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学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9615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学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学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学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学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学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学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学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学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学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学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学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学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学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学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学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学习资料.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学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学习资料.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学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语法汇总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语法部分

(一)

【复习要点】

1、知道什么是句子,从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类型。

   2、扩句和缩句练习。

   3、认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4、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5、进行句式变换练习。

   6、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

【知识平台】

(一)句子及其类型

   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例如:

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学习知识。

认识句子对我们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变换等很有帮助。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

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如:

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

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

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祈使句:

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

如:

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感叹句:

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如:

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二)改变句式

【备考点】

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

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

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

常见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应考点】

    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

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

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链接考题】

   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变为被字句、把字句)

(分析)变被字句时,主语与宾语调换位置后加“被”字,变“把”字句时,如果是“被”字句,将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调换加“把”字,如果是陈述句则将“把”字放在宾语前,谓语放在句子末尾。

(答案)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

(把字句)

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

(被字句)

二、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

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链接考题】

他是一个好人。

(分析)陈述句变反问句,加上“怎么”、“难道”、“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吗”、“呢”,句尾句号变为问号。

该题是肯定的陈述句变为反问句,要加上一个否定词,表示否定的意思;变为感叹句直接加上感叹词。

(答案)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

 他真是一个好人啊!

三、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

【链接考题】

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

(变双重否定句)

(分析)双重否定句的语气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

“不……不”或“非……不可”等。

(答案)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

四、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

一是改变标点;二是改变人称代词;三是看句子的内容。

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链接考题】

王亮说:

“我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分析)该题是将直接叙述改为转述,那么直接将第一人称“我”变成第三人称“他”。

(答案)王亮说,他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专项突破】

一、依照样子写句子。

例:

这个书包是王强的。

这个书包怎能不是王强的呢?

谁也不能否认这个书包是王强的。

1、那辆自行车是小丽的。

 2、这件漂亮的风衣是李萌的。

 二、仿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

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

“我不要皮鞋穿了。

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她不要皮鞋穿了。

1、鲁迅给颜黎明的回信中说:

“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老师告诉小明:

“你去大队部找赵老师领《我们爱科学》。

 3、中队长对张铭说:

“我去开会,你自己去参加比赛。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5、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

“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6、蔺相如说: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例2:

下课了,老师叫我到办公室去。

下课了,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去。

下课了,我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

7、困难没有吓倒他。

8、凡卡将信放在邮筒里。

9、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撕破了网。

10、狼牙山五壮士引敌人上了绝路。

11、汹涌的洪水冲毁了古老的大堤。

三、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种子的力是世界上最大的。

 3、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像海边上的浪花。

 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人感到亲切、舒服。

 5、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6、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7、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8、我的心哪,留在祖国的蓝天上。

9、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能不帮助他。

【三】修改病句

【备考点】

内容和结构上有毛病的句子叫病句。

常见的病句有:

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罗嗦;语序颠倒;前后矛盾;用词不当;指代不明;分类不当;不合事理;含糊不清等。

【应考点】

1、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

2、如果句子主干没有毛病,就检查辅助成份与主干搭配是否合适。

3、检查句子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等。

4、如果确有错误,就开始动笔修改。

【链接考题】

(1)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成份残缺,整个句子缺少了主动者,谁学习这一课?

谁受到了教育?

(答案)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和南京长江大桥等名胜古迹。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搭配不当。

根据常识知道,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

(答案)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南京长江大桥和秦始皇兵马俑等名胜古迹。

(3)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语序不合理。

“秋天”和“北京”两个词没有按要求表达的意思排列,使意思表达不清楚。

(答案)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4)全班同学都到齐了,只有王娟同学没有到。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前后自相矛盾,“全班同学”中包括王娟同学。

既然都到了,怎么王娟同学没有到呢?

(答案)全班同学除了王娟没到之外,其余的都到齐了。

(5)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重复罗嗦,“不住”就是不停的意思,而“赞叹不已”是不停地称赞。

(答案)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赞叹不已。

(6)一进花园,我就闻到一阵阵清香和悦耳的鸟叫声。

(分析)这个句子存在不合事理的现象,怎么能闻到声音呢?

(答案)一进花园,我就闻到一阵阵清香和听到悦耳的鸟叫声。

 附:

常用病句修改符号

【专项突破】

修改下列病句,在括号里注明病因。

(在原句上修改)

1、多次反复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

( )

2、爷爷经常想起许多过去的往事。

( )

  3、《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毛泽东写的。

( )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改善。

( )

  5、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扁豆、茄子等各种蔬菜。

( )

  6、参加会议的同学基本上都到齐了。

( )

  7、我上完五年级了,还有一年没有毕业。

( )

  8、从这件普通的小事中,却说明了深刻的道理。

( )

  9、春天的街心花园飘着醉人的桂花香。

( )

  10、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 )

  11、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 )

  12、我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

( )

  13、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 )

  14、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 )

  15、李老师的关怀,我一辈子终生难忘。

( )

  16、我勇敢地冲下山坡,心里不免有些害怕。

( )

  17、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 )

  18、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国。

( )

  19、望着邓奶奶的遗像,同学们不禁忍不住放声痛哭。

( )

  20、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 )

(四)扩句和缩句

【备考点】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

句子扩充为个具体、形象的生动的句子。

缩句就是把复杂的长句子缩减,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

【应考点】

扩句就是先画出句子的主要部分,找到了主要部分,就可以明确在哪儿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份,近而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成份,自己提一些问题。

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缩句可按三步进行: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干部分。

3、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链接考题】

1、     妈妈买来了桔子。

(扩句)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

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

方法:

先提出问题,谁的妈妈?

在哪儿买桔子?

买来什么样的桔子?

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参考答案)小林的妈妈从水果店买来了一袋黄澄澄的桔子。

2、     歌声打破了沉寂。

(扩写句子)

(分析)什么样的歌声?

什么地方的沉寂?

根据自己的提问填下适当的修饰、限制词语。

(参考答案)悦耳的歌声顿时打破了原野的沉寂。

3、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

(缩句)

   (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

(参考答案)我思念启蒙老师们。

4、可敬的老科学家静静地思考着这个疑难的问题。

(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提问“谁干什么”,自己回答便是缩句。

(参考答案)老科学家思考着问题。

【专项突破】

一、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完整。

例:

他是一名少先队员。

他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1、周总理听汇报。

  周总理(          )听汇报。

2、天空中挂着园月。

 (       )的天空中挂着园月。

3、燕子掠过湖面。

  燕子(         )地掠过湖面。

4、战士们守卫边疆。

     (     )战士们(     )守卫(        )边疆。

二、判断下列缩句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缩写为“这不是奇观。

”( )

2、“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缩句为“主力奔赴最前线。

”( )

3、“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卫兵似的的,在宽阔而又笔直的公路两旁排列。

”可缩写为“白杨树在公路排列。

”( )

4、“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来此观光。

”可缩写为“游客观光。

三、扩写句子。

1、微风吹拂着柳丝。

2、月亮升起来。

3、雨花石像翡翠。

4、游客登上了长城。

5、屋里走出老人。

四、缩句。

1、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2、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3、我们追寻诗仙李白在这里游览山水、痛饮狂歌的行踪。

 4、繁花似锦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案。

 5、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6、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7、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8、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于线。

 9、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五】修辞手法

【备考点】

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

【应考点】

要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

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6、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

【链接考题】

1、共产党像太阳。

(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共产党”是本体,“太阳”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这是典型的比喻句,把“共产党”比作“太阳”。

(答案)比喻。

2、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

(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这句话是把“雨点”比喻成“小女孩”,而且还在“跳芭蕾舞”,所以运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比喻、拟人。

3、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

(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马跑得越快离楚国越远。

(答案)反问。

4、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

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

(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这句是明知故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紧接着作了回答,故是设问。

另外,大海是没有脉搏的,这儿把大海当作人写,故又运用了拟人。

(答案)设问、拟人。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这个句子中故意把“五岭”说成是“细浪”、“五岭”当作“泥丸”,把事物往小处说,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扩大、缩小、超前)(答案)夸张

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分析)这个句子中连用了三个结构相同、意思密切联系的词组,并且有一个共同的提示语“互相”,所以是排比句。

(答案)排比

【专项突破】

一、将句子补充完整。

1、春雨像(  )一样细。

(比喻句)

2、月亮(  )躲进云朵里。

(拟人)

3、蓝天、白云构成(  )(比喻句)

4、高梁(        )脸、稻子(          )腰。

(拟人句)

二、判断,是夸张句的在括号里划“√”,不是的在括号里划“×”。

1、桂了花开,十里飘香。

( )

2、春雨贵如油。

( )

3、公共汽车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

4、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 )

5、冬风生气地吹掉了老鸦的住宅。

( )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例2、鸬鹚像等待命令的士兵,整齐地排列在船舷上。

 例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四、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用了修辞手法,如果运用了,在括号里注明类型;没有运用则在括号里划“×”。

1、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 )

2、人群在欢跃,小草也从地下伸出头来向人们微笑。

( )

3、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交融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

( )

4、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 )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

6、他是在介绍白杨吗?

不是的,他是在表白自己。

( )

7、清清的溪水,照着蓝天的影子、照着彩霞的影子、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照着行人来往的影子。

( )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

【六】排列句子

【备考点】

会把错误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整理错乱的句子的关键在于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应按什么结构排列。

【应考点】

1、把要排列的几句话默读一两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

2、用“排除法”找出首句。

3、再读剩下的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写作顺序:

时间先后、事情发展、地点空间转换等)

【链接考题】

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

()1、他想:

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2、她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3、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学习雷锋争做好事。

()4、下课了,小丽在操场上玩。

()5、她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刚才看到的那一团废纸。

()6、想着她就若无其事地走了。

()7、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团白纸。

(分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读句子,了解其大意,思考间关系和写作顺序。

经过阅读分析,我们知道这段话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定的。

一般说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定的文章,应先交代时间、地点,那么我们就确定其中的第4句为第一句。

接着“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色的东西”,这会是什么呢?

——“原来是一团废纸”,后来事情就顺理成章地发展了。

排完以后,再按正确的顺序读一读,如果不正确,再修改。

(答案)4、2、7、1、6、3、5。

【专项突破】

一、把下列几个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1、多少静静的深夜啊,老师还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2、如果将来我能取得一些成绩,那我要说,是老师用身躯为我架起了通往成功之路的桥梁。

( )3、他们普通而平凡,但他们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 )4、那作业本上条条批语、个个红勾,不全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吗?

( )5、他既不像著名科学家那样驰名中外,也不像电影名星那样引人注目。

( )6、老师啊,您为我们无私地奉献了一切。

( )7、老师把一批批学生送到各个工作岗位,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却像火炬一样燃烧自己。

( )8、我赞美桥,更赞美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像桥一样朴实。

( )9、老师像桥一样辛勤。

( )10、老师像桥一样无私。

二、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 )1、周瑜的兵船跟在后面。

( )2、黄盖向曹操假投降。

( )3、选有东风的一天作为进攻时间,并在船上装上引火用的东西。

( )4、周瑜带兵从后面追杀。

( )5、黄盖接近曹操兵船时下令点火,让火船冲进曹营。

排列依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