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阵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8730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阵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创建阵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创建阵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创建阵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创建阵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创建阵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创建阵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创建阵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创建阵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创建阵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创建阵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创建阵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创建阵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建阵列.docx

《创建阵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阵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建阵列.docx

创建阵列

SATA和RAID在提升硬盘性能方面,确实给用户带来新的性能。

目前Intel、VIA、NVIDIA在各自的芯片组里都加入了SATA和RAID功能,但是采用的技术方法各不一样,设置也不相同,加上D版的OS五花八门,给用户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

为此,我们设立这个主题,发表一些测试和实验报告,针对一些常见问题作一些说明、解释,有解决办法的告诉各位一些解决办法。

目录

本文将重点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一、Intel、VIA、NVIDIA的RAID异同点

二、nForce2/nForce3/nForce4建立RAID的测试

1、BIOS设置和RAID0设置

2、PATA硬盘RAID0实例

3、SATA硬盘RAID0实例

4、PATA+SATA硬盘RAID0实例

三、ICH5R、ICH6R建立RAID的测试

四、VT8237建立RAID的测试

五、SATA/RAID安装OS的问题

1、安装98的问题

2、驱动软盘制作

3、安装2000/XP的问题

六、SATA硬盘的速度问题

七、RAID的速度问题

一、Intel、VIA、NVIDIA的RAID异同点。

Intel的ICH5R、ICH6R集成有SATA-RAID控制器,仅支持SATA-RAID,不支持PATA-RAID。

Intel采用的是桥接技术,就是把SATA-RAID控制器桥接到IDE控制器,因此可以通过BIOS检测SATA硬盘,并且通过BIOS设置SATA-RAID。

当连接SATA硬盘而又不做RAID时,是把SATA硬盘当作PATA硬盘处理的,安装OS时也不需要驱动软盘,在OS的设备管理器内也看不到SATA-RAID控制器,看到的是IDEATAPI控制器,而且多了两个IDE通道(由两个SATA通道桥接的)。

只有连接两个SATA硬盘,且作SATA-RAID时才使用SATA-RAID控制器,安装OS时需要需要驱动软盘,在OS的设备管理器内可以看到SATA-RAID控制器。

安装ICH5R、ICH6R的RAIDIAA驱动后,可以通过IAA程序查看RAID盘的性能参数。

VIA的VT8237SATA-RAID设计与Intel不同,它是把一个SATA-RAID控制器集成到8237南桥内,与南桥里的IDE控制器没有关系。

当然这个SATA-RAID控制器也不见得是原生的SATA模式,因为传输速度也没有达到理想的SATA性能指标。

BIOS不负责检测SATA硬盘,所以在BIOS里看不到SATA硬盘。

SATA硬盘的检测和RAID设置需要通过SATA-RAID控制器自己BootROM(也可以叫SATA-RAID控制器的BIOS)。

所以BIOS自检后会启动一个BootROM检测SATA硬盘,检测到SATA硬盘后就显示出硬盘信息,此时按快捷键Tab就可以进入BootROM设置SATA-RAID。

在VIA的VT8237南桥的主板上使用SATA硬盘,无论是否做RAID安装OS时都需要驱动软盘,在OS的设备管理器内可以看到SATA-RAID控制器。

NVIDIA的nForce2/nForce3/nForce4芯片组

NVIDIA的SATA/IDE/RAID处理方式是集Intel和VIA的优点于一身。

第一是把SATA/IDE/RAID控制器桥接在一起,在不做RAID时,安装XP/2000也不需要任何驱动。

第二是在BIOS里的SATA硬盘不像Intel那样需要特别设置,接上SATA硬盘BIOS就可以检测到。

第三是不仅SATA硬盘可以组成RAID,PATA硬盘也可以组成RAID,PATA硬盘与SATA硬盘也可以组成RAID。

这给需要RAID的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Intel的ICH5R、ICH6R,VIA的VT8237都不支持PATA的IDERAID。

NVIDIA的SATA/IDE/RAID控制器结构如下:

二、nForce2/nForce3/nForce4建立RAID的测试

1、BIOS设置和RAID设置

nForce系列芯片组的BIOS里有关SATA和RAID的设置选项有两处,都在IntegratedPeripherals(整合周边)菜单内。

SATA的设置项:

Serial-ATA,设定值有[Enabled],[Disabled]。

这项的用途是开启或关闭板载Serial-ATA控制器。

使用SATA硬盘必须把此项设置为[Enabled]。

如果不使用SATA硬盘可以将此项设置为[Disabled],可以减少占用的中断资源。

RAID的设置项在IntegratedPeripherals/OnboardDevice(板载设备)菜单内,光标移到OnboardDevice,按进入如子菜单:

其中RAIDConfig就是RAID配置选项,光标移到RAIDConfig,按就进入如RAID配置菜单:

菜单的第一项IDERAID是确定是否设置RAID,设定值有[Enabled],[Disabled]。

如果不做RAID,就保持缺省值[Disabled],此时下面的选项是不可设置的灰色。

如果做RAID就选择[Enabled],这时下面的选项才变成可以设置的黄色。

IDERAID下面是4个IDE(PATA)通道,再下面是SATA通道。

nForce2芯片组是2个SATA通道,nForce3/4芯片组是4个SATA通道。

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意图设置,准备用哪个通道的硬盘做RAID,就把那个通道设置为[Enabled]。

下图是设置实例,设置主通道的主盘和副通道的副盘做RAID:

设置完成就可退出保存BIOS设置,重新启动。

这里要说明的是,当你设置RAID后,该通道就由RAID控制器管理,BIOS的StandardCMOSFeatures里看不到做RAID的硬盘了。

BIOS设置后,仅仅是指定那些通道的硬盘作RAID,并没有完成RAID的组建,前面说过做RAID的磁盘由RAID控制器管理,因此要由RAID控制器的RAIDBIOS检测硬盘,以及设置RAID模式。

BIOS启动自检后,RAIDBIOS启动检测做RAID的硬盘,检测过程在显示器上显示,检测到硬盘后留给用户几秒钟时间,以便用户按F10进入RAIDBIOSSetup。

nForce芯片组提供的RAID(冗余磁盘阵列)的模式共有下面四种:

RAID0:

硬盘串列方案,提高硬盘读写的速度。

RAID1:

镜像数据的技术。

RAID0+1:

由RAID0和RAID1阵列组成的技术。

Spanning(JBOD):

不同容量的硬盘组成为一个大硬盘。

四种模式的比较:

按F10进入RAIDBIOSSetup,会出现NVIDIARAIDUtility--DefineaNewArray(定义一个新阵列)。

默认的设置是:

RAIDMode(模式)--Mirroring(镜像),StripingBlock(串列块)--Optimal(最佳)。

如下图:

通过这个窗口可以定义一个新阵列,需要设置的项目有:

•选择RAIDMode(RAID模式):

Mirroring(镜像)、Striping(串列)、Spanning(捆绑)、StripeMirroring(串列镜像)。

•设置StripingBlock(串列块):

4KB至128KB/Optimal

•指定RAIDArray(RAID阵列)所使用的磁盘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RAID模式,串列块大小和RAID阵列所使用的磁盘。

其中串列块大小最好用默认的Optimal。

RAID阵列所使用的磁盘通过→键添加。

做RAID的硬盘可以是同一通道的主/从盘,也可以是不同通道的主/从盘,建议使用不同通道的主/从盘,因为不同通道的带宽宽,速度快。

Loc(位置)栏显示出每个硬盘的通道/控制器(0-1)/主副状态,其中通道0是PATA,1是SATA;控制器0是主,1是从;M是主盘,S是副盘。

上例中,1.0.M表示通道1、控制器0、主设备。

下图是添加完硬盘的设置图

分配完RAID阵列磁盘后,按F7。

出现清除磁盘数据的提示。

按Y清除硬盘的数据,弹出ArrayList窗口:

如果没有问题,可以按Ctrl-X保存退出,也可以重建已经设置的RAID阵列。

至此RAID建立完成,系统重启,可以安装OS了。

2、安装系统

组建RAID最好是安装Windows2000/XP系统,而且要用单一的Windows2000/XP系统安装盘,不要用那种多合一的,其中的原因后面会说明。

安装系统需要驱动软盘,主板附带的是XP用的,2000的需要自己制作。

从光驱启动WindowsXP系统安装盘,在进入蓝色的提示屏幕时敲F6键,告诉系统安装程序:

需要另外的存储设备驱动。

当安装程序拷贝一部分设备驱动后,停下来提示你敲S键,指定存储设备驱动:

系统提示把驱动软盘放入软驱,按提示放入软盘后,敲回车。

系统读取软盘后,提示你选择驱动。

nForce的RAID驱动与Intel和VIA的不同,有两个:

NVIDIARAIDCLASSDRIVER和NVIDIANforceStorageController都要安装。

第一次选择NVIDIARAIDCLASSDRIVER,敲回车系统读入,再返回敲S键提示界面,此时再敲S键,然后选择NVIDIANforceStorageController,敲回车,系统继续拷贝文件,然后返回到下面界面:

在这个界面里显示出系统已经找到NVIDIARAIDCLASSDRIVER和NVIDIANforceStorageController,可以敲回车继续。

系统从软盘拷贝所需文件后重启,开始检测RAID盘,找到后提示设置硬盘。

此时用户可以建立一个主分区,并格式化,然后系统向硬盘拷贝文件。

在系统安装期间不要取出软盘,直到安装完成。

硬盘余下的空间可以用PQ8.0或PM分区格式化,也可以用XP的磁盘管理器分区格式化。

用XP的磁盘管理器分区,等于/小于20GB的逻辑盘可以格式化为FAT32格式。

大于20GB的格式化为NTF格式。

3、PATA硬盘RAID0实例

这是用两个PATA硬盘创建RAID的实例,先是接在两个通道,然后接在一个通道,并作性能测试。

接在两个通道的情况如下:

这是通过NVIDIA的RAID工具软件看到的,两个西捷40GB硬盘(ST340014A)分别接在IDE1和IDE2通道上,都作主盘。

下面是通过设备管理器内NVIDIA的PATA控制器/属性看到的两个西捷40GB硬盘(ST340014A):

用HDTach软件对RAID做性能测试。

HDTach是一款硬盘物理性能测试软件。

它利用VXD特定模式来获得硬盘性能最大精确度的测试数据,是目前硬盘测试必备的一款工具,通过HDTach的测试可以衡量平均寻道时间、最大缓存读取时间和读写时间(最大、最小和平均)。

其中,平均读写时间与平常应用最接近。

为了测试更精确,选择Longbench模式:

测试的结果是:

随机访问时间15.4ms,CPU占用率5%,平均读盘速度85.9MB/s,突发传输速度140.1MB/s,如下图所示:

那么其性能水平如何?

可以利用该软件的测试数据库做比较,首先与PATA单盘做比较,如下图:

做比较的是西捷7200转的ST380013A,随机访问时间比ST380013A的14.8ms多0.6ms;CPU占用率比ST380013A的4%多了1%;平均读盘速度比ST380013A的47.3MB/s高了38.6MB/s,差不多提高了40%;突发传输速度ST380013A的92.3MB/s快了47.8MB/s,提高了50%。

下面是与SiliconRAID卡作比较:

从图中可以看到性能还是较高的。

现在把这两块硬盘接到同一通道(IDE1)上,看看性能如何。

下图是利用NVIDIA的RAID工具看到的两块硬盘,他们作为主、从盘接在IDE1通道上:

从设备管理器证实:

用HDTach测试的结果如下:

随机访问15.2ms,CPU占用率4%,平均读盘速度70.1MB/s,突发传输速度87.0MB/s。

与普通PATA比较:

从上图可以看出这种RAID的平均读盘速度比普通PATA高(70.1/47.3MHz),突发传输比普通PATA略低(87.1/92.3MHz)。

通过比较得知,组建PATA的RAID,只好是把硬盘接在不同的通道。

4、SATA硬盘RAID实例

使用两块西捷SATA80GB硬盘做SATA-RAID测试,BIOS设置如下:

RAIDBIOS设置如下:

磁盘管理器看到的做RAID的两个硬盘:

设备管理器看到的NVIDIARAID控制器和STRIPERAID:

HDTach测试结果:

结果是:

随机访问时间12.8ms,CPU占用率4%,平均读盘速度85.0MB/s,突发传输速度173.5MB/s。

各项性能优于PATA-RAID。

5、PATA+SATA硬盘RAID0实例

用西捷ST380013AS串口盘、ST340014AX2三块硬盘组建PATA+SATA混合RAID。

组建后,NVIDIARAID工具软件显示如下:

磁盘管理器显示的硬盘如下:

用HDTach测试性能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

随机访问时间14.2ms,CPU占用率8%,平均读盘速度97.6MB/s,突发传输速度180.5MB/s。

除随机访问和CPU占用率略高一点外,平均读盘速度和突发传输速度优于PATA-RAID,SATA-RAID。

下面是与ST380013AS串口盘单盘的性能比较,可以看到平均读盘速度和突发传输高于SATA50%以上:

下面是与高品的SATA-RAID卡比较,可以看到平均读盘速度高了近30%,突发传输高了近50%。

上面的性能测试都是HDTach的测试,那么实际传输文件如何?

真正传个大文件试试。

测试办法是临时想到的,也是顺手就有的测试条件。

把一块麦拓200GB的PATA硬盘,通过USB-IDE线连接到nForce主板的USB接口,原来的SATA+PATA的RAID盘不动,从麦拓200GB拷贝一个10GB的文件夹到RAID盘。

下图是从设备管理器看到的USB-IDE硬盘和RAID盘:

下图是在磁盘管理器看到的USB-IDE硬盘:

Maxtor6Y200P0,拷贝的文件来自AV(J:

)。

磁盘0是RAID盘,文件拷贝到新加卷(F:

)。

拷贝的文件夹是KTV1,大小是9.99GB,如下:

开始拷贝时,抓图,利用系统时钟记下开始开始时间,复制文件对话框提示剩余13分钟:

拷贝即将结束时,抓图,利用系统时钟记下即将结束的时间,复制文件对话框提示剩余5秒,系统计时是0:

06,也就是用了6分钟。

下图是拷贝完成的(F:

)盘的KTV1文件夹:

[

拷贝9.99GB的文件夹,用了6分钟,平均每分钟1.66GB,也就是每秒28MB。

这个速度还是可以的。

从USB设备拷贝到RAID,对于RAID盘来说是写盘的速度。

7、小结

上面测试的结果归纳如下表:

通过上表对比,可以看出:

1、组建RAID0确实能提高硬盘子系统的性能。

2、PATA-RAID最好接在两个通道。

3、SATA+PATA的读盘性能和突发传输性能最好,当然CPU占用率也较高。

nForce芯片组的RAID设置、组建、测试就结束了。

Intel和VIA的主要介绍如何设置和组建,不再做测试,缩小篇幅。

二、VIA8237南桥SATA-RAID的设置组建

1、VIA支持SATA-RAID的特点

VIA研发的支持SATA-RAID的南桥芯片组是VT8237,该南桥芯片与KT600北桥、K8T80/K8T880Pro北桥搭配组成支持AMDCPU的主板,与PT800/PT880北桥搭配组成支持IntelCPU的主板。

8237南桥支持SATA-RAID的方法与Intel和NVIDIA不同,它是在南桥里集成了SATA-RAID控制器,这个控制器与IDE控制器没有关系。

对用户来说,就相当于插一片PCISATA-RAID卡。

其特点是:

(1)、无论是做RAID还是仅做SATA,都不会像Intel/AMD那样转接成IDE。

(2)、无论是做RAID还是仅做SATA,都是由SATA-RAID控制器的BIOS检测管理硬盘,主板BIOS不负责检测SATA硬盘。

(3)、无论是做RAID还是仅做SATA,安装OS都需要驱动软盘。

(4)、可以在主板BIOS里开启/关闭SATA-RAID控制器,就是说不使用SATA硬盘,可以关闭SATA-RAID控制器,使用SATA硬盘就必须开启。

2、微星采用8237南桥的主板如下:

PT880Neo系列(MS-7008)

PT8Neo-V(MS-7043)

PT8Neo系列(MS-6799)

K8TNeo2系列(MS-6702E)

K8TNeo系列(MS-6702)

K8MNeo-V(MS-7032)

KT880Delta(MS-7047)

KT6-V(MS-7021)

KT6V(MS-7021)

KT6Delta系列(MS-6590Ver2.0C)

3、主板BIOS里开启/关闭SATA-RAID控制器的选项

这个设置选项一般在BIOS的IntegratedPeripherals(整合周边设定)内。

(1)、KT6系列主板的叫作:

VT8237SATA-IDEController(VT8237SATA-IDE控制器)。

设定值有:

Disabled,Enabled。

设置为Enabled,就开启了SATA-RAID控制器。

不使用SATA硬盘时,可以设置为Disabled。

如下图:

(2)、K8T系列主板的叫作:

InternalSATAController(板载SATA控制器)。

设定值有:

Enabled,Disabled。

设置为Enabled,就开启了SATA-RAID控制器。

不使用SATA硬盘时,可以设置为Disabled。

在这个选项下面还有一项:

BootROMFunction(BootROM功能)。

这个选项的作用是从SATA-RAID硬盘启动系统。

如果不从SATA-RAID硬盘启动,可以设置为Disabled,可以加快系统启动速度。

如果从SATA-RAID硬盘启动,就必须设置为Enabled。

如下图:

(3)、PT8系列主板的叫作:

On-ChipSATA-IDEController(片内SATA-IDE控制器),设定值有:

Enabled,Disabled。

设置为Enabled,就开启了SATA-RAID控制器。

不使用SATA硬盘时,可以设置为Disabled。

如下图:

注:

PT8和KT6的SATA-IDEController选项下面都没有BootROMFunction这个设置项。

因此,每次开机主板BIOS自检后SATA的BootROM都启动,初始化SATA硬盘。

4、VIATech.RAIDBIOS设置

SATA的BootROM也就是VIATech.RAIDBIOS。

加电开机系统BIOS自检(POST)后,就启动SATABootROM,屏幕显示如下:

[

VIAVT6420RAIDBIOS检测SATA硬盘,此时按键就可以进入RAIDBIOS的设置界面,如下图:

左上是设置选项菜单,右上是信息和操作键提示,下栏是SATA硬盘和阵列信息。

通过↑↓键移动光标,键执行选中的操作。

选项菜单共有5个选项:

CreateArray组建阵列

DeleteArray删除阵列

Create/DeleteSpare创建和删除备援硬盘

SelectBootArray选择启动阵列

SerialNumberView浏览磁盘序列号

5、组建阵列(CreateArray)

选择CreateArray命令,并按键。

进入组建阵列的子菜单如下:

第1项是自动设置做阵列的磁盘,

第2项是设置RAID模式,

第3项是手动设置做阵列的磁盘,

第4项是开始建立。

第一步是设置RAID模式(第2项),光标移此,敲,即出现阵列模式的列表供用户选择,如下图:

用↑↓键移动光标选择阵列模式,选中的将高亮显示,按确认选项。

如果选择RAID1或RAID0/1,就跳出选项列表,然后让用户选择Createonly(仅建立)或Createandduplicate(建立和拷贝)。

Createonly就是只创建一个阵列,一般用于新建RAID1或RAID0/1,源硬盘与镜像盘没有数据。

Createandduplicate用于源盘已有数据后建立RAID1或RAID0/1,建立后将从源盘拷贝数据到镜像盘。

如果选择RAID0,阵列的块容量将为可选。

使用方向键以高亮显示BlockSize并按,然后从弹出菜单中选择块容量。

块容量可从4KB至64KB。

不同的块容量有不同的性能:

4KB:

对于指定的使用类型需要4KB的块。

8KB:

对于指定的使用类型需要8KB的块。

16KB:

连续传输的最佳选择。

32KB:

连续传输的不错选择。

64KB:

最理想的选择。

一般建议选择64KB。

选择完阵列模式,组建阵列的子菜单变化如下:

第二步设置磁盘。

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AutoSetup”(第1项),另一种是“SelectDiskDrives”(第2项)。

AutoSetup允许BIOS选择磁盘自动创建阵列,但不复制镜像驱动,即使用户在RAID1选择了Createandduplicate。

这种“AutoSetup”适合于用空的磁盘创建一个阵列。

SelectDiskDrives让用户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阵列设备。

当使用SelectDiskDrives时,菜单下栏列出的磁盘将供选择,而且高亮显示,按选择。

选择完所有的设备后,按以回到创建菜单。

第三步是执行创建过程,也就是执行第4项StartCreateProcess。

把光标移动到StartCreateProcess,敲屏幕将出现警告信息,按Y继续创建,按N取消创建。

6、删除磁盘阵列DeleteArray

一个RAID在创建后也可被删除。

要删除RAID,有以下几个步骤:

1)、在主菜单中选择DeleteArray,并按

2)、选择要被删除的阵列成员,并按

此时将出现一个警告信息:

按Y删除,按N取消。

对于RAID0,删除磁盘阵列将破坏磁盘阵列上的所有数据。

对于RAID1,当一个RAI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