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9149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docx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docx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一、名解1、心理:

也称心理现象,可人为帝分成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客观事物在大脑的主观能动表现)2、卫生:

保卫生命,维护生机之意3、心理卫生:

包括一切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4、健康:

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5、体质:

是指在遗传的基础上,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受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个有机体机能的状态6、生理健康:

是指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能保持良好的劳动与工作状态,没有疾病7、心理冲突:

是相反的或相互排斥的冲突,欲望或趋向同时出现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8、挫折:

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以致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状态9、防御机制:

是人应付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心理的手段10、应激:

斯通过特殊的综合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包括生物系统内非特异反应。

心理学家认为由应激源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和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11、辅导:

是有关人员对当事人的帮助和指导12、学校心理辅导:

广义的是指各类学校中开展的面向学校各类成员的心理辅导;狭义的是专指学生的心理辅导是学校内的心理辅导人员对于前来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内容和职能上看(教育和发展);对象(大、中、小学生)效能看(各级学生在心理问题是大量的)学校心理辅导的类型有:

适应性辅导和发展性辅导13、心理测量:

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们的行为确定一种数量化的价值14、心理测验:

是通过测量人的少数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好数量分析的科学手段15、问卷法:

是通过书面形式以设计的项目或问题为中介收集评估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16、观察法:

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来访者的言语表情行为及日常生活等进行观察的方法17、精神分析法:

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得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的心理过程将其招回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真正了解到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18、行为强化法:

是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19、榜样引导法:

教师利用中小学生的模仿特点,让他们通过榜样行为的观察使自己收到强化,模仿榜样的行为,从而实现受教育的目的20、实况详录法:

是在一段时期内,连续地,尽可能详尽地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表现或活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目的是无选择地记录被观察行为或现象系列中的全部细节,获得对这些行为或现象的详细地,客观地描述。

21、时间取样法:

是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时段观察预先确定好的行为或表现的方法22、事件取样法:

根据一定的目的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的方法,它要求观察前选择与规定所要观察行为或事件的类型,观察时需等待所选行为或事件发生,再做记录23、轶事记录法:

通过观察者把认为有价值的、反映被观察者行为或心理的各种表现,以及被观察者显著的或典型的新出现的表现,凡是被观察者直接观察到的都可记录下来24、二、简答1、心理卫生的两重含义:

1)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2)心理卫生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是以维护心理健康为目标和内容的一种工作2、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

1)自我意识良好2)社会功能良好3)良好的人际关系4)积极劳动实践3、实现自知和自爱要注意的问题:

1)通过对别人比较来培养,但又不能作为唯一尺度2)扩大生活领域,丰富与积累个人经验3)检讨过失,辩证事物观点,又不能脱离实际,不要对自己追求十全十美4)调整现实我与理想我的差距4、良好的人际关系要点:

1)真诚的鼓励和赞美2)团结的愿望和善意的批评3)尊重人,不强加于人5、古代西方关于心理卫生的主要观点:

1)强调生理、遗传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在心理卫生中的作用3)重视家庭,学校教育在心理卫生中的作用4)认识到正常的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心理保健意义6、中国古代的心理卫生理想:

1)整体恒动论史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理论基础2)提倡养心之道与健康之术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精髓3)关于情绪与疾病产生,治疗的关系思想极为丰富7、心理卫生的健康意义:

心理卫生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维护与保持人的心理健康的规模,提供了解决人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观点,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原则,途径与措施、方法,无疑会对人的健康有积极促进作用1)心理卫生队与防治心理疾病的意义2)心理卫生对于防治躯体疾病的意义8、学校心理卫生的教育与发展意义:

1)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标准)2)有效地解决中小学生发展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9、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卫生的必要性的原因:

1)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需要开展心理卫生工作2)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增加了对中小学生的消极不利影响10、美国马斯洛和密特尔提出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的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适度的发挥自己的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基本的需要11、作者认为研究心理健康标准明确的问题:

1)是以心理的外部表现即行为表现为客观标准2)心理健康作为人的一种状态与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表现是有区别的3)心理健康的标准时一种理想尺度4)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必须沿着三个方向加以思考(心理与环境的关系、心理与行为的整统性、个体人格的稳定性)12、1948年WHO提出了10条健康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惫和紧张2)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5)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7)炯炯有神,善于观察,眼角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齿颜色正常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11、作者认为健康心理应具备的标准:

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处于正常范围2)情绪正常,健康3)意志健康4)心理与行为的协调与一致行为时心理的外部表现,且受人的意志的支配5)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及健全的个性7)较强的适应能力12、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2)体质因素3)性别和年龄因素4)器质性因素13、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

1)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2)冲突,挫折及防御机制3)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4)人格类型特征14、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的影响包括:

1)亲子关系2)父母亲的教养思想、教养态度、教养方式3)父母亲的文化修养及个性4)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气氛的影响15、美国《哲学百科全书》认为心理辅导的特征是:

1)主要着重于正常人2)对人的一生提供有效地帮助3)强调个人的力量和价值4)强调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选择和决定中的作用5)研究个人在制定总目标,计划以及扮演社会角色的个性差异6)考虑情境和环境的因素,强调人队于环境资源的利用以及必要时改变环境16、心理辅导的一般特征:

1)是建立在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基础上的工作2)斯运用心理知识,方法和技术的一种专门工作3)是辅导员通过语言等手段对当事人给予帮助的过程17、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体现在:

1)在基本目标和任务是一致的2)在职能上是相互衔接的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斯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的18、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体现在:

1)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不同的2)内容上看思想教育政治的核心问题是人生观问题3)工作角色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双方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者处主导地位,学生则是教育的对象4)工作方法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采用报告,课堂讲授,个别谈话,批评表扬,提供榜样,树立典型等方法19、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心理辅导目标的立足应是面向未来的2)心理辅导的目标应保证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3)心理辅导应是多层面的20、学校心理目标的内容:

1)认知发展辅导2)情绪稳定辅导3)意志优化辅导4)个性完善辅导5)学习适应辅导6)人际和谐辅导7)职业适应辅导8)心理障碍预防21、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活动性原则4)个别对待与面向全体相结合原则5)预防和发展相结合原则22、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

1)开设心理辅导课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3)个别心理辅导4)小组辅导23、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对专门素质的要求:

1)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2)特殊的职业道德3)特殊的智能结构4)健全的人格24、特殊的职业道德的内容包括:

1)全心全意地为中小学生及来访者服务2)尊重中小学生及来访者3)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24、特殊的智能结构包括:

1)较全面的知识素养与基本能力2)专门的知识与技能25、心理辅导的操作步骤:

1)开始阶段2)指导与帮助阶段3)巩固与结束阶段26、开始阶段:

1)建立辅导关系2)掌握来访者的资料3)进行鉴别,分析与诊断27、指导与帮助阶段包括:

1)制定辅导目标2)选择辅导方案3)实施指导帮助28、制定辅导目标包括:

1)双方共同协商2)有针对性3)目标相统一4)具体可行29、心理辅导的操作技术:

1)倾听的技术2)影响的技术3)观察的技术30、倾听的技术:

1)非言语关注2)重复3)重读4)询问5)摘要6)情感反应31、影响的技术:

1)指导2)解释3)自我开发4)影响性的摘要32、观察的技术:

1)目光注视2)面部表情3)身体语言4)声音特征5)空间距离6)沉默33、心理评估的价值:

1)对学生适应性的问题的辅导具有重要价值2)对学生发展性的问题的辅导具有重要作用3)对学生中存在的障碍性心理问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34、心理评估的过程:

1)确定评估目标2)收集资料3)实施测量4)综合评定35、心理评估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4)综合性原则5)指导性原则6)保密性原则36、心理评估的方法:

1)观察法2)谈话法3)问卷法4)测验法5)个案法37、观察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实况详录法2)时间取样法3)事件取样法4)轶事记录法5)频率计算图示法6)清单法38、运用观察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力2)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来决定着观察结果的真实程度3)尽量避免主观心理效应的不良影响4)把观察与思考相结合39、心理测验的特点:

1)间接性2)典型性3)系统性4)科学性40、心理测验在心理评估中的价值:

1)客观地收集到心理评估所需的资料2)有利于对来访者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3)提高心理评估的准确性与科学性4)提高心理评估的工作效率41、心理测验的分类:

1)能力,人格,学绩测验2)个别与团体测验3)文字式非文字式测验4)教育、职业与临床测验42、使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

1)正确认识心理测验2)保护测验内容,防治滥用测验3)做一名合格的测验者,维护心理测验的声誉4)根据测验的对象与目的的特点,选用适宜的心理测验5)应慎重地解释与心理测验结果43、精神分析法的而基本目标:

1)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或重建人格2)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44、行为转变法的基本原理:

1)异常行为习惯同正常行为一样,都是学习的结果2)既然人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同样也可以通过学习改变或消除45、行为转变法的方法:

1)放松法2)系统脱敏法3)厌恶法4)暴露法5)代币法6)示范法7)行为契约法8)生物反馈法46、罗杰斯机能完善的特征:

1)乐于接受一切经验2)时刻保持生活充实3)信任自己的机体感受4)有较强的自由感5)有高度的创造性47、贝克在认知过程中的认知歪曲形式:

1)注意推断2)选择性概括3)过度引申4)扩大或缩小5)走极端的思维48、认知重建的方法:

1)三栏目技术2)自我指导训练3)合理情绪想像法4)合理情绪自助表49、中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总目标:

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和训练,调节中小学生心理机能,开发其心理潜能,让学生懂得自我心理保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人格健全发展和心理全面素质提高,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50、中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法2)价值观辨析法3)榜样引导法4)行为强化法51、常用角色扮演法:

1)相声表演2)哑剧表演3)角色互换4)小品表演52、常用价值观辨析法(拉斯、西蒙):

1)小组讨论法2)两难问题法3)脑力激荡法53、常用榜样引导法(班杜拉):

1)参观访问2)媒体教学54、常用行为强化法(斯金纳):

1)奖励2)惩罚3)强化不相容反应55、认知能力高度发展的人:

1)敏锐的观察力2)较高的记忆力3)稳定的注意力4)丰富的想象力5)严密灵活的思维能力56、小学生认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1)目的性较差2)缺乏精确性3)缺乏顺序性4)缺乏深刻性57、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

1)有意记忆逐渐增强2)意义记忆迅速发展58、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

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59、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

1)有意想象增强2)想象更富于现实性3)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60、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益完善61、初中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1)自觉性增强2)持久性增强3)精确性日益提高62、初中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1)有意性进一步加强2)意义记忆开始占据主导地位3)抽象记忆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63、初中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

1)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2)注意的稳定性不端正增强64、初中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

1)有意想象逐渐占主要地位2)想象日趋现实化3)创造想象日益发展65、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2)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日益增强66、如何进行记忆力的训练:

1)保持信心2)集中注意力3)理解后记忆4)探寻规律5)运用联想6)多重感官参与7)不断复习67、如何进行复习达到最佳效果:

1)复习要及时2)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3)要适当的过度学习68、怎样掌握记忆的方法:

1)形象记忆2)歌诀记忆3)联想记忆4)情感记忆69、如何进行注意力的训练:

1)明确学习目标2)学会积极的暗示3)建立虚席兴趣4)外化心理5)保持身体健康6)避免单调7)选择适当的学习环境8)合理运用代替法9)适当运用逐渐注意法70、如何进行思维训练:

1)改变听课方式2)作业中需要有思考的内容3)要有丰富的知识4)要有善于进行求异思维的习惯71、中小学生适应性认知卫生问题:

1)过分概括2)追求完美3)虚拟陈述4)过分担忧5)无法控制6)走极端7)不敢面对8)过分依赖9)无法改变10)绝对化72、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1)内容日益丰富2)体验日益深刻3)情绪日益稳定,可控性增强4)高级情感逐渐发展(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73初中生情绪发展的特点;1)情绪活动的丰富性2)情绪活动的心境化3)情绪体验的冲动性4)情绪变化的两极性(复杂与简单共存、强与弱共存。

波动与稳定共存、微妙的隐蔽性)74、发展性情绪卫生问题辅导:

1)做情绪健康的人2)学会自我赞美3)自主训练法4)合理宣泄法5)呼吸调节法6)表情调节法75、适应性情绪卫生问题辅导:

1)沮丧2)紧张3)消极4)急躁5)冷漠6)愤怒7)嫉妒8)厌倦9)忧愁10)抑郁11)情绪不稳定76、适应性个性卫生问题:

1)偏激2)嫉妒3)依赖4)孤僻5)固执6)暴躁7)神经质8)自卑9)自我中心10)焦虑77、怎样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

1)接受自己2)以发展为动力3)不要完全以我为核心4)不要自卑自怜5)不要伤害自己78、怎样人学生正确看待他人:

1)喜欢他人2)容忍他人的观点3)重视他人4)不要总想支配他人5)不要依赖他人6)借鉴特任的看法79、怎样正确看待环境:

1)热爱生活2)世界并不是黑白分明的3)体验逆境与失败4)适应环境5珍惜环境80、适应性个性卫生问题辅导:

1)拖延2)固执3)对抗4)怯需5)孤僻6)依赖7)自负8)自卑9)压抑10)狭隘11)偏执12)猜疑13)偏执型人格障碍14)疫症型人格障碍15)攻击型人格障碍81、怎样调控心理状态:

1)增强学习信心2)调节学习情绪3)预防学习疲劳4)调整应试心理82、适应性学习卫生问题辅导:

1)考试怯场2)注意力分散3)学习疲劳4)意志薄弱5)马虎6)学习方法不当83、发展性交往卫生问题辅导:

1)认识交往的功能2)把握交往的原则3)学会保持友谊84、认识交往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交流功能2)提高学习,工作效率3)促进人的身心健康4)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5)人际交往时获得知识的手段6)人际交往对群体有协调功能85、把握交往的原则:

1)平等2)尊重3)真诚4)互助互利5)信用6)宽容86、学会保持友谊:

1)珍视友情2)运用正确的交往方式3)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4)改变不良的交往行为87、适应性交往卫生问题辅导:

1)异性交往紧张2)师生交往困难3)亲子关系困难4)孤独5)羞怯6)自我中心7)自私8)从众9)害羞88、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1)神经症2)人格障碍3)心身疾病4)性变态5)精神病89、怎样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等预防神经症的产生: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对自己的期望不宜过高3)学会自我调控情绪4)主动地进行人际交往90、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

1)抑郁症2)恐怖症3)强迫症4)焦虑症5)疑病症6)学校恐怖症三、填空选择1、自知是对自己有客观,清楚的认识与评价;自爱是自尊、自信、自制、自然;自知是自爱的基础2、心理卫生思想的产生: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体液学说柏拉图:

西方先哲的智慧之说中国古代春秋之初:

管仲(正静、守一、平正)3、美国比奈是心理卫生运动倡导者《自觉之心》4、1908年5月成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奈狄克州心理卫生协会5、1930年,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与会代表来自53个国家,有3000多人。

6、现代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7、美国坎布斯人格健全特质:

积极地自我观念、恰当地认同他人,能面对和接受现实,能对自己周围的事及环境有较清楚的知觉,主观经验丰富,可供随时提取使用8、70年代以来,把健康定义为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9、史密斯1955年认为心理辅导是一个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其中一个人努力去协助当事人对自己需要做的决定,计划和适应等种种有关事实做出解释10、泰勒1969年认为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辅导员可以协助当事人增强生活的适应能力,辅导室发展性的,使人的潜质能得到充分发展10、帕特森1974年认为心理辅导是一个帮助人的过程,两人所要建立的某种关系不但是必要的条件,而且那关系是足够令人改变和成长的11、精神分析法:

又称心理分析法,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2、潜意识理论:

意识、下意识、无意识弗洛伊德第一次提出13、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人格的基本结构14、个人中心法:

卡尔罗杰斯1951年《来访者中心治疗》第三种势力15、心理分析的方法:

1)自由联想2)移情3)阻抗4)阐释16、人本主义理论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自我概念17、行为转变法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沃尔帕、艾森克、班杜拉,华生首次提出18、马斯洛似本能19、个人中心论:

1)真诚2)无条件的积极尊重3)共情的理解20、认知重建法:

五六十年代美国艾里斯、贝克、麦肯鲍姆21、艾里斯50年代创立了理性情绪治疗法(RET)他把它归类为ABC理论A指外来的激发性生活事件B指来访者内在的非理性的认知系统C指出现在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