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饼圆又甜综合实践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9158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秋月饼圆又甜综合实践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秋月饼圆又甜综合实践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秋月饼圆又甜综合实践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秋月饼圆又甜综合实践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秋月饼圆又甜综合实践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秋月饼圆又甜综合实践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秋月饼圆又甜综合实践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秋月饼圆又甜综合实践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秋月饼圆又甜综合实践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秋月饼圆又甜综合实践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秋月饼圆又甜综合实践总结.docx

《中秋月饼圆又甜综合实践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秋月饼圆又甜综合实践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秋月饼圆又甜综合实践总结.docx

中秋月饼圆又甜综合实践总结

中秋月饼圆又甜——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三年级四班 肖连英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家家庆团圆,孩子们倍感快乐,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虽然年年都过中秋节,但是孩子们对这个节日了解得并不深。

开学初,正值中秋节来临,因此,我们三年级便选择了“中秋节”这一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中秋节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体验社会生活。

  

一、问题的提出——“我很想知道……”  

“同学们,再过两个周就是中秋节了。

关于中秋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节课上我便开门见山。

  

台下立刻小手如林。

  

“老师,我想知道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  

“老师,我想知道一些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

”  

“老师,我想知道现在有多少种月饼?

他们的价钱怎么样?

哪一种最好吃?

”  

“老师,我想知道月饼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

我还想自己动手做一做。

”……  

孩子们不但问题多,有些竟出乎我们的意料,我将其归为四大类,一一简练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自由选择研究的一个主题,选择一位老师担任指导教师。

孩子们摩拳擦掌,兴致勃勃。

  

就这样,本着自愿的原则,学生分为四个小队,分别由四位老师带队,准备开始活动。

  

 

二、实践的探索——“我们在行动……”  

(一)行动前的准备  

在老师的指导下,各小队首先选出小组长,讨论制定活动方案。

  

“我们怎么做呢?

”老师首先提出了问题。

各小队热烈讨论,孩子们各抒己见。

很快,在老师的引导下,各小队讨论制定出以下初步的活动方案:

  

做什么  

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  

月饼的种类及价格  

月饼的制作  

颂中秋  

怎么做  

1、问老师、父母  

2、看书查找  

3、上网查  

1、问别人  

2、到商店里看  

1、查月饼的成分  

2、参观食品厂  

3、自己动手学做  

1、看书查诗文  

2、上网查诗文  

3、自由创作  

(二)行动中的引导——“我该怎么办……”  

1、查资料,联系实际解难题  

按照预定方案,各小组行动起来了。

有的小组来到了图书室开始看书查找;有的来到微机室上网搜索;有的走出了学校,来到商店、食品加工厂……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颂中秋”的小组来到了微机室,可是,三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学微机,老师就从开机、关机教起,教学生上网,搜索,孩子们将有用的东西记录在本子上。

  

负责调查“中秋节来历及传说”的小队来到图书室便发了愁,这么多书简直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想想看,你到书店买作文书,那么多书,你怎么做呢?

一定会有好办法的。

”老师引导孩子。

  

“对,可以问营业员。

”  

“还以找图书分类索引。

”  

“对。

找传说类、节日类、百科知识类的书。

”  

问题迎刃而解,孩子们纷纷开始读书查找。

一会儿,便有孩子欢呼雀跃起来,找到了答案。

那是他们自己努力战胜困难的心声。

  

2、调查中,利用家长共研究。

  

调查月饼的种类及价格的小组设计了表格如下:

  

名称  

价格  

厂家  

销量  

   

1、通过调查,那种月饼的销量最好?

为什么?

  

2、活动后,你有哪些话要说?

  

由于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孩子们到了商场分工合作,很快就填好了表格的各项内容。

然 后 老师让孩子们课后再通过调查、问家长、读报等完成表中的第二个问题。

经过一周的调查,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见解:

  

“我在超市发现了价值1083元的金子月饼,问了一下,阿姨说买的人很少,我想一般老百姓大概是不会买的,可能有一些送礼的人会去买。

”  

“买散装月饼的顾客主要是自己尝鲜,不讲究包装;买中高档月饼的顾客多是送人,包装太差拿不出手。

”……  

 

在此次调查中,很多有心的孩子发现许多人并不喜欢吃月饼,于是,我建议他们在班里进行一次调查,继续探讨这一新的问题。

  

3、实践中,不懂就问会思考  

我带领的“研究月饼制作小队”兴致勃勃地直奔离校最近的百姓自选商场。

  

“怎么查月饼的成分?

”到了商店,孩子们还是一头雾水。

  

“我有办法,卖个月饼掰开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吗?

”快言快语的蔡宸说。

  

“这算得上是一个方法。

”唉,这些孩子,知道得太少,“还有更好的办法,不用掰月饼。

”我说。

孩子们面面相觑。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了?

你该怎么办?

”  

“问。

”很多孩子这才恍然大悟,有的问老师,有的问售货员。

问后急忙翻找包装袋。

  

“这上面没有什么成分。

”几个孩子一脸的迷茫。

  

“再看看,一定有。

”我肯定地说。

  

“哦,我知道了,‘配料’就是‘成分’。

”  

“咱们抄吧。

”  

“我们可别抄一样的,咱们一个小组每人抄一个品种。

”还是小组长有心机。

月饼的成分很快查完了。

  

[4、参观时,细心观察多记录  

当孩子们来到食品加工厂时,满脸的新奇,东瞧瞧,西看看,有的还边看边发表见解。

一会儿,我将孩子们召集在一起,大家七嘴八舌,我也谈了自己的观察所得。

但是,我发现,他们并没有将月饼的制作流程看清、记牢。

于是,我又指导孩子们按顺序参观,一次三个人,边看边指点边记录,孩子们观察得更细了。

从称重、制馅、做面皮、包皮、成形到烘烤等都需要许多严格的制作流程和工艺,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容易。

看着那些面点师傅纯熟的制作技巧和一个个精致的月饼,孩子们跃跃欲试,恨不得现在就开始自制月饼。

  

5、制作中,有苦有乐收获多  

当天晚上放学了,有两个小组就开始制作月饼了。

  

周一,李政道看到我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他们小组制作月饼的惊险过程。

  

“老师,我们第一次作月饼失败了,我们和的那面真粘啊,好不容易做好了一个,不像月饼,倒像个大面饼,放到烤箱里时,只听‘轰’的一声爆炸了,我们还以为发生什么事了,急忙打开微波炉一看,我们做的饼爆了,里面的仁都露出来了,我们都争着吃,真香、真甜。

我们觉得是面太软了,又加了些面,重新做了,这次,我们在锅里烙了,没爆,还很好吃。

”他有些骄傲地说。

  

随后,他又不满地告诉我:

“老师,你知道吗?

他们的妈妈都不愿意小组同学到他们家去做月饼,包括小组长——于兴源,而我妈妈却很支持我。

”  

“噢,你妈妈真好。

我知道了,这个等以后家长会上老师要跟家长说一说,让他们支持我们。

”  

性格腼腆的陈怡萱看到我后,拿出一袋子小月饼来,递给我:

“老师,我们做的月饼有点糊了,但还是很好吃的,你尝尝我们的手艺。

”  

三、自由地展示——“看我的收获……”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中秋节这天下午,我们三年级举行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汇报会。

我班的汇报由 孙 老师主持。

汇报课上,四个小队分居一排,大胆展示,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温培淇俨然一位小导游,引领收集“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的小组向大家绘声绘色地介绍了月饼的来历、传说,使大家知道了《拜月神话》《月饼起源》《团圆之意》《月饼的创新与复古》等关于中秋节的故事,还展示了他们的手抄报及精美图画。

  

负责调查“月饼的种类及价格”的小组逐一登台,通过自己制作的统计图表,展示了不同月饼的价格、销售量等,并畅谈了自己的感受。

  

做月饼的小组穿上厨师服登上讲台,讲了自己是如何查找月饼的成分,怎样参观及自己做月饼的艰辛,并拿出他们做的几个有点糊了的月饼请同学们品尝,其他的孩子竟然很佩服他们可以做出这种东西,不停地向他们讨教制作方法,这倒让那几个原本垂头丧气的孩子陡然神气起来。

最骄傲的是崔佳宜了,她的月饼是中午回家时做的,香喷喷、温乎乎的, 连 老师吃了都直夸好,崔佳宜美的,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缝了。

孩子们品尝着大家亲手做的或成功或失败的月饼,觉得味道格外甜,格外香。

  

收集月饼儿歌的小组向大家展示了他们排练的精彩节目,有的两人一组朗诵他们收集的诗歌,有的独自吟咏自己创作的《颂中秋》,有的高歌一曲《八月十五月儿圆》……最后,他们每人一句话,祝福美好的中秋节。

  

吃着月饼,赏着图画,诵着诗歌,唱着歌曲,听着故事,这是一个多么难忘的中秋节啊!

  

“老师,以后每个周我们都能上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吗?

”当这一活动主题结束时,机灵的雅麒有些担心地问我。

  

“能啊!

”  

“真的一个学期都能这样?

”她还有些不相信,其他孩子也都静候着这个他们极为关注的问题的答案。

  

“真——的——”我肯定地大声告诉他们。

  

“耶!

”孩子们连蹦带跳,手舞足蹈,兴奋得有些疯狂。

  

2、巧妙评价,画龙点睛  

主持的 孙 老师在各小组展示的过程中,经常总结性地评价:

“哦,看来,查资料是一种很有用的方法!

”“对,要想体验得更深刻,就得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

”“是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啊!

”,这些及时的评价既给学生以鼓励,又点拨总结了方法,对全体学生是一个教育。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指导每个学生注意搜集资料,将自己的感受、观察所得等分别以表格、誊抄稿纸、手抄报等形式一一记录下来,放在档案袋里保存。

在研究主题结束时,根据学生在活动中及展示课上的表现,指导教师组织小组同学自评、互评,最后进行师评,指出其今后的努力方向,使他们能不断进步,不断收获。

  

姓名  

拟订方案  

实践探索  

展示交流  

合计总评  

自评  

组评  

师评  

自评  

组评  

师评  

自评  

组评  

师评  

四、活动的反思——“我要进步……”  

活动结束后,我们的每个孩子写出了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大家互相交流,总结自己的成绩与不足。

我们每一位教师也写出了活动案例,总结自己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

  

综观整个活动,我们认为有以下成功的经验和收获:

  

1、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很容易引出学生自己想探究的问题,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愿望。

  

2、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上网、看书、询问、走访等多种方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又善于发现新的问题,尝试解决,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愿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展示活动中,学生想方设法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的实践活动的结果展示出来,既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培养了自信心,又学习了如何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收获,锻炼了口语交际、歌唱、舞蹈、计算等综合能力。

  

4、整个活动中,学生要与售货员、家长、同学交往,他们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5、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更要做有心人,及时巧妙地进行引导与指导,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发现不足及时引导,这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提高。

  

但是,由于这是开展的第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反思我们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

  

1、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如提前联系参观单位、有些班级的调查表格没有提前设计打印出来等影响了活动效率,对学生与人交往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有的售货员不配合等)考虑不细,指导不够,学生积极性受打击,不知该如何应变。

  

2、在活动中,三年级的学生平时对电脑的利用较少,操作比较困难,而且网上的介绍对中秋节的起源说法很多,三年级的学生的归纳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造成老虎咬天,无从下嘴,或者一通乱记,不解其意,应在今后加以引导。

  

3、展示课形式还不够活泼。

一部分同学发言的声音较小,不够大方,应注意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引导他们再大方些。

  

 

2009---2010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动手、动脑、体验等实践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自理自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阶段内,我们班的同学实践热情一直很高,并且在同学们的身上也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在同学们浓厚的实践氛围中,我也体会到了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

一、提高参与的趣味性

轻松愉悦的活动气氛是萌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动力。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只有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

为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上,力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突出活动的综合性

在活动的地点、方法和方式中及活动结果的展示中,我还特别突出了“综合性”。

活动地点有的在家里,例如“学做一道菜”和“学做家务活”;有的在学校里,例如“一帮一”、“我为学校的花坛换新衣”等活动;有的在社区里,例如“我当小楼长”、“环保小卫士”、“车棚护卫队”等活动。

在活动形式中,“我和妈妈比童年”孩子们主要采用的是口头访问的形式;“交通规则知多少”主要让孩子搜集资料;“捡垃圾”主要让孩子亲身体验,体验劳动的艰辛。

在活动成果展示中,有的孩子准备了影集;有的孩子端着整本的活动日记;还有的孩子捧着五颜六色的活动小报。

三、重视活动的实效性

在《市场调查有无污染食品》的活动中,第一次的活动效果并不理想。

调查结果大致分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学生到夜市上看到了有污染的食品。

例如羊肉串,它是一种受污染的食物,并且烤羊肉串时还会污染环境。

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学生能主动地告诉卖羊肉串的叔叔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第二种类型是学生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看卖食品的摊点周围有没有污染源。

比如说附近有垃圾箱的卖食品摊点,如果一阵风吹来,食品就会受到沙土的污染;第三种类型是有的学生不知道怎样调查,他们只是单纯的向卖食品的叔叔阿姨询问所卖食品是否有污染,如此一来,没有一个人告诉这些学生自己所卖的食品有污染。

因此这样的学生调查结果就是空的。

当看到这一结果后,我想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是老师没有给予学生具体详细的活动方法,二是学生在活动中没有动脑,没有自主发展的意识。

于是,我又把这次活动重新安排了一下,努力引导学生用眼睛看一看,用嘴巴问一问,用脚走一走,用心想一想……学生又重新做了一次调查,活动效果比较不错。

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人的创造力要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

在调查“家乡新变化”的实践活动中,先让同学们自己通过向自己的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询问家乡有哪些新变化,最后让同学们设想一下,十年二十年后家乡又是什么样的?

这一环节的设置就给学生留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兴趣。

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能力,有的在实践日记中畅所欲言,有的用美丽的画笔把自己的家乡勾画的无比美好。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交叉活动,通过“发展”途径进行“提高再造”的训练,使创造潜能得到发掘,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学生兴趣盎然地画着心目中的家乡,虽然他们的画笔是那么的稚嫩,但是他们能积极参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喜欢和热爱。

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会继续发扬前一阶段取得成功的经验,努力把活动的质量再提高一个档次。

尤其要引导学生多走出家门,走进社会,多做一些社会公益劳动。

例如,让孩子到车站去义务服务,让孩子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让孩子到社会上卖报培养生存社交能力,让孩子到医院给病人献爱心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真正的使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有所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