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9590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0 大小:6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0页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0页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0页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0页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0页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0页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0页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0页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0页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0页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0页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0页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0页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0页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0页
亲,该文档总共1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docx

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项目成果

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63

 

中等职业学校

助产专业

教学指导方案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助产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汇编,内容包括本专业课程设置、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专业设置标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

这些教学文件对中等职业学校助产专业的教学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配有光盘,盘中除本书内容外,还附有教育部以教职成[2000]7号文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23门文化基础课和部分专业技术基础课教学大纲,以供配套使用。

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通知

中等职业学校助产专业课程设置1

中等职业学校助产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9

遗传与优生教学基本要求9

疾病概要教学基本要求15

产科学教学基本要求35

妇婴保健教学基本要求44

中等职业学校助产专业设置标准(供参考)52

附录中等职业学校助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55

后记66

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教学指导方案的通知

教职成厅[200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有关部委(单位)教育司(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我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教职成[2000]8号),并在目录中确定了83个专业为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我们结合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组织有关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项目课题组,并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有关院校的大力配合下,开发了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包括专业课程设置、部分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专业设置标准(供参考)等〕,将分批印发给你们,请组织实施。

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体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业务范围、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是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教学文件,也是各地、各行业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指导职业学校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评价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同时,也为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毕业生进行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考核提供了依据。

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印发和实施,是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

各地、各行业教育部门在推动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实施中,要认真组织好培训工作,使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要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安排的指导和对教学过程的检查评估,进一步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切实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要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重点建设好一批设置合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重点建设专业示范点,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工作。

各地、各行业还应创造条件,组织开发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其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逐步完善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为及时向各地、各行业和各职业学校提供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我们已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分专业集册出版。

按照“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正以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组织编写和出版重点建设专业主干专业课程的国家规划教材。

各地、各行业教育部门要认真总结和收集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实施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报我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附件:

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目录

教育部办公厅

2001年8月6日

 

中等职业学校

助产专业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4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临床助产及母婴保健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临床助产、妇产科护理及母婴保健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知识结构与要求

1.理解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

2.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3.掌握助产和计划生育知识。

(二)能力结构与要求

1.具有规范地进行妊娠诊断、产前检查、正常接生、产后处理、新生儿处理及健康指导能力。

2.具有对产科急症初步应急处理的能力。

3.具有规范、熟练地进行常用护理操作的能力。

4.具有开展围产期保健、营养与膳食指导、计划生育指导的能力。

5.具有宣传优生优育知识和国家计划生育法规知识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热爱生命,能认真对待助产专业的学习与工作。

2.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初步的辩证思维方式。

3.建立医学的“洁净”观,不怕“脏”和累,科学地规范操作,爱岗敬业。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文化基础课程

1.德育(226学时)

(1)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

其任务是:

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法律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

其任务是:

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其任务是: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哲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

其任务是:

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语文(246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实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数学(264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

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

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

选学内容:

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4.英语(283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计算机应用基础(152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选学内容:

电子表格软件使用、数据库基本操作和使用。

6.体育与健康(204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7.物理:

总学时108学时,其中理论78学时,实验30学时。

8.化学:

总学时108学时,其中理论78学时,实验30学时。

(二)专业课

※9.正常人体学基础(165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了解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节,人体物质代谢的主要过程及规律;理解物质代谢与人体功能活动的关系。

能在标本上正确地辨认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能规范地进行人体机能实验操作。

※10.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57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致病微生物及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作用;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机理;了解机体常见的过敏反应疾病及其临床表现。

能在显微镜下正确地辨认主要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形态。

※11.病理学基础(57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主要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理解社会因素、心理、行为因素对疾病发生和转归的影响;能正确辨认主要器官的病理改变。

※12.护理概论(50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现代护理的一般理论;掌握病区护理管理、护理程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3.心理学基础(32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的基本知识。

※14.药物学基础(76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特别是妇产科、儿科常用药物)的基本作用、用途、给药方法、不良反应;初步掌握产科急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痫、宫缩无力、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呼吸衰竭、心跳骤停、各型休克、重症感染等的急救用药;理解孕妇围产期、妊娠期、哺乳期与新生儿的合理用药原则。

15.遗传与优生(57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个体发育、进化、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知识及人类常见遗传性疾病的预防;理解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深远意义;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宣教。

※16.护理技术(200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作方法;能规范地进行常用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的操作。

17.疾病概要(133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临床诊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检查方法;能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并正确记录;了解临床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和防治,以及相关疾病对妊娠造成的影响。

18.产科学(133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期妊娠诊断的基本知识及技能;掌握分娩过程、正常产程和异常产程,产科常见病及高危妊娠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胎儿监护基本知识;能识别异常新生儿的症状和体征;能规范地进行孕期检查、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能进行平产接生和产科常用手术操作。

※19.临床护理(399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整体护理的基本程序和意义;掌握临床常见症状护理方法和新生儿、婴幼儿、成人、孕产妇护理的基本知识;能规范地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20.妇婴保健(76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妇女五期保健的基本知识,妇科常见病的预防、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特点,理解新生儿常见病的防治;掌握婴儿喂养、乳房护理、儿童保健宣教的知识和技能。

(三)毕业实习

共40周,安排在县以上医疗机构进行。

其中产科14周(临产室8周,新生儿室2周,产科门诊4周),妇科护理6周,儿科护理6周,内科护理6周,外科护理6周,急诊室2周。

毕业实习的内容与要求如下:

1.产科

临产室:

会观察产程,能熟练地进行分娩三产程的处理,能熟练操作肛查,能规范地完成正常分娩接生10~15例。

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

能进行异常分娩的初步诊断与处理,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能规范地进行会阴切开缝合术和胎头吸引术。

能识别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晚期出血、妊娠合并症、高危妊娠等症,并进行初步的处理及护理。

能识别产后并发症,并进行初步处理和护理。

参与配合产科危急重症的抢救和监护。

2.新生儿室

能进行新生儿、未成熟儿、高危儿的喂养及护理,会鉴别新生儿产瘤和血肿。

能识别新生儿异常体征。

3.产科门诊

能独立进行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及门诊病例书写,能熟练操作骨盆测量、腹部四步触诊、胎方位诊断,会进行孕期、产褥期及母乳喂养的指导和护理。

4.妇科

能进行妇科病史收集,能规范地进行妇科检查,能配合医生进行妇科常用辅助检查,能对妇科常见病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能熟练地对手术病人进行手术前后护理,参与配合妇科危急重症的抢救和监护。

能对妇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指导。

掌握计划生育手术的操作常规。

5.儿科

能独立规范地完成儿科护理操作项目,能正确地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卫生保健指导。

6.内科

能独立规范地完成内科护理操作项目,能正确地对患者进行卫生保健指导。

7.外科

能独立规范地完成外科护理操作项目,能正确地对患者进行卫生保健指导。

护理技术操作内容分别在各科实习中进行。

(四)选修课

本专业选修课程分为必选课和任选课。

1.必选课

(1)计划生育政策法规

(2)人际交流与咨询技巧

(3)美育

(4)精神科护理学(已选学“精神卫生与行为学基础”课程者可免修本课程相应部分的内容)

(5)营养与膳食

(6)专业英语

(7)精神卫生与医学行为学基础

2.任选课(每学期安排30~50学时,每生选修时间不低于150学时)

卫生法规、健康教育、康复医学、医学文献检索、急救医学、社会学、人口学、健康教育、数学、计算机应用及其他文化基础课、针灸学基础。

各校可根据社会需求及学生爱好,调整任选课的内容。

五、考核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考试课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考查课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安排。

每学期考试课程为2~3门。

毕业实习应进行出科考核。

护理技术、产科学、临床护理三门课程技能考试成绩单列。

毕业考试科目为护理技术、产科学、临床护理,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

六、教学活动时间分配(供参考)

学年

讲授、实验实习及讨论

毕业实习

考试

入学毕业教育

假期

总计

1

37

4

2

9

52

2

38

4

10

52

3

38

4

10

52

4

40

2

2

2

46

总计

113

40

14

4

31

202

七、课程教学时间安排参考

 

学时数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

总计

理论

实践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1

2

3

4

5

6

7、8

18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40周

每周学时数

文化课

1593

1041

552

1

德育

226

186

40

2×18

2×19

2×19

2×19

2×19

2×19

2

体育与健康

226

20

206

2×18

2×19

2×19

2×10

2×19

2×19

3

语文

226

200

26

2×18

2×19

2×19

4×19

2×19

4

数学

264

204

60

2×18

2×19

2×19

2×19

2×19

4×19

5

英语

283

183

100

2×18

4×19

2×19

2×19

3×19

2×19

6

计算机应用基础

152

92

60

4×19

2×19

7

物理

108

78

30

4×18

2×18

8

化学

108

78

30

6×18

专业课

1435

933

502

续表

 

学时数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

总计

理论

实践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1

2

3

4

5

6

7、8

18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40周

每周学时数

9

正常人体学基础

165

115

50

6×18

3×19

10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57

40

17

6×9+

3×1

11

病理学基础

57

49

8

6×9+

3×1

12

护理概论

50

39

11

2×7+

3×12

13

心理学基础

32

27

5

2×16

14

药物学基础

76

62

14

4×19

15

遗传与优生

57

40

17

3×19

16

护理技术

200

40

160

6×19

4×9+

5×10

17

疾病概要

133

103

30

4×19

3×19

18

产科学

133

83

50

4×19

3×19

19

临床护理

399

279

120

4×19

7×19

10×19

20

妇婴保健

76

56

20

4×19

毕业实习

1040

1040

1040

选修课

264

264

2×18

2×19

2×19

2×19

4×19

2×19

总学时

4332

2238

2094

周学时

28

29

29

30

29

29

26

每学期开课门数

8

10

9

9

8

7

考试门数

3

3

3

3

2

3

考查门数

5

7

6

6

6

4

注:

护理技术、产科学、临床护理为毕业考试科目。

八、说明

1.助产专业学制为3~4年。

本课程设置为4年制。

如学制为3年,文化基础课程按教育部3年制的学时数安排,专业课可按比例适当减少。

2.文中“※”表示该课程参见护理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具体学时数、教学内容可根据助产专业的特点、课程间的关系加以必要调整。

 

中等职业学校

助产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遗传与优生教学基本要求

(57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助产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内容包括从医学角度,分析人类疾病0与遗传的关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优生的影响以及优生的主要措施。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助产工作所必需的遗传与优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学习专业课从事助产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理解遗传病的概念,了解遗传病的分类及危害。

2.了解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及分子学基础。

3.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

4.掌握常见遗传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理解发病机制和特点。

5.了解遗传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6.了解产前诊断、优生咨询的措施和方法,理解影响优生的各种因素。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初步识别常见的遗传病和出生缺陷。

2.能运用遗传的基本规律,对常见单基因病家庭系谱进行初步分析。

3.初步具备优生指导的能力。

4.能规范地进行基本实践操作。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命观和整体观。

2.通过学习,形成热爱生命、热爱专业、热情服务的观念。

3.通过实践,培养吃苦耐劳和优质服务的意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和选学模块。

基础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是本专业的必学内容。

选学模块供各校选择使用。

基础模块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了解

理解

掌握

(一)医学遗传学概述

1.医学遗传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及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

(1)遗传与变异

(2)医学遗传学的概念

(3)医学遗传学的研究范围

(4)医学遗传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

2.遗传病概述

(1)遗传病的概念

(2)遗传病的分类和发病率

(3)遗传病的危害

3.医学遗传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1)医学遗传学的研究现状

(2)医学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二)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的结构

2.染色质与染色体

(1)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单位

(2)DNA到染色单体的多级螺旋模型

(3)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4)人类染色体(形态结构、数目、类型、核型)

(5)性染色质

(6)Lyon假说

3.细胞分裂

(1)细胞周期的概念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传递特点

续表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了解

理解

掌握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传递特点

(4)配子发生

(三)染色体畸变与染色体病

1.染色体畸变

(1)染色体畸变的概念、类型

(2)染色体数目、结构畸变的形成机制

(3)染色体畸变发生的原因

2.染色体病

(1)染色体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