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8630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docx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docx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解答

崇明县2015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历史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75分)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人类已经经历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

考古学者观察其间的变化,可以运用哪类发掘作为社会进步分期的历史标准

A.遗址的周边环境B.遗址动植物残留C.发掘的人类遗骸D.人类使用的工具

2、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亚述的巴尼拔图书馆,里面藏有大量的泥版。

它位于今天的

A.印度B.中国C.伊拉克D.埃及

3、帕特农神庙是雅典灿烂古文明的历史见证,它建成于下列时间轴的哪一阶段

前2000年前1100年前800年前500年前330年

ABCD

4、

对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与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表达得比较恰当的一项是

A.两者始终处于对立状况B.随城市发展而动态发展

C.处于统治与被统治关系D.前期协作后期转向对立

5、公元745年,唐玄宗下诏:

“波斯经教,出自大秦(罗马),传习而来,久行中国。

爰初建寺,因以为名。

”诏书中所提到的“经教”属于

A.道教B.基督教C.佛教D.伊斯兰教

6、“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

”主张这一观点的最有可能是

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

7、公元前后,在下图中这条要道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重要的文明古国,它们分别为

A.西汉和古罗马帝国B.唐朝和天竺

C.西汉和古希腊D.元朝和意大利

8、当我国处于右图所示的历史时期时,西欧社会正处于

A.希腊“古典时代”

B.罗马共和国时期

C.即将步入中世纪

D.文艺复兴时期

 

9、历史上某些时期,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被称为“大变革”。

下列叙述中不能称为“大变革”的是

A.商周之际,属国变为封国B.三国时代,统一走向分裂

C.春秋战国,分

封变为郡县D.清末民初,专制变为共和

10、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曾说:

“7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

”此语可以评价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11、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B.隋唐在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

C.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D.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12、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特别重视边疆的管理,其中康熙帝在哪一地区建树相对较少

A.西藏B.东南C.东北D.西北

13、“文明是以奇特的方式进步的:

14世纪的地中海沿岸城市史艺术、科学知识的发源地。

到16世纪,它(文明)再一次向西迁移,并使大西洋沿岸国家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房龙《人类的故事》)这一时期文明进步的成就包括

A.城市复兴、科学兴起B.启蒙运动、英国革命

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D.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14、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

下列与之对应最具代表性的是

A.工场 蒸汽机 产业工人阶级B.工厂 蒸汽机 工业资产阶级

C.工场 珍妮机 金融资产阶级D.工厂 飞梭  中小资产阶级

15、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完成后,英、法、美、德各国先后建立了形式各异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

A.立法权B.行政权C.司法权D.外交权

16、“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的另一端升起。

”(纪录片《大国崛起》)。

在世界近代史上,这轮“新的太阳”指的是

A.法国B.德国C.日本D.美国

17、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

以下歌词摘自德国国歌的是

A.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B.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C.公民们,投入战斗!

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D.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18、“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种新能源改变了城市生活,使城市明显成为主导性社会机体。

”“两种新能源”是指

A.石油和电力B.蒸汽和石油C

.蒸汽和电力D.电力和核能

19、“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

帝国地方实力派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

(《全球通史》)其中的“地方实力派”当指

A.保守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

20、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到以下素材主题:

“维新变法;地点:

北京;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经过:

《定国是诏》。

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894年(农历甲午年)B.1897年(农历丁酉年)

C.1898年(农历戊戌年)D.1899年(农历己亥年)

21、下列关于列强在中国获取特权的先后顺序是

①领事裁判权②公使驻京权③协定关税权④开矿设厂权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

22、有学者说:

“这场运动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

”这场运动是指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23、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开始勇于对帝国主义说“不”。

为此,实行的重大措施是

A.进行改定新约运动B.签订《九国公约》

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签订《联合国家宣言》

24、“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受饥寒,而且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自力更生的意志和他们的勇气决心”。

为此,罗斯福

A.恢复银行信用B.实施以工代赈C.推进劳资谈判D.调整农业生产

2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正义力量携手合作,共同抵抗邪恶和暴力的标志性事件是

A.形成三国同盟B.签订《凡尔赛和约》

C.签订《大西洋宪章》D.签订《联合国家宣言》

26、观察以下图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1925年的周恩来②1935年的周恩来③1946年的周恩来④1955年的周恩来

A.①中的周恩来正在参加五四运动B.②中的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

C.③中的周恩来参加了中共七大D.④中的周恩来参加了万隆会议

27、下列经济措施中,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的是

A.三大改造B.土地改革C.人民公社D.包产到户

28、下图所示的国际组织中,有拉美成员国的是

A.B.

C.D.

29、建国后,各种运动不断,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例如:

向小康、齐建国、李文革、周跃进。

如果这四人按年龄从大到小排序,那么居第三位的最有可能是

A.齐建国B.向小康C.周跃进D.李文革

30、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反映了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

全片分别以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为主题线索,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应该在

A.千年巨变B.中国新生C.伟大转折D.世纪跨越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历史动力源

历史现象

大学兴起

城市自治

等级君主制出现

31、右表是李华整理的读书笔记,“?

”处应填上

A.庄园衰败

B.商品经济发展

C.城市复兴

D.市民阶层壮大

32、18世纪的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宣扬“民贵君轻”。

主要因为

A.以民为本思想是东西方共同的宝贵遗产

B.启蒙运动需要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

C.伏尔泰对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不了解

D.儒家思想主张士大夫共治反对君主专制

33、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中,那些后发国家,如德国、俄国和日本等依旧残存着明显的专制化色彩。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历

史文化传统和特殊国情使然B.选择了自上而下的进化道路

C.缺乏普遍充分的思想启蒙运动D.工业化程度落后于先发国家

34、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

“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

”其内在原因是

A.专制体制强大B.小农思想浓重C.革命运动频繁D.传统文化保守

35、袁世凯的英文秘书、著名外交家顾维钧旅居美国时所撰回忆录如是评价袁世凯:

“袁世凯完全属于旧派。

和顽固的保守派相比,他似乎相当维新,甚至有些自由主义的思想,但对事物的看法则是旧派人物的那一套。

A.袁世凯带有旧时代的烙印B.袁世凯受到新时代的影响

C.袁世凯是一个坚持守旧的顽固派D.袁世凯带有新旧交替时期的色彩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王权的变化(14分)

雨果·卡佩王朝时期(987—996):

“他是被选立的国王,其权力只限于从桑利斯到奥尔良的王家领地范围内。

……13世纪前,卡佩王朝的每位国王都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使自己的继承人在自己生前当选为国王。

腓力四世时期(1285

-1314):

“给了市民阶级一定的权力,如召开三级会议。

……最初是封建君主为了对抗教权,加强王权而设立的,……但三级会议对制约君主的权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新增税收等决定要经过三级会议的批准。

法兰西斯一世时期(1515—1547):

“国王有了绝对立法、行政、司法、军事权。

……最高司法权力完全隶属于中央,……并只有王室法庭才能做出最终裁决。

路易十六时期(1774—1792):

“国王为最高统治者,掌握行政权;立法权属于一院制的议会,国王不得解散议会;司法权委托给选举产生的司法官员行使。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问题:

(1)依据上述材料,在方框中依次填出四位国王统治时期相对应的政治制度。

(4分)

(2)简要归纳法兰西王国国王权力变化的趋势。

(2分)

 

(3)结合材料,叙述法兰西王国国王权力的变化历程。

(8分)

 

37、中国的边疆(11分)

边疆是一个地理概念,包括陆疆和海疆。

中华文明的主体一直以中原为中心,但那些让中国历史刻骨铭心的碰撞,又大多发生在边疆。

边疆在中国具有穿透历史的力量,它记录了冲突与交流,记录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挫折和骄傲。

历史上中国人一直“重土轻海”,尤其明清统治者以“协和万邦”为理想处理与海外各国的关系。

而到近代,中国有海无防,闭关自守,海上崛起的列强泛波而来,导致了中华民族的百年风雪和世纪悲怆。

——2011年11月《环

球时报》

问题:

(1)简述

汉、唐、清三朝对西北边疆的管理措施。

(4分)

 

(2)你赞同“历史上中国人一直‘重土轻海’”的观点吗?

举例简要说明理由。

(2分)

 

(3)从明清“协和万邦”到近代“列强泛波而来”,体现了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地位的变化。

请以史实说明这种变化。

(5分)

 

38、转型的十年(11分)

“1912年到1922年,是帝国主义国际体系走向崩溃的关键十年,也是中国在政治、外交、社会、思想等领域发生巨大转型的十年。

”——马建标《冲破旧秩序》

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39、战后的世界(14分)

战后世界,风云变幻。

合作共处下暗流涌动,百舸争流中联动整合。

某同学从国际政治与经济的视角梳理了这段历史,并对其中的几个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如下表)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

初建与特征

重组与变化

大国关系的重组与两极格局结构性变化;第三世界的兴起

解体与趋势

国际经济关系变化

美国雄霸世界

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等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与贸易体系。

霸主地位动摇

现状与未来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区域一体化的加强

科技推动经济转型

世界发展的不平衡

……

问题:

(1)完成空格中的相关内容。

(6分)

 

(2)归纳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概括全球化过程中人类面临的新挑战。

(8分)

 

40、福泽论中国(25分)

1884年,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渝吉在《必须摒斥清国风》中写道:

“中国的知识分子满脑子儒家思想,对西洋文明不感兴趣,他们即使看到了西洋的船舶器械等科技产品,也不为所动,觉得那只是夷狄的奇技淫巧,没什么大不了。

……西洋文明的流入并没有对中国产生思想上的根本变化。

日本则与此相反。

……西洋文明可说是通过知识分子流入日本,

……吸收的都是西洋文明中最深层的部分,因此西洋文明通过他们流入后,便在日本产生思想上的根本变化。

中国引进了西洋文明的肤浅外观,日本则引进了西洋文明的深层内涵,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文明化脚步如此迟缓,而日本的文明化脚步却那么快捷的原因。

问题:

(25分)

(1)福泽渝吉发表上述言论的时代,日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2)福泽渝吉说“中国引进了西方文明的肤浅外观”,其依据是什么?

(6分)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福泽渝吉的观点。

(15分)

 

崇明县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2015、1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50分)

一、选择题(共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B

B

A

A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B

A

D

A

A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A

B

D

D

A

B

D

C

得分

3分

1分

1分

0分

31

B

C

D

A

32

B

A

C

D

33

A

B

C

D

34

A

B

D

C

35

D

A

B

C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王权的变化(14分)

(1)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

(4分)

(2)从上述四位国王统治状况来看,法兰西王国的国王权力呈现出由弱到不断加强的趋势。

(2分)

(3)伴随着8世纪采邑改革,封建主层层分封土地,形成封建等级制。

到雨果﹒卡佩王朝时期,随着领地的世袭化,国王的领地不断缩小,王权逐渐弱化。

随着12世纪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产生,国王与市民联手打破封建割据。

腓力四世时期,随着等级代表会议的召开,等级君主制形成,国王掌握了司法权和行政大权,王权得到初步加强。

但因为等级代表会议掌握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王权也受到一定的制约。

15世纪中期,随着百年战争结束,法国成为民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各阶层支持加强王权,法国君主专制出现。

在法兰西斯一世时期,国王掌握了绝对立法、行政、司法、军事权,王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18世纪末,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君主专制被推翻,实行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王权受到严格的限制。

(8分)

37、中国的边疆(11分)

(1)西汉:

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天山南北与内地联为一体(1分)。

唐朝:

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当地事务,驻军防守,丝绸之路在交通更加安全顺畅的基础上臻于全盛(1分)。

清朝: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平定新疆伊犁蒙古族准格尔部的反复叛乱;乾隆帝平定回部叛乱,统一天山南北,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军务和民政(2分)

(2)不赞同。

宋元时期鼓励发展海外贸易和开辟海上交通,“海上丝

绸之路”发展。

(2分)

(3)明清的“协和万邦”:

明朝奉行“朝贡贸易”体制,是一种补偿式的贸易。

(1分)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虽形成丝、银对流格局,但中国开始失去海外发展的传统优势。

(1分)清朝自大保守以“天朝上国”自居,以及戒备心态,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外贸路线全面收缩。

(1分)。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等主权的

沦丧,从此开启了中国外贸受不平等条约体系控制的被动局面(2分)。

38、转型的十年(11分)

1912年到1922年的十年的确是国际关系的裂变与重组的十年,也是中国裂变与转型的关键十年。

国际关系上,20世纪初,伴随德国等新兴列强的崛起于新老列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的白热化,最

终引发“一战”的爆发,极大冲击了战前以欧洲为核心的世界殖民体系。

战后1919年及1921年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构建国际新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成了战后国际关系的重组,欧洲地位开始衰落。

中国内部的转型是正处于中华民国前十年。

政治上:

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完成了由专制向民主共和的制度转型;思想文化上:

伴随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思想、民主、共和、科学思想得以宣传,国人思想得以进一步启蒙,推动着中国思想进一步转型;社会领域:

基于政治与思想的转型,加之民国初年的社会习俗变革,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不仅有利于推进平等、权利等意识的宣扬,辅助着社会转型;外交上:

基于新文化运动的推进和思想的解放,国人独立之精神、主权国家权利之意识觉醒,面对巴黎和会置中国利益于不顾之事实,爆发“五四”爱国运动,高喊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维护了国家利益,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实质上,这十年,正是在国际关系的裂变与重组的背景下,中国亦在裂变中推动社会向纵深方向转型,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又一虽艰难但依旧前进的一步。

评分参考:

国际关系的转型(4分);中国内部的转型(6分);语言组织(1分)。

39、战后的世界(14分)

(1)①雅尔塔体制构成了新的国际格局。

(1分)苏联和美国为中心的“两大阵营”的对抗展开了东西方“冷战”。

(1分)

②以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为标志,东西方冷战宣告结束。

(任选其一得1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分)

③由于欧洲、日本经济的复兴与崛起(1分)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1分),打破了美国经济独霸世界的局面。

(如答美国自身经济发展的迟滞或中国经济的发展等,也可酌情给分)

(2)主要动力:

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联合国、关贸总协定与世贸组织的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美苏冷战的结束;跨国公司的崛起等。

(以上要点答出3点并表达准确即可。

新挑战:

世界经济体系固有的不

平衡性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加大了世界范围内贫富差异;能源消耗增速,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流行性疾病传播速度加快,危险程度增加,造成国际威胁也更大。

(其他言之有理者,如国际恐怖组织和活动日益猖獗;不同文明的冲突日益显现;民族文化面临冲击等可酌情给分)

40、福泽论中国(25分)

(1)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1分)以来,通过废藩置县、版籍奉还加强了中央集权(1分);提倡四民平等,鼓励工商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步(1分);提倡西学,移风易俗,实行了全面变革,推动了日本文明的开化(1分)。

(2)福泽谕吉以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的“洋务运动”为依据。

(1分)中国的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尤其是军事技术为主(2分),面对西方民主思潮和文明开化,采取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方针(2分)。

拒绝政治上的变革,也使得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步履蹒跚,艰难异常。

因此,福泽谕吉认为中国只学习了西方肤浅的外表(1分)

(3)观点表达:

能正确概括福泽渝吉的观点(2分)

福泽渝吉认为中国文明之所以发展缓慢是因为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轻视与浅层的学习,而日本迅速发展则是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推广。

能部分概括福泽渝吉的观点(1分)

福泽渝吉认为中国之所以发展缓慢是因为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轻视。

或:

日本迅速发展是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认识。

未能概括福泽渝吉的观点(0分)

观点分析:

能辩证客观的分析福泽渝吉的观点(8-11分)

能分析福泽渝吉的观点(5-8分)

单方面评价其观点,仅写出福泽渝吉观点的合理面

或仅点出福泽渝吉观点的片面性。

简单的史实堆砌,杂乱无章(0-4分)

能写出一些相关史实酌情给分。

行文逻辑:

条理清晰,逻辑合理(2分)

逻辑合理,条理模糊(1分)

无条理(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