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8636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docx

标点符号练习语病修改及答案

一、人物对话的几种方式

说在前用  :

   语文老师说:

“王鹏鹏是个好孩子。

说在中间用 ,“语文作业要按时完成,”语文老师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说在结尾用  。

  例子“语文作业一定要按时完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语文老师说。

二、问号及其用法

A、选择疑问句:

选择问中间用逗号,只在句末用问号

示例:

你喜欢吃苹果,还是香蕉呢?

B连续问,各句后均用问号

你叫什么名字?

你从哪里来?

又到哪里去?

C 注意有疑而无问的的句子的句末标点不用问。

  有些句子,形似疑问句,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句末不能用问号。

示例:

我不知道她到底姓什么。

D成分倒装的疑问句,语气词之后不用问号。

主谓倒装句,问号应用在全句的末尾,句中表疑问的语气词后应用逗号。

示例: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三、引号的几种使用方法

A、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使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的里边。

1、陆游诗云: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2、这令我想到一则名言:

“所谓的‘大人物’,使每个人觉得自己渺小;真正的大人物,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伟大。

”(埃文·埃萨尔)

B、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标点放在引号外。

1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许多评论家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就是说,做学问必须要勤奋。

  四、顿号与逗号的区别

1顿号用在句子中,表示并列词语间的短暂停顿,逗号使句子内部的停顿。

例子

(1)这里的山、水、树、草,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2)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如果句内并列的各项都带有“啊”、“啦”等语气词的话,由于这些词语的使用延长了停顿的时间,使得这些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加长,因此应用逗号表示停顿,而不能用顿号。

2同一层次的简单的名词性词语的并列,应用顿号。

不同层次的用逗号

示例:

董文卿 、王鹏  、小李是一班的学生,尚金波  、郭松  、花金阳是二班的学生 ,小王、 李六、 王二是三班的学生。

改正: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3表示一个约数两数字之间不用顿号。

示例:

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

4表示一个确数两数字之间用顿号

今天三 、 四组值日。

五、分号的基本用法

分号主要表示复句中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其中一个已经用到逗号,并列分局之间一般用分号。

例子:

(1)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2)自然美有两种:

“骏马秋风冀北”,这是阳刚美;“杏花春雨江南”,这是阴柔美。

分号误用

1.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

【例句】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在此句中,“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总结前文,因此,分号应改为冒号。

2.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

【例句】成才的关键有三条:

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塌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分号是在仅用逗号已无法区分层次的情况下使用,因此,本句中的分号应改为逗号。

3.句中有句号再用分号

【例句】学习贵在自觉。

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

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在此句中,句号改为逗号。

(六)冒号用法:

(1)提示语的后面,表示提示下文,冒号起提示作用,一管到底。

北京紫荆城有四座城门:

午门 、 神武门、 东华门和西华门。

(2)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括上文。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北京申奥成功;上海也将召开世博会:

我们的国家一天比一天昌盛。

注意

1冒号起提示作用,一管到底。

判断对错:

画面上的几个人:

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都是美国的开国元勋。

2.同一句中不能两个冒号。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

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

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里表扬,二是……(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

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六、叹号的使用

1、倒装句中,叹号只能用在句末,叹词之后只能用逗号。

示例:

歌唱吧,为了祖国的胜利!

 2、主语后带有语气词之后不用叹号,用逗号。

因为主语之后的语气词,只用来强调主语,使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停顿延长而已,并没有强烈的感叹语气。

祖国壮丽的大自然啊,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游子的心。

3、语气很弱的祈使句中,语气词后用句号。

 示例:

你躺着吧!

现在时间还早,你休息一会儿。

七、区别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

括号里的内容如果是解释句中某一部分的,叫句内括号,应紧贴被注释的内容之后,正文此处如有标点应置于括号之后。

如果括号里的内容是对全句的注释,叫句外括号,要放在句末

练习: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人的力量分两部分:

一是生理上的力量,一是心理上的力量。

 B.“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C.电影都快开映了,你是去呢?

还是不去?

D.《美猴王》选自《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下列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B 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C 我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D “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这本书了“实”“准”“简”三原则,对我们写作应用文很有帮助。

3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你现在去把它要回来!

”妈妈坚定的说:

“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送人呢?

B你去,还是我去?

C“我们用影子,”工程师回答说。

D我想知道他为什么没有来?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美妙的旋律中,大屏幕上一一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

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B、走进语言现场,应该开口说,主动发言、敏捷应对;应该用心听,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在倾听中准确把握声音内容。

C、文章要做到观点鲜明,必须对所论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弄清楚问题涉及哪些因素?

关键在哪里?

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这个问题的?

D、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

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

5语言运用——在句中横线上加标点符号。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① 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 ② 吟咏描绘。

原因何在 ③ 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 ④ 夕阳无限好 ⑤ 只是近黄昏⑥的诗句吗 ⑦

6(2008·山东)下列句子中各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找出并改正。

① 古人说:

“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敬我能而敬我公”。

短短十几个字,深刻揭示了为官者道德水准的重要性。

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30套)专题七?

标点符号

1.(2010·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5,2分)下列句子中依次应填入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听着,朋友,”他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喜欢你了。

②我不知道为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③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④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

A.①, ②,③——④,           B. ①: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③,④——          D. ①:

   ②,③:

④,

【答案】A 

2.(2010·浙江省杭州市,5,3分)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语云:

“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

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画面上的几个人:

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都是美国的开国元勋。

                                   

 D、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

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

还是出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答案】B

3.(2010·山东省东营市,4,2分)下列句子中各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改正过来。

①书籍好比食品,有的只需浅尝,即浅尝辄止;有的可以吞咽,即囫囵吞枣。

只有少数需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②这令我想到一则名言,“所谓的‘大人物’,使每个人觉得自己渺小;真正的大人物,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伟大。

”(埃文·埃萨尔)

【答案】①将第一个句号改为分号。

   ②将“名言”后的逗号改为冒号,或将句号放在“(埃文·埃萨尔)”的后边。

  评分:

改对一句得1分,共2分。

其它改法正确即可。

4.(2010·浙江省宁波市,4,2分)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

(2分)

    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愚昧的人,一辈子像游走在黑暗之中,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最后一事无成□智慧的人,一辈子像行进在光明之中,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怎么会不谱写出人生的美乐章?

   ①“□”内应加的标点是      

   ②将划线句改成陈述句。

                                           

【答案】①“;”或“分号”。

②改成陈述句:

最终会谱写出人生的华美乐章。

4.(2010浙江省湖州市,3,2分)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2 分)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

于是,欧美发达国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此举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①划线句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②  词语的顺序不同,句子的表达效果也不同。

请参照示例,根据要求,改变句子。

(不增减词语,可适当改动标点)

示例  原句:

这种力量是他给我的。

改为突出“他”的句子:

是他,给我这种力量的。

原句:

此举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改为突出“发展中的中国”的句子:

                          

【答案】①.去掉省略号;②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此举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5.(2010浙江省湖州市,3,2分)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2 分)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

于是,欧美发达国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此举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①划线句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②  词语的顺序不同,句子的表达效果也不同。

请参照示例,根据要求,改变句子。

(不增减词语,可适当改动标点)

示例  原句:

这种力量是他给我的。

改为突出“他”的句子:

是他,给我这种力量的。

原句:

此举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改为突出“发展中的中国”的句子:

                          

【答案】①.去掉省略号;②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此举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6.(2010·湖北省黄冈市,9,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20集电视剧《黄梅戏宗师传奇》正在黄梅邢绣娘影视基地拍摄。

你是打算双休日去参观呢?

还是等到暑假再去?

B、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

C、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D、近两年,我省经济发展迅猛,不说别的,你看街上的私家车发雨后春笋,一汽大众,长安福特,东风雪铁龙,广州本田,还有一些说不上名儿的,各种品牌应有尽有。

【答案】 B

  7. (2010·河北,5,3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

“我十分满意”!

C.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D.请闭上眼睛想: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答案】  B(正确的标点为:

“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

8. (2010·云南省曲靖市,4,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顺应民心,而不是修正民心。

   B.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C.我们今天淡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答案】答案B。

A句引用的话是作为句子的一部分,逗号应在引号外;C句中虽然有疑问代词,但整句话是陈述句,句末应用句号;D句中表推测的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9. (2010·湖北省荆门市,5,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只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有比这更惬意的消遣吗?

B、18世纪的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得好:

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的苦难遭遇。

C、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出露端。

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

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D、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

【答案】B

10.(2010·广西省桂林市,4,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和谐、和睦、和顺、和煦……“和”能构成一系列美好的词语。

   

B.2009年6月6日的《新闻晚报》上,有一篇介绍“国嘴”罗京的文章。

  

C.现代汉语的通用语——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

   

D.“过来。

”他对我说:

“这边看得清楚些。

【答案】D

11. (2010·贵州省遵义市,4,3分)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抱着七、八本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B.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银杏树?

他了如指掌。

   C.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D.我心中闪过一句诗:

“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爱。

【答案】  D

12. (2010·湖北省随州市,9,3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20集电视剧《黄梅戏宗师传奇》正在黄梅邢绣娘影视基地拍摄。

你是打算双休日去参观呢?

还是等到暑假再去?

B、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

C、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D、近两年,我省经济发展迅猛,不说别的,你看街上的私家车发雨后春笋,一汽大众,长安福特,东风雪铁龙,广州本田,还有一些说不上名儿的,各种品牌应有尽有。

【答案】 B 

13. (2010·山东省威海市,2分)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世界盛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主题为《齐鲁青未了》,寓意是齐鲁文化之树常青、城市发展之树常青、和谐生活之树常青。

 C.电脑显示屏上,一个超级斗拱在关注的目光中缓慢旋转,整体与细部、鸟瞰与侧面、个体与环境,无不展现中国文化的内在魅力和哲学思考。

D.东道主人民的文明程度,不仅代表个人素质高低;而且关系到世博会能否圆满成功。

【答案】C

  14. (2010·浙江省杭州市,3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美妙的旋律中,大屏幕上一一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

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B、走进语言现场,应该开口说,主动发言、敏捷应对;应该用心听,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在倾听中准确把握声音内容。

C、文章要做到观点鲜明,必须对所论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弄清楚问题涉及哪些因素?

关键在哪里?

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这个问题的?

D、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

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

【答案】A

15.(2010·云南省普洱、西双版纳市2分)下列文段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没有瘦老人  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  没有胖老人  瘦

老人固守有何意义  大海中多的是鱼  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  大海有漫长的历史  谁

的固守都是一瞬间

一、,。

,。

,,,?

        B.,?

,?

,;,。

C.,?

,?

,,。

         D.,;,;,?

,?

 

一、常见的病句类型

(1)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如:

①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动宾搭配不当,“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④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也”改为“就”。

(2)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

例如:

①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缺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

应去掉“通过”或“对”。

②他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③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④细菌是有害的。

(缺必要的限制语,应加上“有些”)

(3)重复多余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

常见的情况有:

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

例如:

①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

(谓语重复,应删去“打”)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语意堆砌,"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③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除一个)。

 ④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我校师生将近四百多人

解析:

数目不确切。

“将近”与“四百多人”矛盾。

宜根据实际情况,删去“将近”或“多”。

5、地震灾害后,为了避免二次灾害的不再发生,当地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

(4)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

常见的情况有:

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多重定语的语序定位:

多重定语的语序排列一般是:

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离中心词最远;其次是表示中心词“怎么样的”动词、动词性短语;再次是表示中心词“什么样的”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短语。

即:

范围(领属)+数量+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中心词)。

例如:

1、 例: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

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

2、《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描写洋车夫生活的/催人泪下的/长篇/小说。

注意:

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有很大的强制性,由远及近层层递加至中心语上。

如果排列不好,就会造成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3、这是三本我买的精美的很有教育意义的中文小说。

    解析:

本句定语的顺序不当。

正确语序应该是:

这是我买的三本很有教育意义的、精美的中文小说。

“我买的”,表领属性词语;“三本”,数量短语;“很有教育意义的”,动词短语;“精美的”形容词短语;“中文”,表性质的名词。

例如:

①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②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

(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生产的棉花”)

③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④这首歌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倍受欢迎的。

(语序不合习惯,应把“倍受”移至“广大的”前面。

⑤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

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6、词序不当。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发展、运动、变化,语言也是这样。

“发展”“运动”“变化”,三个词语之间,首先应该是“运动”,由运动引起“变化”,有变化才能“发展”。

因此,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

7、我们要发扬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

(继承、发扬)

 8、为支援灾区人民,村里的人宁愿献出大米,也要自己吃玉米面。

(5)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

例如:

① 例1.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成的。

    解析:

句式杂糅。

实际上这句话是由两句话拼接成的,可改为“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

”也可改为“感冒退热冲剂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成的。

(6)句意歧义

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例如:

①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

(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领导,不明确。

②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7)不合事理(前后矛盾)

不合事理是指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造成不合事理。

例如:

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

②再就业工程能否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能否”包含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只能说“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而不能说“再就业工程不能顺利实施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8)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等等。

例如:

①这次试验能否成功,还是个怀疑。

(动词“怀疑”误用作名词,应改为“疑问”)

②大家对于我很热情友好。

(介词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