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9538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

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

2011—2012学年广州市四校高二联考语文试题

2012年1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为150分。

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稽查/稽首瞠目/蹚水干涸/隔阂

B.慰藉/狼藉裨益/婢女塑造/追溯

C.称谓/称心梦魇/笑靥伺候/对峙

D.间距/间断栈道/饯行炽热/叱诧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韩寒和郭敬明等一批“80后”作家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某些过激的行为和言论。

B.青岛一名骑马上班的男青年被民警拦住,当时围观的市民对男青年的做法不赞一词,甚至指责他骑马上下班是“搞噱头”、“威胁交通安全”。

C.“山寨”行为不仅损害正规厂商利益,而其产品质量的良莠不齐也会给消费者带来某种程度的损失,所以有人高举反“山寨”大旗,有其合理性。

D.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而随着金价下跌势头升级,紧张、焦虑的投资者们每次交易都如履薄冰,及时锁定利润的理念深入到每位交易者的内心。

3.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A.甘肃省“11.16”致19名幼儿死亡的校车交通事故,暴露出一些地区存在校车安全管理方面措施不到位、监管不严厉、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等严重问题。

B.叙利亚政府没有在阿盟规定的最后期限内签署同意阿盟派遣观察团的协议,这种态度,导致了阿盟决定立即采取对叙利亚实施经济制裁的措施。

C.有消息称,德国财长正在为希腊可能的破产做准备,虽然希腊随即否认,但这一消息使得投资者对希腊是否将被“开除”出欧元区的担忧持续加剧。

D.广州入围全国文明城市候选名单,是全市各部门及广大群众在“创文”工作中共同努力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我们期待广州实现跨入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

4.下列有关文化方面的常识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古代书信体颇为丰富:

“书”,指一般书信,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与微之书》;“表”,是写给长辈、尊者的书信,如《出师表》《陈情表》;还有“疏”,也指书信,后来专指给皇上的奏章,如《论积贮疏》。

B.古时候讲究谦辞敬辞的使用,如表示谦逊的自我称呼,“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寡人将加大诛于子”“若望仆不相师”“妾当作蒲苇”,敬称对方的如“孰与君少长”“少卿足下”“公教晞以道”。

C.诗人自称居士者多,许多是因为参透人生之后对佛禅的向往和依归。

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欧阳修号“六一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等等。

也有叫道人、散人的,如姜夔号“白石道人”,罗贯中号“湖海散人”。

D.近体诗包含有绝句和律诗。

其中律诗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共八句;中间二联要求对仗,如我们学过的王维的诗“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杜甫的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9题。

李姬传【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贞丽。

贞丽有侠气,尝一夜赌,输千金立尽。

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

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土大夫贤否,张学士博、夏吏部允彝亟称之。

少,风调皎爽不群。

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

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

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初,皖人阮大钦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①,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

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

大钦不得已,欲候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

姬曰:

“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钦意。

姬私语侯生曰:

“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

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氏负至交乎?

且以公子之世望②,安事阮氏!

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

”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

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③。

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

“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④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且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

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

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

姬固却之。

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姬叹曰:

“田公岂异于阮公乎?

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

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

”卒不往。

【注】①论城旦:

被定罪判刑。

城旦,古代刑罚名。

②世望:

家世和名望。

③下第:

指侯方域应试未中。

④东汉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将,以职称名中郎。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发:

演奏

B.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偿:

偿还

C.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首:

带头揭发

D.乃假所善王将军假:

借助

6.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清议所斥所交接皆当世豪杰

B.姬为其养女其人有高义

C.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奈何以阮氏负至交乎

D.非结客者王将军者殊怏怏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姬“见识卓异,风骨凛然”的一组是

①所交接皆当世豪杰②能辨土大夫贤否③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④歌琵琶词以送之⑤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⑥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②⑤D.②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李姬母亲有侠气,是为了衬托作为养女的李姬有乃母之风,为后面直接写李姬的“皎爽不群”埋下了伏笔。

B.皖人阮大铖者依附魏忠贤,被定罪判刑,为清议所斥。

当时王将军不断拉拢,侯方域终于向阮氏屈服。

后在李姬的劝说下,侯生与王将军断绝了来往。

C.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为聘,邀李姬见面,李姬断然予以拒绝,因为田仰与阮大铖有牵连,李姬孤标傲世的性格于此可见一斑。

D.本文章选材精当,通过含蓄委婉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美丽绝伦、不慕荣利、不屈服权势、对社会政治保持清醒认识的、情义深重的歌伎形象。

9.

(1)断句。

(3分)

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且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①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氏!

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

(4分)

②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

(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幽居初夏(南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

[注]这首诗是陆游闲居家中所作。

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题目为“幽居初夏”,诗人怎样去表现居所之“幽”的?

试作分析。

(3分)

(2)这首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前后发生了变化,请简要分析。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2)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3)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4)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今已2000年。

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

历史上真实的佛教决不是一种孤立的信仰,它一直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各种哲学思想,民间的风俗习惯,社会道德乃至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结合在一起。

中国佛教虽然与印度佛教有渊源和继承关系,但佛教传入中国后,就逐步结合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接受着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和改造,然后才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并产生了大量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精神和新面貌。

中国佛教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成为中国文化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佛教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汉代佛教。

这时佛教刚传入中国,以佛经翻译、解说、介绍为主,翻译的主要是禅经和《般若经》。

这时期,人们把佛教看成是黄老之学的同类,禅学被看作是学道成仙的方术之一,佛教是在与道教方士思想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所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佛道时期。

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佛教。

此时佛教被大量翻译,中国僧侣佛学论著纷纷问世,般若学出现了不同学派,民间信仰日益广泛和深入。

著名大师有道安、慧远、鸠摩罗什和僧肇等。

重要佛学思潮,一是般若学,二是因果报应和神不灭论。

当时不少统治者沉迷于神性的修炼,企求来生和永福。

此期,佛学受到了当时玄学的影响。

所谓玄学是以《老子》、《庄子》、《周易》这几部书作为基础结合当时的现实政策而发展成的一种不同于汉代经学的新理论。

它研究体用、有无、本末这样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广泛地影响了当时佛教的发展。

所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佛玄时期。

第三个时期是隋唐佛教。

这个时期,是佛教的全盛时期,也是它中国化的时期。

这时期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已极为丰富,随着政治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融合趋势的加强,佛教得到空前的发展,创立了不少新宗派。

如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三论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等。

每一宗都有自己的理论和修持体系,师道相传,谨守不变。

唐统治者(除唐武宗外)实行儒、佛、道三教并行政策,使佛教得以昌盛,同时促进了儒、佛、道的融合。

封建统治者利用儒学治世、佛学治心、道教养身的不同功能,使其作用互补,以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摄取儒、道思想,不仅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宗派,而且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理论。

如天台宗把道教的丹田、炼气等说纳入自己的学说,倡导修习止观坐禅除病法。

华严宗不仅把儒道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而且以《周易》的元、亨、利、贞四德配佛教的常、乐、我、净四德;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配佛家的不杀生、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

这就把佛教的理想境界、道德规范与儒家的德性、德行等同起来。

禅宗则更进一步,不仅不提倡念佛、拜佛、坐禅,甚至可以呵佛骂祖,主张性净自悟,凡夫即佛,在日常生活中即可实现成佛理想。

这种思想深受道家的自然主义、玄学家的得意妄言理论以及旷达放荡、自我逍遥的影响。

隋唐佛教的特点是系统性、宗派性。

第四个时期是宋元明清佛教。

此期的佛教由盛转衰(主要指汉族地区),佛教与本土固有文化和民俗进一步融合,在民间信仰上树立了广泛而牢固的基础,但并无新的宗派产生,主要是禅宗还在流传,其次是净土宗。

在理论方面也无创新,主要是证明佛教理论与正统的儒家思想不违背,提倡三教融为一体,表面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也掺杂了佛教思想。

概括这一时期佛教的特点是,结合了中国封建政治、伦理,使之更加中国化。

第五个时期是近代佛教。

此期,由于受到西方外来思想的冲击,佛教思想也无形中受到国外资产阶级哲学的影响。

佛教部分理论成为沟通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外来思想的一个中间环节。

特别是戊戌变法之后,一些倡导改良运动或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学者,对佛学理论都有所发挥,并且和新的思潮结合在一起,比如人人皆可成佛、利益一切众生以及无我等观念与众生平等、天下为公等思想是一致的。

这样的发挥可以引导、争取民众。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卷“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关于佛教的说明,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佛教自汉传入以来一直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各种哲学思想,民俗习惯,社会道德乃至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结合在一起,因此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B.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结合,所以和印度佛教在精神和面貌上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C.汉代人们把佛教看成是黄老之学的同类,学道成仙成为了人们修佛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这时期可以说是佛道时期。

D.华严宗受道家的自然主义、玄学家的得意妄言理论以及旷达放荡、自我逍遥的影响,主张性净自悟,凡夫即佛。

E.宋元明清时期,佛教没有新的宗派产生,在理论方面也没有创新,主要是证明佛教理论与正统的儒家思想不违背。

1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从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出发着重讲述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

B.在汉代以前,中国没有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到了近代,佛教部分理论成为了沟通传统思想和西方思想的纽带。

C.佛教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是它有利于统治者维护其阶级统治,可以借此钳制进步思想。

D.佛教与传统思想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佛教促进了传统思想的进步;传统思想也对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4.根据文意,按时间顺序列举佛教中国化过程的具体表现。

(4分)

15.从文中看,佛教为封建统治者甚至是后来的进步学者所重视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分)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18题    

                       清欢    林清玄

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

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

所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那种无奈。

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

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

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

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

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吵闹。

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圆通寺的山下,我们常常沿着上山的石阶,走走,坐坐,停停,看看。

我们顺手拈下山道两旁熟透的朱槿花,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春天才会有的欢愉。

后来,朋友到国外去了。

我又去了一趟圆通寺,寺院的门口摆满各种摊子。

有一摊是儿童坐的机器马,叽哩咕噜的童歌震撼半山。

有两摊是卖香肠的摊子,烤烘香肠的白烟正向那古寺的大佛飘去。

一位母亲因为不准她的孩子吃香肠而揍打着两个孩子,高亢的哭声尖厉而急促……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便沉默地转身离开了。

下山时的心情只是惆怅,心中浮起一首李觏的诗: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

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

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

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

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东栏梨花》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满城柳絮纷飞时,梨花盛开,这时,却另有一株梨花从东边栅栏间伸了出来,相比似乎让人有几分惆怅,但是,人生,看这雪一样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

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清朝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的:

“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

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

”此言极是。

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能体会人间清欢滋味的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浊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16.本文以“清欢”为题,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解释“清欢”二字的具体含义。

(3分)

17.作者在文中先后引了李觏的诗(“人言落日是天涯”)和苏轼的诗(“梨花淡白柳深青”),分别说说这两首诗在文中引用的意义。

(6分)

18.请联系文本和生活谈谈,在这个盛行物质追求的社会中,我们怎样才能获得清欢?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19.请围绕“雨”这个话题,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

(6分)

雨丝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叩响情感的门环。

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

20.你的意大利好友马世宁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

中国的农历新年快到了,请你给他写一封信,像王维一样描写冬夜图、春朝图以吸引好友来山中同游;你则可以介绍中国年的节日风俗,描绘中国新年的热闹图景,热情邀请他到中国过年。

(要求:

至少要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其中要包含有排比或对偶,使表达鲜明、生动,100字左右。

亲爱的马世宁:

*

*

你的好友:

ⅹⅹⅹ

二O一二年一月五日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句这样的话,说人面对生活的选择是,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后者,告诉人们要去适应。

适应,就是使自己去符合客观的条件和需要。

对人、对事、对环境,都如此。

对这样的一种人生态度,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

你是怎样看的?

请围绕“适应”这样的处世态度和方法,联系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明确立意;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自拟题目;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1—2012学年高二语文四校联考答案及细则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答案Cchēng/chèn,yǎn/yè,cì/zhì(Ajī/qǐ,chēng/tāng,héBjiè/jí,bì,sù,Djiān/jiàn,zhàn/jiàn,chì)

2.答案D“如履薄冰”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A“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善无缺,此处误用在后面直接接宾语;B“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

一句话。

现在也指一言不发。

这里两种意思与文意都不符。

C“良莠不齐”形容好人坏人都有。

此处对象不合。

3.答案B(A并列短语语序不当,应为“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监管不严厉”;C不合逻辑,投资者是担心希腊被“开除”出欧元区,应删去“是否”。

D成分残缺,缺“实现”的宾语,应在句末补上“……目标”。

4.答案A(表,奏表,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5.答案B(偿:

酬答、回报)

6.答案C(介词,因为。

A被动结构/所字结构;B人称代词,她的/指示代词,这;D代词,的人/助词,句中停顿)

7.答案D(①是李姬母亲贞丽结交朋友⑤只是通过母亲认识阳羡君⑥是田仰恼羞成怒,制造流言中伤李姬。

这三项与李姬“见识卓异,风骨凛然”无关)

8.答案A(B项,“侯方域终于向阮氏屈服”错,原文是说阮大铖试图拉拢,但侯方域并未屈服;C项,李姬断然拒绝是处于对爱情的忠贞,并不是因为田仰与阮大铖有牵连,且文章未提及这方面;D项,文章没有写到李姬的美貌;“语言含蓄委婉”,评价不准确。

9.

(1)答案:

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且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每错、漏、多三处扣1分)

(2)①答案:

况且凭着公子的家世和名望,怎能去结交阮大铖呢!

公子读遍万卷诗书,你的见识难道会比不上我这样的妇道人家吗?

”(“以”“事”【结交、巴结、效力、侍奉等】“后于”各1分,大意1分)

②答案:

而今却贪图钱财而赴约,这是我对公子的背叛呀!

(“利”“卖”【背叛、出卖】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名姬姓李名香,她的母亲叫贞丽。

贞丽颇有任侠的风度,曾经与他人赌博,一夜之间输尽千金。

她所结交的都是一些才华出众的人物,跟阳羡人陈贞慧特别要好。

李香是贞丽的养女,性格也很豪爽,而且聪明伶俐,略读点书,能辨别那些当官的是否正直贤明,张溥、夏允彝都屡次称赞她。

李香年少时风度爽朗美好,韵致超群。

十三岁那年,跟苏州艺人周如松学唱汤显祖《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四大传奇,而且能将曲调音节的细微变化尽情地表达出来。

她特别擅长《琵琶记》,然而不轻易唱给别人听。

商丘侯生,于崇祯十二年来到金陵,认识了李香。

她曾邀请侯生题诗,然后自己唱曲给他听作为酬谢。

当初安徽人阮大铖因奉承依附阉党魏忠贤而被判罪,削职后退居金陵,遭到正直言论的抨击。

实际上首先发难的是宜兴陈贞慧、贵池吴应箕,他们坚持得很有力。

阮大铖不得已,想让侯生从中斡旋,于是假手于好友王将军,每日送来美酒佳肴,陪同侯生一道游玩。

李香生疑道:

“王将军家境清贫,不是广交朋友的人,你何不问一问他呢?

”经侯生再三诘问,王将军于是屏退左右,转述了阮大铖的用意。

李香私下告诉侯生说:

“我从小跟随养母与宜兴陈贞慧君相识,他品德高尚,还听说吴应箕君更是铁骨铮铮。

而今他们跟你都十分友好,你怎能为了阮大铖而背弃这些亲朋密友呢!

况且公子你出身于世家,颇负名望,怎能去结交阮大铖呢!

公子读遍万卷诗书,你的见识难道会比不上我这样的妇道人家吗?

”侯公子听后大声叫好,从此便故意借醉酒而卧床不见,王将军心里颇不高兴,只得辞别而去,不再同侯公子来往。

没不久,侯生赴考名落孙山。

李香在桃叶渡设宴饯行,还特地唱了一曲《琵琶记》送他上路,说:

“公子的才华名声与文章词采都很美好,和蔡邕中郎不相上下。

蔡邕学问虽然不差,但难以弥补他品行上的缺陷。

如今《琵琶记》里所描写的故事固然虚妄,但蔡邕曾经亲附董卓,却是不可抹杀掉的。

公子秉性豪爽不受约束,再加上科场失意,从此一别,相会之期实难预料,但愿你能始终自爱,别忘了我为你唱的《琵琶记》!

从今以后我也再不唱它了。

侯生离开之后,原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黄金为聘,邀李香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