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9184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生物解析版

一、基础小题

1.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多肽,如图为该激素的生理作用示意图。

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与神经递质不可能作用于同一细胞

B.过量饮酒可导致尿量减少

C.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

D.一种细胞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激素

答案 C

解析 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细胞,可以和神经递质作用于同一细胞,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过量饮酒会抑制ADH(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尿量增加,B错误;根据过程图可以看出,抗利尿激素能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C正确;某些细胞可识别多种激素,如垂体细胞既能够识别甲状腺激素,又能够识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错误。

2.(2019·山东德州高三期末)下图表示机体由T1环境进入T2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

B.曲线A表示产热量,曲线B表示散热量

C.a~b是因为进入T2环境中产热量增加

D.T2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

答案 C

解析 机体由温度为T1的环境进入到温度为T2的环境后产热量和散热量增加,可知T2

3.(2019·吉林高三联考)喷乳反射是指当母体乳头受到婴儿吮吸刺激时,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引起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由垂体释放催产素,催产素作用于乳腺导管平滑肌,引起乳腺导管的收缩并排出乳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B.喷乳反射的效应器是乳腺导管平滑肌

C.兴奋在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D.催产素的分泌和释放方式与抗利尿激素相似

答案 B

解析 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A正确;喷乳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B错误;兴奋在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C正确;催产素的分泌和释放方式与抗利尿激素相似,都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由垂体释放,D正确。

4.(2019·广东揭阳一中段考)胰液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A是神经递质,物质B是促胰液素

B.将盐酸直接注入血浆中也会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C.胰腺属于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的一部分

D.由图可知胰液的分泌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答案 B

解析 据图分析,神经中枢涉及神经调节,神经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A是神经递质,盐酸刺激小肠黏膜释放的物质B是促胰液素,A正确;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则将盐酸直接注入血浆中无法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错误;胰腺属于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的效应器的一部分,C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胰液的分泌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正确。

5.(2019·北京东城区高三二模)下丘脑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重要器官。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既能接受神经信号也能接受激素信号的刺激

B.进食后,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稳定

C.寒冷刺激下,激素Ⅱ含量上升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

D.饮水过多时,调节肾小管、集合管活动的激素Ⅲ含量上升

答案 D

解析 据图分析,下丘脑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同时还受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因此下丘脑既能接受神经信号也能接受激素信号的刺激,A正确;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信号刺激下丘脑,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所以机体通过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稳定,B正确;据图分析,激素Ⅱ是甲状腺激素,其含量上升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C正确;据图分析,激素Ⅲ是抗利尿激素,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则抗利尿激素的含量降低,D错误。

6.(2019·湖南怀化模拟)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B.细胞外液渗透压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的量增加

D.切除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将会下降

答案 A

解析 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B正确;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C正确;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切除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将会下降,D正确。

7.如图所示为水盐平衡调节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

A.抗利尿激素 渴觉中枢 肾小管、集合管

B.渴觉中枢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C.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 肾小管、集合管 抗利尿激素

答案 C

解析 水盐平衡调节的具体分析如下。

8.下列关于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

B.某人因出汗较多,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加强

C.当人体处于高温炎热环境中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某人发烧时体温一直维持在38℃左右,此时其体内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答案 B

解析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A错误;某人因出汗较多,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因此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加强,B正确;当人体处于高温炎热环境中时,汗液增多,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C错误;某人发烧时体温一直维持在38℃左右,此时其体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错误。

9.对篮球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

B.球员迅速完成投篮动作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C.短时间剧烈奔跑时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D.在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球员体温始终保持稳定

答案 B

解析 大量出汗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A错误;投篮是神经与肌肉协调的结果,受神经和体液(例如肾上腺素)的调节,B正确;人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酒精和CO2,C错误;人体调节体温的中枢在下丘脑,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球员体温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

10.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刺激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可保持体温稳定

B.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方式都是神经—体液调节

C.剧烈运动过程中,体温会维持相对稳定,但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

D.下丘脑含有多种调节中枢,是人体重要的感觉中心

答案 D

解析 寒冷刺激时,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保持体温稳定,例如,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以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和甲状腺激素调节细胞代谢等方式增加产热,A正确;水盐调节的方式也是神经—体液调节,例如,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此为神经调节),抗利尿激素能促进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此为体液调节),B正确;剧烈运动过程中,虽然产热增加,但由于汗液的大量分泌也增加了散热,故体温会保持相对稳定,由于随汗液分泌会使机体丢失大量的水分,进而导致渗透压升高,C正确;下丘脑中没有感觉中枢,不是人体的感觉中心,人体的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错误。

11.(2019·四川乐山高三调研)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

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

B.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

C.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

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

答案 D

解析 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的某考生,在等待高考体检的过程中,因血糖的消耗而使其浓度降低,导致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增加,A错误;通过神经与体液调节,该考生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释放,C错误;因该考生早晨没有饮水,其细胞外液渗透压较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较强,导致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正确。

12.(2019·黑龙江高三联考)下列有关低温环境中健康机体出现的一系列变化,正确的是(  )

A.低温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B.正常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在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C.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

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冷觉

答案 B

解析 寒冷刺激时,会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最终导致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代谢,增加产热,A错误;正常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在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B正确;在血糖调节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具有拮抗作用,C错误;寒冷刺激时,产生冷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

二、模拟小题

13.(2019·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寒冷地带生活的布氏田鼠是一种小型非冬眠哺乳动物。

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BAT细胞的产热过程图,已知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激素进入靶细胞后,可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来调节产热活动

B.去甲肾上腺激素与膜受体结合后可影响胞内cAMP,以促进脂肪分解

C.持续寒冷使BAT细胞中UCP1、cAMP、线粒体增加,进而增加ATP量

D.持续寒冷环境中的布氏田鼠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增加产热,抵御寒冷

答案 C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甲状腺激素进入BAT细胞后,通过调节细胞核中的UCP1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产热,A正确;图中显示,去甲肾上腺激素与BA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导致cAMP增加,促进了脂肪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B正确;持续寒冷使BAT细胞中UCP1、cAMP增加,促进线粒体产热,导致ATP合成减少,没有使线粒体增加,C错误;持续寒冷环境中的布氏田鼠增加产热量的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正确。

14.(2019·浙江省宁波市模拟)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定向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B.生长激素只能作用于体内某些正在生长的器官和细胞

C.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通过反馈调节只有抑制下丘脑活动才能使激素含量恢复正常

D.寒冷环境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发挥作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答案 D

解析 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定向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A错误;生长激素对人体各种组织的蛋白质有促进合成作用,能刺激骨关节软骨和骨骺软骨的生长,并不是只作用于体内某些正在生长的器官和细胞,B错误;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激素含量恢复正常,C错误;寒冷环境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发挥作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正确。

15.(2019·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调考)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有人不幸长时间被困在缺少食物和水的恶劣环境中。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下丘脑对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B.内环境中缺水,引起相应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产生渴觉

C.为维持血糖平衡,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促进肾上腺和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

D.此状态下,人体与环境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答案 A

解析 被困在缺少水的恶劣环境中,导致机体内环境中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促使下丘脑合成并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该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细胞重吸收水,进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A正确,B错误;被困在缺少食物的环境中,会引起血糖浓度降低,导致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进而促进肝糖原分解,以维持血糖平衡,C错误;此状态下,人体能进行细胞呼吸,与环境之间有物质交换,D错误。

16.(2019·湖北省七校联考)下图为人体某过程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BC段感受刺激的是冷觉感受器,此时血液中增多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B.若某健康人A点前从未接触过某病菌,该图A、C两点表示该病菌先后两次侵入此人体后引起的抗体浓度的变化,则AB、CD段产生抗体的浆细胞都来自两种细胞的分化

C.若该图表示正常人一天内体温变化,则说明人的体温不是恒定不变的

D.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AB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肝脏在BD段起到了重要作用

答案 B

解析 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BC段血流量逐渐减少,说明皮肤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应处于低温环境中,因此感受刺激的是冷觉感受器,此时血液中增多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A正确;若某健康人A点前从未接触过某病菌,该图A、C两点表示该病菌先后两次侵入此人体后引起的抗体浓度的变化,则AB段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只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CD段产生抗体的浆细胞来自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B错误;若该图表示正常人一天内体温变化,则说明人的体温不是恒定不变的,C正确;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AB段因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肝脏中合成的肝糖原增多,有利于血糖浓度降低,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肝脏中的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有利于血糖浓度升高,可见,肝脏在BD段起到了重要作用,D正确。

三、高考小题

17.(2019·全国卷Ⅱ)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产生渴感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答案 D

解析 当人体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血浆的渗透压升高,产生渴感,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这一变化,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D错误。

18.(2019·全国卷Ⅲ)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

答案 A

解析 在寒冷环境下,人体骨骼肌会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不利于人体散热,A符合题意;在炎热环境下,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增加,促进人体散热,B、C不符合题意;酒精挥发时会带走人体的热量,故用酒精擦拭皮肤有利于人体散热,D不符合题意。

19.(2018·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B.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答案 C

解析 成年后仍然能够分泌生长激素,A错误;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B错误;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短暂,而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C正确;神经中枢也可以通过分泌激素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如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D错误。

20.(2018·海南高考)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不会发生的是(  )

A.体温仍然能够保持相对恒定

B.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

C.下丘脑感受到温度下降

D.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率减慢

答案 D

解析 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体温仍然能够保持相对恒定,A正确;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B正确;下丘脑感受到温度下降,进而做出相应的调节,C正确;在寒冷环境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率加快,D错误。

一、基础大题

21.(2019·广东揭阳模拟)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紧急状态下,甲模式中,靶腺为甲状腺,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某激素的分泌,再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________模式完成的,使其分泌量增加的适宜刺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血糖含量升高时,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________________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

兴奋在A处传递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物体内的激素和神经递质在作用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个特点)。

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分级调节

(2)乙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3)胰岛B细胞 单向传递

(4)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起作用后都被灭活;都通过体液运输(答出一项即可)

解析 

(1)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作用于垂体,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进而再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所以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乙模式完成的,使其分泌量增加的适宜刺激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3)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以直接接受血糖升高的调控,也能通过下丘脑发出的相关神经调控,所以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胰岛素的分泌量。

兴奋在A处传递属于经过突触的传递,传递的主要特点是单向传递。

22.如图是人体内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及体温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在饥饿时,细胞D分泌____________素,使血糖浓度上升。

该分泌活动的调节过程中,一方面,血糖浓度下降,直接刺激细胞D,使其分泌活动加强;另一方面,由A通过神经调节来调控细胞D的分泌活动。

在上述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细胞D可识别的信号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人体的交感神经在此情况下也会兴奋,并且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该激素能促进细胞D的分泌活动,却抑制细胞C的分泌活动,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寒冷的环境中,机体能通过神经调节促进E的分泌活动,该过程的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人体细胞中酶的活性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几乎不变”)。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感冒发烧时多喝水有利于排出体内毒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用图中的字母和数字并加上适当的文字作答)

答案 

(1)胰高血糖 血糖(或葡萄糖)、神经递质 细胞C、D(或胰岛B、A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

(2)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E 几乎不变

(3)多喝水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A(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使其产生并由F(垂体)释放的①(抗利尿激素)减少,使B(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液增多,有利于排出体内毒素

解析 

(1)在饥饿状态下,一方面,血糖浓度降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而升高血糖浓度;另一方面,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上升。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血糖(浓度降低)和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都可以与胰岛A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其分泌胰高血糖素。

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原因可能是胰岛A、B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在寒冷的环境中,机体能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肾上腺的分泌活动,肾上腺属于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的一部分,反射弧为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肾上腺。

人是恒温动物,所以寒冷条件下体内酶的活性几乎不变。

(3)感冒发烧时应多喝水,喝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其产生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液增多,有利于排出体内毒素。

二、模拟大题

23.(2019·北京丰台高二期末)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认知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并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1)健康人体的血糖浓度上升既可直接作用于胰岛,也可使下丘脑的葡萄糖感受器产生兴奋,调节________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因此,血糖浓度是______________系统共同参与调节的结果。

(2)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是位于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下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示意图。

①据图分析,当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蛋白M结合之后,促进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融合,从而导致细胞膜上GLUT4的数量增加,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

②结合图分析,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的有________(填下列字母)。

a.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

b.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

c.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

(3)据研究,高糖引起的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是糖尿病患者神经系统受损的重要原因。

科研人员欲探索红景天苷联合胰岛素对高糖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为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和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选择新生大鼠的海马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取含有等量细胞的细胞悬液1mL加入细胞培养板中,定期更换培养基。

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海马神经元凋亡率%

1

正常对照组

12.17

2

高糖组

20.64

3

胰岛素组

10.42

4

红景天苷组

13.08

5

红景天苷联合胰岛素组

7.42

①表中培养基中需要添加葡萄糖创造高糖环境的组别有____________。

②进行细胞计数时,每组需在显微镜下选取10个视野,至少计数500个细胞,且实验重复3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红景天苷对高糖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具有________作用。

④依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胰岛B 摄取、利用和储存 神经和内分泌

(2)①含GLUT4的囊泡 细胞膜 ②ab

(3)①2、3、4、5 ②(避免偶然因素)减少实验误差 ③抑制 ④红景天苷联合胰岛素能够抑制高糖培养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胰岛素及红景天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