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8617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docx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汇讲解

内容提要:

知识结构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和外延

质量守恒定律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计算

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意义

化学方程式

教材中需掌握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反应的计算

字母形式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学习指导

质量守恒定律中的三个守恒的应用

比较并计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反应的三道计算题

一道中考题的多种解题途径

典型例题

拓展趣谈

质量守恒定律是怎样被发现的

正确理解与使用反应条件

一种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分数系数过渡法

练习与解析

正文: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和外延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

1.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既化学反应。

2.这条定律是从宏观角度阐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量的规律,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指完全参加化学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质量和,没反应完的物质质量不包括在内。

4."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指所有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和,无论是生成的固体、液体、气体。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原子重新组合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三个不变: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个数没有增减、原子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这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点。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外延

化学反应时,反应物中都含有何种元素,生成物中也一定含有何种元素。

反应物中某种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物中该种元素的质量。

化学方程式

一.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说明:

1.化学方程式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用语。

2.只有客观存在的化学反应才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不能臆造不存在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2P2O5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O2↑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Na2SO4+Cu(OH)2↓

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该是:

左边反应物,右边是生成。

写出化学式,别忘要配平。

中间联等号,条件必记清。

生成气沉淀,箭号来表明。

注:

如果没有气体参加,则生成的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后要注明"↑";如果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反应前的物质均为可溶物,生成的不溶性物质的化学式后要注明"↓"。

三.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表示"质变"与"量变"两方面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4P+5O2

2P2O5表示的意义是:

(质变)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

(量变)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化合,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初中化学八年级化学方程式总汇

八年级课本中要求同学们掌握的化学方程式不是很多,一般学习过的物质化学性质,气体制备等化学反应,要求同学能熟练写出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现将它们从几个方面整理如下供查阅。

第四章前的化学方程式

从课本学习顺序查阅第五章的化学方程式

第六章的化学方程式

第七章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

从基本反应类型查阅分解反应方程式

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

第四章前的化学方程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O2

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

S+O2

SO2

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4P+5O2

2P2O5

4.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3Fe+2O2

Fe3O4

5.镁带在氧气中燃烧

2Mg+O2

2MgO

6.碱式碳酸铜的分解

Cu2(OH)2CO3

2CuO+H2O+CO2↑

7.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

2KClO3

2KCl+3O2↑

8.高锰酸钾制氧气

2KMnO4

K2MnO4+MnO2+O2↑

9.氧化汞的分解

2HgO

2Hg+O2↑

10.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uSO4+2NaOH=Na2SO4+Cu(OH)2↓

第五章的化学方程式

1.水电解

2H2O

2H2↑+O2↑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2H2+O2

2H2O

3.氢气还原氧化铜

CuO+H2

Cu+H2O

4.锌粒与稀硫酸反应

Zn+H2SO4(稀)=ZnSO4+H2↑

5.镁与稀硫酸反应

Mg+H2SO4(稀)=MgSO4+H2↑

6.铝与稀硫酸反应(扩展)

2Al+3H2SO4(稀)=Al2(SO4)3+3H2↑

7.铁与稀硫酸反应

Fe+H2SO4(稀)=FeSO4+H2↑

8.锌与盐酸反应

Zn+2HCl=ZnCl2+H2↑

9.镁与盐酸反应

Mg+2HCl=MgCl2+H2↑

10.铁与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

11.铝与盐酸反应(扩展)

2Al+6HCl=2AlCl3+3H2↑

第六章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

2HCl

2.钠在氯气中燃烧

2Na+Cl2

2NaCl

第七章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O2

CO2

2.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

2C+O2

2CO

3.碳还原氧化铜

C+CuO

Cu+CO2↑

4.碳还原氧化铁

3C+2Fe2O3

4Fe+3CO2↑

5.碳还原二氧化碳

C+CO2

2CO

6.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CO2+H2O=H2CO3

7.碳酸分解

H2CO3=H2O+CO2↑

8.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

Ca(OH)2+CO2=CaCO3↓+H2O

9.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10.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11.碳酸钠与硫酸反应(扩展)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2.碳酸钾与盐酸反应

K2CO3+2HCl=2KCl+H2O+CO2↑

13.碳酸钾与稀硫酸反应(扩展)

K2CO3+H2SO4=K2SO4+H2O+CO2↑

14.工业上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CO2↑

15.一氧化碳燃烧

2CO+O2

2CO2

1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uO+CO

Cu+CO2

1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Fe2O3+3CO

2Fe+3CO2

化合反应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O2

CO2

2.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

2C+O2

2CO

3.硫在氧气中燃烧

S+O2

SO2

4.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4P+5O2

2P2O5

5.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3Fe+2O2

Fe3O4

6.镁带在氧气中燃烧

2Mg+O2

2MgO

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2H2+O2

2H2O

8.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

2HCl

9.钠在氯气中燃烧

2Na+Cl2

2NaCl

10.一氧化碳燃烧

2CO+O2

2CO2

11.铜与氧气的反应

2Cu+O2

2CuO

12.碳还原二氧化碳

C+CO2

2CO

13.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CO2+H2O=H2CO3

分解反应

1.碱式碳酸铜的分解

Cu2(OH)2CO3

2CuO+H2O+CO2↑

2.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

2KClO3

2KCl+3O2↑

3.高锰酸钾制氧气

2KMnO4

K2MnO4+MnO2+O2↑

4.氧化汞的分解

2HgO

2Hg+O2↑

5.水电解

2H2O

2H2↑+O2↑

6.碳酸分解

H2CO3=H2O+CO2↑

7.工业上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CO2↑

置换反应

1.锌粒与稀硫酸反应

Zn+H2SO4(稀)=ZnSO4+H2↑

2.镁与稀硫酸反应

Mg+H2SO4(稀)=MgSO4+H2↑

3.铝与稀硫酸反应(扩展)

2Al+3H2SO4(稀)=Al2(SO4)3+3H2↑

4.铁与稀硫酸反应

Fe+H2SO4(稀)=FeSO4+H2↑

5.锌与盐酸反应

Zn+2HCl=ZnCl2+H2↑

6.镁与盐酸反应

Mg+2HCl=MgCl2+H2↑

7.铁与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

8.铝与盐酸反应(扩展)

2Al+6HCl=2AlCl3+3H2↑

9.氢气还原氧化铜

CuO+H2

Cu+H2O

10.碳还原氧化铜

C+CuO

Cu+CO2↑

11.碳还原氧化铁

3C+2Fe2O3

4Fe+3CO2↑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一般有关化学反应中的计算,均需根据化学方程式来进行分析与计算。

因为化学方程式科学地表示了反应物之间、生成物之间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广泛地应用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

现阶段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类型一般可分:

一.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的计算

例题练习题

二.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反应的计算例题练习题

三.字母形式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题练习题

四.运用元素质量守恒进行化学反应中的计算例题练习题

学习指导

质量守恒定律中的三个守恒的应用

(1)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例如:

在化学反应2X2+3Y2=2R中,若用X、Y表示R的化学式,其中正确的是()

(A)XY(B)X2Y3(C)XY3(D)X3Y2

解析:

该反应表示每两个X2分子和三个Y2分子能生成两个R分子,反应前每两个X2分子含4个X原子,3个Y2分子含6个Y原子,则反应后两个R中也必须含4个X原子和6个Y原子,所以R的化学式是X2Y3。

(2)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守恒

例如:

一定量的碱式碳酸铜加热完全反应后,能生成氧化铜16克,则原碱式碳酸铜的质量是多少?

解析:

反应前后碱式碳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

若设碱式碳酸铜质量为X,则16g×

=X×

,解X=22.2g

(3)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守恒

例如:

3.36克铁丝在纯氧中燃烧后可生成黑色固体4.64克,则反应过程中消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解析:

黑色固体是Fe3O4,其质量等于反应前铁与氧气的质量和,所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64g-3.36g=1.28g

比较并计算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反应的三道计算题

(1)现有12.25g氯酸钾与4.25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后,当剩余固体中氯化钾为7.45g时,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

(2)现有4.9g氯酸钾与2.1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后,当试管内的固体剩余物为5.08g时,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

(3)将2.5g氯酸钾与0.5g二氧化锰的混合后加热,若生成1.49g的氯化钾时,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

解析:

(1)此题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此反应的反应物是氯酸钾,生成物是氯化钾和氧气,充分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应是氯酸钾与氯化钾的差:

12.25g-7.45g=4.8g

(2)此题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一种分析方法是:

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5.08g小于4.9g与2.1g的和,少的质量即为氧气的质量答案是:

4.9g+2.1g-5.08g=1.92g

另一种分析方法是:

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是氯化钾与二氧化锰,其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仍为2.1g,所以氯化钾的质量为5.08g-2.1g,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应是氯酸钾与氯化钾的差答案是:

4.9g-(5.08g-2.1g)=1.92g

(3)此题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直接计算,因为从题目不能分析出氯酸钾是否完全反应了这道题所求氧气的质量只能从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质量比进行计算:

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14996

1.49gX

149:

1.49g=96:

X

X=0.96g

答案是:

生成氧气质量为0.96g

一道中考题的多种解题途径

2000年天津市的一道中考试题为:

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是22:

9,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A)C6H12O6(B)C3H6(C)C2H2(D)C2H5OH

解析:

这道题的答案是(A)和(B)。

第一种解题思路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延伸,即反应物中所含的元素种类与生成物中所含的元素种类一定相同,且各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

该问题定性地分析,有机物中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

定量地分析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氢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

即生成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就是该有机物中碳与氢的质量比。

有机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2×

)︰(9×

)=6︰1

选择结果的途径1是:

计算四个选项中各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只有(A)和(B)选项符合,故为答案。

选择结果的途径2是:

计算当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6︰1时,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

=1︰2,即物质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个数比为1︰2的物质,也只是(A)和(B)选项符合。

第二种解题思路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即生成物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一定等于该有机物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

(注:

该题无法将此化学方程式完整配平)

设有机物的化学式为R,则

R+O2→XCO2+YH2O

44X18Y

229

可求得X︰Y=1︰1,则生成二氧化碳分子与水分子个数和比为1︰1时,其中碳原子与氢原子个数比为1︰2。

即R物质是一种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个数比为1︰2的物质,选项(A)和(B)均符合题意。

典型例题

例题一.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的计算

制取五氧化二磷7.1g,参加反应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

相当于多少升空气中所含的氧气?

(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429g/L)

解析;该题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质量比进行计算;且注意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质量必须是参加反应的纯物质的量。

另外注意化学计算中设未知数与计算过程始终带单位的规范要求。

解:

设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X。

4P+5O2

2P2O5

160284

X7.1g

160:

X=284:

7.1g

X=4.0g

氧气体积是:

4.0g÷1.429g/L=2.8L

其相当于的空气体积是:

2.8L÷21%=13.3L

答:

参加反应的氧气为2.8L。

相当于13.3L空气中的氧气。

例题二.(字母形式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类型)

对于2A+B=2C的化学反应,

1.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

2.若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若需生成C物质50g,需有__gA物质参加反应。

3.将3gA物质与适量的B物质完全反应能生成5gC物质;若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

解析:

这类计算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将已知数据代入计算时,什么意义的数据与化学方程式中物质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有关联,什么意义的数据与化学计量数无关联。

1题中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种相对质量,其对应的是物质粒子的质量,所以计计算必与粒子个数有关。

即:

(2×24+32)÷2=40C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0。

2题按一般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用1题的方法计算出C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后,用A物质与C物质的相对质量比等于实际物质的质量比的方法可计算出需有30gA物质参加反应。

需注意到的是50g代入计算时该数值不与系数发生关系。

想想为什么?

3题需先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为:

5g-3g=2g。

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

2A+B=2C

2g5g

322X

解X=40。

注意2g与5g代入时不与系数发生关系,但求C相对分子质量X时,X必与化学计量数2发生关系。

这类计算代入的数据为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时,其数值一定与粒子个数有关,所以必须注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化学计量数有关联;若代入的数据是实际质量或质量比时,其只与宏观物质对应,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无关联。

即:

实际质量直接代,相对质量做乘法。

左右相加减,上下列比例。

填满一行数,定能求结果。

例题三.(运用元素质量守恒进行化学反应中的计算)

请分析下列几题的异同点

1.某纯净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关于该物质组成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元素

(C)一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判断

2.有46g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能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为()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肯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中含氧元素16g

3.将2.8g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3.6g水,据此可判断该物质的组成中()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4.一定质量的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9:

22,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A)CH4(B)C3H6(C)C6H12O6(D)C2H5OH

解析:

1题C2题BD3题A4题BC

此四道题都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会发生改变和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守恒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的习题。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多种有机物质的性质,此题如果只定性地进行分析,则该物质中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这是生成水中的氢元素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来源;该物质中也许含有氧元素,也许不含氧元素,因为水与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来源可以是反应物之一-氧气。

这种问题如果进行定量地分析,则从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的和与该可燃性物质质量相比较,即可得到是否含氧元素的确切结论。

例题四.(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反应的计算类型)

用17.25g氯酸钾和2.75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当固体残余物的质量为15.2g时,有多少克氯酸钾分解了?

剩余固体中有何物质,各多少克?

解析:

该题目中的氯酸钾在加热一段时间后并没有反应完,故题目问有多少克氯酸钾分解了。

剩余固体中除了有生成的氯化钾和催化剂二氧化锰外,还有没反应完的氯酸钾。

题中已知的三个数据均无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资格(因为均不是某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纯物质的质量),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应等于剩余固体与生成氧气的质量和,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解题突破口。

解:

(1)反应中生成氧气质量为:

17.25g+2.75g–15.2g=4.8g

(2)设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96

X4.8g

245:

X=96:

4.8g

X=12.25g

(3)剩余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

17.25g-12.25g=5g

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质量仍为:

2.75g

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

15.2g-2.75g-5g=7.45g

(或:

12.25g-4.8g=7.45g)

(或从化学方程式的质量比计算出7.45g)

答:

分解的氯酸钾质量为12.25g。

剩余固体中有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分别为5g、2.75g、7.45g。

练习与解析练习与分析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基础练习

1.将1.24g白磷置于盛有1.6g氧气的容器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为__g。

2.将3.1g白磷置于一;盛有氧气的容器中,白磷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7.1g,则反应消耗氧气的质量为__g。

3.将1.24g白磷置于盛有2.0g氧气的容器中,白磷完全燃烧,生成2.84g五氧化二磷,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__g。

4.将0.4g白磷置于盛有0.4g氧气的集气瓶中,完全反应后剩余白磷0.09g,则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为__g。

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的计算

5.将8.4g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四氧化三铁多少克?

反应消耗氧气多少克?

字母形式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类型题

6.某反应2A+B=2C中,当有32gB完全参加反应并有160gC生成时,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是()

(A)24g(B)94g(C)128g(D)48g

7.在3A+B=2C+D的化学反应中,12gA与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2:

3,当有8gB参加反应时,生成的D的质量是()

(A)16g(B)24g(C)28g(D)25g

8.在2A+B=2C的反应中,若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4,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80g(B)80(C)96g(D)96

9.在2A+B=2C的反应中,若96gB物质完全参加反应可生成240gC物质;若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计算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72(B)48(C)24(D)96

10.在反应2X+Y2=2Z中,已知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Y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40(B)80(C)62(D)56

制氧气的化学反应计算

1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g加热到反应完全,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2g,求

(1)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2)剩余固体中有何物质,各多少克?

12.将氯酸钾和二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