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血压检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8454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创血压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有创血压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有创血压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有创血压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有创血压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有创血压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有创血压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有创血压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有创血压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有创血压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有创血压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有创血压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有创血压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有创血压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有创血压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有创血压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有创血压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有创血压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有创血压检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有创血压检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创血压检测.docx

《有创血压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创血压检测.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创血压检测.docx

有创血压检测

急救技术1

心肺复苏示教短片

第十一章血流动力学监测

第一节无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3

无创动脉血压监测(3

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5

心电图(5

心电监护(6

第二节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7

有创测压原理(7

大血管压力特点(7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9

中心静脉压监测(10

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监测(14

心排血量(CO监测(17

血管阻力的测定(19

漂浮导管临床应用(20

第三节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治疗(39

第十二章呼吸功能监测

第一节呼吸功能监测的发展史(43

第二节呼吸监护病房的发展史(44

第三节气体交换监测技术(44

动脉血气和pH值(44

心排血量-血氧定量法(46

连续血气监测(47

治疗点(Point0fCare血气监测(47

脉搏氧饱和度测定法(47

2

二氧化碳测定法(49

经皮血气监测(51

第四节肺功能监测技术(51

氧合指数(51

通气指数(52

第五节肺机械学(52

平台压(Pplat(52

自动PEEP(auto-PEEP(53

食管压(53

顺应性(弹回力的倒数(54

气道阻力(54

呼吸功(55

静态压力-容量曲线(55

呼吸机图形描记(57

第十三章机械通气

第一节机械通气的发展(59

机械通气连接装置的发展史(59

呼吸机的发展史(60

第二节概述(61

机械通气目的(61

机械通气适应证(62

机械通气禁忌证(63

机械通气分类(64

机械通气并发症(65

第三节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67

机械通气对呼吸生理的影响(67

机械通气对循环功能的影响(71

机械通气对其他脏器功能的影响(73

第四节呼吸机系统(76

时相变化(Phasevariables(77

通气模式(Modesofventilation(79

参数设置和调节(82

特殊呼吸机设置(90

人机对抗处理(91

停止机械通气(94

第五节非常规机械通气(96

负压通气(96

高频通气(97

液体通气(101

体外膜氧合器(102

分侧肺机械通气(104

静脉内氧合器(105

第六节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106

机械通气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106

营养不良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107

营养状况评价方法(107

机械通气营养支持(108

营养治疗的并发症及防治(111

第七节机械通气患者心理和行为(114

机械通气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因素(115

机械通气患者心理问题及处理(116

急诊操作技术3第十一章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危重病患者循环功能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的是血液在心

血管系统中流动的一系列物理学问题,即流量、阻力、压力之间的关系。

目的在

于维持危重病患者足够的器官灌注和全身稳定。

灌注压为动脉压与静脉压之差(当颅内压(ICP增高时,脑灌注压是动脉压与ICP之差。

因动脉压常有波动变化,故常选择较稳定的平均动脉压(MAP作为

确定平均灌注压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器官在灌注压较宽的范围内可保持

相对恒定的血流(即自身调节。

监测血压以保证有足够的灌注压。

然而在某些

病理状态下,灌注压较低也可保证足够的血流;相反,如果器官血流阻力明显增加,即使灌注压较高仍可导致供血不足。

血流动力学监测可分为无创伤性和创伤性两大类。

无创伤性

无创血压(NIBP监测

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心电图(ECG、心电监护

创伤性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中心静脉压监测

动脉压监测

肺动脉压监测

肺毛细血管楔压监测

心排血量监测

血管阻力监测

第一节无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

无创动脉血压监测

无创动脉血压(NIBP:

一般通过加压袖带阻断动脉血流后,在持续放气时测定

血流继续流经动脉时的袖带压力振荡改变测得动脉压(见下图。

通过此法有多

种技术可用于血压测量。

也有应用多普勒血流测定原理自动测压(收缩压舒张压

和平均压。

间接测压的结果不十分可靠,尤其在休克或升压药导致周围血管收缩时,袖带测

压结果可能明显低于直接测压结果。

第十一章血流动力学监测第一节无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4图无创动脉血压测量示意图

自动测压技术

自动测压技术是ICU最常用的无创血压测量方法。

通常,袖带充气至压力超过前一次收缩压40mmHg(5.33kPa或初始压力约为170mmHg(22.7kPa,然后逐渐放气并感知袖带内压力振荡。

感知最大振荡时的最低压力为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和舒张压可通过计算得出,大致相当于最大振荡的首次振荡上升和最后一次下降。

局限性

1.袖带尺寸:

袖带应覆盖上臂或大腿的2/3,即袖带宽度应比肢体直径大20%。

袖带过窄可使血压测得值偏高;过宽则测得值偏低。

2.节律障碍:

如心房颤动,可使测得值难以分析。

3.活动:

活动造成的伪差可由某些仪器消除,但延长了周期时问。

4.快速压力变化:

如果仪器设定周期过频可造成静脉淤血。

常规监测周期时间应避免低于2min。

有些仪器有“STAT”模式,此模式测量周期快,可对收缩压进行几乎是连续测量。

5.血压过高或过低,可能与动脉内压力测量不一致。

Korotkoff音听诊法

Korotkoff音听诊法:

袖带充气超过收缩压。

袖带缓慢放气[3~5mmHg/s(0.400~0.667kPa/s],当达一定压力时动脉内血流形成涡流。

听到涡流音时的压力为收缩压。

当袖带压力降至音调降低或消失时为舒张压。

局限性

1.需人工操作。

2.血管收缩时血流减弱,难于听诊。

3.易产生观察者的主观错误。

4.放气过快可使血压测得值偏低。

触诊或多普勒检测血流法

⌟㹪

⇨⧗㛝⊶㸔PP+J

急诊操作技术5当袖带放气时,可触及或角多普勒超声检测远端脉搏。

最先测出的脉搏时袖带内压力相当于收缩压。

此方法只能检测收缩压。

张力测量法

张力测量法(tonometry:

是示波法的一种变异。

应用此法时,动脉仅部分阻断,并测量动脉搏动引起的振荡。

通常选择桡动脉测量。

持续压力测定为其优点。

测量时易受活动干扰,并在张力极高或极低时测值不准确。

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定机制

超声心动图是应用高频超声波(2.5~10MHz产生心脏及其周围结构的影像。

ICU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为经胸和经食管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获得SWAN-GANZ导管所能提供的许多参数(如心脏射血和血流的估测,但在ICU连续监测费用昂贵且耗费人力。

超声心动图也可提供SWAN-GANZ导管无法测知的许多参数,如瓣膜功能、心室收缩性评估、舒张期松弛情况及心包检查。

心内结构诸如赘生物、肿瘤或血栓均可显示。

超声心动图在用于间断评价心脏功能、心脏和心包病理学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

适应证

1.低心排伴无法解释的高充盈压。

2.瓣膜病变,心内分流。

3.心包疾病。

4.心内血栓。

5.可疑赘生物。

心电图

心电图(ECG用于测定心率,发现和诊断心律失常、起搏器功能和心肌缺血。

存在心电图信号并不保证有心脏收缩或心排血量。

心电图征象也可提示电解质异常。

测定机制

1.电极的应用:

因心电图的电信号较弱(约1mV,在测定时,如电极放置不当

易产生电干扰。

电极应涂有足够的导电糊,置于洁净而干燥的皮肤处。

2.电极的位置:

为了正确分析ECG,电极位置应保持一致。

肢体导联应置于或

近于其恰当的肢体。

心前导联应置于V4(第5肋间腋前线。

3.定标:

ECG信号应通过内置定标按钮进行定标。

1mV的信号应产生1cm的偏移。

4.模式:

大多数监测仪上有诊断和监测两种模式。

监测模式由于其频率区带较窄

(O.5~40Hz,可以滤除更多的干扰信号,而产生一稳定的示波,供节律的监测。

诊断模式频率区带较宽(0.05~100Hz,用于评估缺血时ST段的变化。

新型监测仪可连续分析和描记ST段变化趋势。

节律检测

标Ⅱ导联是最常用的监测导联,因易见P波,便于发现心律失常及下壁心肌缺血。

缺血检测

第十一章血流动力学监测第一节无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6

在患严重心脏病的病人中可应用5-导联系统(可同时监测标Ⅱ和V5导联。

该种组合发现心肌缺血的敏感度可达80%~96%(单用V5为75%~80%,单用标Ⅱ为18%~33%。

V5导联用于监测心肌缺血,因大多数左室心肌多位于该导联之下。

如果仅有3-导联系统,可应用改良法V5导联,即将右上肢电极置于右锁骨下,左上肢电极置于V5位置,而左下肢电极置于常规监测标I导联位置。

心电监护

心率与心律监测通过有线或无线装置将病人心电图信息输入床旁和(或中央监护台的示波装置。

监测电极大多采用一次性液柱型电极(银-氯化银电极嵌入含浸渍导电糊泡沫塑料的杯型合成树脂,用丙酮或乙醚酒精清洁皮肤后,置于两侧锁骨下与两侧锁骨中线第7肋间(模拟标准导联,两侧锁骨下和胸骨右第4肋间(模拟V1,或两侧锁骨下和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模拟V5。

为保证监测质量,有时还需剃毛和用细砂皮纸轻轻磨去局部皮肤表皮后,再放置电极。

一般每60~72h更换电极一次。

示波装置除连续显示心电图波型外,常具有数字显示心率。

数字储存和“回忆”(显示数秒钟前心电图、“冻结”(暂停示波运行,保持当时心电图示波功能,供病情需要时仔细分析心电图图形用。

不少心律失常监测仪还配备心律失常自动检出、报警、记录、分类、计数、编辑等电脑装置。

心率和心律失常监测的目的在于:

1.发现致命性与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

2.发现可能影响血流动力功能的心律失常。

3.及时进行心肺复苏、直流电复律或除颤、心脏电起搏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中止和预防发作。

致命性心律失常中最严重的如心室颤动、心室扑勘和心脏停顿、心室停顿,可严重影响心排血功能,如不纠正则数分钟内导致不可逆脑组织损伤。

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的先兆可能为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QRS形态一致的持续室性心动过速、QRS形态多样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以及伴QT间期延长的尖端扭转型室牲心动过速、高血钾所致宽QRS心动过速等;也可能为室性过早搏动,尤其是频发、多形、连发、成串或R在T上的室性过早搏动。

心脏停顿和心室停顿的先兆则分别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双结病变与三分支阻滞(左束支前、后分支与右束支为多见。

发现以上致命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尽早开始心肺复苏,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立即用直流电除颤中止发作;心脏停顿和心室停顿则立即静脉或心内推注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或(和阿托品,并尽快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

心律失常发作中止后,立即纠正致心律失常的因素如酸中毒、低氧血症和电解质失调,静脉滴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继续心脏起搏预防复发。

室性心动过速本身可能严重影响心排血功能,又易演变为心室颤动,因而也需要按照上述心室颤动的治疗方案紧急处理。

洋地黄引起的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于直流电除颤或复律前宜先静脉或心内推注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100mg。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双结病变与三分支阻滞或莫氏Ⅱ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潜在致命性缓慢心律失常有突然发生心脏停顿或心室停顿导致阿-斯综合征发作可能,宜先于药物(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同时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维持心脏功能。

潜在致命性室性早搏有演变为室性心动过速的可能,应静脉推注和滴注利多卡因,中止和预防室性早搏频发。

洋地黄引起的室性早搏宜先试静脉推注苯妥英钠。

虽然预防和治疗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可能避免部分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然而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发作前,都有可靠的先兆。

严密的心律失常连续监测,配合恰当和熟练的心律失常治疗措施,已使重症监护病人的死亡率明显下降。

急诊操作技术7第二节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压力测定,血流测定(心排血量、分流量、通过狭窄口的血流、反流量、冠状动脉血流量等以及血管阻力的测定。

通过血管的血流量取决于血管内的压差和血管阻力,即Q=△P/R。

有创测压原理

有创测压一般通过内置血管套管借充满液体的管道与外部压力换能器相连接并将压力变化转换成电信号,再经滤波后显示于屏幕上并进行压力自动测算。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压力换能器是可处理的电应变仪,压力波使换能器内的膜片或金属丝变形,然后根据Wheatstone电桥的原理,该能量被转变为与所施压力成比例的电信号,该信号然后被放大并记录为模拟信号。

用充满液体的导管/换能器系统测量压力时有许多误差的来源。

系统的频率反应特征和阻尼特征是引起输出信号失真的原因。

系统的频率反应是在输入压力波的频率范围内输出幅度与输入幅度的比值;自然频率是指系统在无摩擦的情况下激发的振荡频率。

如果系统的能量被诸如摩擦所消耗,这称作阻尼。

为了保证高频反应范围,压力测量系统应有尽可能最高的自然频率和最理想的阻尼。

最理想的阻尼逐渐消耗能量,因此维持频率反应曲线接近系统的自然频率,使输出/输入比接近于1。

通过将短的宽内径非顺应性导管/管道系统用已除去所有气泡的低密度液体与换能器直接连结可获得这种效果。

压力换能器必须以已知的压力校准,在导管操作开始前必须设立零参照点。

为了把换能器调整至零点,换能器应放在心脏水平,这大约是胸壁中点。

如果换能器与复式接头连结,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应将另一根充满液体的导管系统与换能器连结并放在心脏水平,操作中应用的所有换能器应同时调零。

其他的误差来源包括导管挥动伪差(导管的顶端在所测量的心腔内摆动,端压伪差(由于血流或压力波的高速度使带端孔的导管测出一个人为升高的压力,导管撞击伪差(导管与心腔壁或瓣膜撞击时,以及由于导管本身的大小使导管顶端堵塞在小血管或瓣膜口内。

术者必须意识到潜在误差的许多来源,当观察到的数据与临床不符合时,应检查系统的误差或伪差。

应用导管顶端带有压力换能器的微型压力计导管可大大减少测量中的许多误差,但其应用因额外的费用以及正确校准和使用该系统所需时间而受到限制。

由于去除了中间的液柱,因而这些导管有较高的自然频率和较为理想的阻尼特征。

另外,导管挥动伪差也减少,压力波形很少失真,并且没有在充满液体的导管/换能器系统中所见到的30~40毫秒延迟。

商业出售的高保真微型压力计系统(Millar仪器,Houston,TX带有端孔和若干侧孔,允许从钢丝上插入循环中,同时还可以做血管造影。

带有两个短距离分开换能器的导管对于准确测量跨瓣膜结构和心室腔内的压力阶差有用。

微型压力计系统已用于研究目的,如测量心室压力升高的速率(dp/dt、室壁张力、心室压力下降的速率(-dp/dt、松弛的时间常数以及测定心室的压力-容量关系。

微型压力计导管系统有一些不利因素,包括其费用贵和易碎性,以及使用之间需消毒。

另外,压力在充满液体的导管腔中降为零后,系统的零点水平会漂移。

大血管压力特点

中心主动脉压力和肺动脉压力记录的轮廓由收缩波,切迹(表明半月瓣的关闭和压力逐渐下降所组成,直至下一次收缩。

脉压反映了心搏量和动脉系统的顺应

第十一章血流动力学监测第二节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8性。

主动脉平均压更准确地反映了周围阻力。

由于体循环压力波通过主动脉的长度传递,因此收缩波幅度增大,形状更接近三角形,而舒张波在到达胸主动脉中部前减小,然后增大,但主动脉平均压通常相似。

周围动脉平均压一般比中心主动脉平均压低≤5mmHg,中心主动脉和周围动脉(股动脉,臂动脉或桡动脉之间收缩压的差异在年轻病人中最大,因为其血管顺应性增加。

在可疑主动脉瓣狭窄的病人中,为了测量和解释左心室与体循环动脉系统之间收缩期压力阶差的峰值,必须考虑到近端主动脉和周围动脉之间的潜在差异。

心室压力特点

左心室和右心室波形在形态上相似,它们主要在大小上有差别。

左心室收缩压和舒张压较高,左心室收缩期以及等容收缩和松弛时间较右心室长,而射血时间较右心室短。

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较小的(<5mmHg收缩期压力阶差。

心室舒张压的特征是一个早期快速充盈波(大部分心室在此期充盈、一个缓慢充盈期以及表示心房收缩活动的a波。

Table1:

正常压力波形值

压力平均(mmHg范围(mmHg

右心房

a波62~7

v波52~7

平均31~5

右心室

收缩峰值2515~30

舒张末期41~7

肺动脉

收缩峰值2515~30

舒张末期95~12

平均159~19

肺毛细血管楔压

平均95~12

左心房

a波104~16

V波126~21

平均82~12

左心室

收缩峰值13090~140

舒张末期85~12

中心主动脉

收缩峰值13090~140

舒张末期7060~90

平均8570~105

急诊操作技术9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有创动脉血压是最常用的直接测压方法。

动脉内直接测压能监测每次心搏的压力曲线,随时发现动脉压变化,结果准确可靠。

其缺点为有发生动脉痉挛、损伤,局部血肿或感染等并发症可能。

因而大多限用于监测血压不稳定的低血压或休克病人。

最常选用的动脉为左侧桡动脉,也可用肱动脉或腋动脉,股动脉虽然易于穿刺成功,但不少病人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致使插管难以顺利推进,且长期插管易致感染,因而较少选用。

图首次动脉测压

适应证

1.需严格控制血压者(如动脉瘤。

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3.需频繁采集动脉血标本者。

操作

1.测压系统的准备

压力传感器的连接:

压力传感器一端与压力监测仪连接,另一端直接或经测压连接管连于导管的顶端开口。

根据压力波形及数值的变化确定导管位置。

换能器的输出导线插入压力监测仪。

监测仪的示波装置除连续显示每次心搏的动脉压力波曲线外,还具有数字显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记录和自动报警等功能。

监护仪的设置:

监护仪应置于操作者可见处。

压力尺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定,一般患者设为0~200mmHg。

第十一章血流动力学监测第二节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10

参照点的选择:

所有测量的

压力都是相对于大气压

的,换能器的气液面应以

右心房水平作为参照点调

零。

临床通常将腋中线第

四前肋间水平作为确定仰

卧位患者参照点的标志。

调零:

将压力传感器置于参

照点水平,通向大气调零(机械调零。

再按照机

器说明书进行压力监测仪

电压调零(电调零。

准备好的换能器设置应可输

出低于20Hz的相对平稳频

率反应的信号,因此可准

确提供所有生理心率下压力显示。

测压系统的通畅及冲洗:

为避免套管尖端凝血块形成,可进行连续冲洗或间断冲洗。

现多用连续冲洗,将导管经过一次性换能器与装有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的加压袋相连接。

此通路以3ml/h速度维持输液,持续冲洗导管和换能器,

测压系统的阻尼检测:

导管插入前应先作快速冲洗试验,以证实整个测压系统阻尼正常。

导管准备:

管道应有一定硬度,且应尽量短以保证压力波形正确传递,整个装置应严格排空气泡。

消除伪差:

动脉内直接测压时,应区别病情变化与伪差所致压力波的改变。

血块堵塞部分插管开口或动脉痉挛均可使压力波振幅衰减,重复波切凹消失。

2.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对血压进行分析

动脉压监测结合其它血流动力功能监测指标,有助于评估左心室泵功能,还可作为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的依据。

对动脉瘤病人而言,如血压突然升高可导致动脉瘤破裂,故注意收缩压的变化更有意义。

平均动脉压测量最为准确,在评估重要器官灌注压时最为常用。

中心静脉压监测

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CVP是通过装满液体的管道将血管腔与外部压力换能器(或充满生理盐水的直立压力计相连接而测得。

换能器原理及设置方法与动脉测压相同。

多选择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血管内腔隙进行监测。

常选用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交接处或股静脉。

穿刺前两处时,多选右侧(避免损伤胸导管,患者取头低位(减少空气栓塞可能,股静脉穿刺测CVP有被尿液污染可能,因而不能放置过久。

锁骨下静脉穿刺可能并发空气栓塞与气胸;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交接处穿刺成功率高,空气栓塞与气胸的发生率较低,因而已渐成为首选穿刺部位。

除股静脉外,上述其余两处穿刺后需常规摄胸片,以确定导管顶端的位置,并证实无气胸或纵隔气肿并发症。

䗳⋫䯔㸹⎆ϝ䗮有创测压系统

中心静脉压测定时应注意压力零点水平的选择与固定。

每次测压前先调整压力零

点位置,观察呼吸或咳嗽时压力波动程度,压力波动小甚至消失时,应考虑血块堵塞测压管腔可能。

急诊特点

可以补液皮条加充满生理盐水的简易直立玻璃管压力计检测。

中心静脉置管适应证

1.测定右室充盈压,作为血容量、静脉回流阻力及右室功能指标。

2.注射染料测定心排血量(见下文。

3.为用药或胃肠道外营养进入中心循环提供通路。

4.为外周静脉情况差的病人提供静脉通路。

波形

CVP波形包含a、c和v3个正向波(见图,分别代表心房收缩、收缩期心脏形状改变(包括三尖瓣膨出和右房充盈。

数值

在a波后c波前所测的CVP值反映收缩前期右室压。

同所有中心血管压力一样,为了反映跨壁充盈压,CVP应在呼气末读取。

CVP正常值为2~6mmHg(O.267~0.8kPa。

5~10cmH20。

x下降代表心房的松弛以及右心室收缩时向下牵拉三尖瓣环。

v波x下降后由于心房被动充盈使心房压力升高,心房压力然后在v波达到峰值,代表右心室收缩。

v波的高度与心房顺应性及周围血液返回心房的量有关,右心房v波一般比a波小。

y下降发生在v波后,反映三尖瓣开放和右心房排空至右心室。

在自主呼吸时,右心房压力在吸气过程中随着胸腔内压力的下降而下降,右心房压力在呼气过程中随着胸腔内压力的增加而升高,病人机械通气时所见的影响正好相反。

生理学意义

若波形中不包含病理性a波或v波,CVP平均值(呼气末与a和c波之间的值差异较小,无明显临床意义。

CVP本身并不能表明病人的容量状态,但CVP包含一些有关心脏功能状态并以此进行评价。

DYFϟЎℷЁ䴭㛝⊶ˈϞЎⳌⱘ⬉DŽ䴭㛝⊶ϞDǃFǃY⊶DŽFǃY⊶П䯈Ў[䰡ˈ\䰡Y⊶ПDŽ㞾.DSORQ-$&DBUGLDF$QHVWKHVLDQGHG3KLODGHOSKLD˖:

%6DXQGHUVˈ˖

[

\

静脉回流(VR/心排血量(C0曲线

图在稳定状态,VR=CO,因此,测得的CVP位于VR和CO曲线交点。

图CVP降低可能由于

(1心脏实际功能增强。

(2静脉回流阻力(VR增加,(3平均体循环压力(MSP降低,或三者综合作用。

以上情况是先假定体血管阻力(SVR恒定条件下分析的结果。

䴭㛝⌕

㸔䞣˄䴭㛝⌕˅˄/PLQ˅&93㸔䞣

063

PP+J

&93

063

PP+J

图CVP增加可能是由于

(1心脏功能降低,(2静脉回流阻力阻力(VR降低,(3MSP增加或三者综合作用。

病理学意义

1.大a波(cannona-wave见于房室分离,此时为三尖瓣关闭时右房收缩。

2.v波异常增大。

见于三尖瓣返流。

3.CVP<5cmH20示血容量不足;CVP>15cmH20提示输液过多或心功能不全。

CVP的绝对值并不反映血管内容量,而是回心血量与心脏接受并排出返回血量的能力的指标。

虽然单次CVP测定并非循环血量的可靠指标,但系列CVP测定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指导低血容量病人的扩容治疗。

单纯左或右心室功能不全的病人,其左、右心室充盈压可有明显差别,而CVP仅能反映右心室充盈压,因而必须同时监测CVP与肺动脉压、肺楔嵌压(Pcwp、心排血指数等,才能正确判断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充盈状态。

肺间质水肿甚至肺泡水肿时,Pcwp明显增高,而CVP却可能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