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9213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docx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预案

 

永古高速公路房建工程YGFJ5合同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

实施方案

 

施工单位:

甘肃三立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经理:

编制:

审批:

监理工程师:

2011年5月18日

 

永古建设工程YGFJ5工程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一、混凝土表面麻面、露筋、蜂窝、孔洞

表现现象:

(1)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有许多小凹坑。

(2)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外露。

(3)砼局部缺浆石子多,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4)砼结构内有空腔,局部无砼,蜂窝特别大。

预防措施

1.施工准备:

(1)制订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对象、结构特点,结合具体条件,研究制定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案。

(2)机具准备及检查搅拌机、运输车、料斗、串筒、振动器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

重要工程,应有备用的搅拌机和振动器。

特别是采用泵送混凝土,一定要有备用泵。

所用的机具均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同时配有专职技工,随时检修。

浇筑前,必须查实一次浇筑完毕或浇筑至某施工缝前的工程材料,以免停工待料。

(3)保证水电及原材料的供应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

为了防备临时停水停电,事先应在浇筑地点贮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如砂、石、水泥、水等)和人工拌合捣固用的工具,以防出现意外的施工停歇缝。

(4)掌握天气季节变化情况加强气象预测预报的联系工作。

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特别在雷雨台风季节和寒流突然袭击之际,更应注意,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

根据工程需要和季节施工特点,应准备好在浇筑过程中所必须的抽水设备和防雨、防暑、防寒等物资。

(5)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

模板和隐蔽工程工程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蔽验收。

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

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模板的标高、位置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符合。

构件的预留拱度是否正确。

b.所安装的支架是否稳定。

支柱的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

c.模板的紧密程度。

d.钢筋与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及构件接点连接焊缝,是否与设计符合。

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花、锯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鳞落的铁皮等杂物,应清除干净。

木模板应浇水加以润湿,但不允许留有积水。

湿润后,木模板中尚未胀密的缝隙应用纸筋灰加以嵌塞或用草纸贴缝,以防漏浆。

金属模板中的缝隙和孔洞也应予堵塞。

检查安全设施、劳动配备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6)其他,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

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

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2.操作工艺:

(1)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

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应及时处理。

(2)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

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3)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应随浇筑高度的上升,酌予递减。

(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5)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

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

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以防止接缝处出现裂缝。

(6)梁和板应同时浇筑混凝土。

较大尺寸的梁(梁的高度大于1m)、拱和类似的结构,可单独浇筑。

但施工缝的设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7)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每层厚度应不大于下列数值(mm)。

插入式振捣器为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平板振捣器为200,人工振捣时为150~250(基础250,密集配筋为150)。

(8)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时,时间宜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固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预控措施:

(1)预控麻面。

模板面清理干净,无杂物。

木模板在浇筑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拼缝严密,防止漏浆。

钢模板要刷脱模剂。

模板平整,无积水现象。

振捣密实,无漏振。

每层砼应振捣到气泡排除为止,防止分层。

(2)预控露筋。

浇筑砼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钢筋密集时,应选择合适的石子粒径,石子最大粒径尺寸不超过结构截面尺寸小边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

振捣时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溜槽或串筒等工具下料。

操作时不得踩钢筋,如发现踩弯和脱扣钢筋,应及时修正。

(3)预控蜂窝。

严格控制砼配合比。

砼拌合要均匀,搅拌时间要控制好。

砼下料高度一般不超过2m,浇筑楼板下料高度不超过1m。

开始浇筑前,底部应先填50~100mm的与要浇筑砼相同品种的水泥砂浆。

砼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

柱子应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超过3.5m,墙每段高度不大于3m。

柱断面在40×40cm以内,并有交叉箍筋,应在柱侧模开设不小于30cm高的浇筑洞。

洞间距不超过2m,分层浇筑砼,用平板振捣器每层厚度不超过200mm,插入式振捣器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人工振捣为150~200严格掌握振捣时间,不宜长也不宜短,按有关资料查用。

施工过程中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

(4)预控孔洞。

a.在钢筋密集处,如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浇筑混凝土时,可采用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充满模板,并认真振捣密实。

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

合。

b.预留孔洞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

下部往往浇筑不满,振捣不实,应采取在侧面

开口浇筑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浇筑,防止出现孔洞。

c.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1)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

振捣,即振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

2)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

每次移动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R)的1.5倍。

一般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

振捣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

d.控制好下料。

要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应不超过

2m(浇筑板时为1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e.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

基础承台梁等采用土模施工时,要注

意防止土块掉入混凝土中。

发现混凝土中有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

f.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治理方案:

(1)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

(2)将外露钢筋上的砼和铁锈清洗干净,再用水泥砂浆(1:

2比例)抹压平整。

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砼剔除,清理干净,用高一级的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3)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用1:

2水泥砂浆修补。

大蜂窝,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并剔成喇叭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4)需要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然后按批准后的方案进行处理。

在处理梁中孔洞时,应在梁底用支撑支牢,然后再将孔洞处的不密实的砼凿掉,要凿成斜形,以便浇筑砼。

用清水冲刷干净,并保持湿润72小时,然后用高一等级的豆石砼浇筑。

在豆石砼中掺万分之一用量的铝粉。

浇筑后加强养护。

有时因孔洞大需支模板后才浇筑砼。

二、施工缝结合不好

表现现象:

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好。

预防措施

1.施工准备:

(1)制订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对象、结构特点,结合具体条件,研究制定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案。

(2)机具准备及检查搅拌机、运输车、料斗、串筒、振动器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

重要工程,应有备用的搅拌机和振动器。

特别是采用泵送混凝土,一定要有备用泵。

所用的机具均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同时配有专职技工,随时检修。

浇筑前,必须查实一次浇筑完毕或浇筑至某施工缝前的工程材料,以免停工待料。

(3)保证水电及原材料的供应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

事先应在浇筑地点贮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如砂、石、水泥、水等)和人工拌合捣固用的工具,以防出现意外的施工停歇缝。

(4)掌握天气季节变化情况加强气象预测预报的联系工作。

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特别在雷雨台风季节和寒流突然袭击之际,更应注意,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

根据工程需要和季节施工特点,应准备好在浇筑过程中所必须的抽水设备和防雨、防暑、防寒等物资。

(5)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

模板和隐蔽工程工程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蔽验收。

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

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模板的标高、位置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符合。

构件的预留拱度是否正确。

b.所安装的支架是否稳定。

支柱的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

c.模板的紧密程度。

d.钢筋与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及构件接点连接焊缝,是否与设计符合。

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花、锯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鳞落的铁皮等杂物,应清除干净木模板应浇水加以润湿,但不允许留有积水。

湿润后,木模板中尚未胀密的缝隙应用纸筋灰加以嵌塞或用草纸贴缝,以防漏浆。

金属模板中的缝隙和孔洞也应予堵塞。

检查安全设施、劳动配备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6)其他,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

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

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2.操作工艺:

  

(1)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

应立即浇筑入模。

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应及时处理。

(2)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

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3)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应随浇筑高度的上升,酌予递减。

(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5)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

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

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

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以防止接缝处出现裂缝。

(6)梁和板应同时浇筑混凝土。

较大尺寸的梁(梁的高度大于1m)、拱和类似的结构,可单独浇筑。

但施工缝的设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7)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每层厚度应不大于下列数值(mm)。

插入式振捣器为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平板振捣器为200,人工振捣时为150~250(基础250,密集配筋为150)。

(8)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时,时间宜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固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9)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

混凝土达到1.2N/mm2的时间,可通过实验决定。

同时,必须对施工缝进行必要的处理。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动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宜少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

注意施工缝位置附近回弯钢筋时,要做到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受松动和损坏。

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也应清除。

在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

机械振捣前,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并距80~100cm处停止振捣,但应加强对施工缝接缝的捣实工作,使其紧密结合。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的施工缝处理,应遵守下列规定:

a.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接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度比不得大于1。

b.在水平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地脚螺栓进行一次观测校正。

c.垂直施工缝处应加插钢筋,其直径为12~16mm,长度为50~60cm,间距为50cm。

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亦应补插钢筋。

3.预控措施:

(1)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浇筑柱、梁、楼板、墙、斗仓及类似结构时,如间歇时间超过有关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

b.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这样可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接缝时间往往超过规定的时间,也可以采取待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前后(4~6h)再振捣一次,然后浇筑下一步混凝土的方法。

二次振捣处理施工缝的方法,应先进行实验,找出规律后方可实际应用。

c.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水应予清除。

d.在浇筑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混凝土相同的减石子砂浆一层。

(2)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清理杂物和冲洗。

冬期施工时,如有冰雪等,要用热气喷化后清理干净,锯末等杂物,可采用高压空气吹扫。

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板,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混凝土砂浆,再浇筑混凝土。

(3)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要进行下列处理:

a.垂直施工缝处应补插钢筋,钢筋直径为12~16mm,长度为500~600mm,间距为50mm,在台阶或施工缝垂直面上亦应补插钢筋。

b.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抹一层10~15mm厚的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与基础混凝土相同。

然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c.两个标高不同的水平施工缝,其高低接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大于1。

治理方案:

(1)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冲洗裂缝,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

(2)梁柱等在补强前,首先应搭设临时支撑予以加固后方可进行剔凿工作。

清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筑高一等级的豆石砼,捣实并认真养护。

三、缺棱掉角

表现现象:

梁、板、柱、墙及洞口直角处,砼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预防措施

1.施工准备:

(1)制订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对象、结构特点,结合具体条件,研究制定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案。

(2)机具准备及检查搅拌机、运输车、料斗、串筒、振动器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

重要工程,应有备用的搅拌机和振动器。

特别是采用泵送混凝土,一定要有备用泵。

所用的机具均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同时配有专职技工,随时检修。

浇筑前,必须查实一次浇筑完毕或浇筑至某施工缝前的工程材料,以免停工待料。

(3)保证水电及原材料的供应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

为了防备临时停水停电,事先应在浇筑地点贮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如砂、石、水泥、水等)和人工拌合捣固用的工具,以防出现意外的施工停歇缝。

(4)掌握天气季节变化情况加强气象预测预报的联系工作。

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特别在雷雨台风季节和寒流突然袭击之际,更应注意,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

根据工程需要和季节施工特点,应准备好在浇筑过程中所必须的抽水设备和防雨、防暑、防寒等物资。

(5)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

模板和隐蔽工程工程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蔽验收。

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

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模板的标高、位置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符合。

构件的预留拱度是否正

确。

b.所安装的支架是否稳定。

支柱的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

c.模板的紧密程度。

d.钢筋与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及构件接点连接焊缝,是否与设计符合。

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花、锯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

鳞落的铁皮等杂物,应清除干净木模板应浇水加以润湿,但不允许留有积水。

湿润后,木模板中尚未胀密的缝隙应用纸筋灰加以嵌塞或用草纸贴缝,以防漏

浆。

金属模板中的缝隙和孔洞也应予堵塞。

检查安全设施、劳动配备是否妥

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6)其他,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

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

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2.操作工艺:

(1)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

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应及时处理。

(2)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

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3)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应随浇筑高度的上升,酌予递减。

(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5)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

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

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以防止接缝处出现裂缝。

(6)梁和板应同时浇筑混凝土。

较大尺寸的梁(梁的高度大于1m)、拱和类似的结构,可单独浇筑。

但施工缝的设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7)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每层厚度应不大于下列数值(mm)。

插入式振捣器为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平板振捣器为200,人工振捣时为150~250(基础250,密集配筋为150)。

(8)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时,时间宜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固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预控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

(2)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1.2MPa以上),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

(3)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

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4)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拆模后要用角钢等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

治理方案:

缺棱掉角较小时,用钢丝刷刷该处,清水冲刷充分湿润后,用1:

2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

对较大缺角,将不实的砼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透,然后支模用高一等级的豆石砼补好,并加强养护。

四、砼板面不平整

表现现象:

砼板厚薄不一致,表面不平整,甚至有凹坑、脚印等。

预防措施

1.施工准备:

(1)制订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对象、结构特点,结合具体条件,研究制定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案。

(2)机具准备及检查搅拌机、运输车、料斗、串筒、振动器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

重要工程,应有备用的搅拌机和振动器。

特别是采用泵送混凝土,一定要有备用泵。

所用的机具均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同时配有专职技工,随时检修。

浇筑前,必须查实一次浇筑完毕或浇筑至某施工缝前的工程材料,以免停工待料。

(3)保证水电及原材料的供应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

为了防备临时停水停电,事先应在浇筑地点贮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如砂、石、水泥、水等)和人工拌合捣固用的工具,以防出现意外的施工停歇缝。

(4)掌握天气季节变化情况加强气象预测预报的联系工作。

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特别在雷雨台风季节和寒流突然袭击之际,更应注意,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

根据工程需要和季节施工特点,应准备好在浇筑过程中所必须的抽水设备和防雨、防暑、防寒等物资。

(5)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

模板和隐蔽工程工程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蔽验收。

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

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模板的标高、位置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符合。

构件的预留拱度是否正

确。

b.所安装的支架是否稳定。

支柱的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

c.模板的紧密程度。

d.钢筋与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及构件接点连接焊缝,是否与设计符合。

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花、锯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鳞落的铁皮等杂物,应清除干净。

木模板应浇水加以润湿,但不允许留有积水。

湿润后,木模板中尚未胀密的缝隙应用纸筋灰加以嵌塞或用草纸贴缝,以防漏浆。

金属模板中的缝隙和孔洞也应予堵塞。

检查安全设施、劳动配备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6)其他,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

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

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2.操作工艺:

(1)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

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应及时处理。

(2)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

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3)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应随浇筑高度的上升,酌予递减。

(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5)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

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

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以防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