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8361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

《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

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

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

  篇一:

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二)智能目标:

  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能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尘埃,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自主发现规律,抽象归纳,并能用符号、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规律。

  二、教法学法:

启发式教学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五一就要举行艺术节的比赛了,为了这次艺术节,教师和同学们都花了很多的精力,这不,我们学校教舞蹈的老师正利用星期天,去为舞蹈组的小演员们挑选漂亮的演出服呢?

(课件出示商店场景)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充满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主动积极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

  

(二)展开探索过程

  1、初步感知

  

(1)提出要求: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买这些些服装,叶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钱呢?

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2)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3)交流反馈:

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列式

  板书:

65×5+45×5(65+45)×5

  请生交流解题思路,并比较哪种解法更简便。

  (4)列成等式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这两种解法虽列式不同,但都能解决问题。

那么我们在这两个算式之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得数是相等的呢?

  小结:

虽然这两个算式样子不同,但是计算结果是相等的。

我们就可以把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2、类比展开

  

(1)提出类比问题:

如果叶老师选择选择的是另两种服装,买的数量都是6件、或8件的,你还能用两种方法来求一共要付多少元吗?

  

(2)要求:

每一小组编一题,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比一比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3)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交流反馈,相机板书:

  32×6+65×6(32+65)×6

  32×8+65×8(32+65)×8

  32×6+45×6(32+45)×6

  32×8+45×8(32+45)×8

  (4)观察算式,引导列成等式,仿照等式随意举例

  像这样的情况,是偶然巧合还是有其中的规律呢?

大家不妨再举几个例子,再算一算。

  举例,小组交流,挑选几组板书。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引导有效的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启发,通过观察、类比列举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所初步感知,形成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且也掌握了一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验感悟

  

(1)观察这些算式,或小声地读一读这些算式,这中间隐藏着什么规律呢?

学生有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

  

(2)修改算式,感悟规律

  通过观察,同学们或多或少都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算式,根据你刚才的观察,你觉得这些算式中,哪两个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就把它们挑出来,如果有争议可以算一算来验证一下。

  课件出示:

  (3+4)×63×6+4×6

  3×17+3×53×(17+5)

  20×(5+13)20×5+5×13

  (13+7)×413×4+7

  (13+7)×413×4+7

  交流反馈有哪几组等式。

让生想办法修改那些不能组成等式的,使它们变成等式。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类比列举、观察感悟、反思纠错等多种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动活泼地建构起对数学富有个性理解的过程。

  4、揭示规律

  

(1)游戏“交朋友”

  课件出示:

(80+20)×4,谁是它的好朋友?

(80和20打着伞,一块去和4交朋友,4可最热情了,它和80握握手,又和20握握手,多公平啊,80和20高兴地把伞都丢掉了)

  出示:

6×(10+20),(A+100)×5,(42+45)×▲,请生帮它们交朋友。

  

(2)揭示规律

  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等式中存在的规律表示出来吗?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反馈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学生可能用语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

  示?

?

  用字母表示:

〔a+b〕×c=a×c+b×c

  用语言叙述:

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第三个数相乘,再求和。

  任何事物都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去看,你们反着读一读用字母表示的等式,你能给下面两个算式找到朋友吗?

35×8+65×89×18+9×282

  设计意图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要比生活更重要。

数学毕竟不是生活经验的“照片”,而是对生活经验进行重组、加工,逐步抽象打手成数学模型,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它来源于生活而又远远高于生活。

所以,前面的教学环节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学生有所感悟,但不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时,及时数学化,有效地引导学生小结规律,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三)巩固内化

  1、根据乘法分配律,在__里填入合适的数

  

(1)、(15+23)×2=____×2+_____×2

  

(2)、(37+12)×16=37×____+12×____

  (3)、___×___+___×___=(16+26)×8

  (4)、(125+11)×8=____×____+____×_____

  (5)、276×38+276×62=____×(___+___)

  如果计算的话,(4)、(5)你会选择左边的算式还是右边的算式进行计算,为什么?

  2、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2×15+4×15=(2+4)×15()

  订正:

  

(2)5×(20+6)=5×20+6()

  订正:

  (3)8×23+8×27=8×23+27()

  订正:

  (4)9×(6×4)=9×6+9×4()

  订正:

  3、应用题

  一块长方形的桌面,长68厘米,宽32厘米。

周长是多少厘米?

(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说你喜欢哪种方法)

  *4、用简便方法计算(任选一题)

  ①(125+9)×8②128×31-28×31③43×5+46×5+11×5

  小结:

有时是先乘再求和比较简便,有时是先求两数的和再乘比较简便,大家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对待。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不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注重练习的层次和坡度。

基本练习形式多样,达到了双基训练扎实的效果。

由于刚刚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为使学到的知识能更好地纳入到原有的已有知识体系里,必须进行一定量的、针对性强、有实效的基本练习。

  (四)总结回顾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收获”既有知识的习得,也有情感上的感受及所得,反思的效果很明显。

  (五)课堂作业

  六、说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例:

短袖衫裤子夹克衫乘法分配律:

  32元45元65元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65×5+45×5=(65+45)×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325+225=110×5

  =550(元)=550(元)

  其他购买方案:

  32×6+65×6=(32+65)×6

  32×8+65×8=(32+65)×8

  32×6+45×6=(32+45)×6

  32×8+45×8=(32+45)×8

  〔a+b〕×c=a×c+b×c

  教学反思教学乘法分配律之后,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很不理想,特别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正确率很低。

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既要注重它的外形结构特点,也要同时注重其内涵。

教学中通过”朝三暮四”的故事解决“这只猴子20天要吃多少个栗子?

”这一问题,结合具体的故事情景,得到了(3+4)×20=3×20+4×20这一结果。

这时老师往往注意了等式两边的“外形”结构特点,即两数的和乘一个数=两个积的和。

缺乏从乘法意义角度的理解。

这时教师可提问“为什么两个算式是相等

  的?

”这里不仅要从解题思路的角度理解(3+4)×20=3×20+4×20是相等的,还要从乘法的意义的角度理解,即左边表示7个20,右边也表示7个20,所以(3+4)×20=3×20+4×20。

  2、注意区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多进行对比练习。

  乘法结合律的特征是几个数连乘,而乘法分配律特征是两数的和乘一个数或两个积的和。

在练习中(40+4)×25与(40×4)×25这种题学生特别容易出现错误。

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可以多进行一些对比练习。

如:

进行题组对比15×(8×4)和15×(8+4);25×125×25×8和25×125+25×8;练习中可以提问:

每组算式有什么特征和区别?

符合什么运算定律的特征?

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吗?

为什么要这样算?

  3、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经历解题策略多样性的过程,优化算法,加深学生对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如:

计算125×88;101×89你能用几种方法?

125×88①竖式计

  算;②125×8×11;③125×(80+8);④125×(100-12);⑤(100+25)×88;⑥(100+20+5)×88等等。

101×89①竖式计算;②(100+1)×89;③101×(80+9);101×(100-11);101×(90-1)等。

对不同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什么时候用乘法结合律简便,什么时候用乘法分配律简便?

明确利用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进行间算的条件是不一样的。

乘法结合律适用于连乘的算式,而乘法分配律一般针对有两种运算的算式。

力争达到“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成为学生的一种自主行为,并能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适当的算法的目的。

  4、多练。

  针对典型题目多次进行练习。

练习时注意练习量和练习时间的安排。

刚开始可以天天练,过段时间以后可以过1-2天练习一次,再到1周练习一次。

典型题型可选择(40+4)×25;(40×4)×25;63×25+63×75;65×103-65×3;56×99+56;125×88;48×102;48×99等。

对于比较特殊的题目可间断性练习,对优生提出掌握的要求。

如36×98+72;68×25+68+68×74,32×125×25等

  篇二:

四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水北小学的贺慧平,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作一些分析:

  一、说课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8-49页

  二、教材分析:

(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

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②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③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说教法)

  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二)学法指导(说学法)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分析

  一、温故互查,复习旧知

  首先我用课件出示计算题,怎样使计算简便?

复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本环节的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是因为新旧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学生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复习旧知是为了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从而可以较好把握教学起点,为学习新知铺路搭桥。

  二、创设情境,自学感悟(课件出示书中的情境图)

  

(一)提出问题:

这里共有多少块瓷砖?

  学生列式解答并汇报。

4×9+6×9或(4+6)×9

  点拨

(一)(4+6)×9=4×9+6×9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左边表示10个9,右边表示4个9加上6个9也是10个9。

也就是说10个9可以分成4个9加上6个9。

)学生会用乘法的意义来理解。

  设计意图:

数学源于生活,教师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不同的解答方法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外在形式。

  

(二)、发现问题,引发猜想

  1.算一算、连一连。

(课件出示)

  2×(11+9)11×2+9×2

  (20+4)×520×5+4×5

  (3+2)×43×4+2×4

  2.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板书的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与你的同桌交流。

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引导点拨学生找出这几组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规律的猜想奠定基础。

  点拨

(二)根据自己发现的规律提出假设并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他数据

  设计意图:

通过算一算、连一连、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之间充分讨论交流,充分认识这些算式的特点,为后面的猜想奠定基础。

  三、举例验证,合作探究

  1.下面请每个同学写出一组具有这样规律的两个算式,进行计算,看看左右两边相不相等?

  2.汇报验证过程,进行归纳。

  

(1)你写出的算式是什么?

你是怎样验证的?

(2)同桌交换验证。

(引出课题:

乘法分配律)(课件出示)

  

(2)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根据上面的字母表达式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猜想之后,通过举例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学生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知识推理方法,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总结规律,并记住规律。

给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四、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1、判断正误

  2.填一填

  12+40)×3=()×3+()×3

  15×(40+8)=15×()+15×()

  78×20+22×20=(+)×20

  3、简便计算

  点拨(三)通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拓展题

  设计意图:

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通过连一连、填一填、算一算等形式,进一步巩固、理解乘法分配律,同时培养学生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即将结束,回顾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探索出乘法分配律的?

你有什

  么收获?

  设计意图:

让同学们在课即将结束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反思。

一方面总结出知识要点即:

乘法分配律。

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总结出这一规律获得过程与方法,突现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因为数学教学不仅是基础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与方法的培养。

  篇三:

四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水北小学的贺慧平,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作一些分析:

  一、说课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8-49页

  二、教材分析:

(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

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②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③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说教法)

  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二)学法指导(说学法)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分析

  一、温故互查,复习旧知

  首先我用课件出示计算题,怎样使计算简便?

复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是因为新旧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学生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复习旧知是为了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从而可以较好把握教学起点,为学习新知铺路搭桥。

  二、创设情境,自学感悟(课件出示书中的情境图)

  

(一)提出问题:

这里共有多少块瓷砖?

  学生列式解答并汇报。

4×9+6×9或(4+6)×9

  点拨

(一)(4+6)×9=4×9+6×9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左边表示10个9,右边表示4个9加上6个9也是10个9。

也就是说10个9可以分成4个9加上6个9。

)学生会用乘法的意义来理解。

  设计意图:

数学源于生活,教师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不同的解答方法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外在形式。

  

(二)、发现问题,引发猜想

  1.算一算、连一连。

(课件出示)

  2×(11+9)11×2+9×2

  (20+4)×520×5+4×5

  (3+2)×43×4+2×4

  2.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板书的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与你的同桌交流。

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引导点拨学生找出这几组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规律的猜想奠定基础。

  点拨

(二)根据自己发现的规律提出假设并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他数据

  设计意图:

通过算一算、连一连、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之间充分讨论交流,充分认识这些算式的特点,为后面的猜想奠定基础。

  三、举例验证,合作探究

  1.下面请每个同学写出一组具有这样规律的两个算式,进行计算,看看左右两边相不相等?

  2.汇报验证过程,进行归纳。

  

(1)你写出的算式是什么?

你是怎样验证的?

(2)同桌交换验证。

(引出课题:

乘法分配律)(课件出示)

  

(2)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根据上面的字母表达式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猜想之后,通过举例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学生经历

  了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知识推理方法,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总结规律,并记住规律。

给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四、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1、判断正误

  2.填一填

  12+40)×3=()×3+()×3

  15×(40+8)=15×()+15×()

  78×20+22×20=(+)×20

  3、简便计算

  点拨(三)通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拓展题

  设计意图:

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通过连一连、填一填、算一算等形式,进一步巩固、理解乘法分配律,同时培养学生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即将结束,回顾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探索出乘法分配律的?

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让同学们在课即将结束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反思。

一方面总结出知识要点即:

乘法分配律。

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总结出这一规律获得过程与方法,突现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因为数学教学不仅是基础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与方法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