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7619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docx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docx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班级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的数学。

学生人数是20人,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在上学期的期末测试中,最高分是98,最低分67分,其中看图列式的失分率较高,因此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

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

│           │       单元结束       │       期  末        │

│           ├─────┬──────┼─────┬──────┤

│           │平均错误率│ 速  度  │平均错误率│ 速  度  │

├──────┼─────┼──────┼─────┼──────┤

│20以内的退│10%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7%以内  │绝人多数达到│

│位减法     │         │每分钟做8题│         │每分钟做10题│

├──────┼─────┼──────┼─────┼──────┤

│100以内的 │12%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10%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

│加、减法口算│         │每分钟做5题│         │每分钟做6题│

└──────┴─────┴──────┴─────┴──────┘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六、课时安排

1.认识图形(4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例1 ……………………………………………3课时左右

例2 ……………………………………………4课时左右

 例3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3.分类与整理(2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15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4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7.找规律(3课时)

8.总复习(5课时)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班级情况分析

上学期考试成绩情况分布表

班级人数

到考人数

总分

平均

成绩

100~90

89~80

79~70

69~60

59~50

50以下

及格率

21

21

1617

77

4

10

5

2

100%

双基情况

大部分学生本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较好,尤其是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

学习能力

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

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

只有少数差生学习上仍有惰性,完成作业较应付。

姓名

主要缺漏

补缺措施

王玉彬

应用题、概念的应用

1.加强应用题的分析、理解,梳理解题思路。

2.加强概念间的理解、比较、分析。

李宗虎

应用题、概念的应用

杨凌

计算能力差、粗心

金芳

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反应慢。

张文强

学习不认真,态度不端正。

(多动症)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册重点

 

难点

关键

(1)重点:

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

③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

(2)难点:

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

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3)关键:

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

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1)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地概念并能正确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3)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

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

(4)统计图教学时首先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

紧接着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5)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

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课外活动安排

1、结合“自行车里的数学”,组织学生分小组实际操作,获取数据,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

2、继续进行“奥数”教学。

(一)单元内容:

负数

教学重点:

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措施:

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单元内容:

圆柱与圆锥

教学重点:

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

教学措施:

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

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

第(三)单元内容:

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教学措施:

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第(四)单元内容:

统计

教学重点:

学会看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

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措施:

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五)单元内容:

数学广角

教学重点: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

1、借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画草图方式进行“说理”,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式。

第(六)单元内容:

整理和复习

教学重点:

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

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

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2.26—3.1

一、负数

3.4—3.8

二、圆柱与圆锥

3.11—3.15

3.18—3.22

3.25—3.29

三、比例

4.1—4.5

4.8—4.12

4.15—4.19

4.22—4.26

四、统计五、数学广角

4.29—5.6

六、整理与复习

十一

5.7—5.10

十二

5.13—5.17

十三

5.20—2.24

十四

5.27—5.31

十五

6.3—6.7

十六

6.10—6.14

考试

十七

6.17—6.21

十八

6.24—6.28

十九

7.1—7.5

二十

7.8—7.12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认真开展每一次教学科研活动,积极构建和实施“有效课堂”,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涵养。

二、主要目标:

1.立足于课堂,提高全组教师的数学学科教学水平。

2.定时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和教学效益。

3.加强培优补差工作,提高学生各种能力和合格率。

4.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5.积极撰写教改论文并参加各项的评比。

6.努力探索数学辅导的有效途径,争取在数学各种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三、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数学教师拟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2.拟定本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3.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4.组织学习《小学教学常规》。

三月份:

1.组织学习有关教学杂志。

2.组织教师备课、学生作业互查。

四月份:

1.二、三年级数学上研究课。

2.做好期中质检工作,进行质量分析。

五月份:

1.抓紧教学进度。

2.数学知识竞赛。

3.继续做好培优补差的辅导工作。

六月份:

1.组织教师备课、学生作业互查。

2.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3.期末教学测试工作。

4.学科进行学期教学总结、撰写学科论文。

5.做好教研组工作总结。

兴隆小学数学教研组

    2013年2月

 

六年级数学培优补差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为了做好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必要性。

通过上次期末测试进一步了解到班上学生的情况,班上的学困生主要有:

王玉彬、杨凌、李宗虎、郭富城等.针对这些情况我定出了六年级的培优补差计划:

一、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首先我做到真诚,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宽容,即能从差生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行为对不对.

二、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三、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四、对于优秀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放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而学困生的主要目标是放在课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

五、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差生经常会出现作业没做好的情况,教师应该分清楚是什么原因,大多数是懒惰造成的,有的是其他原因。

比如①学生自己不会做.②不敢向同学或老师请教.③不认真,马虎等等。

教师一定要找到学生不做作业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的帮助学生,学生才会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才会努力去学习.

六、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及时反馈矫正,耐心辅导。

在教学中,本人努力把这项工作制定的措施落到实处,抓好落实,充分发挥各种积极因素,一定要把此项工作做好,争取做出好的成绩.

 

一年级数学培优补差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学困生情况及帮扶措施:

一年级共20人,好的很好,差的特差,形成两极分化。

家庭的学习环境差,家长也不关心,因此学生的学习习惯也相当差,接受能力,思维的灵活性都有一定的局限。

他们学风不强,有个别学生的智力明显的偏低。

学困生:

郑玥、郑楠、王保元、高文慧等。

差等生在年级占了40%。

教师化的工夫多但是几乎不见成效。

根据上述情况,本学期努力做到:

更多地关注差生,努力提高A等率、降低E、D等率。

因此平时要

1.对学困生提出适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如从第20名进步到19名,从不及格到60分等,增强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和进步的信心。

2.平时努力做到不歧视,多鼓励;不粗暴,多宽容。

耐心细致地帮助,上课时多注意,下课督促他们即使地完成有关作业。

适当的时候适当地降低作业的要求。

3.在数学的基础知识方面多辅导,使他们力争得到这些基本分数。

二、优等生的情况及提高措施:

许多优生成绩发挥不稳定,时好时坏,关键还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根据上述情况,本学期计划做好以下工作:

1.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坚持进行每周一次的“计算训练”,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

2.课堂教学中,鼓励优等学生自主计算、自我尝试,使他们的创造计算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3.作业练习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又要兼顾提优补差。

对于书本、随堂练习、一课一练等作业,可分层要求。

如*号题,有些学生要做,有些学生不要做。

有些要求用一种方法就够了,有些学生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

4.鼓励学生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另行自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