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10.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9424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文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文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文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文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论文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论文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论文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论文1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论文1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论文1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论文1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论文1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论文1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论文1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10.docx

《论文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10.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文10.docx

论文10

人口红利的消失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我国GDP年均增长9%以上,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称其为“中国奇迹”。

中国经济腾飞的契机除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进入“中间高,两端低”的人口年龄结构阶段,即劳动年龄人口多、老少儿抚养负担轻,我国迎来了人口红利期。

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我国有1/4以上的人均GDP的增长是靠人口年龄结构优势获得的。

然而2010年春节后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用工荒”,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不再突出,国内外的专家们纷纷发出“刘易斯拐点”的警告,认为中国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或已经结束,不管“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中国的人口红利确实在衰退。

本文通过研究人口红利的消失,分析我国人口红利现状,认为人口红利消失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对劳动力供给数量不足和质量不足并存、储蓄率降低导致投资减少、老龄化加剧,冲击社会保障体系、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经济问题等挑战,急需制定措施以实现人口红利效应最大化。

 

[关键词]人口红利;消失;经济发展;影响

 

[Abstract]From1980totoday,China’srapideconomicgrowth,ChineseaverageannualGDPabove9%.ThekeyfactorinChina'seconomicdevelopmentisthechangeinpopulationagestructure.Inthe1980sChinahasenteredthe"middlehighandlowendsof"populationagestructurephase,hasusheredinademographicdividend.Demographicdividendforeconomicdevelopmenthasagreatroleinpromoting.However,Chinaisseeingamassive"laborshortage"afterthe2010SpringFestival,comparativeadvantageofcheaplaborisnolongerprominent.Theexpertsathomeandabroadhaveissueda"Lewisturningpoint"warningthattheChinesedemographicdividendperiodisabouttoendorhasended.Whether"Lewisturningpoint"soon,China'sdemographicdividendisindeedinarecession.Bystudyingthedisappearanceofthedemographicdividend,analyzesthestatusquoofChina'sdemographicdividendthatthedisappearanceofthedemographicdividend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Facedwiththeshortageoflaborsupplyandinsufficientnumberofqualitycoexist,lowersavingsratesleadtoreducedinvestment,toagingandotherchallenges,theurgentneedtodevelopmeasurestoachievetheeffectofmaximizingthedemographicdividend.

 

[Keywords]demographicdividend;disappear;economicdevelopment;influence

 

目录

引言

1.人口红利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

1.1人口红利概念················································2

1.2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

2.中国人口红利的获取及衰退···································3

2.1中国人口红利的获取·········································3

2.1.1中国人口红利获取的背景··································3

2.1.2中国利用人口红利的政策制度基础·························4

2.2人口红利的衰退现状·········································5

3.人口红利衰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7

3.1人口红利衰退带来的机遇·····································7

3.1.1加速产业升级··············································7

3.1.2提升居民消费··············································7

3.2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挑战······································8

3.2.1劳动力供给数量不足和质量不足并存························8

3.2.2降低储蓄率·················································8

3.2.3老龄化加剧,冲击社会保障体系·····························9

4.实现人口红利最大化的对策···································9

4.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9

4.2改善城乡二元制度,促进流动量流动·······················10

4.3建立起覆盖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10

4.4普及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11

4.5调整人口生育政策··········································11

结论·····························································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引言

上世纪东亚奇迹的出现引起了世界众多经济学家的关注,相继有许多学者通

过研究人口红利期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效益来解释东亚奇迹。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现代经济建设迅猛,我国GDP年均增长9%以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更将这种惊人的经济现象称为“中国奇迹”。

然而2010年春节后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用工荒”,由其是珠三角地区,中国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不再突出,越来越多外资企业撤离内地选择到越南、马来西亚等东亚国家。

国内外的专家们纷纷发出“刘易斯拐点”的警告,认为中国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或已经结束,不管“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中国的人口红利确实在衰退。

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研究人口红利的消失,分析我国人口红利现状,以此来分析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从中得到对策。

关于人口红利的消失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研究,许多国内外文献都有比较鲜明和深入的见解。

许多文献资料都通过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认为人口红利对经济起促进作用,从而分析改革开放后人口红利期对中国经济的极大推进作用,并分析伴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人口红利即将结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各方面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本篇论文将在参考各类文献的基础上,重点从人新中国以来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建设带来的极大促进作用以及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我国人口红利衰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把挑战变为机遇实现人口红利最大化进行分析。

该篇论文将在查阅各种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时事政策的发展,运用经济学中学习到的知识分析整合,通过数据分析法,辩证法,比较分析法等在结合我国经济和政治政策的基础上,在一个宏观的角度上分析,由整体出发再从各个较小的切入点层层递进进行整理分析,结合众人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观点。

 

1.人口红利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1人口红利概念

“人口红利”一词,在1998年由联合国人口基金在《世界人口现状(1998)》中正式使用,使“人口红利”这一概念逐渐为学界认同和使用,“人口红利”学说也由此不断丰富和深刻。

“人口红利”最早在1997年出现,是安德鲁·梅森(MasonAndrew)提出的经济学概念,在他那篇仅有4页的论文“PopulationandtheAsianEconomicMiracle”中,通过分析上世纪引发世界瞩目的东亚奇迹中的主要国家如日本、韩国、台湾等从而得出人口年龄结构因素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显要作用。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和少儿比重小,老年人赡养率和少儿抚养率都比较低,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抚养负担轻,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人口年龄结构,在一段时间内国家经济都呈现上升状态,又叫“人口红利窗口”。

目前,对于人口红利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人口红利的定义也众说纷纭。

1.2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人口红利阶段人口抚养负担的下降造就了更具生产性的人口年龄结构,即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高储蓄率,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巨大引擎,若是能够合理且较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这将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抚养系数降至0.6以下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将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

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人口年龄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的“人口红利”期,预测持续到2025年左右。

受人为的政策因素影响,我国人口结构转变迅速,仅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近百年才能完成的人口转变过程,由此我国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显著,引起了包括政治和经济领域在内的学者、政要人士的关注。

人口红利的实质就是劳动力占人口总数的比重大,能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所以说,人口红利对生产领域最直观的影响体现在劳动力供给数量上,就是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这就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充足的劳动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同时由于恰逢第二次全球产业转移,吸

引了大量国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等相关产业的投资,吸纳了大量外国资金流入和降低了就业压力,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这一时期劳动力人口在人口总量中所占比重大,这就意味着劳动力人均社会负担较轻,这是实现社会高储蓄率的重要条件之一。

储蓄是投资的重要来源,储蓄可以转变为投资,所以储蓄率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虽然老年人比重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少儿抚养比的下降速度是大大快于老年人赡养率的提高的,所以社会总体抚养压力较低,得以使更多的劳动力从非生产性劳动部门转移到生产性劳动部门。

社会抚养压力较低使人们的生活日渐宽裕,必要支出减少,有更多的收入作为储蓄资金,而这些储蓄会转化成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2.中国人口红利的获取及衰退

2.1中国人口红利的获取

劳动力充足的人口年龄结构是人口红利发挥经济盈余效应的潜在机会,能否真正发挥出经济盈余效应,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发展环境。

中国能在短时间内成功地进入“人口红利”期,并取得不俗的经济建设,得益于中国及时实施了一系列较为有利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塑造了较为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2.1.1中国人口红利获取的背景

(一)改革开放大环境

中国能够不错失时机地比较充分地利用人口红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时间与人口红利期开启的时间高度吻合。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直至今日将近40年,而人口红利期也是从20世纪80年代延续至今。

可见在时间上,二者出现和发展的时间是高度重合的。

改革开放大背景为吸收和利用人口结构转变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而人口红利为改革开放的推进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在出生率持续下降的人口转变阶段,形成的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持续走高、抚养负担持续下降以及老龄化程度虽缓慢提高但还不造成大负担这样一个具有高度生产性的人口年龄结构为改革开放大环境下的高速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保障。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央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成功政策。

(二)城镇化稳步前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不仅促进了城市化、城镇化和工业化之间的平衡,而且为中国庞大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满足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逐渐取消了一些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中国进入“人口大流动”时代,除了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更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和生活。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1978年~2011年的30多年间,中国城镇化率从17.9%上升到51.27%,年均增长率达到1%,城镇人口从1.72亿增加到6.9亿。

人口城镇化从优化劳动力配置、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消费需求等方面促使人口红利效应被更好地发挥利用。

(三)国际产业转移进程加快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趋势下,处于国际产业链末端的加工制造业逐渐从发达国家转入至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其中,人口年龄结构转变所带来的庞大而廉价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成为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开放,在东部沿海地区设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优化投资环境,充分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吸引国际产业转移。

欧美、日本、亚洲四小龙等通过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等途径对中国的产业转移不断加速。

在外部不断增强的产业转移投资与政府积极推出的优惠政策共同作用下,中国日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成为“世界工厂”。

2.1.2中国利用人口红利的政策制度基础

(1)经济政策

中国实施的一系列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是人口红利得以比较充分利用

的先决条件。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实施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工业、从国有企业改革到非公有经济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全面改革,取得了瞩目成就,实现了GDP年均增速9%的经济奇迹。

如果没有正确的经济政策支撑,中国人口红利恐怕难以发挥经济效用,那么持续三十多年的经济飞速发展也将不存在。

因此,正确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战略是吸收和利用人口红利的政策基础。

(2)人口政策

推行计划生育是加快人口转变进程以及迎来人口红利的政策前提。

20世纪70年代,中国为了控制膨胀的人口从而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从1990年开始,出生率稳定下降,并继续实施“少生优生”、“晚婚晚育”、“提倡一胎,控制二胎”,不断对控制人口增长加大力度。

严格而又成功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快速下降到2011年11.93%和4.79%的低水平。

人口出生率的快速下降使得劳动力承担的抚养负担不断减轻,构成人口红利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3)教育普及政策

教育水平大幅提高是人口红利得以与经济发展结合并最大化发挥盈余效应的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力实施一系列;,Z教育政策下,政府不断增加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

其中,两个最为重要的政策是1986年以《义务教育法》实施为标志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政策”和1999年开始大力实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既使中小学教育普及至全国大众,又兼顾培养高等教育人才。

时至今日,高等教育普及政策逐渐完成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飞跃,使得人口素质得到整体提升。

2.2人口红利的衰退现状

人口结构是动态的,它会随着时间不断改变且不可重复,因此人口红利不是源源不断的。

21世纪以来中国劳动力充足比较优势逐渐消退,期间出现过两次大规模加薪潮,2010年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用工荒”,其中珠三角劳动力缺口超200万。

如下图1所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比200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

1980年后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2000年到2010年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增长1.07%下降了0.5%。

虽然出生率持续降低,但预测中国少儿抚养负担下降比率和总抚养负担下降比率在2012年左右达到最低点。

 

图1(资料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未来,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将使老年人赡养负担加重增速,劳动力负担将由轻转折到重。

随着老年人赡养负担的日益加重,中国提前进入发达国家所处的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加剧将带来诸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图2中,2010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72%。

同200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当一个国家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就进入了长寿社会,而我国在1996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就超过70岁。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制定计划生育政策、改革开放后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及生活压力的加剧,我国生育率持续走低,致使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不再充裕。

《联合国人口展望》预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到2015年将会停止增长并随后转为负增长。

③此后,人口负债开始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图2(资料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3.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人口红利”的衰退是一把双刃剑,不少人对中国即将消失的人口红利感到忧心忡忡,人口红利消失必然会带来严峻挑战,但它也能为中国加快实现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由储蓄拉动经济转变为由消费拉动经济提供契机。

3.1人口红利衰退带来的机遇

3.1.1加速产业升级

经济学家蔡昉认为,“人口红利”消失并不完全是件坏事,它能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契机。

“人口红利”的衰退,逼迫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简单粗放方式向创新的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传统制造企业不得不摆脱对低成本劳动力的简单依赖,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加快自主创新,提升盈利能力。

劳动力供需矛盾,市场的“逼迫”压力,体制的激励和约束,这些都可以转化为企业的内生动力。

3.1.2提升居民消费

中国持续多年的40%的高储蓄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充足的资本积累,保障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高储蓄不会永远存在。

高储蓄意味着低消费,过高的居民储蓄率,必然会导致长期消费倾向消极,不利于扩大内需,阻碍经济增长。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已经由1952年的83.6%下降到2003年的56%左右。

我们要把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转变为消费推动的经济,“人口红利”的消失将促进这种转变完成。

创造价值的适龄劳动人口下降,需要养老消费的老年人增加,人们抚养负担加重会扩大消费需求使得整个社会总的储蓄率下降。

3.2人口红利衰退带来的挑战

3.2.1劳动力供给数量不足和质量不足并存

人口红利的衰退伴随着劳动力质量上的不足和供给上的不足,必将会使经济发展失去长久的活力,从而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转型。

在供给数量上的不足:

随着“婴儿潮”时期的人口逐渐步入老年阶段,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重从2010年开始迅速下降。

目前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撤出了中国,投资于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随着人口红利消失,我国的劳动力数量充足优势明显减弱,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减少,供需之间差距越来越大。

在劳动力供给数量上的不足,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连续几年出现的“用工荒”现象就是很好的例子。

经济建设中劳动力数量的缺乏,将直接阻碍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和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劳动力供给不足引发了加薪潮表明中国人口红利,尤其是个人合理利益遭到严重剥削,抑制了劳动力的有效供给。

在供给质量上的不足:

低性质人口红利未根本改变。

从大学扩招政策实施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严峻,这现象似乎表明高层次劳动力过剩。

但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的调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比重超过80%,仅10%受过专业技能培训。

劳动力素质低下不仅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也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人口红利的最大化实现。

可见中国的人口红利是低质人口红利,并未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建立在简单利用劳动力基础上的人口红利难以保持经济发展的长久活力。

3.2.2降低储蓄率

储蓄是资本积累和投资的重要来源。

增加的储蓄是增加的资本的来源。

因此,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在“人口红利”的黄金时期,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大,意味着劳动力抚养负担低,即平均每个劳动者需要赡养的老人和孩子数量较少,储蓄率随着负担下降而增高。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升高,养老所需要支付的资金加大,居民可用作储蓄的资金将会出现减少的趋势。

资本积累以及与此相关的储蓄率,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高储蓄率如果持续下降,银行里的钱大量流进市场,使市场资金供过于求,会引发通货膨胀现象,物价过高,会对社会造成不良的破坏。

3.2.3老龄化加剧,冲击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过早进入老龄化是整个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在蔡舫看来,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人口红利”将逐渐衰退,与之对应的“人口负债”则将逐渐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

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居世界首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大且老龄化趋势增速明显,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1/5,“空巢”老人比重增大,农村养老问题严重,养老体系不健全日益突出。

而最现实最迫切的压力就是养老金的来源和支付。

时至今日,中国养老保障体系问题重重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4.实现人口红利最大化的对策

目前人口红利衰退已经是不可回避问题,政府应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前的“人口红利”、积极防范“人口红利”转为“人口负债”问题,实现“人口红利”效应最大化。

4.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

如果要解决“刘易斯拐点”带来的种种问题,就必须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增长方式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转变。

当前,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政府的重点工作。

不久前公布的“十二五”规划,更是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人口年龄结构中适龄劳动力比重下降,劳动力抚养负担上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经济集约型增长和提高劳动者生产效率的关键途径,也是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节点。

所以,只有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来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才能使经济增长方式向全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