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8832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x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参考资料)

第一章花卉鉴赏与花文化概述

花卉的概念:

狭义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

广义除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广义花卉的观赏部位不限于花,可以是花、果、茎、叶、根、种子等任何部位。

花卉文化:

是在花卉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门类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的与花卉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信息的总和。

花卉文化内容:

以花卉为讴歌对象的诗词、故事、传说、记事、绘画、戏剧、音乐、雕塑、电视、民俗等文学表现形式,这就是花卉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花卉鉴赏的基础

1、具有花卉知识:

赏花首先要知花。

清代张潮《幽梦影》:

“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

“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

认识花卉是欣赏花卉美的前提。

2、了解文化背景:

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赏花者,由于其所受的文化熏陶不同,对花卉的审美习惯亦有所差异。

在花卉观赏活动中,国人崇尚精神,关注的重点是人的精神实质以及整个世界的精神归宿;西方人崇尚科学,关注的往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联想到“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

人们所欣赏的不是兰花表象的美,而是蕴涵于内的道德情操美,这与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是一致的。

西方文化中的人花互喻,主要强调“比喻”的张力,强调独创性而追求不断的创新。

3、赏花有地有时:

春、夏、秋、冬和日、月、风、雨、霜、雪、烛光等很大影响。

明代袁宏道《瓶史》载:

“赏花,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并认为赏花要有时有地,不得其时,而漫然招来宾客,皆为唐突。

花卉欣赏与其他审美活动不一样,除了需有良好的心境、高昂的情绪和浪漫的情调外,还应选择对赏花最有利的天时良辰和赏花佳处。

二、中国花卉文化简史

1、原始社会:

花草树木纹样刻在粗制的石器上,用以美化生活,这可能是中国花文化最早表现形式。

2、战国时期:

花卉赋于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

3、秦汉时期:

有了插花艺术的萌芽。

4、魏晋南北朝时期:

开始步入较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和艺术创作境界。

5、隋、唐和两宋时期:

中国花文化发展进入昌盛和成熟阶段。

造园栽花兴起,花卉的科技书籍、花卉文学作品、花卉工艺品、花卉绘画、盆景、插花等艺术品层出不穷。

6、元、明、清时期:

元代有关花卉的诗词书画,明、清时期,花卉栽培走入商业性生产并形成生产基地,大兴造园栽花之风。

花卉著作内容全面。

三、中国花卉文化的特点

1、闲情文化:

中国花卉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东方式的闲情文化。

“莳花弄草”。

2、多功能性:

中国的花卉文化涉及范围广。

食物、药物来源。

人们心目中种种花草的形象,成了幸福、吉祥、长寿的化身,加上各种花草本身的实际功用,便很自然地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日、游艺娱乐等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在民间社会中积淀成为民俗。

花卉与中国绘画、文学等传统艺术门类之间的结合,使得中国花文化涵括了诸多文化门类,不仅包括花卉食品等物质文化门类,也具有中国花卉画、中国花卉文学等精神文化特点。

3、泛人文观:

泛人文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现实人生联系起来。

在花木观赏活动中,更能体现中国人别具一格的生命感悟方式。

中国古人由于受民族自生的道家思想的影响,在潜意识深处,把花木当成与自己一样的有生命的活物看待,花木也和人一样有智有能。

木神花仙:

传说中桃花神是息夫人、梅花神是宋代隐士林逋和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兰花神为屈原、莲花神为西施、菊花神为陶潜、桂花神为唐太宗的徐贤妃徐惠。

不仅表现以花比人、以人比花的观念,而且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古人往往把自身的价值取向,也比拟在花木身上,将花木分成帝王、宰相、君子、师长、朋友、仆人的等级,赋予人格化的内涵。

花卉和中国文化相结合、发展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与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息息相关,还与中国的精美工艺相结合而向艺术化发展。

凡此种种,都说明花卉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诚然,中国的花文化,貌似以“花”为中心,其深层实则是以人为中心的,否则,花就不可能转化为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现象了。

第二章花卉识别与鉴赏

第一节花卉识别

一、草本花卉:

(一)一、二年生花卉

一年生花卉:

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其生活史的植物。

从播种到开花、结果、枯死等过程均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

二年生花卉:

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其生活史的花卉。

当年只进行营养器官的生长,不开花、不结果,等到来年再开花、结果、死亡。

如蒲包花、鸡冠花、凤仙花、百日菊、羽叶茑萝、紫茉莉、半支莲、麦杆菊、紫罗兰、金鱼草、矢车菊、翠菊、瓜叶菊、金盏菊、羽衣甘蓝、中国石竹、虞美人、飞燕草、矮牵牛、牵牛花、醉蝶花、三色苋、乳茄、千日红、波斯菊、雏菊、美女樱

(二)多年生花卉

宿根花卉:

地下部分的茎或根,形态正常,不发生膨大、畸形等变态症状。

耐寒性强,冬季可以露地越冬。

地上部分茎、叶存在两种类型:

有的终年常绿,有的冬季枯死。

如猪笼草、捕蝇草、鹤望兰、耧斗菜、文竹、吊兰、康乃馨、非洲菊、红掌、水塔花、姬凤梨、菊花、芍药、霞草(满天星)、萱草、情人草、蜀葵、薰衣草。

球根花卉:

地下部分的茎或根,变态肥大,有的呈球状,有的呈块状。

如唐菖蒲、晚香玉、香雪兰、郁金香、大丽花、风信子、葡萄风信子、美人蕉、花毛茛、百合、朱顶红、水仙、马蹄莲、仙客来、花贝母。

(三)仙人掌及多肉、多浆植物。

如落地生根、金琥、昙花、仙人掌、蟹爪兰、芦荟、金边虎尾兰、条纹十二卷、石莲花、金边龙舌兰、酒瓶兰、光棍树。

二、木本植物:

梅花、贴梗海棠、垂丝海棠、碧桃、樱花、紫荆、紫薇、羊蹄甲、丁香、杜鹃、茉莉花、含笑、云实、珙桐、蜡梅、凤尾兰、白兰花、白玉兰、紫玉兰、迎春花、栀子花、紫藤、银杏、枸骨、鹅掌楸、苏铁、变叶木、鸡爪槭、紫叶李、棕榈、合欢树、苦楝、火棘、秤锤树、佛手、枸杞、南天竹、银芽柳、红瑞木。

第二节花卉鉴赏

1、花卉的色彩:

由于花卉的色彩能对人产生一定的生理和心理作用,因而就具有一定的感情象征意义。

由于视觉经验的不同,人们在看到一种花色时,往往会联想到与其相关的事物,影响人的情绪,产生不同的情感。

例如:

红色—它常常是同血与火相联,它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充满活力,给人温暖,使人激动,使人兴奋,使人积极向上。

黄色—“一种愉快的、软绵绵的和迷人的颜色”(歌德)。

黄色象征智慧,表现光明,带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宗教的神秘感。

它还是丰满甜美之色。

蓝色—一种消极、冷酷的颜色。

往往与平静、寒冷、阴影相联系。

它对西方人来说是意味着信仰;对中国人来说,则象征不朽。

蓝色同时还带有肃穆的气氛。

绿色—大自然最宁静的色彩。

它使人联想起草地、树林,是生命、自由、和平与安静之色,给人以充实与希望之感。

橙色—温暖而欢乐之色。

这类色能使人联想到橘子、稻谷与美味的食品。

带有力量、饱满、决心、胜利的感情色彩,甜蜜而亲切。

紫色—神秘而沉闷之色。

紫色在色相环上处于冷极和暖极之间,是一种较为平静的色彩,使人有一种虔诚和衰弱感。

紫色在大自然中又是比较稀有的色彩,有高贵之感。

花朵的色彩是大自然中最为丰富的色彩来源之一,基本上可以囊括色相环中的每一色彩。

现仅将几种基本颜色花朵的花卉种类列举如下:

红色系花:

一串红、虞美人、石竹、半支莲、风仙花、鸡冠花、一点缨、美人蕉、睡莲、牵牛、茑萝、石蒜、郁金香、大丽花、荷包牡丹、芍药、菊花、海棠花、桃、杏、梅、樱花、蔷薇、玫瑰、月月红、贴梗海棠、石榴、红牡丹、山茶、杜鹃、锦带花、夹竹桃、合欢、紫薇、紫荆、榆叶梅、木棉、凤凰木、木本象牙红、扶桑等。

黄色系花:

花菱草、金鸡菊、金盏菊、蛇目菊、万寿菊、秋葵、向日葵、黄花唐菖蒲、黄睡莲、黄芍药、菊花、迎春、迎夏、云南黄馨、连翘、金钟花、黄木香、金桂、黄蔷蔽、棣棠、黄瑞香、黄牡丹、黄杜鹃、金花茶、金丝桃、蜡梅、金缕梅、黄花夹竹桃、云实等。

蓝色系花:

鸢尾、三色堇、勿忘草、美女樱、霍香蓟、翠菊、矢车菊、葡萄风信子、楼斗莱、桔梗、瓜叶菊、凤眼莲、紫藤、紫丁香、紫玉兰、木槿、泡桐、八仙花、醉鱼草等。

白色系花:

香雪球、半支莲、矮雪轮、石竹、矮牵牛、金鱼草、白唐菖蒲、白风信子、白百合、晚香玉、葱兰、郁金香、水仙、大丽花、荷花、白芍药、茉莉、白丁香、白牡丹、白茶花、溲疏、山梅花、女贞、白玉兰、广玉兰、白兰、珍珠梅、栀子花、梨、白鹃梅、白碧桃、白蔷薇、白玫瑰、白杜鹃、绣线菊、白木槿、白花夹竹桃、络石、日本雪球、木绣球、琼花等。

花朵:

李清照《如梦令》: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

叶片:

绿色叶类、彩色叶类(石楠、乌桕、鸡爪槭、卫矛、银杏、鹅掌楸、白桦、槐树)、常色叶类(紫叶李、紫叶桃、金心黄杨)、双色叶类(红背桂、银白杨、胡颓子)、斑色叶类(变叶木、桃叶珊瑚)。

枝干:

白色或灰白色枝干类(白桦)、绿色枝干类(梧桐)、紫色枝干类(紫竹)、红色枝干类(红瑞木)、金黄色干类(金竹)、斑驳色彩(黄金嵌碧玉竹)。

果实(种子):

黄色或橙黄色(银杏、金柑)、橘红色(海棠、石榴)、蓝色或紫色(沿阶草)、白色果实(红瑞木)。

2、花卉的香味:

花香有浓、清、远、久之分。

兰花称“第一香、香祖、国香、王者之香”,“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3、花卉的风姿:

“花以形势为第一,得其形势,自然生动活泼”。

花形、叶形、枝干、根与根脚。

4、花卉的神韵:

花的风格、神态以及蕴寓于花中的精神气质。

花同人一样具有心智、良知,也有感悟和情义。

明代袁宏道《瓶史》记载:

“夫花有喜、怒、寤、寐、晓、夕,浴花者得其候,乃为膏雨。

”花与人是相通的,不但有情有义,还能“解语”,即解语花,罗隐: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园林中利用植物与风、雨的巧妙配合表现风雨的声响魅力:

松涛声、竹啸声等。

广东清晖园楹联:

“风过有声留竹韵,月夜无处不花香”。

苏州拙政园“留得残荷听雨声”。

在古人看来,植物是有灵性的,所以我国古人多引花卉为知己。

辛弃疾: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苏轼“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金圣叹深有体会:

“人看花,花看人。

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来”。

这实际上把人与花的关系推到某种出神入化的境界。

人们欣赏花卉,同时就在欣赏自己的内在品质。

自古以来,人们赋予花木许多丰富而深邃的内涵。

“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成为中国绘画的题材和园林艺术的传统搭配。

此外,寓意“玉堂富贵”的玉兰、海棠、牡丹、桂花,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丹桂飘香月窟,芙蓉冷艳寒江,红豆相思,紫薇和睦,石榴多子多福…不同的花有不同的风姿神彩,寄寓着不同的情感和理想。

5、赏花宜忌:

花祟:

指妨碍花卉培育的不良因素。

袁宏道:

“花下不宜焚香,犹茶中不宜置果也…”

总之,赏花就是要善于观赏花卉的色、香、姿、韵。

其中尤其是鉴赏寓花卉之中的精髓情趣,即韵。

神韵美是艳色美、郁香美、风姿美三者的结合。

但色、香、姿三美又给人以自然美、外形美的享受,而花卉内在的艺术美、抽象美,却要通过欣赏它的神韵美去体会。

赏花者透过欣赏花的色、香、姿,从中领略其神韵,产生丰富遐想,并赋予某种象征意义,达到人与花之间相通的意境,这是赏花的最高境界。

第三章花卉装饰与应用

第一节园林应用

一、花坛:

在一定几何轮廓的植床内种植颜色、形态、质地不同的花卉,以体现花卉群体的图案美或色彩美的一种规则式的花卉应用形式。

盛花花坛:

表现盛花时群体的色彩美,图案轮廓鲜明、对比度强。

多观花草本。

模纹花坛:

表现花卉群体组成的精美图案或装饰纹样,多由低矮的观花、观叶植物组成。

常见有毛毡花坛和浮雕花坛两类。

毛毡花坛:

植物修剪成同一高度,表现平整,宛如华丽的地毯。

浮雕花坛:

是根据花坛模纹变化,植物的高度有所不同,部分纹样凹隐或凸起。

二、花台:

花台和花坛类似,但高出地面。

三、花境:

是由规则式向自然式过渡的一种花卉的布置形式,其外形多整齐规则,内部植物配置多用不同种类的自然斑状混交,多布置于绿篱、建筑前和道路两侧等。

四、花丛和花群:

把花卉成丛或成群栽种,属于自然式的花卉布置形式。

五、岩石园六、水生花卉七、垂直绿化:

又称立体绿化,是环境绿化向空间发展的一种形式,包括建筑立面的装饰、篱栅、棚架、花洞和花廊等。

八、花卉布景。

第二节切花应用

鲜切花是指以带花、叶、果或芽等枝条用以插花的观赏植物。

应用即是以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通过摆插来表现其活力与自然美及装饰效果:

花篮、花圈和花环、扣花(襟花)、盒装花、花车、展场布置。

第三节中国民俗应用

一、花卉月历:

一年中依据各种花的开落时间列出的历表,因为通常按照月份来记述,又称“花月令”。

《夏小正》、《花历》。

江南地区月花:

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蔷薇,五月榴花,六月荷花,七月葵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山茶,十二月蜡梅。

所定月花,大多约定俗成,人称“杏月”,必指农历二月。

二、花信风:

应花期而来的风。

《吕氏春秋》:

“春之德风,风不信,则其花不成。

”花开并不限于春天,花信风必不限于春风,后人遂演为一年四季之风,号二十四番花信风;又有演为四个月自节气小寒至谷雨之风,亦号二十四番花信风。

三、花卉节日习俗

1、花市:

专门集中售花和供人赏花的市肆。

宋代卖花集售点除“花市”外,还有“花团”、“花局”、“花行”诸名色。

广州“三十三乡人不少,相逢多半是花农”。

扬州“千家有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琼花、芍药、垂柳。

周瘦鹃《浣溪沙》,咏苏州的卖花女:

生小吴娃脸似霞,莺声嘹呖破喧哗,长街唤卖白兰花。

借问儿家何处是?

虎丘山脚水之涯,回眸一笑髻鬟斜。

2、花朝节:

各地气候不同,各地花朝日期也不一样。

宋代,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农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

”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为花朝节,《广群芳谱》载:

“东京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

”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

武则天执政时期,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

花朝节活动:

踏青游玩赏花、扑蝶挑菜、官府出郊劝农、挈榼登山、听布谷声以课农事之外,一些地方还有女子剪彩花插头的习俗,到了清代,又有“赏红”之俗,《清嘉录》:

“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谓之赏红。

”目前传统的花朝节已多演变为时令性花市花展。

3、斗百草:

斗草、斗花。

古俗认为五月为恶月、毒月,必须采集百草来解厄,渡过难关。

百草中包括艾草、菖蒲等,可编为人形,钉于门上,用以禳除毒气,这些活动并非完全是迷信,亦有一定科学道理。

唐至五代十国时,宫中多有斗草之好。

《清异录》载南汉后主刘鋹在春深时节,令宫女玩斗花之戏:

每日凌晨开后苑,让宫女到苑中花园采摘花草,过不多久,由后主号令同时回宫,锁上园门。

吃罢早饭,让宫女们集合于殿中,互比所采花草品种的多寡,输者判罚。

每天各大门由宦官把守,宫女出入都要搜身,还要核对姓名 ,法制甚严,以致当时人称“花禁”。

4、簪花习俗:

至汉代,簪花习俗在文献中开始出现。

考古发掘表明,东汉时川蜀的妇女簪花已非常流行。

后来,人们又称簪花为“插花”,萧纲:

“带前结香草,鬟边插石榴。

”杜牧:

“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当时妇女们插戴的花卉品种有茱萸、石榴、蔷薇、梅花、棠梨、杏花等。

约从唐代始,男子也常簪花,这种风俗延至清代。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两宋时期,簪花之风达到鼎盛阶段。

宫廷如此看重簪花,民间更是推波助澜。

每遇佳节,无分男女老幼,都一律戴花:

“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花。

”明清时期,民间则风习渐变,男子多不簪花。

四、花卉与健康:

1、花酒:

一是采用植物的花朵浸泡于酒中,二是直接作为酒料进行酿造,而制成具有独特芳香味的美酒。

《遵生八笺》:

“凡一切有香之花”,皆可仿照酿酒常法进行制造,这一理论上的认识和总结,必有益于开拓人们的视野,促进花酒业的发展。

同时百花入酿,也为我国的花文化增添了华采的篇章。

梅花酒、桃花酒、李花酒、松花酒、酴釄花酒、石榴花酒、莲花酒、茉莉花酒、木槿花酒、桂花酒、菊花酒、菊花酒。

2、花馔:

食花。

与食馔相关联的花卉有菊花、兰花等。

屈原: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惠肴蒸兮兰藉”。

《山家清供》是一部重要的食谱专书,里面首次集中记载了十余种以花为主料或配料的饮食及其加工方法,所收入的梅粥、蟹酿橙、广寒糕、锦带羹等山林风味食品就是分别加入梅花、菊花、桂花和文官花而制成,还收录牡丹、荷花、桅子、玉兰、玫瑰、芙蓉花、玉簪、紫藤花等,均被纳入可餐之列,其做法有煮、蒸、煎、炸、氽,其形类有菜、饭、粥、羹、糕等。

明清时期,采集鲜花用蒸馏法制作香露,以供入汤、入酒及调汁制饵等各种形式的食用,是花馔的一大进展,它构成了花馔谱中的一个新类。

注意:

有些花如夹竹桃、曼陀罗、虞美人、羊踯躅之类带有毒性。

3、花茶:

元以前不产花茶。

大抵属于芳香型的花卉多数可以入茶,所以制作香茶的花卉种类就比较复杂。

《考槃馀事》记述了当时所用的芳香型花卉有:

木樨、茉莉、蔷薇、玫瑰、兰蕙、橘花、栀子、木香、梅花等。

4、花卉入药:

在中国丰富的花卉资源中,有许多种类具有多样的药用价值,可以防病治病。

一些已被历代医药学家收载于医药典籍中,一些已被列为常用中草药;但是也还有相当多的花卉入药良方散于民间,或分载于有关医药书刊中。

著名医籍或药学专书:

《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汉代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后汉书·华陀传》、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唐代孙思逸《备急千金要方》、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等。

5、香花疗法:

香花疗法是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康复学上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与以上以花卉入药而防病治病的药物疗法的途径不一样,因为那是属于药物疗法的范畴。

香花疗法主要是利用正在生长、开放的鲜花,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品种,或种植于庭园,或盆栽于室内,让病人密切接触,而发挥其康复作用。

它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兴起的“园艺疗法”颇为相近。

有关“香花疗法”的记载和应用的历史悠久。

《养生论》有“合欢蠲忿,萱草忘忧”,香花疗法何以对人类的身心康复发生有益的作用?

据中医康复学家研究,鲜花的康复作用,主要是通过花的色、气、形、时而作用于人的身心。

如利用花卉颜色的有:

牡丹、芍药之娇颜丽色,引人热烈、动情、欢心之感;兰花、山桅、水仙、茉莉花之素雅洁白,使人以沉静、朴实、高洁为乐。

利用花卉香气的有:

现代医学表明,水仙与莲花的香气,使人感情温顺;紫罗兰和玫瑰的香气给人以爽朗、愉快的感觉;橘子和柠檬的香气使人兴奋、进取;茉莉和丁香的气味使人沉着、冷静;天竺葵的花香对人体有镇静、消除疲劳和促进安眠的作用;熏衣草的气味对神经性心跳有一定疗效;等等。

利用花卉形态的有:

莲花出淤泥,其形纯洁不染;凤仙花亭亭玉立,翘然如风,其形高雅俊杰;牡丹婀娜多姿,其形雍容华贵…“俯者如愁,仰者如悦”。

利用花卉花开时间的有:

斗寒吐艳、送走严冬的红梅,独立寒秋、凌霜不凋的菊花;“花开花落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的月季…,激发人的坚毅、勇敢、无畏和耐久的精神,如此等等。

香花的种种品格特征,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经过历代文人写诗、作文、绘画的吟诵和鉴赏,而对人的神情倍增感染力。

许多花卉草木,都是美化、净化环境的理想之物,促进身心康复。

6、花浴:

在浴盆的澡水中加入香料,用此香水汰浴,是我国古代符合卫生健康的一种习俗。

兰草、荆花、零陵香、白茅香、白芷、菊花、金银花等。

第四章国花与国树

第一节国花与国树选定方式

国花:

有的国家以国内特别著名的花作为国家的表征,称国花。

”国树:

一个国家的代表树种。

这个树种或是本国特有,或有特殊的经济价值,或是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

选定方式:

1、由政府和多数人的意愿确定。

荷兰国花郁金香、加拿大国树糖枫树。

2、由约定俗成、传说、民间故事演变所定。

希腊国花油橄榄3、由宗教演变。

印度国树菩提树,斯里兰卡国花莲花。

4、与本国特殊的观赏或经济植物相联系。

日本以樱花为国花。

5、从皇朝王室所用标记图案而来。

英国红玫瑰、法国百合花。

6、一些国家有两种以上国花同时并存。

日本菊花、樱花。

第二节中国国花评选概况

全世界:

120-国树,100-国花。

清朝:

《辞源》“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

民国时期曾建议梅花为国花。

新中国国花评选:

l981年秋冬之际植物学家倡议,在全国开展国花讨论。

1982年陈俊愉教授首次倡议以梅花为中国国花。

1983年400余位植物学工作者向全国人大提出建议,希望及早正式确定我国国花,建议当选国花可由梅花、牡丹、菊花、荷花四种花卉中考虑。

198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园林学会、《园林》杂志、上海电视台联合主办“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评选”活动,结果:

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山茶、荷花、桂花、水仙。

1988年陈俊愉院士提出以梅花、牡丹为双国花,理由:

一是照顾地区差异;二是两种花都曾做过我国国花,考虑到历史延续性;三是一国两花在国际上不少见,日本国花为菊花和樱花,墨西哥以仙人掌和大丽花为双国花。

四是梅与牡丹一南一北,代表我国幅原辽阔和广大人民意愿。

1994年,中国又开始举行盛大的国花评选。

确定国花评选条件:

(1)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适应性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影响,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

(2)外观漂亮,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花姿、花色等特性能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性格特征。

(3)要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

用途广泛,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具有较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涉及国花主要说法:

一国一花:

牡丹或梅花。

一国两花:

梅花和牡丹。

一国三花:

梅花、牡丹、菊花。

一国四花:

牡丹、荷花、菊花、梅花。

一国五花:

牡丹为主国花,兰花、荷花、菊花、梅花为四季名花。

一国六、七、八、九花。

一国十二花:

月月有花。

第三节世界各国国花国树

欧洲国家:

俄罗斯国花―向日葵,国树―白桦。

德国国花-矢车菊、国树—橡树。

瑞士国花--火绒草。

葡萄牙国花—石竹、雁来红。

比利时国花―虞美人。

意大利国花―雏菊。

法国国花-鸢尾花、玫瑰。

英国国花―玫瑰。

荷兰国花-郁金香,国树—橡树。

西班牙国花--石榴、康乃馨。

圣马力诺国花―仙客来。

美洲国家:

加拿大国树—糖枫树。

阿根廷国花-刺桐。

美国国花—玫瑰、山楂花。

墨西哥国花-仙人掌、大丽菊。

巴西国花-蟹爪兰、王莲。

智利国花-百合花、国树-海红豆。

亚洲国家:

印度国花-荷花、罂粟花。

国树—菩提树。

阿富汗国花-小麦、郁金香,国树-桑树。

新加坡国花-卓锦·万代兰。

韩国国花-木槿。

柬埔寨国花-水仙。

日本国花-菊花、樱花。

黎巴嫩国树-雪松。

泰国国花—睡莲,国树—桂树。

叙利亚国花—玫瑰,国树—杏树。

大洋州:

澳大利亚国花―金合欢。

斐济国花―扶桑花。

新西兰国花—银蕨。

非洲:

塞内加尔国树—猴面包树。

马达加斯加国花—凤凰木,国树—旅人蕉。

赞比亚国花―叶子花。

塞舌尔国花―凤尾兰。

埃及国花—莲花。

坦桑尼亚国花--丁香花。

南非国树-罗汉松。

第五章花语与花卉礼仪

第一节花卉礼仪概述

中国是礼仪之邦,素有爱花的习惯。

因此,花卉很自然地被应用于各种礼仪场合。

人们常寄语花来谈情说爱,倾诉离愁别情,或用花来表达高兴、悲伤的感情。

花卉礼仪则是指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的用花习惯。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习俗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在古典诗歌中写芳草赠人题材的很多。

可远溯至《诗经》、《楚辞》。

如:

《诗·郑风·溱洧》中有“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屈原《九歌》: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等句。

都是用芳草赠人,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春天折梅赠远。

南北朝陆凯《赠范晔》: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和范晔都是南北朝时人,这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