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阶段小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8079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阶段小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课题阶段小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课题阶段小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课题阶段小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课题阶段小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课题阶段小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课题阶段小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课题阶段小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课题阶段小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课题阶段小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课题阶段小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课题阶段小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课题阶段小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课题阶段小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阶段小结.docx

《课题阶段小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阶段小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阶段小结.docx

课题阶段小结

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探究

阶段小结

一、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2015年8月,我们课题组提出了“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探究”这一课题,针对研究目标,结合语文新课标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们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尝试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效性探究。

1、全面调查并分析学生阅读的现状。

2、优化读书环境,创设广阔的阅读空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供良好条件。

3、通过课内多角度的有意识的阅读指导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4、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探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研究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已经一年,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这段时间内,通过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提高,取得了一些收获。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8——2015.9)

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1、课题组人员分工

 *******

负责查阅资料,论证立项,活动的组织、协调、实施,搜集、积累、保存、整理资料,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经验,做好结题工作。

课题组成员:

高锦霞、王素君

2、各成员主要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制定个人研究计划,积极参与课题活动,按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及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定期汇报。

1、问卷调查,了解实情

为了了解小学生阅读的状况,我们对本校三至六年级150名学生从阅读时间、阅读方式、阅读类型、午读情况等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通过了解学生阅读的兴趣爱好、阅读习惯和阅读内容等,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力求找准突破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对本次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如下:

是否喜欢阅读

喜欢

75

50%

比较喜欢

65

43.33%

不喜欢

44

26.67%

阅读的时间

不花时间

20

13.33%

0.5小时

60

40%

0.5-1小时

70

46.67%

阅读方式

读书做记号

48

32%

摘抄词语

58

38.67%

提出问题

42

28%

写读后感

25

16.67%

经常查字典

15

10%

每学期阅读量

不读

30

20%

三本以内

120

80%

三本以上

30

20%

语文阅读对学习有帮助吗

140

93.33%

不大

25

9.8%

0

阅读书籍种类

文学故事

45

33.33%

脑筋急转弯或漫画等娱乐书

72

48%

学习辅导(如优秀作文)

100

66.67%

科幻书籍

24

16%

 调查显示:

43.33%的学生比较喜欢阅读,但是阅读的时间不够充足,每周只有46.67%的学生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

学生在接受文本阅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电视、电影、电脑、游戏等多种声像的刺激,而电影、电视、游戏等声像制品又以层出不穷的手段和方式刺激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听力,使学生对于白纸黑字的铅印文本越来越疏远,读书的人群越来越少。

学生对于全是文字的读物不太感兴趣,如阅读文学作品的学生只占到33.33%,他们更喜欢的是文字内容与图画相辅相成的读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外阅读有“功利性”增强的趋势。

学习辅导类读物,如作文书占66.67%,可以看出,部分家长和老师极为重视这类“知识型”书籍的阅读,阅读“作文宝典”成了学生习作的秘密武器,致使学生在习作中出现“雷同现象”、“无病呻吟”,习作成了“假、大、空”的舞台,缺少学生思维灵动的火花。

在对学生的读书习惯调查显示:

约有16.67%的学生基本不写阅读心得,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只是用眼睛看,不善于思考,只有28%的学生在阅读时会提出问题,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只有10%的学生去查字典。

这就说明,学生阅读自主性还不够强,阅读处于被动状态,存在着为完成任务而阅读的现象。

2、营造氛围,创设读书环境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营造氛围,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那么教师就要成为一个有心人,有心构建书香班级,有心搭建学校与家庭的交流平台。

A、建立优秀的书香班级:

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和班级图书角,成立班级读书组织,制定详实可行的学期阅读计划,定出合理的读书措施,完善并落实图书借还登记制度,确定阅读评价规则,每月开展“围绕一个主题的阅读”评比活动。

在有序、有竞争的读书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一种动力、一种提升。

B、营造浓浓的书香家庭:

利用家长会、校讯通等形式,宣传“每天读书一小时”活动。

与家长达成共识,建立家庭课外阅读联系卡。

请家长尽力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课外书;抽出时间陪同孩子一起读书看报;或者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在浓浓的亲子读书氛围中,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是一种快乐,一种亲情。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5.10——2016.5)

(一)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方法,为阅读提供科学引领,让学生会读

精读法:

“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方法的重要性。

知识是死的,方法是活的,掌握了做事的方法、技巧才能事半功倍,触类旁通。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来“读”,有的走马观花,这边读,那边忘,读到最后,连文章讲了什么内容,也说不出来。

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

因此,我们首先就要利用语文课或阅读课,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读得有收获。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就相当于数学课本里的例题,课堂上学习课文,就像给学生讲例题,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

在实验中我们探索出了阅读教学中的五步读书法。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发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告诉他们要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这样学生就掌握了利用工具书的方法,慢慢养成利用工具书的习惯。

在这一过程中还应教给学生浏览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细读课文,多方感悟。

在这一过程中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边做记录的方法,以及自己质疑并解疑的方法,从多方面感知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在做记录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学会用固定的符号,如:

重要的地方在下面画“——”,关键词语在下面加“.”精彩语句在下面加“o”,需要重读或摘抄的章节在前面加“*”,对某些内容有疑问就打上“?

”。

这样学生就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在解疑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阅读,或找同学讨论,或查资料,慢慢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

3、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如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时,抓住“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体会徐悲鸿为祖国励志学画的决心,表达了徐悲鸿强烈的爱国心,同时受到为祖国努力学习的教育。

4、美读课文,积累运用。

课文中有些句子是靠感情朗读来体会的,如《桂花雨》这篇课文中描写摇花乐的语句“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啊!

’”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才能读出作者当时的兴奋、欢乐之情。

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和优美语句,如《九寨沟》最后一段“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这段既概括了九寨沟的特点,知识性也很强,语言又非常优美就让学生摘抄到“阅读集锦本”上。

5、通读全文,回归整体。

一篇文章读完了,有什么收获,这时需要来一个快速回读,进行总结。

通过这样的课堂阅读,学生学到了阅读方法,并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就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然,并不是什么书或文章都这样一步一步去读,应教给学生根据需要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

另外,还应教给学生一些大量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索引法”(用编序号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篇名、作者、报刊名称、期数、页码等,需要时翻索引。

)剪贴法(把好文章、片段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

泛读法:

在课外阅读方面,我们除了教学生用以上讲的“五步读书法”来精读美文,我们还借鉴了鲁迅先生的读书方法:

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多翻”。

鲁迅先生说:

“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

”,他认为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坏书的欺骗,还有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

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在一文章中提出的4种读书法,也是让学生泛读,让学生有阅读的强烈兴趣,见到书报有看的欲望。

1、蜻蜓点水法。

只在书上款款飞,一点,二点,三点,如打水漂。

浅尝辄止,是因为无意饱餐。

据说郭沫若、老舍和杨绛都用过类似的读法,称作跳跃式浏览。

2、信马由缰法。

抓到什么读什么,有兴趣就读,没兴趣就歇。

因为漫无目标,所以可行可止。

思想无负担,放松近乎惬意。

3、改弦易辙法。

一册书读来无味,绝不强求,马上换书。

再无味,再换,至三番乃止。

教师明确告诉学生新课标在阅读方面质和量的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诵读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只有达到了这个质和量的要求,才算达到了要求。

(二)开展各种读书促进活动,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1、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以活动引领阅读,激发阅读,

A、家庭读书活动

①向家长倡议:

争当“学习型”家庭。

要求全体学生的家长配合读书活动,建立“家庭小书库”,带头读书,做到“三个一”,与孩子同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心得(父、母、子各写一篇读后感,也可共写一篇),家长与孩子搞一次学习交流(谈心或分享学习成果)。

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带孩子到书店购书,到图书馆借书,拓宽读书渠道,倡导家长在孩子过生日时以书为礼品。

②父母在家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给予一定指导。

③征集“亲子共读”活动口号,口号可以是名人名言,更鼓励家庭自己创作。

评选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B、学校读书活动

  ①创设班级读书口号:

我读书,我阅报;我成长,我快乐。

②开展师生读书成长日记接力活动。

每天早晨利用10分钟时间,教师为学生朗读一段好书。

教师和学生之间设一本师生成长日记接力本,记下教师和学生在读书成长的足迹。

教师每月写一篇,学生每天轮流写,同时鼓励家长也参与写阅读接力日记。

③成立书香演讲团、故事团。

围绕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学生自己选资料,组稿,进行主题演讲或讲故事。

规定两个月一个主题,并设立月冠军、学期冠军奖项。

  ④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

一学期准备1~2次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读书目,读书收获,读书方法,讨论解决读书中遇到的问题,推广成功的读书经验。

在交流中指导,另外设置阅报栏,读书卡、手抄报展板,朗诵台等,可供学生读书展示的舞台,让交流无处不在。

⑤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节。

在读书节上要有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展示,可表演课本剧、童话剧。

⑥结合重大节日等开展主题阅读。

每年的节日很多,我们将读书活动融于节日之中,开展大量主题阅读,如“中秋文化、元旦文化、重阳文化……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了这些节日,同时使这些节日过得更有意义,更使学生的作文不再是无源之水,而变得洋洋洒洒,信手拈来。

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我从来不知道这节日中还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那些美丽的传说,有趣的风俗,特色小吃,真是太有意思了。

……

2、参加各类征文评比活动,激发阅读向纵深发展

积极参加社会各单位主办的读书征文比赛。

让学生的阅读和外面的世界接轨,在竞争中努力,在成功中开怀。

比如,参加江西省小学生“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参加江西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读书教育活动网上征文比赛和知识竞赛;参加“学习报杯”读报用报征文评选活动;参加学习《小学生之友》、《新蕾杯小学生优秀期刊阅读征文比赛》征文活动;参加开展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比赛……

在活动中,学生买书读书的热情很高,积极参与语文阅读的实践。

将语文阅读转化为一种自觉的学习兴趣。

在比赛中得奖,这样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使他们士气大增,语文阅读兴趣盎然。

在阅读中,学生体会到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真正含义。

3、开展各类读书展示活动,激励学生向往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语文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是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又一重要举措。

为了进一步拓宽阅读渠道,丰富内容,灵活形式,在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感受大阅读的魅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①写好读书日记

“记”是读的深化,所以要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基本写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要求学生不拘一格,灵活形式,设计各具特色的读书笔记,让读书笔记成为学生自由吸收和创造的快乐天地。

②创办阅读手抄报

栏目有介绍读书方法的“阅读金钥匙”,介绍学生读书随笔的“心语”,推荐优秀书目或文章的“热荐”,以及发表学生优秀习作的“小荷初露”等。

主要以学生的口吻,刊载学生的文章,尽管稚嫩,但对学生是一种激励,也最受孩子们喜欢。

以“读书有感”为主打板块,刊载学生的读后心得。

再配以“好书荐台”、“我的读书趣事”和短小精悍的“名人读书故事”、“读书名言集锦”等板块。

③举办摘抄展览

教师指导学生把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在不能剪贴的情况下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取名为“采蜜本”)摘抄下来,每周在班上交流展评,比谁摘录的句段精彩,有价值。

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激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达到优生更好,后进生尽力赶上两全其美的效果。

因此,我们认为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走出课本,走出“小课堂”,带领学生走进“大课堂”,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并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成为能学、乐学、好学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6.6——2016.7)

收集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分析、归纳、总结、撰写有关论文,回顾课题所取得的全过程,写出结题报告《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探究》。

二、研究的成效与成果

通过一年来课题组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实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学生方面

1、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效率提高了,加上各种读书活动、激励措施,学生读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课余时间,人人争着借书,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看书或讨论书中的问题。

正如刘国正先生言到:

“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

2、教师正确的引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经常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学生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大。

这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形成。

因而,要将课外阅读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制定长远目标和短期计划,切实抓好。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要养成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反复训练才有可能形成习惯。

所以应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按“读多——读深——读透”的步骤进行。

读书,就是海阔天空,什么都可以读,只要觉得有意思,可以不求甚解,随心所欲地猎奇。

读深,就是对所读文章,从作者生平情况到文章的思想内容,从文章写法到语言风格等有一个基本了解。

读透,就是精读,要求选择几篇篇幅不长的诗文,反复读,力求寻找所谓“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和“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感觉。

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来提高阅读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只要我们从学生的需求考虑——阅读的需求、体验成功的需求、完善自我的需求,精心组织课外阅读活动,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长期坚持,必有成效。

3、大量的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

“书是人的精神食粮”,书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学生常常问我:

“老师,我做完这个作业可以看书了吧?

”得到我的许可,他们往往特别高兴。

的确,读书在他们看来是一件十分愉悦的事情,学生从书中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书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同时还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启迪,净化了学生心灵,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较好养成。

正如有个同学在谈到课外阅读的收获时所说:

“课外阅读已成了我的习惯。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使我的心胸变得宽广,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充满快乐;她就像一股清泉,畅饮泉水,我的心也变得玲珑剔透。

4、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效能。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

大量的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应首先浏览序言、目录、后记,然后通篇浏览,以确定是精读还是略读。

如果是单一的一篇文章,开始应通读浏览,稍加意会即可,以便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基本情感。

对于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应加以精读、反复吟咏,并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新课程标准中进一步指出: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鼓励学生不受老师、同学的影响,把自己阅读中独到的体会、感悟真实地写下来,甚至还可以是自己对文章的故事改编。

常言道: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只有让学生真实地不拘泥任何形式地记述阅读感悟,才能进一步达到理解文化、提升品位、开拓思维、综合提高语文读写能力的目的。

经过三年的实践和研究之后,本学期期初,我对本校参加实验的四年级的三、四这两个班的150名学生从阅读时间、阅读方式、阅读类型、午读情况等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通过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变化。

现对本次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如下:

 

是否喜欢阅读

喜欢

140

93.3%

比较喜欢

100

66.7%

不喜欢

10

6.67%

阅读的时间

不花时间

4

2.67%

0.5小时

85

56.67%

0.5-1小时

130

86.67%

阅读方式

读书做记号

145

96.67%

摘抄词语

140

93.3%

提出问题

125

83.30

写读后感

100

66.7%

经常查字典

105

70%

每学期课外阅读量

不读

0

三本以内

10

6.67%

三本以上

140

93.3%

语文阅读对学习有帮助吗

150

100%

不大

0

0

阅读书籍种类

文学故事

150

100%

脑筋急转弯或漫画等娱乐书

42

28%

学习辅导类(如优秀作文)

130

86.67%

科幻书籍

85

56.67%

 调查显示:

经过一年的实践,93.3%的学生喜欢上了阅读,和实践前相比,人数大有增加;但是仍然有6.67%的学生不喜欢阅读。

阅读的时间比较充足,每周有86.67%的学生阅读时间达到甚至超过1小时。

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阅读了。

学生对读物的兴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参与实验的学生全部爱读文学作品。

而之前喜欢的文字内容与图画相辅相成的读物的比例降低为32%。

但是“功利性”的课外阅读仍大有人在。

学习辅导类读物,如作文书占86.67%,可以看出,部分家长和老师仍极为重视这类“知识型”书籍的阅读,但是因为阅读的内容更丰富了,学生的习作和实践前相比,内容丰富了,语言生动了,感情真实了。

学生的阅读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变,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是最可喜的进步。

学生的阅读量也是大有增加,这也更看得出学生喜欢上了阅读。

可见,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力、习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一年来,我校学生六年级学生苏子贵在参加江西省“新蕾杯”中小学生优秀期刊阅读征文比赛获得小学组一等奖。

还有多名学生在学区及全镇作文竞赛中获奖。

这些都是课题研究产生的成果效应。

(二)家长方面

多数家长对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学生家长为孩子购买书籍、征订报刊比例明显上升,有几十位家长还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交流阅读感受,比赛阅读收获,互评阅读笔记。

学生真正养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对净化环境、和谐关系、构建书香校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位家长说道:

“和孩子一起读书会带来无穷的乐趣,不知不觉之中,在我们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把彼此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彼此了解,彼此信任。

”和孩子一起读书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因为父母的模范作用是无限的,在潜移默化之间,一方面给孩子做出了好的榜样,另一方面也营造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学习型、读书型社会的建立,正是来源于无数个读书型的家庭。

(三)教师方面

经过一年时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对课外阅读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以及教育家叶圣陶和语言学家吕淑湘等名家大师对于阅读的精辟论述,提升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并积极记录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体会经验。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摸索出行之有效的语文阅读习惯养成的指导方法。

并且改变了片面追求课内知识,追求卷面分数的局面,开始重视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与此同时,教师也和学生一同成长。

(四)研究成果的形式

1、余桥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2、田畈街镇余桥小学午间师生共读方案

3、田畈街镇余桥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方案及总结

4、教师优秀研究论文

5、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研究阶段小结

6、课题结题报告

三、 困惑与反思

在深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一些喜悦,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存在不少困惑:

1、我校留守学生较多,读书氛围较为淡薄,托管家长的语文阅读意识不够强。

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社会环境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而且单靠学校教师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所以应该把阅读社会化。

2、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独特性使学生的阅读活动受教师的直接影响更大,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更明显,因此,语文教师的改革意识、阅读品位、兴趣爱好、自身的语文素养等诸多因素也影响着方案的实施效果。

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指导中,如何让更多教师也投入到书香中去,也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去研究的问题。

3、实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研究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多课外拓展的机会,学习兴趣与潜能得到发展,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但优等生原有的基础夯实,视野更开阔,发展速度愈快,从而加速了班级的两极分化。

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

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受益,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