原体污染、放射性污染、悬浮固体物污染、热污染等.日常使用的合成洗涤剂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防治水污染的根本措施是控制污水的任意排放.污水要经过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再排放.污水处理的方法一般可归纳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各种方法都各有特点和适用条件,往往需要配合使用.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练习题

一、选择题(可能有1-2个答案)

1.工业上制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某种冷却剂中冷却而制得的,下列物质:

①空气;②CO2;③Ar;④H2;⑤N2;⑥H2O中,可做冷却剂的的是

A、①②B、③④C、③⑥D、③⑤

2.下列现象的产生与人为排放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无关的是

A、闪电B、光化学烟雾C、酸雨D、臭氧层空洞

3.除去混入NO中的少量NO2应将气体通过下列试剂中的

A、Na2CO3(aq)B、NaHCO3(aq)C、H2OD、浓H2SO4

4.氮的某种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若测得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这种氮的氧化物是

A、N2OB、NOC、NO2D、N2O5

5.0.1mol某金属与足量的硫反应时,生成物的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1.6g,则此金属可能是A.Na  B.Cu C.Fe  D.Al

6.30mL0.1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将2×10-3molXO4-还原,则在还原产物中,X元素的化合价是A.+1  B.+2  C.+3  D.+4

7.对酸雨的pH描述中最准确是A.小于7 B.小于5.6 C.在5.6~7之间 D.等于5.6

8.下列反应中,表现了二氧化硫氧化性的是

 A.与水反应  B.与溴水反应  C.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与硫化氢反应

9.下列几种物质均能使品红褪色,其中有一种物质使品红褪色的原理与其他几种不同,该物质是A.过氧化钠  B.臭氧  C.二氧化硫  D.过氧化氢

10.将SO2和SO3两种气体的混合物通入BaCl2溶液,其结果是

A.    两种气体都被吸收,并有BaSO4沉淀生成

B.    只有BaSO4沉淀,SO2通入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C.    生成BaSO3和BaSO4两种沉淀D.    只生成BaSO3沉淀,SO3从溶液中逸出

11.欲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气体,不可以使用的试剂是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溴水  D.饱和碳酸钠溶液

12.实验室里为了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气体,最好选择的下列装置中的

13.下列溶液中通入SO2后,最终一定会出现沉淀的是

 A.HCl和Ba(NO3)2的混合溶液 B.BaCl2溶液 C.NaOH溶液 D.Ca(OH)2溶液

14.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

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

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肯定有SO2和NOB.肯定没有Cl2、O2和NO2

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只有NO

二、简答题

15.设计两种实验方案来鉴别溴蒸汽和二氧化氮气体。

写出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和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方案一:

方案二:

16.

(1)某同学为了证明并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NO,实验时首先向下图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块状固体,再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待反应产生的气体充满试管后,再将铜丝插入稀硝酸溶液中。

你认为试管中的块状固体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片与浓硝酸反应,所得溶液呈绿色是Cu2+与NO2的两种颜色“混合”的结果,你认为要证明上述结论,可采取的最简单的实验方案应是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17.有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O42-、CO32-、SO32-、OH-中的两种组成。

它们具有下列性质:

①A不溶于水和盐酸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H2SO4反应生成A

④D可溶于水,与H2SO4作用时放出的气体E可使溴水褪色。

试回答以下问题

(1)推断A~E的化学式:

A.;B.;C.;D.;E.。

(2)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B与盐酸反应;②C与硫酸反应;

③D与硫酸反应;④E与溴水反应。

18.在下图装置中,装置A的烧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C的直玻管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装置D的U形管中有无色晶体生成,此晶体的化学式是,装置E中NaOH的作用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由于SO2转化为SO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从装置E中排出的气体还应当含有(填化学式)。

事实上,B装置还可以用来控制进入C装置直玻管的反应物的用量,你认为控制的原理是。

19.利用右图装置,写出除去下列气体中的杂质的方法,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括号内的气体为杂质)。

(1)CO2(SO2),化学方程式。

(2)SO2(SO3,假设SO3为气体),化学方程式。

(3)NO(NO2),化学方程式。

20.有一无色干燥的混合气体,可能是由HCl、NO、NO2、CO2、NH3、H2、O2、Cl2中的几种混合而成,根据①把混和气体通过浓H2SO4时,气体体积明显减小。

②再通入过量碱石灰时,体积又明显减小;③剩余气体接触空气时,立即变为红棕色,可得:

混和气体中一定存在___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_____________,可能存在_________。

三、计算题

21.将20mL充满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变为10mL。

求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各占多少?

 

22.有一瓶储存时间较长的Na2SO3试剂,部分被氧化为Na2SO4,试样中还含有质量分数为5.3%的Na2CO3。

取此试样20g,加入4mol·L-1的盐酸溶液300mL,产生的气体经干燥后,测得其体积为2464mL(标准状况)。

求此试样中Na2SO3所占的质量分数。

 

23.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

产物,填写下列空白:

(1)如果将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①③,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

(2)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______。

(3)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③①,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不能检出的物

______。

参考答案

A卷

1.B2.A3.C4.B5.AB6.D7.B8.D9.C10.B11.D12.D

13.A14.AB

15.

(1)加水振荡,气体颜色褪去,溶液呈无色的为NO2气体,溶液呈红棕色的为溴蒸汽。

(2)加入AgNO3溶液振荡,生成黄色沉淀的是溴蒸汽,溶液仍为无色的是NO2。

16.

(1)碳酸钙、赶走试管中的空气,检验NO,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2)加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呈蓝色。

17.

(1)A.BaSO4B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