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8221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名师原创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5分,32小题共48分)

1.《吕氏春秋》载:

“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再其次曰受德。

受德乃纣也,其少矣。

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

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

‘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故纣为后。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小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答案】D

考点: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说明纣出生的时候母亲是正妻,因此他是嫡长子,而微子和仲衍出生的时候母亲是妾,所以属于庶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说明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故选D。

2,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答案】C

考点: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根据材料“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即可概括出出中国古代的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3,“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答案】B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皇帝制度。

依据所学可知,周的时候,周王只是天下的共主,实际上是一种松散的宗藩体制,还没有达到“高度集权”的程度,故A项的说法错误;秦汉以后实行官僚政治而非以血缘世袭为基础的贵族政治,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与史实不合,故排除。

秦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长官均由皇帝一人直接任命,体现了皇权的独主和至高无上的特点。

所以应选B。

4.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

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不准确的是(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答案】D

考点: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专制,防止宰相专权,明初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后因政务繁忙,明成祖时设内阁作为侍从顾问机构。

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行政机构,是皇权加强的工具和表现,无法对皇权进行制约,因此D符合题意。

其他几项表述正确。

5.希腊传记作家和哲学家普鲁塔克(Plutarch)记载:

阿那卡西斯(Anacharsis)在参加了一次公民大会后,他惊讶地发现,在雅典人中间,聪明人进行诉讼,而蠢人进行裁决。

这些史实表明①阿那卡西斯是雅典公民②希腊民主被贵族操纵③公民大会已徒有虚名④雅典民主有很大缺陷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C

考点:

雅典民主制。

从材料可以看出阿那卡西斯可以参加公民大会,说明其实雅典城邦的公民,但是他看到“在雅典人中间,聪明人进行诉讼,而蠢人进行裁决”可以看出雅典民主制有很大的弊端,故选C。

②③项材料无法体现。

6.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直接目的是(  )

A、完善法律体系B、稳定社会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D、维护帝国统治

【答案】B

考点:

罗马法。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意可知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因此上述法律的制定缓解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从而稳定了社会的秩序,B项符合题意;且公元前4、5世纪,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而不是帝国,因此D错;法律体系完善是在帝国时期,因此A项错误;法律是为了维护贵族的利益的,C项错。

7.易中天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说:

“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

”符合其“有所不为”的是

A.严词拒绝由他当国王的提议B.领导北美独立战争

C.反对美国独立之初的邦联制D.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

【答案】A

考点:

华盛顿。

由题目中的信息“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即可选出A项;B、C两项应属于“有所为”,故排除;D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不符。

8.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①都颁布了法律 ②都经历了统一战争 ③都进行了复杂的斗争 

④都实行共和制 ⑤都实行君主立宪制

A、①②③B、①②③⑤C、①③D、②④⑤

【答案】C

考点:

欧美代议制。

欧美代议制都是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的,都是经历了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势力的斗争建立的,故选C。

德国是通过统一战争的方式确立的,但是其它国家并不是;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是根据本国的国情确立的。

9.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

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管中国人的事”。

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实现了民族独立B.推翻了封建帝制C.确立了共和政体D.增强了民族意识

【答案】D

考点:

辛亥革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反对外来干涉的民族意识;“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因此D项的表述最全面。

1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抗战形成了两个战场,即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下列关于两个战场关系的论述错误的是

A.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只是作战区域的不同,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B.正面战场的抗战为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C.敌后战场的开辟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支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D.两个战场的存在,说明中国的抗战不仅是全民族的抗战,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D

考点:

抗日战争。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并不是两个战场的关系,因此不符合题意,故选D。

ABC项都是从两个战场的关系进行的正确的分析。

11.“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的魔鬼了。

”《共产党宣言》的这一段文字主要蕴含了:

A.资产阶级革命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社会进化论   D.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答案】C

考点: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解读材料:

材料文字说明,马克思肯定了资产阶级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但“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这表明,资本主义自身也存在无法克服的弊病,即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应该被取代,所以,C.社会进化论,符合题意;A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综上,故,正确答案选C。

12.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

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

……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

”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答案】A 

考点:

新中国政治建设。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确立起来的,故B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关系的制度,李长凤老大娘并不代表某个党派,故C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出现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法律,故D项错误。

【答案】C

考点:

中国政府派海军舰艇赴亚丁湾海域实施护航是在联合国的授权之下的,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打击海盗不是反对霸权主义,排除干扰项A项。

14.有学者认为:

“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答案】C

考点:

当今国际局势。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

美苏两极格局瓦解后,不安定的因素在增加;世界正处于向多极化的发展之中,但是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

因此,体现材料“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故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符合题意。

两极格局结束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A错误;两极格局之下美苏的关系不是联盟而是对抗,B错误;D项表述明显错误。

综上,故,正确答案选C。

15.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

“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

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

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

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

……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

”这表明

A.“一超多强”格局被打破B.美国已经被中国赶超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建立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答案】D

考点: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来自中国、德国、印度等国家的挑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故C项表述准确,答案选C。

16.《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创作的著名风俗画。

据统计,除景物的遮挡外,该画所显示的由商家设置的广告招牌共有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大型广告装饰彩楼、欢门5座。

这反映了在宋代商业活动中()

A.商人非常重视产品宣传B.出现了最早的商业广告

C.广告公司经营范围广泛D.坊市的界限被彻底打破

【答案】A

考点: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材料可以看出,北宋时期的商铺已经大量的进行广告宣传,并且有了大量的行业的标记,可以看出当时的商人重视商业的宣传。

故选A。

17.现在网络上的架空历史小说盛行,小明也想写一部以满足自己梦回盛唐的夙愿,请问可以出现于其小说之中而又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在柜坊使用交子结交程咬金②与诗仙李白用白底蓝花的酒杯畅饮③用灌钢法炼制的长剑迎战安禄山的叛军④与魏征共游长安夜市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③

【答案】D

考点:

古代的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交子最早出现在宋朝,因而①错误,②项错误,彩瓷最早出现在元朝;夜市最早出现在唐朝后期,因此④项也错误。

灌钢法东汉末期已经出现,因此③正确,故选D。

18.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答案】D

考点:

本题考查了新航路的开辟,重点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动机,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

由“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得知这主要反映了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其它是错误的。

所以选D。

19.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6世纪欧洲的市民()

①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

②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好的利润

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

④在陆地上,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依据所学可知,火车、汽船是19世纪工业革命的成果,而题干要求的是16世纪的情形。

故含有④项的均可排除。

故应选B。

20.英法两国历史上曾经签约规定:

“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法国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

”这一条约的签订是因为

A.新航路开辟之初英法率先进行了殖民掠夺活动

B.英国击败法国后确立殖民霸权并占据贸易优势

C.黑奴贸易促进了英法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英法两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导致经济政策的调整

【答案】D

考点:

近代列强对华的侵略。

从材料可以看出近代西方的一些国家纷纷降低关税,目的就是进行自由贸易,这主要是因为西方工业革命的进行,工厂纷纷建立,需要进行自由贸易,自由经营,故选D。

21.西方学者弗兰克写道:

“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下列能够支撑弗兰克本人观点的是()

A.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欧洲的殖民扩张强行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C.各地资和财富的涌入促进了欧洲的崛起D.人类各地区的交往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融合

【答案】C

考点:

世界市场的形成。

从材料可以看出,弗兰克本人强调的是是世界创造了欧洲,而A、B是从欧洲对世界的影响来说的,不合题意;D是从人类相互的影响来说的,不合题意。

新航路开辟后特别是工业革命后,亚非拉的许多地区成了欧洲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地,直接推动了欧洲的生产的发展。

故选C。

22.有人描述18世纪时的英国城市伯明翰:

“供印度用的斧子和供北美洲土著用的战斧,销往古巴和巴西、适用于贫穷的奴隶的枷锁、手铐和铁颈圈。

……在美洲的原始森林里,伯明翰的斧子砍倒了古老的树木;在澳大利亚放牛的牧场上,回响着伯明翰铃铛的声音;在东印度和西印度,人们用伯明翰的锄头照料甘蔗田。

”该记载最能说明()

A.世界市场得到逐步扩展,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B.伯明翰成为英国最发达的城市

C.伯明翰的农业发展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答案】A

考点:

题干材料表明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在使用英国城市伯明翰生产的产品,说明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A正确;B、D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在19世纪中期,C项不符合题意。

23.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下列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

“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

“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

“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答案】C

考点:

本题要求回答因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的情况分析各选项A19世纪末用土布逐渐增多与题意不符B反映厦门虽对西方棉织品有较大需求但受到限制与题意不符D反映了自然经济瓦解的现象但没有表明是因为外国商品输入。

C“女工几停其半”表明家庭棉纺织业面临破产切合题意

【答案】D

考点:

从材料的数据可以分析的出,近代工业结构呈现轻工业相对发达、重工业相对落后的畸形发展格局,中国近代的工业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发展比例严重的不协调,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故选D。

 

25.传统观念认为: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初步改变人们这一传统观念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邓小平“南方谈话”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答案】B

考点:

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打消了人们对市场的疑虑,进一步明确发展才是硬道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6.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愈大。

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西餐丰富了全国人民的日常生活B.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C.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居民的欢迎D.西餐已取代中国饮食习俗

【答案】C

考点: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上海”“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等信息可知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故C项正确;A项中“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题干只反映了大城市的情况,没涉及乡村,故B项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27.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

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踢得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①②③D.②①③④

【答案】B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本题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①由“革委会”得出其发生在文革时期;②“麦秸能打鼓”“麦秸做扁担”是浮夸风的表现,发生在大跃进时期;③反映21世纪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④反映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生活的变化,由此分析可得出正确的先后为②①④③。

故选B。

28.这次美国金融海啸已由华尔街波及全球,令人不禁想起迄今为止最严重的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美国历次金融危机反复说明,金融资本的趋利性在一定的气候和土壤下会恶性发作。

这对于我国当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在于

A.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B.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A

考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这次美国金融海啸和迄今为止最严重的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都是因为没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而使金融资本的趋利性在一定的气候和土壤下会恶性发作,所以,这对于我国当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在于一定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9.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

其主要内容是:

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它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

A.推行贸易自由化B.克服经济发展困难

C.扩大进出口数额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B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2年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各主要西方国家纷纷设置关税、贸易壁垒,以克服经济危机,B符合题意。

A不对,题干反映的是贸易保护主义;C不对,题干反映的是限制进口,扩大出口;D不对,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手段而非目的。

30.罗斯福曾打比喻说:

“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不会游泳。

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

老绅士苏醒过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

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这段话表明()

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

B.美国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

C.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但阻力重重。

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答案】C

考点:

罗斯福新政。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A错在资本家坚决反对的说法;B项错在偶然性;“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说明新政牺牲了资本家的部分利益,故D项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31.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80年代里根则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A.其政策都符合各自面临的实际情况

B.资本主义制度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C.资产阶级不断调整经济政策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解决

【答案】D

考点: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20世纪80年代里根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都是依据美国当时的经济状况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的,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此D项评述错误,本题选D项。

32.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

他说:

“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

”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A.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认为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答案】B

考点:

凯恩斯主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所讲的是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倡消费,这表明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所以答案选B。

二、材料解析题:

(33小题16分,34小题15分,35小题21分,共52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

“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

德国从2007年9月开始对中国实行“价值观外交”。

“价值观外交”是默克尔所在德国执政党的对外政策纲领,其核心是意识形态,其主旨是将外交政策作为推进西方价值观的工具和手段,其根本目的是确保西方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制度在世界上的支配地位和西方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为此,默克尔对华采取较强硬态度,指责中国的人权、西藏问题。

 

(1)据材料一中“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请说明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