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7825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完整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完整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doc

《(完整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doc

线

姓名

班级

考号

▽▽▽▽▽▽▽▽▽▽▽▽▽▽▽▽▽▽▽▽▽▽▽▽▽▽▽▽▽▽▽▽▽▽▽▽▽▽▽▽▽▽▽▽▽▽▽▽▽▽▽▽▽▽▽▽▽▽▽▽▽▽▽▽▽▽▽▽▽▽▽▽▽▽▽▽▽▽▽▽▽▽▽▽▽▽▽▽▽▽▽▽▽▽▽▽▽▽▽▽▽▽▽▽▽▽▽▽▽▽▽▽▽▽▽▽▽▽▽▽▽▽▽▽▽▽

▽▽▽▽▽▽▽▽▽▽▽▽▽▽▽▽▽▽▽▽▽▽▽▽▽▽▽▽▽▽▽▽▽▽▽▽▽▽▽▽▽▽▽▽▽▽▽▽▽▽▽▽▽▽▽▽▽▽▽▽▽▽▽▽▽▽▽▽▽▽▽▽▽▽▽▽▽▽▽▽▽▽▽▽▽▽▽▽▽▽▽▽▽▽▽▽▽▽▽▽▽▽▽▽▽▽▽▽▽▽▽▽▽▽▽▽▽▽▽▽▽▽▽▽▽▽▽▽▽▽▽▽▽▽▽▽▽▽▽▽▽▽▽▽▽▽▽▽▽▽▽▽▽▽▽▽▽▽▽▽▽▽▽▽▽▽▽▽▽▽▽▽▽▽▽▽▽▽▽▽▽▽▽▽▽▽▽▽▽▽▽▽▽▽▽▽▽▽▽▽▽▽▽▽▽▽▽▽▽▽▽▽▽▽▽▽▽▽▽▽▽▽▽▽▽▽

语文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        和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交际工具、信息载体

2、评价方式除了       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

2、纸笔测试

3、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       、       课程。

3、综合性、实践性

4、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      、      、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4、立意、构思5、“总体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           、           的统一。

具体说来,突出了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三个思想。

5、人文性与工具性、思想性与审美性

6、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6、工具性、人文性

7、新课程标准整合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语文教改探索的成果,借鉴了西方先进国家母语教育的经验,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具有鲜明的       、       、       和     ,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7、人文性、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

8、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

8、语文实践、语文实践

9、课程目标从        、        、           

三个方面设计。

9、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0、初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       、      、口语交际、          。

 

10、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

11、语文课程标准包括      、          、       

三部分内容。

11、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

12、语文教学要注重        、        ,注重       ,

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12、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13、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          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13、表达和交流

14、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       的开放、      的开放、        的开放。

14、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空间

15、对于“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应注意      、         、

         特点。

15、前瞻性、三维设计,整体提高、操作性

16、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特点是       和        。

16、情境性、互动性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 1、A  )的过程中进行。

A、平等对话  B、和谐相处  C、努力创造  D、互相合作

2、( 2、D  )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A、写作  B、阅读  C、识字  D、口语交际

3、( 3、A  )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A、综合性学习  B、阶段性学习  C、总结性学习  D、实践性学习

4、( 4、A  )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阶段性评价

5、(  5、B )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阶段性评价

6、语文教学的( 6、A  )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

A、开放性  B、实践性  C、科学性  D、人文性

7、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 7、A)资源。

A、课外学习  B、课外活动  C、课外实践  D、课外科学

8、下面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错误的是( 8、B   )。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B、把握语文教育的方向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9、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 9、A   )。

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全面评价  D、综合评价

10、“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应该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面向全体,落实到全体学生身上。

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 10、D  )素养。

A、写作  B、阅读  C、口语表达  D、综合

三、简答题(19分)

1、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建议提出了哪些要求?

(4分)

答: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课程标准中关于评价建议的具体建议包括哪些?

(5分)

答:

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

关于阅读的评价

关于写作的评价

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

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3、综合性学习缺少“语文味”的几种倾向是什么?

(4分)

答:

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上成思想品德教育课

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变成了气氛热烈的游戏课

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上成了美术课

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上成了作文辅导课

4、加强语文教育的实践性应该注意什么呢?

(6分)

答: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自发地学习他们能够学习的内容。

其次,语文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同时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钻研教材,深入各学科,了解学生生活,为学生设计恰当的活动课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可以动手做,又能想办法把它做好。

再次,语文实践活动要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四、论述题(23分)

1、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11分)

答:

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探究”学习,就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2、新课程中评价建议在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的具体方式以及评价的主体等方面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着怎样的区别?

(12分)

答:

评价目的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程评价的取向上摒弃片面的评价观念,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课程的全貌,坚持全面评价的取向,突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在课程评价手段上,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

全面的课程评价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手段来配合。

对课程的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的评价,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

“评价建议”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意将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在课程评价主体上,注意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第5页(共6页)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