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8152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综合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承载着全社会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对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综合交通运输生产力持续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撑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但发展形态粗放的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随着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建设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面向未来,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迈向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新阶段。

“十二五”是我国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

为积极推进我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又好又快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作为指导“十二五”时期全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发展状况

(一)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区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和能力、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交通运输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区铁路、公路、民航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供给能力显著提升,运输条件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以银川为中心,铁路、高速公路、干线航线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5年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60亿元,其中:

铁路128亿元,公路214亿元,民航18亿元。

铁路:

太中银铁路建成通车,包兰线惠农至包头段电气化改造完成,包兰线惠农至银川段复线工程开工建设,我区对外铁路运输通道出口有明显改善。

到2010年底,全区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272公里,较2005年增加481公里。

公路:

实现了所有市、县(区)1小时内上高速公路、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的三大目标。

全区二级以上公路比重、等级公路比重、乡镇通沥青路比重、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比重等7项指标居西部地区之首。

截至2010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22518公里,较2005年增加了3757公里,其中:

高速公路1159公里、一级公路669公里、二级公路2531公里、三级公路6169公里、四级公路10670公里、等外公路1320公里。

国家高速公路网宁夏境内主要路段基本建成,全区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国省道为主骨架的“三纵九横”干线网络。

公路主枢纽建设取得新进展,站场体系进一步完善。

截至2010年底,全区建成等级客运站191个、招呼站684个,基本形成以一级站为枢纽、二级站为主导、农村客运站为补充,辐射全区、连接周边省区的客运站场服务网络。

民航:

完成银川河东机场二期扩建和老航站楼改造、固原六盘山和中卫香山两个支线机场建设,填补了中南部地区航空运输市场的空白,初步形成了以银川河东机场为枢纽、连接全国大中城市的航空网络。

截至2010年底,全区民用机场达到3个,较“十五”末增加2个,机场密度达到4.52个/十万平方公里。

水运:

水上旅游及渡口运输有一定发展,改善了黄河两岸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旅游业发展。

管道:

目前我区境内拥有6条长大干线管道,包括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兰州至银川输气管线、陕甘宁气田至银川输气管线、长庆油田至包兰铁路原油管道和惠安堡至银川原油管道。

注:

1.2005年村道5683公里未纳入总里程,自2006年起,村道正式纳入公路统计里程;2.综合交通网总里程为1+2+3。

2.交通运输客货运量迅速增长,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随着综合运输能力的增强,全区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运输规模快速增长。

截至2010年底,铁路网密度达到1.92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国1.38公里/百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铁路开通银川至北京西、上海、兰州(延长至西宁)、西安(两对)、广州、包头、郑州、平凉、中卫、汝箕沟始发客运列车11对,较2005年底增加7对;全区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33.91公里,较2005年增长20%;开通公路客运班线1717条,日发班次9298个,较2005年底增加454条、3654班次,省际客运班线辐射全国22个省市区的100个城市,直达快速客运班线覆盖全区各市县和银川周边700公里以内的城市;乡镇通客车率达100%,行政村通客车率达96.2%,居西部前列;全区民航运输能力大大增强,航线网络逐步完善,旅客吞吐量达到301.25万人,货邮吞吐量2.03万吨,河东机场已经开通35条国内航线,比2005年增加了16条,形成了以河东机场为中心的“一主两辅”民航运输格局;全区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线网密度不断加大,拥有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企业38家、公共交通运输车辆2780标台、公交线路281条,公交营运线路总长5861公里,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年客运总量29600万人。

到2010年底,全区交通运输完成客运量13599.2万人,比2005年底增长91.34%,年均增长13.86%;客运周转量116.38亿人公里,增长73.81%,年均增长11.69%;货运量33597.9万吨,增长259.72%,年均增长29.18%;货运周转量845.9亿吨公里,增长215.63%,年均增长25.85%。

资料来源:

2005年和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交通运输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运输结构调整成效初显。

基础设施:

包兰线电气化改造完成,时速160公里的太中银铁路建成通车。

全区等级公路占公路总里程比例与2005年相比提高14%;高等级公路(即二级及二级以上的公路)里程达到4359公里,较2005年增长45.43%,其中高速公路增加近一倍,并实现了电子监控和计重收费。

一些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为先进的公路客运站和铁路枢纽开始投入运营。

运输装备:

截至2010年底,全区道路运输运营车辆107084辆,其中货车101283辆,客车5801辆。

公路客车技术性能和舒适度普遍提高,中高档客车比上升到43.1%。

厢式和专用重载货运汽车有一定发展,到2010年底,专用货车占运营货车比重4.43%,厢式车占3.08%。

运输结构:

公路在旅客周转总量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60%,下降到2010年的56%;航空在旅客周转总量中的比重由7%上升到15%,运输结构调整效果初显。

4.口岸物流园区建设发展迅速,多式联运能力显著增强。

宁夏国际空港、惠农陆港、银川陆港三大对外口岸建设和全区物流中心、物流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开展与天津、连云港等沿海沿边口岸及港口的跨区域合作,开辟宁夏商品运输“铁海联运”、“公铁联运”新模式,实现进出口商品“属地报关、口岸验放”,打通了商品出口便捷通道,极大地提升了对外开放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

5.交通运输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行政管理行为逐步规范。

启动了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了公路建设管理局和公路管理局,分别负责全区公路建设和管理;成立交通投资公司作为融资平台,负责筹措公路建设资金,强化了公路建设和管理工作。

积极推进交通运输机构改革,在费改税后撤销养路费征稽和交通公安等机构,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规范行政管理行为。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区综合交通运输建设和改革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基础设施供给、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层次、快捷、舒适的运输需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仍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外运输通道不足,无法形成运输合力。

总体上看,沿黄经济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兰白城市带、呼包鄂榆经济区、太原城市群等重点开发区域之间仍缺乏大能力、快速化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与我区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相适应,还不能完全满足区域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的需要。

对外空中联系主要是银川河东机场,但还处于起步阶段,枢纽功能尚待进一步强化。

高速公路网络还不完善,运输效率还不高,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还不够便捷,物流成本较高。

构建高等级公路网、大能力铁路网、大密度航空网的建设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2.交通运输网络规模偏小,综合运输能力不足。

我区铁路复线率不足10%,远低于41%的全国平均水平;铁路对外通道出口少,运力严重不足;干线运输负荷过重,覆盖范围小,引黄灌溉精华区吴忠市缺少铁路覆盖;全区铁路运输缺口每年达2000万吨以上。

公路密度、国省干线中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宁夏机场至今没有基地公司,航线航班还比较少,尚未实现银川通往国内所有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的直飞航班;河东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迅猛,现有航站楼和空管设施已不能满足增长需求,运输站场设施陈旧,服务功能欠缺,大部分急需扩能改造。

3.交通运输结构不够合理,低碳交通运输任重道远。

由于铁路发展缓慢,致使低能耗、低成本的铁路运输处于弱势地位。

公路在全区综合交通运输中比重过高,客、货运比重分别达到95%和75%,铁路客、货运比重只占4%和20%左右,航空客货运量所占比例很低,航空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

全区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发展仍然滞后,公交优先战略尚未确立,各地公交出行分担率平均不足10%。

此外,南北区域交通运输结构也不均衡,北部地区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明显优于南部地区。

4.交通运输体系尚不完善,集约化发展层次较低。

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配合、运输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运输装备的发展以及运输经营管理尚未形成有机体系,没有具备综合功能的运输枢纽,各种运输方式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状态,相互衔接尚不充分,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不高,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难以充分体现。

全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值较高,造成产品缺乏竞争力。

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我区与周边城市群(经济圈)的竞争与合作将更加深入,且“中阿经贸论坛”影响力逐步扩大,与穆斯林国家的贸易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我区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交通运输需求也将随之快速增长,对区内综合交通运输协调发展和对外运输通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

“十二五”期间,全区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2%左右。

经济快速增长势必形成巨大的交通运输需求,而且对交通运输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交通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建立合理有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提供高效率、多样化、高品质、公平普惠的综合运输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实现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规划和战略决策部署,需要加快连接区域内外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等重大区域规划相继启动实施,自治区党委、政府也作出了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及文化长廊、加快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部署。

这些重大规划和战略的实施,要求加快区域间的交通运输通道和内部交通运输网络建设。

3.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需要加快综合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随着我区新型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在货物运输品类结构中,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时效要求强的货物数量将不断增长,农副产品、食品、鲜活货物的供给和需求量也将快速增加。

这些都将对交通运输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对交通运输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对综合交通运输结构进行调整,加快转变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努力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使之与产业发展相匹配。

4.参与周边经济体的竞争与合作,需要提升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承载能力和可靠性。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宁东—鄂尔多斯—榆林“能源金三角”的开发建设,我区与周边省区的竞争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加快构筑对外综合交通运输通道,进一步提升在西北地区重要商业物流体系中的地位,突出发挥在内陆铁海联运和对外贸易的作用,提升我区交通运输在周边城市群(经济圈)、西北地区的地位势在必行。

5.加快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区内运输网络通达性和便捷度。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周边地区能源资源丰沛,坚持煤炭就地转化是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重要措施。

加快完善和优化对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层次、结构和功能,大力提升铁路等级和能力,加大煤运通道建设,提高公路运输的通达性、便捷性和可靠性,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1.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全区交通运输需求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特别是航空运输需求增长速度最快。

2.对于交通运输结构而言,区域内短距离的交通运输需求仍将以公路运输为主;在中长距离的交通运输需求中,节能、低排放的铁路运输客货运量及周转量的增长速度将高于公路,并且在货运周转量中占主导地位。

3.从全区综合交通运输需求的地域分布情况看,随着沿黄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北部地区运输量的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南部地区,呈现逐步加快的趋势,成为综合交通运输的主体地区。

4.随着新型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货物运输中的大宗货物、初级产品所占份额将继续下降,尤其是既有铁路复线的建设和银川至西安铁路的修建,铁路的货运强度将呈逐步降低趋势,但对运输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5.就城市公共交通运输而言,“十二五”期间,我区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车辆不断增加,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成为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事业有序、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交通运输量预测。

采用回归分析法、弹性系数法、指数平滑法分别进行预测,综合各种方法的预测结果,预计到2015年全区客运量和货运量分别为25188万人和51458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和9%,客运量和货运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09和0.74。

通过预测表明,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我区未来客货运需求旺盛,总量不断增长,增速稳中有降,必须坚持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运输装备现代化水平两者并重,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运输需求。

专栏32015年宁夏全社会客货运量预测

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宗旨,统筹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提高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目的,统筹建设、管理、养护、运输、服务的全面发展;以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为公众提供安全、高效、经济、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协调发展。

坚持和谐交通、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充分考虑综合交通运输的科学规划、统筹建设、高效管理和衔接协调,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综合服务。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确保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体制、机制与政策措施的相互协调、互相配合,从而带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整体发展。

——集约用地,低碳节能。

坚持交通运输发展与生态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围绕节约土地、降低能耗,以集约型增长方式为要求,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低碳交通为抓手,坚持综合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运作,理顺政府管理与市场经营的关系,明确政府的事权和职责,加快建立健全政府对综合交通运输展的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客货运输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干线铁路、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以其他等级公路、航空、地方铁路、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为辅,以银川等重要交通运输枢纽为中心,内畅外联、通江达海、联通全国的多层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全区综合交通运输由基本缓解经济社会发展向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基本建成全区东、西、南、北四大综合交通运输通道。

降低交通运输能源单耗和社会物流成本,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具体指标。

(1)综合交通运输网规模。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规模继续扩大,其中,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77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3200公里,管道长度达到3100公里,民航机场达到3个。

“十二五”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完成850亿元,铁路、公路、民航建设分别完成200亿元、620亿元、30亿元。

(2)客货运输量。

全区客运量和货运量分别达到2.5亿人和5亿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和9%。

全区公路日均旅客发送量为12.6万人,铁路客运枢纽15万平方米以上,民航旅客吞吐量6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5万吨。

(3)运输服务。

完成快速客运网建设,增开银川至重点城市的快速列车,缩短银川与毗邻城市的运行时间。

公路密度50公里/百平方公里,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比重、高级及次高级公路通车里程占总里程比重分别达到80%和63%,率先在西部地区基本实现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

所有乡镇建成客运站,90%的行政村建成招呼站。

开通银川至国内所有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直飞航班,开通银川至迪拜、吉隆坡等主要穆斯林国家城市的国际航线,开通韩国、日本等国际航班,稳定运营朝觐包机。

(4)节能减排。

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与“十一五”期间相比有明显下降。

道路营运客车、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比2010年分别下降12%和3%。

(5)城市公共交通运输。

市区人口在100万以上的银川市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网络,启动快速公交系统(BRT)建设,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线网和建设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公共交通运输出行分担率达到40%以上,公共交通运输准点率较2010年提高20%,万人公共交通运输车辆拥有量达到14标台以上。

市区人口在100万以下的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固原市加快建设以公共汽车为主体的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网络,公共交通运输出行分担率达到15%以上,万人公共交通运输车辆拥有量达到10标台以上。

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以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主线,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高等级运输通道,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能力,重点加强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对外和城际间快速通道、农村公路、综合枢纽、运输服务等方面的建设。

(一)完善基础设施网络。

“十二五”期间,重点加强沿黄经济区与关中天水、兰州白银、呼包鄂榆、太原城市群等重点开发区域之间交通运输体系的全面对接,打通省际“断头路”,促进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融合发展。

加快沿黄经济区内部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构建以银川为中心的“一小时交通圈”和以石嘴山、吴忠和中卫为中心的“半小时通勤圈”。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

加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促进宁东地区煤炭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1.铁路。

“十二五”时期,把铁路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速铁路的现代化进程,重点加快建立与周边快速通道的连接,打通宁夏对外运输快速通道,提高铁路运输能力,构筑“五纵三横”现代化铁路运输网。

重点建设项目:

(1)银川至西安铁路。

该线路是宁夏、陇东地区南下陕西及东南地区的快速通道和路网干线,线路自包兰铁路银川站引出,经宁夏吴忠市、甘肃庆阳市、陕西咸阳市,引入陕西西安市枢纽西安北站,线路全长约574公里(宁夏境内179公里)。

估算总投资521亿元(宁夏境内投资111亿元),建设工期4年。

该项目已列入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项目建议书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计划“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

(2)包兰铁路(复线)扩能工程。

惠农至银川段复线工程已于2009年12月开工建设,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银川至兰州段扩能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银川南(含)至黄羊湾(不含)增建二线、黄羊湾(含)至迎水桥(不含)新建三四线、迎水桥(不含)至兰州东新建双线,宁夏境内长207公里。

估算投资237亿元(宁夏境内投资111亿元),建设工期4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批复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计划“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

(3)甘塘至武威南铁路增建二线工程。

线路全长172公里(宁夏境长11公里),估算投资约37.1亿元(宁夏境内投资2.4亿元),项目工期2年,计划“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

(4)宝中铁路增建复线工程。

线路全长511公里(宁夏境内243公里),估算投资约128亿元(宁夏境内投资61亿元)。

该项目已列入全国“十二五”铁路规划,争取“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

(5)太中银铁路银川至定边、中卫至定边增建二线工程。

“十二五”期间,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和铁道部的支持,尽快启动前期工作,争取“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

(6)东乌铁路惠农连接线。

该项目在惠农与包兰铁路接轨,进一步打通了我区东进大通道。

线路全长30公里(宁夏境内长10公里),估算投资23.17亿元(宁夏境内投资2.4亿元),计划“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

(7)宁夏太阳山至甘肃白银铁路。

线路自甘肃省白银市王家山西站引出,经宁夏海原县、同心县向东延伸,与太中银铁路在太阳山站相接。

线路全长约230公里(宁夏境内长约187公里),估算投资约70亿元(宁夏境内投资56亿元)。

在“十二五”期间,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和铁道部的支持,列入国家“十三五”铁路规划。

(8)地方铁路。

加快建设宁东基地红柳至老庄子铁路,与太阳山至白银铁路、太中银铁路和银川至西安铁路相连接,促进沿线企业铁路专用线与其同步规划建设。

开工建设宁东地区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宁东基地临河工业园A区至红墩子矿区铁路。

建成王洼煤矿至固原铁路和固原盐化工园区铁路专用线。

(9)沿黄经济区城际铁路。

沿黄城市带城际铁路总体设想:

包兰铁路复线改造完成后兼顾城际铁路功能,开行石嘴山至中卫市之间的城际快车;宝中铁路复线改造完成后,开行银川至固原的城际快车,加强沿黄经济区与固原的联系;银川至西安铁路宁夏段完成后,开行银川至灵武、吴忠、太阳山的城际列车;太中银铁路宁夏段复线改造完成后,开行银川—中卫—定边环形城际列车。

远期开展沿黄经济区城际铁路的规划研究工作。

银川市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2.公路。

“十二五”期间,公路重点是提升“三纵九横”干线公路网现代化水平,形成与我区产业布局和经济、人口分布相适应的公路运输体系。

(1)加快对外运输通道建设。

重点加强银川与内蒙古包头、鄂尔多斯、阿拉善左旗、鄂托克前旗之间,与甘肃庆阳、平凉之间的通道,加快省际“断头路”及沿黄经济区公路交通运输建设,完善区域交通运输网络。

(2)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网,促进与周边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

重点抓好西线高速公路、国道211线灵武至甜水堡段及联络线古窑子至青铜峡高速公路、银川至巴彦浩特高速公路、东线高速公路、青岛至兰州高速公路东山坡至毛家沟段、红寺堡至桃山口高速公路、国道309线宁夏境内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

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区域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00公里。

(3)改造提升国省干道。

以国道109线、110线、211线、307线、309线、327线,省道101线、103线、201线、202线、203线、303线、304线、305线等国省道为重点,加大“三改二”力度,对交通运输量较大的进行“二改一”,提高国省道服务水平。

“十二五”期间,计划改造国省道800公里,加大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等项目建设,提高公路安全保障能力。

(4)完善地方经济干线及旅游公路网络等。

支持地方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