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9097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docx

《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docx

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

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

西汉王朝于张掖郡置县曰'骊靬'。

这地名1989年曾引发过中外史学界的一场哄动,因为该县被发现是数千罗马兵迁居地。

中国古文献称古罗马帝国曰'犁靬',汉设骊靬县正为管理这数千归化的罗马兵及其家属。

靬,从革,干声,读如'坚',又读如'铅',骊靬便是犁靬,《说文》也作'丽靬',《隋书》或作'力乾',当地复称之为'力虔'。

该县隋开皇初并入番禾县,西夏王朝于县置永州,元封永昌王于此改名永昌路,明曰永昌卫,清改永昌县,至今不革。

骊靬故城便在永昌县西南。

罗马帝国之名源自罗马城,传说该城始筑于公元前753年,相当中国东周平王18年,创筑者为罗慕路与勒莫史弟统领的二部落,城曰'罗马'实即'勒莫'或'罗慕路'的谐声。

罗马城主统领的这个城邦,初时不过领有意大利半岛西南一角,即使陆续兼并了半岛的大部,也扼于雄强的希腊城邦联盟而不能东出亚德里亚海。

因此,直到希腊城邦联盟瓦解后,它才发展成为35个部落的部落联盟大国,领有地中海四周,且在公元前192年(汉惠帝3年)伸展其势力至今土耳其一带。

这时候罗马还不过是个奴隶制国家,而中国则已是成熟的封建社会,故两相比较中国文化要先进得多。

(一)中罗初期交往和炼钢术西传

早在周秦时代,中国与南亚次大陆即经由'五尺道'有了频繁的商业来往,而恒河、印度河流域的商人也已经进入欧洲。

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远征时曾派人在印度大量收购中国丝绸。

罗马人从印度、中亚和希腊商旅和佛徒那儿,得知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以'秦尼'或'支那'为名的文化昌盛的秦汉帝国,且已买到美丽的中国丝绸和先进的钢刀,但因为其东邻的伊郎高原、两河流域和阿拉伯半岛,有一个强国安息(阿萨西),他们想与中国直接通商,也不可得。

中国人是否早从南亚次大陆人那儿知道罗马,史无纪述,中国史籍记载它是在汉武帝时代。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出使中亚月氏王国的张骞,回长安报告时首次提到'犁靬'。

轩一读如靬,犁轩就是犁靬。

至于汉廷见到罗马人则在张骞死后(按,张氏约死于公元前114年。

)据《汉书·西域传》说:

武帝始遣使安息,(其)王令将将二万骑迎于东界。

东界去王都数千里,行此至,过数十城。

……(其王)因发使随汉使者来观汉地,以大鸟卵(按,即鸵鸟蛋)及犁靬眩人献于汉。

安息东即大月氏。

眩人,《史记·大宛列传》作'善眩人',即善为幻术的魔术师。

这魔术师虽非直接来自罗马,但为最初来到长安的罗马人。

至于中国人之于进入罗马国境,则在稍后,据《史记·大宛列传》说:

汉军既破大宛(事在太初三年即公元前102年),益发使抵安息、奄蔡(里海、黑海沿岸国家)、犁轩(靬)、身度(印度)国。

汉使到达罗马帝国见闻如何,司马迁没有纪录,那是因为使者归来时司马迁已死。

而其在世时,汉使继太初三年后频年西行,远至印度河流域、波斯湾、里海、黑海、地中海,'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一岁中使多至十余,少者五六辈'用时通常近十年。

这种上百、数百人、携带数百、近千骆驼、马匹的使者队伍,实际上是一支接一支的武装商队。

他们经由河西走廊、新疆穿越中亚草原沙漠西去东还的次数越多,所获有关欧洲的情报便越翔实。

因此《魏略西戎传》据两汉人纪录叙述罗马帝国制度、疆域、物产、居民生活、社会习俗等等十分可靠,至今仍为研究古罗马史者所珍视。

据使者说,罗马朝廷自诩大邦'有类中国',他们称中国曰'秦'因自号'大秦'。

这就是《三国志》《后汉书》以下史书所以称'大秦一名犁靬(轩)'的缘故。

汉武帝开始与罗马、奄蔡、安息的直接交往,对欧洲的影响非常深远。

中亚、西亚和欧洲不但得到了中国丝绸和漆器,而且学得了中国的炼钢术。

这就是《汉书》所说的:

自大宛(费尔干盆地的塞米人国家,都贰师城,即今奥什)以西至安息,其地无丝漆,不知铸铁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它兵器。

既言'兵器'如刀剑之属,自不止炼铁,而当包括炼钢,因为生铁是不能铸锋利兵器的。

这是中国炼铁术和炼钢术传入中亚、西亚、南亚以后又传入欧洲的最早记载。

言中国文明西渐史者,习惯将丝绸和养蚕术、瓷器和制瓷术,以及罗盘针、火药、造纸、印刷术等数不胜数的科学技术列于重要地位,而其实中国人发明的炼铁术和炼钢术,不但是西传最早的技术之一,而且就其促进西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说,意义尤其重要。

不需夸张地说,没有炼钢术,便不会有后来的欧洲工业革命。

自然,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

自罗马帝国归来的汉使队伍,也带回了该国的物产如夜光璧、琉璃、郁金香、火尝布等等,就是其魔术也丰富了中国的杂技文化。

如《汉书》说:

加其眩者之工(巧),而(中国的)解抵奇戏岁增变,其盛益兴。

罗马商品和罗马人来中国,除了经由中亚的'丝绸之路'以外,还有更加古老的四川、云南的'五尺道'。

这条商道始辟于周王朝诸侯蜀国,故今怒江时称'周水'。

秦惠文王灭蜀王建蜀郡,秦始皇流放吕不韦宗族宾客于蜀郡,汉武开西南夷,迁吕不韦子孙实怒江地,建不韦县,后升置永昌郡,郡治即今保山县。

该县便是中国商队西行的始发点。

东汉时代,永昌郡西北界远达今缅甸、孟加拉两国边界的那加山。

罗马帝国商人受阻于安息王国,通常取道阿拉伯半岛,陆经今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进入永昌郡,或海行至孟加拉湾、南海,循伊洛瓦底洒、萨尔温江、湄公河抵永昌郡。

是以《魏略》谓之'大秦(罗马)道'。

说是:

大秦道即海(按,此指孟加拉湾)北陆道。

又循海而南与交趾七郡外夷比,有水道通益州永昌(郡),故永昌多异物。

东汉延熹九年(公元166年),罗马皇帝安敦(即安敦尼纳斯·派阿斯,死于公元161年即延熹四年)生前所遣使臣,即傍红海经阿拉伯半岛、印度及中南半岛进入中国抵达洛阳的汉廷。

(二)澳大利亚学者哈里斯的发现

罗马眩人到中国,至多是几个,罗马人之以数千的群体归化中国,则始于西汉王朝元成之间,这是近年澳大利亚学者戴维·哈里斯先生的发现。

据《后汉书》说,罗马朝廷'利得中国丝绸,常欲通使于汉(与中国直接交易),而安息欲以汉缯绶与之交市(取中转之利),故遮阂使不得自达'。

罗马帝国多次与安息作战,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最大的一次战争发生在公元前53年,即汉宣帝甘露元年。

与庞培、凯撒共同执政的格拉苏,是这次战争的罗马军统帅。

他统帅的六万多军队,分编七个军团,由土耳其地区进入安息王国西境。

安息大将苏雷纳诱之入叙利亚草原而包围歼灭之,杀格拉苏。

这就是斯大林与拉辛谈话说到的那次著名大战。

此役中,只有格拉苏长子的第一军团六千余人突围逃脱。

罗马历史学家普林尼和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都在其格拉苏传记中提到过这突围的罗马军团,但都未明其下落。

哈里斯先生在1981年关于罗马诗人贺瑞斯的学术讨论会上,听到有关这支下落不明的罗马军团之事,便萌发了研究的兴趣。

他根据甘肃省古有骊靬县推测,这便是罗马军团的流落地,因来中国作了一次考察旅行。

他在《汉书》甘延寿、陈汤传中发现,公元前36年(汉元帝建昭三年),汉军在对北匈奴郅支单于作战中,俘虏了一支'非常奇怪的军队',他认为这便是东逃的罗马一军团。

为了考实这一推定,他二次来华,且就职于兰州大学,以求获得中国学者的合作。

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学院等中外学者与哈里斯通力合作,经过考察研究,肯定了哈里斯的推测,并进一步查明,骊靬县的罗马人曾一直存留到唐代以后。

他们的研究成果,正如哈里斯先生所说,使得关于'东西方关系的史书需要重写'(见新华通讯社《参考消息》1989年9月30日载法新社发自悉尼的电讯)。

上述中外学者研究成果,《人民日报》1989年12月15日以〈永昌有座西汉安置罗马战俘城〉为题作了报道。

从报道看,诸先生引用的史料主要是《甘延寿陈汤传》,由于比勘不足,结论不免失当。

据《汉书匈奴传》,宣帝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匈奴五单于争立,历经兼并形成呼韩邪单于与其郅支单于分立的局面。

五凤四年,战败的呼韩邪退出鄂尔浑河流域,南下降汉,史谓之南单于。

北单于郅支据有今外蒙地区,乘势攻定准葛尔盆地,时为甘露元年,亦即罗马军大败于叙利亚草原之年。

郅支遣使通汉受拒,钅监于呼韩邪受汉廷保护可能随时北犯,即留屯阿尔泰山以西,自度力不能支,又受巴尔哈什湖流域及伊塞克湖四周的汉属国乌孙的攻击,乃北去叶尼塞河与鄂毕河流域,击亻并呼揭、丁令、坚昆诸国以避汉军。

寻杀汉使谷吉惧汉讨伐,谋远去中亚。

'会康居王数为乌孙所困',说郅支,迎之'置东边',使助御乌孙。

时为公元前40年。

是年,郅支赴康居,'中寒道死者众',到达康居东境时,'余才三千人'。

这三千人是个最重要的数据,必须注意。

《传》说'郅支数借(康居)兵击乌孙',其借自康居王的兵,便有罗马降人。

郅支既数胜乌孙,又自恃大国之王,傲视康居,且多次杀辱康居贵人,以防报复,乃'发民作城,二岁而己'。

这城位于都赖水(塔拉斯河)上,城址在今江布尔。

《人民日报》报道诸先生的研究结论说:

土城之外又编木环为外城,是'罗马特有的军事工程格式'。

这并不妥当,因为编木或夯土为城乃中国久有的习惯,外城为郭,内城为城又是中国古代的通制,以之作为判断罗马兵的根据,自属牵强。

汉将李陵降匈奴受封'右校王'统领坚昆(吉尔吉斯)部落群,其所携八百汉兵皆在坚昆中,郅支单于既从坚昆屯驻的鄂毕河上游西来,随行的便可能有汉之降兵子孙。

匈奴人为游牧者,且尽骑兵,利于野战,素以守城为累,这筑城的主意,很可能便是降于匈奴的汉兵,难说就是罗马兵。

陈汤攻下郅支城,事在城成以后不久。

《传》载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与副校尉(按,汉之西域都护为校尉官,副校尉即副都护)陈汤发屯田的汉军官兵和于田、龟兹、乌孙等十五属国兵四万余人,两道入康居,南道西向牵制康居王,北道逼郅支。

途次收得进犯乌孙的康居贵人,'具知郅支情'。

离城三十里止营'传语郅支',晓以利害,予招降而不战收功。

郅支拒绝,始前至城下三里布阵。

汉军遥'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帜,数百人被甲乘城;又出百余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讲习(演练)用兵'。

哈里斯所说'非常奇怪的军队',便指这'夹门鱼鳞阵'的百余步兵。

这百余人自然不是骑马作战的匈奴人,而是持剑盾步斗的罗马兵。

然《人民日报》报道哈里斯诸先生的结论说,'这种用圆形盾牌连成鱼鳞状的阵式,……只有古罗马军队采用',也是为支持自己的结论急不择言,失之于唐突。

盾牌是冷兵器时代一切步兵都用的防御兵器,不独罗马;只要读一下《史记·樊哙列传》,看一下鸿门宴上的樊哙,便可知中国兵所用盾牌的形制。

至于鱼鳞阵,更非'罗马军队特有'的作战队形(阵),中国用这种队形也远比罗马为早,其正式名称为'鱼丽阵'。

如《左传》鲁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载:

周桓王以诸侯(之师)伐郑……。

(郑大夫)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郑庄)公,以鱼丽之阵,先偏后伍,伍承弥缝。

偏、伍是周代军队初级编制,五人为伍;偏是战车编制,廿五车为偏。

郑之中军与周桓王对阵为以臣犯君,故取防御阵式。

以若干偏在前。

各偏之间的空隙,由若干伍'弥缝',后世军队编制及战术虽有变化,而鱼丽阵作为常规作战队形则不变,故南朝诗人虞义《咏霍将军(去病)北伐》,即将鱼丽阵作为一切作战队形之代称,说是:

云屯七萃士,鱼丽六郡兵。

自然,哈里斯先生等以鱼鳞阵释罗马兵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匈奴军无步兵战术,用鱼鳞阵守卫城门的,倘非降于匈奴的汉人,自是借自康居的罗马降兵。

关于郅支城攻守战的经过,《陈汤传》有详实记述,不具引,这儿只分析被陈汤生俘罗马人数。

《传》说:

斩郅支……(及其)瘀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二十九级,生俘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

杀俘收降三项合计不足三千,尚不及郅支带入康居的原数(三千)。

这是因为他们前与乌孙作战有所损伤的缘故。

这生俘和收降的不足一千二百人中,即使四分之一是借自康居的罗马兵,也不过三百。

这三百人连同其余九百左右匈奴男女,作为生口皆被甘延寿陈汤'赋于城郭诸国十五王'。

其分归于田国的部分,于田王曾为置'骊归城'和'郅支满城'以居之。

前城见载于《后汉书西域传》,后城载见《新唐书地理志》。

包括罗马人在内的一千二百许人,既未有一个遣送西域都护府辖区之外,位于西域东界以外千五百里的张掖郡骊靬县,怎么可能是安置此役的'罗马战俘城'?

故,笔者认为,把甘延寿陈汤灭郅支生获的少量罗马人与汉设骊靬县于河西走廊联系起来,与史实不符。

考察罗马第一军团的数各人之进入甘肃,当注意贵霜王国。

(三)贵霜王国之兴和罗马人群入甘肃

前面说过,罗马第一军团突围的是六千多人。

他们如果西归土耳其地区,该区是罗马帝国东疆,如果北走里海地区,那儿是并非罗马敌国的奄蔡,罗马史家皆不会不记其下落。

其所以不知下落,显是因为一军团横穿敌国安息东行,罗马朝廷得不到有关情报。

罗马一军团战败突围之地是在叙利亚草原,那儿是安息王国的西部,距东界有数千里之遥。

该军团不可能停居安息之境;倘停居当与安息发生大战亦必闻于罗马。

而其所以数千里行师未遭安息人阻击,一则是安息军主力集中西线,东方诸城戌兵有限而又分散,二则六千余拼死求生的罗马兵是成建制的军团,即使遇到追击和阻击,也有能力夺路而走。

既然他们冲过安息才有生存的希望,安息以东便不能不成为他们奔逃的目的地。

安息以东是中亚盆地,其他当时的国家是大月氏和康居。

康居是塞人之国,基本上领有阿姆河以北、咸海以东,包括今哈萨克草原南部而东与乌孙、北与坚昆、西与奄蔡、安息为邻。

大月氏王国领地大都在阿姆河南,基本部分在今阿富汗,东接汉西域都护辖领的费尔干盆地及帕米尔河南,基本部分在今阿富汗,东接汉西域都护辖领的费尔干盆地及帕米尔高原,北界康居,南邻瀱宾(克什米尔)、濮达。

罗马一军团的官兵归附游牧人的康居国家极少,康居以之为'异类',故借给匈奴郅支单于。

其余近六千的罗马人,皆成了月氏王的属部。

可证明这一点的有《新唐书地理志》。

据《新唐书地理志》说,唐破西突厥,黑海以东南包括今伊郎、巴基斯坦之间诸地皆入版图,唐高宗龙朔元年派王明远为'吐火罗道置州县使,自于田以西至波斯凡十六(属)国,以其王都为都督府,以其属部为州县'。

凡置十六都督府、八十八州、百一十县。

在故大月氏王国境内的府、州中有:

月氏都督府,辖为妫水州,治羯城;

大汗都督府,辖有犁州;

条支都督府,辖有犁蕲州;

天马都督府,辖有罗罗州,州治滥革建城;

奇沙都督府,辖有大秦州。

上述'大秦州'显然是罗马(大秦)人曾居其地而遗留后世的地名,'犁蕲州'和'滥革建城'也是'犁靬'之音书。

犁靬音译可作'力羯',就是犁州之'犁',羯城之'羯'也当是犁靬或力羯的略称。

晚至初唐还存在的这些与罗马人有关的地名,皆在今阿富汗国西北部。

这便是罗马一军团大部逃附月氏王国的确证。

至于他们中的大批人何时自此区东走归附汉王朝,并被安置在甘肃永昌县一带,《汉书西域传》也透露了一点消息,就是:

初,月氏为匈奴所破,遂迁于大夏(巴克特里亚),分其国为休密、双靡、月兮(亦作月兮,读兮)顿、贵霜、都密凡五部(合羽)侯(亦音译为'献侯''叶护',义为副王)。

后百余岁,贵霜翕侯丘就谷阝攻灭四合羽侯,(取代月氏王)自立为王,国号曰贵霜(亦音译作迦腻色迦、卡斯尼、哥疾宁)。

侵安息,取高附(今巴基斯坦、阿富汗间),又灭濮达(又作报达、补多罗,在印度河下游),罽宾,悉有共国……诸国称之皆曰'贵霜王',汉本其故号言'大月氏'云。

按,月氏为羌族分支氐族部落,神农氏炎帝之后。

其族形成于六盘山西脉,六盘山古称虞山,故该族曰'虞氐'《穆天子传》作禺知,《周书王会》作虞支,《秦本纪》作'乌氏',汉以后通书作'月氏'或'月支'。

该族殷周之际尚与焉居(义渠、休屠)族共居陇西祖厉河流域,故《穆天子传》称其地曰'焉居、禺知之平'。

周昭王时两族相偕进入陇东,而原在武威地区诸野泽(今青土、白亭二湖为该大泽遗迹)畔的诸繇(亦译珠余、浊繇、浊余、崇吾、昭琥、夙由、属繇、碎叶、粟弋)氏部落,也在西周后叶东迁陇东与之为邻,春秋时皆曾被秦穆公征服,为属国。

后,义渠(焉居)王国盛于陇东、陕北,诸繇与乌氏(月氏)避迁银川平原,结为部落联盟,以乌氏之群为王,诸繇之君为副王(军务酋长),战国时避南邻义渠王国与东邻朐衍(猃允、体溷,即匈奴)部,循贺兰山西去河西走廊,破逐乌孙王而居其地。

月氏王屯驻武威地区,副王昭武(诸繇)氏建牙张掖地区(故汉武帝时于张掖北建昭武县,而其北大泽称居延海,海北之山曰涿邪山,居延、涿邪皆诸繇谐声)。

秦汉之际,匈奴冒顿(音莫度)单于袭破月氏,月氏王及昭武王西北迁至巴尔哈什湖四周,昭琥王以副王屯于湖之西南,其地大川因称'碎叶河'(昭武河,谐音也作楚河)。

公元前175年(汉文帝五年)匈奴右贤王率乌孙、巨蒐、丁令、坚昆等部西收天山南北诸小国,杀月氏王夺其地,使巨蒐(曲射、车师、钦察)屯吐鲁番一带控制诸小国,而分月氏王地予坚昆、丁令、乌孙。

月氏王妃及太子南迁粟特、巴克特里亚之塞人地,逐塞王去克什米尔。

自此以后,月氏王国即以'大夏'之名,成为阿姆河兴都库什山地区的国家,而昭武王作为副王则分王中亚沙漠南部及粟特地区诸沙漠绿洲小邦。

(故中国史书称此诸小国曰'昭武诸国')。

这就是张骞出使中亚时所见'迁于大夏'(巴克特里亚)而有五合羽侯的大夏王国。

据《汉书》,'其后百余年'五合羽侯之一的贵霜兼灭其余四合羽侯夺月氏王位。

时为公元前40年(汉元帝永光元年,正是罗马军团归附月氏王以后的十余年,汉灭郅支后四年。

贵霜王此举自会引发月氏王国的大规模内战,归附大夏王国的罗马军势非参加不可。

助贵霜合羽侯的自然是胜利者,助月氏王及四合羽侯的,既败,倘不沦为俘虏,便当逃亡境外。

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为月氏王故国,其国西迁时不及同行的部众保据祁连山,世称之为曰'湟中月氏'。

百余年间他们与中亚的月氏人声息相通,且汉武派张骞初使中亚亦有促月氏王东归河西共制匈奴之约。

故月氏人败于贵霜之后,得以率昭武族人及罗马降人各一部,溯阿姆河,越葱岭,傍昆仑山脉北麓入河西,归附汉王朝。

《后汉书·西羌传》说:

湟中月氏胡,其先大月氏之别也,……依诸羌居止。

……霍去病破匈奴(浑邪、休屠两王部),取河西地,开湟中,于是月氏来降,与汉人错居。

……其大种(部落)有七,胜兵合九千余人,分布湟中和令居(因号湟中月氏),又数百户在张掖,号曰'义从胡'。

这'数百户'月氏人所以被汉廷称曰'义从',就是自中亚东归的月氏人。

与之同来的昭武族人一股和罗马人一股,也分布在祁连山下。

罗马人归化者甚多,故汉王朝专设骊靬县来领护之。

这才是骊靬县建置的缘由,与陈汤之灭郅支实不相干。

郅支城俘降的罗马兵人数很少,且分赐于田、龟兹等西域诸国后又很分散,他们自不能形成稳定的民族群体不久便同化于诸国居民中,且有的后世随于田人南迁西藏日喀则地区,成为大小羊同(大羊同为于田族,小羊同为于田族分支乌禾乇族)的一部分。

故历史上不见这少量罗马人的单独活动。

久久以罗马人特征活跃于中国历史的,唯有祁连山下数以千万计的罗马人及其后裔;当然他们也因羌化和汉化而与罗马人不尽相同。

(四)河西罗马人始末

渐以羌化和汉化的罗马人,东汉时代分为河西、河东两支。

兹先述河西一支。

《后汉书·邓训传》说:

章和中(按即章和二年,公元88年)西羌迷唐伯父号吾将其母(及)十二种(部落)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附,训发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击迷唐于雁谷。

这儿所说的'湟中秦胡羌兵'是湟中月氏'胡兵、秦胡兵、羌兵'的略语。

其中'秦胡兵'就是骊靬县一带的罗马人丁壮,因为东汉习称罗马曰'大秦'。

雁谷即允谷,或作榆谷,地当今青海湖西南。

这是归化的罗马人为东汉王朝在青海省境作战的记载。

又《三国志·苏则传》说: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西平(按,治今西宁市)鞠演结旁郡为乱,张掖张进,……酒泉黄华,……皆自称太守以应之。

又武威三种胡并寇抄,道路断绝。

武威太守母丘兴(母丘,姓,读贯丘)告急于(金城太守兼护羌校尉苏)则,乃发兵救武威,降其三种胡,围张掖,……斩进,……(杀鞠)演,黄华降)。

按,鞠演、张进、黄华之叛,是其忠于汉室而拒篡汉的曹丕,'武威三种胡'与之相应,也是表示拥汉。

前此东汉时,曾将骊靬县、番禾县自张掖郡划归武威郡,故'武威三种胡'便是庄浪河(黑水、卢水)流域的'卢水湖',祁连山下的'月氏义从胡'和'秦胡'。

这说明三国时代罗马人还是骊靬县一带居民。

而《晋书·张祚传》说:

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张祚遣其将和昊伐骊靬戎于南山,大败而还。

张祚建号凉王,史谓之'前凉',都张掖。

《传》所谓'南山',即张掖南山,亦即祁连山。

这说明晋代河西罗马(犁靬)人已因人口增殖而扩展居地至祁连山。

又同书《秃发利鹿孤载记》说:

元兴元年(公元402年),秃发利鹿姑攻(后凉王)吕隆(之)昌松太守孟韦于显美县,克之,徙骊靬戎二千余户而归。

按,显美县在今武威市北,为骊靬县东邻。

自该县一次即迁走'骊靬戎'二千余户,万人上下,一可见河西罗马人后裔之多,二可见其扩展至张掖南山外,也成了显美县的主要居民。

秃发利鹿孤是鲜卑族人,他所建立的国家史称南凉,都今青海省乐都县,临湟水。

被迁的二千余户罗马人后裔便被安置在今西宁市附近。

南凉王国于公元414年为西秦王国所亻并,迁来的'骊靬戎'转属氐羌族的西秦。

在骊靬受逐、被迁同时,祁连山下的月氏族和酒泉北山的昭武族也避乱迁居今哈密地区。

其地临莫贺延碛(亦名伊吾庐碛或胡卢碛),其族即以'沙陀'为号,而昭武族酋长为君,故史传也称之为'处月'或'朱耶(邪);处月、朱耶皆昭武(涿邪)谐音。

该国初突厥,后归唐。

唐灭薛延陀等部,徙其民于朱耶氏沙陀国地,置沙陀都督府以领之,即以朱耶拔野为都督。

传五氏至朱耶尽忠,地陷于吐蕃,种落七千余帐避归甘州(张掖),居牧祁连山的骊靬人为属部,亦被称为沙陀,史传谓之'鹿角(或龙家)(即骊靬谐声)山沙陀'。

不久,吐蕃侵河西,朱耶尽忠率坐三万东逃银川平原及河套地区,唐廷赐以宗姓,是即《五代史》之李尽忠。

尽忠之子李赤心举族迁居山西省境,孙李克用以山西为基地占领陕、甘、宁、蒙诸地,曾孙李存助绍唐建国都晋阳,灭朱温家族的梁王朝尽有淮北汉南巴蜀地,史称'后唐王朝'。

先是,西令族分支回纥人建于准葛尔盆地之国为黠戛斯(吉尔吉斯、坚昆)所破,部众四散,或南逃龟兹(称龟兹回纥),或西奔浩罕(称黑罕回纥),或东走黑龙江上游,其分居吐鲁蕃地区者即曰'高昌回纥',或'西州回纥',而远迁河套地区的部分,因受幽州节度使张仲武攻略,西降吐蕃,吐蕃置之甘州,是即甘州回纥(鹘)。

甘州南山的骊靬(鹿角、龙家)人即成属族,故《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于田传》引石晋使臣高居诲的西使行程录说:

自凉州(今武威)西行五百里至甘州(今张掖)。

甘州、回鹘(纥)牙也,其南山百余里(间)……有别族号鹿角山沙陀,云朱耶氏之遗族也。

因为鹿角(犁靬)人不是回纥族,故同文《回鹘传》说:

'别族号龙家(鹿角、犁靬、骊靬),其俗与回鹘小异。

''云朱耶氏遗族'者,是高居诲听甘州人说,也是鹿角人自述,其所以如此,乃因为遗留在甘州的朱耶(昭武)族人久与之融合且为之君长的缘故。

这祁连山的罗马人后裔,先与当地朱耶(处月、昭武)族人婚姻融合,后与回鹘人婚姻融合,元明时代复与瓜州、沙州(今张掖以西)的罕东、赤斤等部蒙古人融合,在长期的历史中且不断与河西汉族人混血,故其人早不以'犁靬'之名行世。

祁连山之肃南县今所设的'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即为上述诸族融合而成。

易言之,该族的血统、文化既有昭武氏羌族、月氏人氐族、回鹘(回纥)族、吐蕃族、蒙古族、汉族及中国它族的成分,也有欧罗巴种罗马人等成分。

如果考察汉代归化中国的数千罗马人河西一支西夏以后的遗踪,应注意裕固这个兄弟民族。

至于早已迁徙湟水流域的骊靬人,则除了地名之外,已别无可寻。

《宋史·吐蕃传》载,吐蕃人湟水流域的董毡部酋长'居历精城'。

该城即同书《地理志》西宁州的'林金城',位当今西宁市以东十里许。

益东数十里又有'龙支(纪)城'。

这历精、林金、龙支诸名皆无义,而为'骊靬'的不同音节,乃由徙此的'骊靬戎'居止而获称。

河西一支罗马人的始末考释既了,附带还需谈一下与之同归汉王朝的昭武族、月氏族末世。

《新五代史》说:

西至瓜州(治今安西县)、沙州(治今敦煌县)多中国人(指汉族人)……沙州西曰仲云,其牙帐居胡卢碛(莫贺延碛)。

仲云者,小月支之遗种也。

其人勇而好战,瓜沙之人皆惮之。

……自仲云西,始涉咸碛(即罗布泊四周之盐碱化沙漠)。

国名'仲云'而人为月氏遗族,则该部落群当是昭武、月氏两族混合体,而以昭武人为王,因为朱耶音译可作仲云。

朱耶尽忠(李尽忠)携七千帐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