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9272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

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

及开发策略研究

 

**********************************

学号:

**********

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届别:

旅游管理/2013届

*******************************

职称:

讲师

摘要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以及世界生态旅游大热趋势的推动下,呼伦贝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依托类型多样的草原和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文化,大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但是,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景点相似度高、文化内涵不突出、管理水平落后及生态环境脆弱等诸多问题。

为改变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小、差、散、弱的局面,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法、描述性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着重分析了呼伦贝尔的草原旅游资源和发展现状,并从开发、管理与保护等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希望可以为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开发策略

 

Abstract

Underthesupportoftherelevantnationalpolicies,aswellasthetrendofworldeco-tourismhot,HulunBuirhasgivenfullplaytotheiradvantagesinresources,relyingonthevarioustypesofgrasslandsandcolorfulethnicculture,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tourismvigorously.However,HulunBuirgrasslandtourismisstillinitsinfancy,sotherearestillproblems,suchashighsimilaritybetweendifferentscenespot,insufficientculturalconnotations,poormanagement,andfragileecologicalenvironment.InordertochangeHulunBuirgrasslandtourismsmall,poor,scattered,weaksituation,thisarticleusesliteratureresearchmethod,descriptiveresearchmethodandexperiencesummarizationmethod,focusesonthetourismresourcesanddevelopmentsituationofHulunBuirgrasslandanalysis,suggestingmanystrategiesfromthedevelopment,managementandprotectionaspects.ItishopedtoaffordsomesuggestionstobebenefitedtothesustainableprogressofHulunBuirgrasslandspecialtourism.

Keywords:

HulunBuirgrassland;specialtourism;developmentstrategy

 

第1章绪论……………………………………………………………………………1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

1.2研究现状…………………………………………………………………………1

1.3研究思路与方法…………………………………………………………………2

1.4本章小结…………………………………………………………………………2

第2章呼伦贝尔草原旅游资源概括分析……………………………………………3

2.1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自然资源…………………………………………………3

2.2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文化资源…………………………………………………4

2.3本章小结…………………………………………………………………………4

第3章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背景及机遇…………………………………………6

3.1国家政策的扶持…………………………………………………………………6

3.2地方政府的支持…………………………………………………………………6

3.3生态旅游消费趋势的推动………………………………………………………7

3.4本章小结…………………………………………………………………………7

第4章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8

4.1旅游产品结构单一………………………………………………………………8

4.2景点小散弱差情况严重…………………………………………………………8

4.3旅游企业投资分散………………………………………………………………8

4.4主要客源市场被分流……………………………………………………………9

4.5生态环境隐患突出………………………………………………………………9

4.6景区景点管理水平落后………………………………………………………10

4.7旅游受季节限制………………………………………………………………10

4.8旅游服务水平总体偏低………………………………………………………10

4.9本章小结………………………………………………………………………11

第5章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的发展策略…………………………………………12

5.1加强草原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挖掘……………………………………………12

5.2提升现有旅游产品的体验价值………………………………………………12

5.3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12

5.4进行草原旅游市场细分………………………………………………………13

5.5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力度………………………………………………………14

5.6加强景区景点行政管理………………………………………………………14

5.7大力开展草原冬季冰雪旅游…………………………………………………14

5.8加强人才培养以提高服务质量………………………………………………15

5.9本章小结………………………………………………………………………15

结论……………………………………………………………………………………16

参考文献………………………………………………………………………………17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的背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旅游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发展势头最强、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其对区域就业的带动性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显现出来。

当今,由于依赖于草原进行远足旅行、狩猎、观光、休闲度假以及宗教或文化活动的人不在少数,所以世界上拥有大片草原的国家都非常重视草原旅游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草原旅游的发展对旅游区周围的农村经济环境起到了带动作[1]。

1.1.2选题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民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旅游业因此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而呼伦贝尔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非常希望改变自身的落后面貌,想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以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因此发展旅游产业成为其重要举措,特别是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草原旅游事业。

本文意在从呼伦贝尔开展草原旅游活动的实际情况出发,站在客观的角度上,为其特色草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1.2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于草原旅游发展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成果是近十几年出现的。

1.2.1国外研究现状

近十几年来,国外关于草原旅游的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利用草地景观为旅游者的活动进行服务。

这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关于草地景观上游乐设施的颜色评价问题,即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公众最喜欢的草地上游乐设施的种类、外形和颜色等。

国外研究表明,对草地娱乐设施和道路的设计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手段来辅助完成。

对草地景观游乐价值评价的结果还表明远处景观元素的种类、草地周围景观元素、草地类型、大小、颜色、观赏植物的存在以及草地上便利设施的种类和颜色等极大地影响了草地景观的美学价值,而美本身又会带来经济价值。

1.2.2国内研究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以来,我国学者开始关注草原旅游的发展。

对发展草原旅游的资源基础与地域进行调查,评价发展草原旅游的可行性与地位,并提出一些草原旅游发展的制约问题,如旅游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旅游产品文化含量少,经营方式粗放,接待型旅游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旅游市场营销手段较少,旅游季节性影响相对较大,缺少地区整体形象和旅游产品品牌效应等等。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本文从呼伦贝尔发展草原旅游的资源出发,在对其进行了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的分析和评价后,结合当前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了呼伦贝尔在发展草原特色旅游过程中存在的小、散、差、弱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提出了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体验价值、保护旅游资源、进行市场细分等相应的发展策略。

1.3.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在立题之初,通过图书馆及互联网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大量的搜集工作,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客观依据。

2、描述性研究法:

在研究的时候,对已经存在于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

3、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客观事实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上升为其日后继续发展的一种经验。

1.4本章小结

本章对《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的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化的阐述,为本文的进一步论述进行了铺垫。

 

第2章呼伦贝尔草原旅游资源概况分析

呼伦贝尔位于中国雄鸡版图的顶冠,处于三国的交界处,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部分。

呼伦贝尔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那里人们和谐发展,土地宽阔,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势,文化底蕴丰厚。

呼伦贝尔的草原旅游资源以呼伦贝尔市范围内的草原为主。

草原景观以其辽阔、坦荡、悠扬、蕴含天人合一的文化而著称,它与数以千计的草原植物、动物及传统游牧文化、风土人情相结合,极具旅游价值,构成一类旅游目的地[2]。

也就是说,从旅游学的角度来看,草原旅游资源既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也包括人文旅游资源。

因此,本文中的草原旅游资源既包括草地资源和以草原为载体的其它自然资源,同时也包括在草原上生活的少数民族创造的独特游牧文化。

2.1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自然资源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西麓,是牧业四旗:

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旗、鄂温克旗和海拉尔区、满洲里市及额尔古纳市南部、牙克石市西部草原的总称。

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依次为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三个地带,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

呼伦贝尔草原的景观类型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2.1.1草甸草原景观

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地的岭东和岭西的两个山麓和呼伦贝尔高原的东部,处于草原向森林的过渡地带。

它所呈现的是森林植被和草原植被共同存在的景象。

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最优良的天然植被聚集地,也是全区草原带中湿润程度最高的地区。

2.1.2山地草甸景观

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坡地海拔1200至1500米一带以及平缓台地和沟谷区域,它是以多年生中生莎草、禾草和杂类草占优势的草原景观类型。

2.1.3沼泽草地景观

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境内的河流两岸终年或季节性积水的湖泊和湖泊周围的浅水区域内,它是由水生或湿生植物组成的草原景观类型。

2.1.4典型草原景观

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高原中西部,是中国最优良的天然放牧基地和割草基地,也是自治区面积最为广大的牧场。

2.1.5低平地草甸景观

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境内的沿河流两岸以及湖泊周围、地表水丰富且与地下水沟通的平原低地区域及丘间凹地,是以多年生中生禾本科、莎草科植物为主要组成部分的草原景观类型。

2.2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文化资源

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不断与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创造发展了与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并列的牧业文化,也称为草原文化[3]。

呼伦贝尔草原历史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是呼伦贝尔旅游资源的灵魂。

2.2.1少数民族资源

呼伦贝尔草原以其富饶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中国北方诸多游牧民族,因此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摇篮”。

这其中,除了蒙古族以外,还包括了“三少民族”达翰尔、鄂温克、鄂伦春,它们大多保留着原始的生活方式,民族底蕴浓厚。

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巴尔虎蒙古族和布里亚特蒙古族也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区别于内蒙古自治区其他地区的蒙古族,特色鲜明。

2.2.2民俗节庆资源

蒙古民族有着非常丰富的节庆活动。

每年7月份举行的草原“那达慕”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节庆活动。

所谓“那达慕”大会,是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蒙古、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人民的盛大集会。

它的前身是“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

在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草原上的其他节日还包括伊慕额节、米阔鲁节、瑟宾节和篝火节等。

2.3本章小结

呼伦贝尔发展草原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不仅仅体现在它拥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污染最少的草原,同时还体现在呼伦贝尔草原承载的独特草原游牧文化及蒙古族民俗风情上。

呼伦贝尔的草原旅游资源是发展呼伦贝尔草原旅游事业的基础。

 

第3章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背景及机遇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而旅游作为高层次的精神消费形式,被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所追捧。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呼伦贝尔理应抓住大好机遇,促进自身草原旅游事业的发展。

3.1国家政策的扶持

我国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产业结构进行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国家对西部落后地区在产业政策、财政支付、基础设施投资、招商优惠、生态改善工程等方面都加大了支持力度,成为西部旅游发展强大的推动外力。

并且,国家鼓励少数民族地区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外引内联,发展边境贸易,支持少数民族地区通过积极稳妥的改革,推动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国家先后设立了“民族地区补助费”、“民族地区机动金”,实行定额补助制度,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扶贫贴息贷款和以工代赈资金,支援民族地区的建设。

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并促进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的改革,对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2地方政府的支持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各级政府均对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在1991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及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定中就明确地指出了“要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并进一步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中,则进一步了“要切实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实现加快脱贫致富的高效产业,并将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快发展速度,使之尽早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观点。

在内蒙古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在战略高度上再一次强调了旅游业上带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手段。

在历次旅游工作会议中,也都提出了要把草原旅游作为内蒙古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的首要旅游产品。

由此可见,草原旅游是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产品的主体和形象品牌[4]。

3.3生态旅游消费趋势的推动

所谓生态旅游是一种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

它的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前提是保护生态环境,准则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生态旅游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特殊区域的人地关系[5]。

因此发展生态旅游必须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采取生态友好的方式,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从而获得身心双层面的愉悦。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必然的选择,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历史资源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并将成为21世纪世界旅游业的主流[6]。

当今,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2005年,呼伦贝尔市抓住这一机遇,依托于自身独特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提出了建设“中国北方原生态旅游胜地”的发展定位,并确定了“旅贸活市”的发展模式,着力实现旅游业在发展上新的突破。

3.4本章小结

无论是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还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扶持政策,客观上都为呼伦贝尔发展草原旅游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此外,生态旅游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也为其草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第4章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呼伦贝尔地区最早开展的旅游项目就是草原旅游,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从呼和诺尔草原旅游景区和巴彦呼硕草原旅游景区建立试点开始,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已经进行了将近四十年。

在这四十年当中,呼伦贝尔的草原旅游虽然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4.1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目前,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内容极为单一,绝大部分的旅游产品都集中在草原观光的层面上,档次低,内容不丰富,文化含量少,民族特色不突出,总体仍然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

再加上草原的辽阔和平坦,使之在小范围内很难有明显的变化,无论走到哪里都是“蓝天、白云、绿草、和蒙古包”的组合,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旅游者的审美疲劳,逗留时间减少。

而少数民族民俗风情部分虽然也有开发,但多为骑马、吃蒙餐和篝火歌舞表演欣赏等,缺乏层次感,没有对蒙古族的游牧文化的精髓进行深刻地挖掘,不免落入俗套。

景区景点过度雷同,还导致了低水平恶性竞争的发生,即旅游经营者进行价格战,在消耗了旅游资源的同时无法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4.2景点小散弱差情况严重

由于开展草原旅游所需要的经营成本相对较低,再加上国家和自治区各级地方政府鼓均对改变草原生态资源的利用方式进行政策引导,鼓励牧民在继续畜牧业生产的同时发展旅游产业,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使得近年来呼伦贝尔草原上以单个牧民家庭为单位的旅游景点大量出现。

在现有市场没有扩大的情况下,大量盲目加入竞争者加剧了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

这些小、散、弱、差的景点不但提高了基础设施集中建设的难度,增加了旅游行政管理的成本,同时也严重威胁了草原生态环境。

4.3旅游企业投资分散

在呼伦贝尔当地,除了少数几家国有旅游企业之外,绝大部分的旅游企业都是由私人投资兴办的。

它们有限的资本实力使得当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宣传促销停滞不前,接待能力有限,且旅游服务水平低下,综合竞争能力羸弱;陈旧落后的管理思想使得企业管理者至今都“投入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作为其经营的首要目标,甚至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

这种狭隘的发展理念很难使他们真正注重自己的服务质量和企业文化。

以上两点直接导致了呼伦贝尔至今仍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拥有绝对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知名草原旅游品牌,更不要说在世界范围内了。

而我国的草原旅游目前仍处于观光为主的阶段,因此草原旅游地的空间竞争受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的影响[7],即旅游者通常情况下只选择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品牌效应的地点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

4.4主要客源市场被分流

近年来,内蒙古草原旅游面临来自周边省市的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

北京、河北、吉林、宁夏、甘肃、新疆、陕西等省市地区的草原旅游也在大力开发中,并成功地抢占了一部分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对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旅游进一步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同时,蒙古国草原旅游的异军突起使得其在草原旅游领域也分得很大一杯羹,进一步分流了内蒙古海外客源市场。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大形势、大背景下,呼伦贝尔大草原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想要在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更显不易。

然而,现阶段的呼伦贝尔地区的草原旅游开发往往只是从自身所具备的生态资源条件出发,忽略了对旅游客源市场的调查与分析,不能很好的掌握和了解客源市场的需求所在,盲目开发的结果是既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又不能很好地填补草原旅游市场在细分上的空白。

“靠天吃饭”使得呼伦贝尔草原旅游无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4.5生态环境隐患突出

草原旅游的资源条件和经营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在大面积区域内成为支柱产业,只能起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无序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却可能是更广泛的[8]。

草原旅游如若开发不当,势必会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对草地的直接践踏、对草原植被的采摘和折损、旅游工程建设对草地的大量侵占、以及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的不当排放,例如生活用品、食品包装等。

同时,由于旅游者对当地旅游纪念品的大量需求,还对草原旅游地及其中的植物、动物产生干扰和胁迫[9]。

以上种种均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土壤、水体、大气和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该生态区域出现地表裸露、水体富营养化、大气质量下降,土壤板结、植物损伤等生态环境退化或破坏现象。

4.6景区景点管理水平落后

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开发中还普遍存在着现代管理专业知识缺乏、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人员配备不齐的现象。

旅游行政管理的落后也使得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完善,一旦出现问题,在解决的过程当中无理可考、无据可依。

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没有完全建立,对草原旅游区的管理也较为粗放,游客数量没有实行控制管理,忽视了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对直接从事旅游服务的导游、司机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也没有较细的管理细则,约束力较弱,不利于整个行业的规范。

这些都导致了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在发展过程当中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协调。

4.7旅游受季节限制

呼伦贝尔草原每年的五月底开始返青,6月中旬达到最佳状态,草原的旅游季节也由此开始。

但是到了8月初,牧民就已开始收割牧草为过冬做准备了,草原也也开始发黄。

如此看来,草原旅游的黄金时期相对集中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这不但考验着旺季时景区景点的接待能力,同时也考研着旅游从业人员在繁重的工作强度下能否保持高水准的服务质量。

而一旦进入淡季之后,大量旅游接待设施被闲置,造成了浪费。

呼伦贝尔冬长夏短的特点给草原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季节限制过强明显阻碍了呼伦贝尔草原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4.8旅游服务水平总体偏低

在呼伦贝尔草原,为了降低人工成本,许多旅游企业都将旅游服务人员的数量降到最低,在这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当地的农牧民充当的,他们大多文化素质偏低且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服务意识差。

且一旦旅游旺季到来,很多的旅游工作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超负荷工作。

在这种状态之下,旅游服务的质量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4.9本章小结

现如今,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发展虽然处于新的历史阶段当中,但是其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概括起来即为小、散、差、弱。

呼伦贝尔若想使草原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