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883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星城中考 历史 答案文档格式.docx

电灯泡。

(符合题意皆可)(3)区别:

是否有系统的科学理论做支撑。

他提出了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坚持科教兴国;

青少年应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开拓创新。

第八讲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1.B 2.A 3.C

4.

(1)以德治国(也有民本思想);

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唐太宗:

轻徭薄赋政策等等。

(2)1787年美国宪法。

《法典》。

(3)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一讲 侵略与反抗

1.A 2.D 3.B

4.

(1)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五四运动。

(2)威海卫战役;

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3)绥靖政策;

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4)落后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第二讲 近代化的探索

1.A 2.A 3.A 4.C 5.D 6.F

7.

(1)自由平等;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林肯。

(2)维新派:

领导戊戌变法,裁减冗员,制定宪法等;

资产阶级革命派: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3)制度建设:

1956年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完善法律体系:

自1979年开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和重要保证。

(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第三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A 2.B

3.

(1)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共和政府变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独裁政府;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2)法律;

启蒙思想。

(3)辛亥革命。

(4)取得人民的支持;

顺应历史潮流,促进社会发展;

用法律予以保证;

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等。

第四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B 2.F 3.T

4.

(1)14年抗战开始的标志;

南京大屠杀。

(2)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百团大战;

中流砥柱。

(3)1942年1月1日。

(4)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挑战。

人类在对付共同的敌人时,应该联合起来团结作战(最大的启示);

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维护世界和平;

加强国际合作等等。

(任答两点即可)

第五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C 2.B

3.

(1)孙中山。

(2)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或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国共分裂对峙,给日本侵略中国以可乘之机;

四十年代国共分裂导致全面内战,台湾至今与大陆分离。

(任答出其中一例即可)(3)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实现祖国统一;

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意思相近即可)

第六讲 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D 2.F 3.F

4.

(1)洋务(或官办)企业;

张謇;

由自然经济转变为以自然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变化。

(2)新文化运动。

(3)1985年;

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新经济政策。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一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1.

(1)五四运动。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团结一心,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2)开国大典。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毛泽东、彭德怀。

(答案符合要求皆可)(3)法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外交: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符合要求皆可)(4)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78年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参与“朝核六方会谈”,协调朝核问题等。

(答案符合要求皆可)

第二讲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D 2.B 3.T

4.

(1)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井冈山道路);

红军长征(或抗日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4)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三讲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D

2.

(1)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新经济政策;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3)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4)经济体制的改革要符合国情,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

(1)鸦片战争;

罗斯福新政。

(2)十月革命;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发布。

(3)高度集中的经营管理改为统分结合、包产到户、农民自主经营。

改平均主义为自负盈亏、多劳多得、按劳分配。

(4)什么是社会主义(或发展生产力)等。

第四讲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T

2.

(1)南海;

西域都护。

(2)明:

抗击外来侵略——戚继光抗倭等;

清:

平定内部叛乱——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

(3)设驻藏大臣;

左宗棠。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

对分裂祖国的行为坚决打击;

加强国际合作等。

(任答两点)

第五讲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教育与文化

1.D 2.C 3.B 4.C 5.T

6.

(1)丝绸之路。

玄奘。

(2)加强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获取财富。

荷兰侵占台湾。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们参加反帝活动。

(4)中美等国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长远需要”。

第四部分 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

1.A 2.D 3.C 4.A 5.B 6.C 7.A 8.C 9.F

10.T 11.F 12.T 13.T 14.T 15.T 16.F 17.F

第五部分 世界近代史

第一讲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及工业革命

1.C 2.B 3.A 4.C 5.A 6.C 7.A 8.A

9.

(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或嬴政);

设军机处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

(2)法律形式;

君主立宪制。

(3)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三者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

(4)专制导致独裁暴政;

民主依靠法律来确立和保障;

民主有利于防止专制和暴政;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第二讲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C 2.T

3.

(1)董仲舒;

“诚”。

(2)资本主义社会;

中华民国。

(3)《共产党宣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4)思想要与时俱进;

思想应与实践相结合;

先进的思想能够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等。

第三讲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1.

(1)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

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的人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独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自由劳动力、资金。

(3)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4)革命、改革(或改良);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

(1)经济上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2)纵容侵略;

慕尼黑阴谋;

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3)信息化和全球化。

(4)雅尔塔会议;

霸权主义、地区冲突、宗教纷争、民族矛盾和恐怖主义;

世界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

第四讲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与

璀璨的近代文化

1.C 2.A 3.B 4.F 5.T

6.

(1)春秋战国时期;

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指南针用于航海。

(2)机器大生产;

工厂;

鸦片战争后。

(3)电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相对论。

7.

(1)“仁者爱人”(言之有理即可);

岳麓书院。

(2)民主和科学;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3)文艺复兴运动。

(4)民主、自由。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第一讲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C 2.C 3.A

4.

(1)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抗战的胜利。

求同存异。

(2)“一战”。

欧洲、西亚、非洲;

东亚、太平洋地区。

英、法、美。

(3)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4)两极格局的结束是在和平环境下实现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综合国力,大力发展科技、经济和军事力量等。

第二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1.C 2.D 3.F 4.T 5.F

6.

(1)二战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

日本在南京实行“大屠杀”。

(2)不想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发展本国经济和提高国际地位;

1972年。

(3)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争夺该地就可以称霸整个世界,且这里是沟通欧亚非地区的要道;

巴以冲突。

(4)任意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第三讲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及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1.B 2.B

第四讲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及

世界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1.D 2.D 3.C 4.C 5.A 6.F

7.

(1)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1995年;

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参与国际竞争赶超发达国家的机会;

不利境地。

(3)十一届三中全会;

深圳。

(4)如:

主动熟悉经济全球化规则,按照世贸组织原则办事,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国家竞争力等。

(言之有理即可)第二本 练测本

考点过关练测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C 2.A 3.A 4.B 5.D 6.C 7.D 8.D 9.B 10.B

11.T 12.F 13.F 14.F

15.

(1)有利条件:

借鉴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

(意思相近即可,2分)特点:

后来居上;

注重创建新制度;

改革成效最明显(也可以概括为:

秦国商鞅变法最彻底、最成功)。

(2分)

(2)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2分)奖励耕战、军功爵、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及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

(2分)作用:

“倾邻国而雄诸侯”。

(2分)(3)守旧贵族的反对;

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政治支柱。

(任答一点即可,2分)(4)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阻力,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2分)

16.

(1)有利条件:

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少或秦国受古代文化牵制少。

(与之意思相近即可得分)(1分)措施: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或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1分)

(2)含义:

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分)(3)第二次工业革命。

(1分)政治条件:

北方获得南北战争的胜利,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或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

(1分)(4)原因:

德、法、意不断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经济。

(意思相近即可得分)(1分)重大举措:

成立欧盟。

(1分)(5)改革促进发展;

思想路线引领发展;

科技推动发展;

合作利于发展。

(写出任意两条即可,1分)

考点过关练测二 统一国家的建立

1.C 2.B 3.C 4.B 5.C 6.C 7.A 8.D 9.C 10.D

15.

(1)焦点:

在地方管理上,是实行分封制还是实行郡县制。

(2分)措施:

全国推行郡县制。

(2分)

(2)问题:

邦联制下各州权力太大(或者“州的独立与自尊自大”)。

(2分)解决:

确立了联邦制。

(2分)(3)相同影响:

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16.

(1)秦始皇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汉宣帝时设立西域都护,扩大了疆域,奠定了我国版图的基础。

(4分)

(2)肯定的态度。

(1分)历史人物是否推动社会进步或生产力发展。

(1分)(3)汉武帝。

(1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将儒学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发展儒学教育。

(2分)(4)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2分)经济全球化趋势。

(1分)新航路开辟。

(1分)将欧亚大陆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考点过关练测三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C 2.D 3.C 4.D 5.C 6.C 7.B 8.C 9.B 10.B

11.F 12.T 13.F 14.T

15.

(1)商鞅变法;

(1分)奖励耕战、奖励军功、军功爵,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等。

(2分)

(2)顺应历史的潮流,前代做的准备工作,前代不急功近利,前代循序渐进;

(2分)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2分)(3)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意思相近亦可。

1分)改革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改革应符合时代要求/改革推动社会的发展/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坚持改革等。

(有理即可,2分)

16.

(1)秦、西晋、隋。

(1分)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意思对即可)(1分)北魏。

(1分)

(2)郑成功 《马关条约》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个中国原则) (3)北方资本主义和南方种植园经济。

(奴隶制)(1分)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维护了国家统一;

使资本主义制度一统美国;

有利于美国工业化;

为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奠定基础等等。

(答对两条即可)(2分)(4)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统一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强盛;

我们要维护国家的统一等等。

(观点正确即可)(1分)

考点过关练测四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B 2.C 3.B 4.D 5.A 6.D 7.A 8.A 9.B 10.D

11.F 12.F 13.F 14.F

15.

(1)分封制导致诸侯王的势力威胁了中央集权。

(2分)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2分)

(2)唐太宗“卓然为唐三宗之冠”。

(2分)“纳谏求治励精不倦”(虚心纳谏、励精图治)。

(2分)唐朝完善科举制。

(2分)(3)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实行仁政德政等。

16.

(1)绸织品、瓷器、茶叶。

(1分)张骞。

(1分)海上丝绸之路。

(1分)

(2)制度:

中国的科举制度。

(2分)学说:

儒家。

(2分)理解:

明朝“八股取士”,科举制走向僵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2分)(3)态度:

兼容并蓄。

(2分)宗教:

佛教(或答为“释”)。

(1分)玄奘西游。

(1分)(4)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制度、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丝绸之路是中国对欧亚及乃至世界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丝绸之路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丝绸之路影响深远,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

(2分,答出两点、表述合乎题意即可)

考点过关练测五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D 2.D 3.A 4.D 5.D 6.C 7.C 8.D 9.A 10.D

11.T 12.F 13.T 14.F

15.

(1)重农抑商政策;

(2分)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分)

(2)经济重心南移;

(2分)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政治中心的南移。

(任写两点,3分)(3)美国;

(1分)美国南北战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

(2分)(4)社会的稳定;

有效的经济政策;

国家的统一;

科技的进步等。

(任写两点,3分)

16.

(1)分封制;

(1分)巩固奴隶制国家。

(2分)

(2)举措:

郡县制;

(答“中央集权制”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给1分,共2分)进步: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国家统一。

(2分)(3)郡国并行制;

(1分)推恩令。

(1分)(4)创新:

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

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

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

(3分)(5)由纯粹的行政机构演变成地方建制的代称。

(2分)雍正。

(1分)

考点过关练测六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A 2.A 3.D 4.C 5.B 6.B 7.D 8.D 9.D 10.D

11.F 12.F 13.T 14.T

15.

(1)分封制;

(1分)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

(2分)

(2)迁徙50万人,戍守岭南;

(1分)龙山县里耶秦简。

(1分)(3)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2分)巴尔喀什湖;

(1分)第二次鸦片战争。

(1分)(4)政治制度的有力保障;

经济上的均衡发展;

与民族分裂势力的坚决斗争;

提高综合国力,反抗外来侵略。

(任答一点,2分)

16.

(1)历时长;

伴有军事行动;

重在加强友好交往;

次数多;

时间早;

交往国家多等。

(2分,任答两点即可)指南针用于航海;

水密隔舱技术;

造船技术先进。

(2分)日本。

(1分)

(2)海外贸易实行严格限制;

海禁政策(任答一点,1分);

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连云港)、广州。

(2分)(3)闭关锁国政策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之一;

闭关锁国导致落后,落后可能挨打,中国战败。

(2分)火烧圆明园。

(1分)以资本输出为主。

(1分)(4)对外开放-闭关锁国-被迫开放。

考点过关练测七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1.B 2.C 3.C 4.C 5.A 6.B 7.A 8.B 9.A 10.D

11.F 12.T 13.F 14.F

15.

(1)儒家学派;

(2分)魏晋:

依据出身门第,隋唐:

以才选官。

(2分)

(2)士大夫热心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

(2分)(3)印刷术便利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文艺复兴思想)的迅速传播。

(2分)科学技术是否能推动社会进步,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16.

(1)宋代或宋元时期。

(2分)毕昇。

(2分)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2分)

(2)第三次科技革命。

(1分)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2分)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2分)(3)从科技危害性进行表述,可以举例说明。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4)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

但如果不合理利用也会给人类社会带负面影响;

要趋利避害,合理利用科技等。

(要从正反两方面做答,言之有理即可,2分;

只从一个方面答的只给1分)

考点过关练测八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1.A 2.B 3.B 4.D 5.C 6.A 7.C 8.C 9.D 10.C

11.F 12.F 13.F 14.T

15.

(1)前期和中期:

争鸣;

后期:

合流。

(各1分,共2分)儒家治国思想:

仁政治国(为政以德)。

(2分)地位: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分)

(2)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

激起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

(任写两点,4分)(3)冲击了儒家思想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使年轻一代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分)民主和科学。

(2分)(4)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16.

(1)根根原因: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的发展);

(2分)说明:

孟子主张统治者要实行“仁政”,轻徭薄赋。

(2分)

(2)趋势:

由“百家争鸣”发展到思想统一;

(2分)政治因素:

国家统一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分)(3)措施:

八股取士。

(2分)新思潮:

人文主义。

(2分)(4)结论:

①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②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任答一点给2分)

考点过关练测一 侵略与反抗

1.A 2.B 3.A 4.B 5.D 6.D 7.B 8.D 9.D 10.B

15.

(1)鸦片战争;

(1分)根本原因: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1分)

(2)洋务运动;

(1分)心态:

狂妄自大或认为中国能够取胜(或“认为中国能够一雪前耻”等相似答案即可);

(1分)中国失败;

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

(1分)(3)敌对(对抗);

(1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分)认识:

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16.

(1)事件:

《马关条约》的签订(或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

(1分)影响:

促进民族觉醒,掀起民族救亡运动。

(2分)

(2)目的:

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2分)引起了中国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

(2分)(3)变化:

由出卖中国的利益(领土)到维护中国的领土要求。

(2分)原因: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付出了重大牺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分)(4)因素有:

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智慧,勇敢不屈的民族品格等。

考点过关练测二 近代化的探索

1.B 2.A 3.B 4.B 5.B 6.D 7.A 8.D 9.D 10.B

15.

(1)亲眼目睹了西洋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

(2分)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或民用工业。

(或具体举例说明也可,2分)

(2)辛亥革命;

(2分)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分)(3)为现代化而启蒙;

(2分)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或国家没有取得独立。

(2分)(4)特点:

由学习西方器物(技术)——学习政治制度——学习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入;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完成中国近代化的使命等。

(言之有理即可,2分)

16.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分)汉朝:

中央设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

唐朝:

扩充国学规模,科举考试明经科考儒家经典。

(2分)

(2)固守:

洋务运动;

(1分)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