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课程体系工作总结及改进措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78052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体化课程体系工作总结及改进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体化课程体系工作总结及改进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体化课程体系工作总结及改进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体化课程体系工作总结及改进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体化课程体系工作总结及改进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一体化课程体系工作总结及改进措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一体化课程体系工作总结及改进措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一体化课程体系工作总结及改进措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一体化课程体系工作总结及改进措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体化课程体系工作总结及改进措施.doc

《一体化课程体系工作总结及改进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体化课程体系工作总结及改进措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体化课程体系工作总结及改进措施.doc

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建设

漯河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一体化专业

工作总结及改进措施

漯河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

一、指导思想

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是特色校建设的关键,而专业课程改革是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反映了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内涵,也反映了我校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我校教育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

我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校企合作,在一体化课程培养目标、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使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更能满足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

基于此,特制定本方案。

二、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的概念及作用

所谓“一体化”教学是指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教学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师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即:

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

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

 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体化教学法由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且互相配合、灵活运用,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使学生不觉得单调乏味,因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同时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三、具体思路

1.一是论证调研,在调研过程中确定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层次要求与职业能力标准;二是聘请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特别是著名企业)专家参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三是寻找“订单”协作单位。

把以上三方面进行整合,通过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和方案,这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根据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总体方案,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与依托。

我校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及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体系的正确定位与及时应变。

我校一体化课程体系应突出综合运用知识的鲜明特色,使学生掌握综合了不同能力模块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专业技术、与技术相关的专业理论、文化知识、与岗位相关的法规要求、与合作相关的人际规则等)。

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合理的人才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针对就业岗位群,形成岗位工作内容分析表,并将其转化成知识能力,制定课程标准,合理组建课程结构,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由公共基础模块、职业基础模块、岗位操作技术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与选修模块组成。

每个模块由若干门课程组成,每门课程都确定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3.诚邀企业人员共同编写专业课程教材。

传统教材比较抽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为适应我校教育发展,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工具为手段,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个性化、一体化的教材(纸质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编写。

编写出满足岗位、岗位群职业综合能力需求,适合当前我校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精品教材。

应以纸质教材为教学主体,以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为辅助手段,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岗位、岗位群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转化为课程所涵盖的知识体系,形成纸质教材;

4.通过产学结合从企业收集生产装置、生产过程的影像、录音、图片、资料等,制作成具有系统性、真实性的多媒体课件。

网络教材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实施“教、学、做”一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6.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模拟的生产装置、多媒体、仿真设备模型、实物等融为一体,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教、学、做”一体,在职业情境模式下实施工学交替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具体措施

1.坚持全过程跟踪,确立以技能考核为重点的多样化考试模式新的课程体系、新的教学内容、新的实施手段必将带来新的考试考核方法。

2.摒弃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制度,建立合理的新的评价体系。

坚持以技能考核为重点确定评价标准。

在考试考核形式上,通过笔试、电子试题库、计算机考试、以任务为驱动的技能操作考核与现场问答等多种形式。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制定我校新的评价标准实施考核。

 3.以工作过程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以重点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构建以“项目教学”及“理实一体化”为主线、以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为主干的课程体系,

4.在遵循国家我校教材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内容,使实践课与文化课程比例达到7:

3,专业课中实践课达到80%以上,同时,在课改过程中把握三个融合:

(1)把国家、省技能大赛内容有机地融入到课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展开实训教学,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2)把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职业岗位模拟融为一体,使之形成工学相互交替的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教学。

(3)把教、学、做融为一体,形成了以项目引领,以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式一体化课程体系。

5.围绕提高文化课教学的有效性,使之达到提高文化素养又为专业课服务的这一基础性要求,逐步构建了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课程体系。

6. 在完成专业课的前提下,适当开设书法、普通话及专业拓展等方面的选修课程,从而,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就业本领。

四、保障措施

1.不断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建设经费投入,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实训实习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考核方法改革、多媒体课件开发、特色教材建设等;

2.加大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3.加大师资队伍培养经费的投入,用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培养;

4.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对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的专业及个人给予奖励,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参与精品课程建设。

五、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一览表:

课程

类别

主干课程名称

计划内学时数

按学期分配学时数

学时

理论

授课

实践

1

2

3

4

5

6

18周

17周

18周

17周

19周

19周

文化基础课程

1

德育

70

70

18

17

18

17

2

语文

140

140

36

34

36

34

3

数学

140

140

36

34

36

34

4

英语

140

140

36

34

36

34

5

体育

70

70

18

17

18

17

6

计算机应用基础

140

50

90

36

34

36

34

7

物理

140

60

80

36

34

36

34

小计

840

670

170

216

204

216

204

专业基础课程

8

电工技能与实训

175

60

115

90

85

9

电工技术基础

140

140

 

72

68

10

电子技能与实训

175

60

115

90

85

11

电子技术基础

140

140

 

72

68

小计

630

400

230

324

306

专业核心课程

12

现代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

140

50

90

72

68

13

SMT表面贴装技术

140

50

90

72

68

14

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

140

50

90

72

68

15

电冰箱与空调器原理与维修

140

50

90

72

68

16

电视机原理与维修

70

30

40

36

34

合计

2100

1300

800

540

510

540

510

说明:

1、表中每周课时数6节*5天=30节,三个学年的总课时为3240课时(第一、二学年2100课时,第三学年1140课时)。

2、第一、二学年总课时数为2100课时,其中文化课总课时数为840课时,专业课总时数为1260课时,其比例为4:

6。

3、第一、二学年文化课课时数为840课时,实习实训的总课时数为2400课时(包括第一、二学年1260课时和第三学年顶岗实习1140课时),其比例不超过3:

7。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vi

漯河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