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9701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8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docx

《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docx

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

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实训说明书

题目:

基于Proe的齿轮泵

三维实体设计

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饶炎林

学号:

1001120324

指导教师:

杨晓清

2011年12月30日

前言··························································1

1齿轮泵概述············································2

1.1用途··················································2

1.2特点··················································2

1.3适用对象··············································2

2齿轮泵零件设计步骤····································2

2.1泵盖的三维实体设计步骤···································2

2.2齿轮轴的三维实体设计步骤·································3

2.3齿轮泵泵体的三维实体设计步骤······························6

3齿轮泵的装配流程图····································8

3.1组件的建立·············································8

3.2主动齿轮轴的装配········································8

3.3泵盖的装配·············································8

3.4齿轮泵的完整装配图·······································9

总结····················································11

参考文献··············································12

前言

当今社会,是机械化的社会,是自动化的社会,齿轮泵在社会生产活动的许多领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齿轮泵主要由齿轮泵泵体、泵盖、主动齿轮轴、从动齿轮轴、小垫片、填料、填料压盖、锁紧螺母、钢珠、钢珠定位圈、弹簧、螺塞、垫片、圆柱销、螺栓、垫圈、等零部件组成。

本论文是基于PRO/E的齿轮泵三维实体设计。

其中对零件的三维实体设计过程中运用到的PRO/E造型命令主要有拉伸命令、旋转命令、孔的生成命令、倒角命令等。

齿轮泵的零部件中相对难以设计的零部件主要有主动齿轮轴、齿轮泵泵体和泵盖的三维实体设计。

通过对PRO/E齿轮泵的装配体组成零件的三维实体设计和装配,深入了解运用CAD/CAM程序软件(PRO/E)。

使我们掌握利用PRO/E进行机械零件设计的工程设计方法,建立PRO/E机械设计的整体思路。

1齿轮泵概述

1.1用途

适用于输送不含固体颗粒和纤维,无腐蚀性,温度不高于80度,粘度为5×10ˉ6~1.5×10ˉ3m/s(5-1500cSt)的润滑油和性质类似润滑油的其他液体以及用于液压传动系统。

1.2特点

本系列齿轮泵主要有齿轮、轴、泵体、泵盖等组成。

齿轮经氮化处理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和轴一同安装在可更换的轴套内运转。

泵内全部零件的润滑均在泵工作时利用输送介质而自动达到。

1.3适用对象

在输油系统中可以作传输,增压泵;

在燃油系统中可以作输送、加压、喷射的燃油泵;

在液压传动系统中可用作提供液压动力的液压泵;

在一切工业领域中,均可坐润滑油泵用。

2齿轮泵零件三维实体设计步骤

2.1泵盖的三维实体设计步骤

(1)、建立新文件

单击工具栏中的“创建新文件”图标,在弹出的新建对话框的“类型”栏中选择“零件”项,在“名字”文本框中输入BENGGAI.PRT,弹出“新文件选项”对话框,选择mmns_part_solid选项,单击“确定”按钮,进入绘图界面。

(2)、设置绘图基准面。

选择界面右端绘图工具栏中的“拉伸”按钮,窗口下面出现拉伸功能菜单,依次选择“放置”—“定义”项,弹出“草绘”对话框,选择FRONT基准面为草绘平面,单击“草绘”对话框中的“草绘”命令,接受默认参照方向进入草绘模式。

(3)、绘制草图。

使用界面右端绘图工具栏中的绘图按钮绘制泵盖外形。

使用标注修改草图尺寸,选择

“确认”按钮,完成草绘特征。

(4)、生成拉伸实体特征。

在“拉伸”功能菜单中分别选择“实体”

和“两侧”按钮,输入拉伸高度,再选择右侧

按钮,完成拉伸特征如图2-1所示。

(5)、选择界面右端绘图工具栏中的拉伸按钮,再选择界面下端拉伸工具栏中的“去除材料”按钮。

以FRONT面为基准平面,进入草绘界面,以上一个草绘平面中的泵盖外形为参照,按要求绘制各种孔和定位孔位置尺寸。

最后得到一个完整的齿轮泵泵盖三维实体如图2-2所示。

图2-1拉伸后生成的泵盖三维实体图2-2拉伸孔后生成的泵盖三维实体

2.2齿轮轴的三维实体设计步骤

2.2.1轴的三维实体设计步骤

(1)建立新文件

单击工具栏中的“创建新文件”图标,在弹出的新建对话框的“类型”栏中选择“零件”项,在“名字”文本框中输入ZHUDONGCHILUNZHOU.PRT,弹出“新文件选项”对话框,选择mmns_part_solid选项,单击“确定”按钮,进入绘图界面。

(2)创建旋转特征

单击工具栏中的“旋转”按钮,进入旋转特征创建环境。

单击工具栏的“放置”—“定义”按钮,选择TOP平面作为草绘平面,接收系统提供的默认参照系,进入草绘。

绘制如设计图纸所给的主动齿轮轴的草图,按绘图要求修改尺寸,完成后单击工具栏中的

按钮,退出草绘。

选择旋转角度为360°,单击提示区中的

按钮,完成旋转实体创建。

(3)倒角特征创建

单击工具栏中的“倒角工具”按钮,进入倒角特征创建工作区。

选择类型为“45°xD”,直径修饰改为1,完成创建倒角实体图。

得到的轴三维实体如图2-3所示。

图2-3旋转后生成的轴的实体图图2-4参数对话框

2.2.2齿轮的三维实体设计步骤

(1)齿轮参数的设定。

单击“工具”→“参数”,弹出参数对话框,单击

添加参数,齿轮2参数名及值如下图2-4参数对话框所示:

(2)插入齿轮各值间的关系。

单击“工具”→“关系”,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齿轮各值的关系式,如下:

ha=m

hf=1.25*m

da=m*(z+2)

d=m*z

db=d*cos(angle)

df=m*(z-2.5)

完成后的关系对话框如图2-5所示:

图2-5关系对话框图2-6齿轮基本圆尺寸的切换

(3)重生成参数。

点击“重生成”按钮

,再选择“工具”→“关系”,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可以看到以往设置为零的选项会生成尺寸。

(4)创建齿轮基本圆。

绘制四个同心圆。

用关系将四个圆的尺寸变为标准值。

选择“工具”点击确定按钮,再单击再生成按钮

→“关系”,弹出关系对话框,在其中输入如下关系:

d3=da;d2=d;d1=db;d0=df。

得到新圆如图2-6所示。

(5)渐开线的创建。

用方程创建齿轮中齿的轮廓——渐开线。

如图2-7所示。

图2-7渐开线的创建图2-8镜像后的渐开线

(6)镜像渐开线。

选择第一段渐开线,单击“镜像”按钮

,系统弹出镜像面板对话框,并要求选择一个项目进行镜像,选择先前创建的DTM2平面作为镜像平面,在“镜像”特征定义操控面板内单击

按钮,完成渐开线的镜像。

镜像后的渐开线如图2-8所示。

(6)创建齿形。

首先在工具栏内单击

按钮,弹出“拉伸”定义操控面板,在面板内单击“放置”→“定义”,弹出“草绘”定义对话框,选择“FRONT”面作为草绘平面,接受系统默认的参考平面,单击“草绘”进入草绘环境。

其次绘制如图2-9所示的二

维草图。

接着开始拉伸齿形。

在拉伸特征定义操控面板中选取“实体”按钮,拉伸深度可暂时不定,单击

完成拉伸,如图2-10所示。

图2-9齿形的草绘图图2-10齿形的初步拉伸

最后运用“关系”将齿形标准化。

单击“工具”→“关系”,系统会弹出“关系”对话框,再单击初步拉伸成的齿形,发现视图中会出现两个尺寸:

齿宽d8和圆角半径d9。

在关系对话框中输入关系式,d8=b;ifhax>=1,d9=0.38*m,endif;ifhax<1,d9=0.46*m,endif。

再单击“确定”按钮。

点击“再生成”按钮,得到标准齿型。

(7)齿的复制和阵列。

单击“编辑”→“特征操作”,在弹出的“菜单管理器”中选择“复制”→“移动”→“完成”,选定创建的齿,单击“完成”→“旋转”→“曲线/边/轴”,选择“A-1”轴,单击“正向”,在“输入旋转角度”中输入“360/z”,单击

,再单击“菜单管理器”中的“完成移动”,尺寸参数先不予考虑,单击“完成”,再单击“组元素”中的“确定”,完成一个齿轮的复制。

选定复制的齿,单击“阵列”按钮

,点击图中的尺寸,变其值为“360/z”,在“阵列操控面板”输入阵列个数为“14”,单击

按钮,完成齿的初步阵列。

接着运用“关系”完成齿轮齿的全部创建。

单击“工具”→“关系”,系统弹出“关系”对话框,点击所阵列的五个齿,此时会发现其中出现齿数的标注p17,在“关系”对话框中输入如下关系:

p17=z-1。

单击“确定”,“重生成”

,完成齿轮齿数的创建,

这样就完成了主动齿轮轴的三维实体创建,如图2-11所示。

图2-11主动齿轮轴

2.3齿轮泵泵体的三维实体设计步骤

2.3.1泵腔外形的三维实体设计步骤

(1)、创建新文件。

单击界面上部工具栏中的“新建文件”按钮,出现“新建”对话框。

在这个对话框的“类型”栏中选择“零件”按钮,在“名称”文本框内输入CHILUNBENGBENGTI.PRT,单击“确定”按钮,弹出“新文件选项”对话框,选择mmns_part_solid选项,单击“确定”按钮,进入绘图界面。

(2)、设置绘图基准面。

选择界面右端绘图工具栏中的“拉伸”按钮,窗口下面出现拉伸功能菜单,依次选择“放置”—“定义”项,弹出“草绘”对话框,选择FRONT基准面为草绘平面,单击“草绘”对话框中的“草绘”命令,接受默认参照方向进入草绘模式。

(3)、绘制草图。

使用界面右端绘图工具栏中的绘图按钮绘制泵体外形。

使用标注修改草图尺寸,选择

“确认”按钮,完成草绘特征。

(4)、生成拉伸实体特征。

在“拉伸”功能菜单中分别选择“实体”

和“两侧”按钮,输入拉伸高度24,再选择右侧

按钮,完成拉伸特征。

如图2-12所示。

图2-12拉伸后的实体图2-13螺纹孔的绘制

(5)、选择界面右端绘图工具栏中的拉伸按钮,再选择界面下端拉伸工具栏中的“去除材料”按钮。

以FRONT面为基准平面,进入草绘界面,以上一个草绘平面中的泵体外形为参照,按要求绘制螺纹孔和定位孔位置尺寸。

如图2-13所示,选择

“确认”按钮。

(6)、生成螺纹修饰。

依次选择界面主菜单中的“插入”—“修饰”—“螺纹”项。

弹出“修饰:

螺纹”对话框,按绘图要求修饰螺纹孔。

2.3.2生成支座外形

(1)、设置绘图基准面。

选择界面右端绘图工具栏中的“拉伸”按钮,窗口下面出现拉伸功能菜单,依次选择“放置”—“定义”项,弹出“草绘”对话框,选择FRONT基准面为草绘平面,单击“草绘”对话框中的“草绘”命令,接受默认参照方向进入草绘模式。

(2)、绘制草图。

使用界面右端绘图工具栏中的绘图按钮绘制泵体支座外形。

使用标注修改草图尺寸,选择

“确认”按钮,完成草绘特征。

(3)、生成拉伸实体特征。

在“拉伸”功能菜单中分别选择“实体”和“两侧”按钮,输入拉伸高度16,再选择右侧

按钮,完成拉伸特征。

如图2-14所示。

图2-14拉伸支座后的实体图2-15齿轮泵泵体

2.3.3生成进出油口外形

(1)、选择界面右端的“拉伸”按钮,窗口下面出现他的功能菜单,依次选择“放置”—“定义”项,弹出“草绘”对话框,选择泵腔外形外侧中的左侧平面为草绘平面,单击“草绘”对话框中的“草绘”命令,接受默认参照方向进入草绘模式。

(2)、绘制草图。

使用界面右端工具栏中的绘图按钮绘制油口外形,按要求修改草图尺寸。

选择

“确认”按钮,完成草绘特征。

(3)、生成拉伸实体特征。

在“拉伸”功能菜单中分别选择“实体”和“两侧”按钮,输入拉伸高度7,再选择右侧

按钮,完成拉伸特征。

(4)、生成进、出油口螺纹孔。

单击工具栏中的孔工具按钮,窗口出现“孔工具”功能菜单,单击放置,主参照选择油口的中心线,激活此参照,选择油口端面。

在界面下端的菜单栏中分别选择“标准孔”:

ISO、“螺钉尺寸”:

M18x2、“单侧”:

20,再选择锥孔按钮。

单击“形状”,打开“形状”上滑面板。

按照作图要求的尺寸进行各项设置。

(5)、将生成的油口以RIGHT基准面为对称平面进行镜像,得到另外一个油口。

最后完成齿轮泵泵体的三维实体创建,如图2-15所示。

3齿轮泵的装配流程图

3.1组件的建立

单击界面上部工具栏中的“新建文件”按钮,出现“新建”对话框。

在这个对话框的“类型”栏中选择“组件”按钮,在“名称”文本框内输入CLBZPT.ASM,单击“确定”按钮,弹出“新文件选项”对话框,选择mmns_asm_design选项,单击“确定”按钮,进入装配界面。

3.2主动齿轮轴的装配

首先选择界面右边工具栏

按钮,将主动齿轮轴添加到组件,然后选择约束类型为“对齐”,单击界面上部的“放置”按钮,选择元件参照如图3-1所示。

接着点击新建约束,选择约束类型为“配对”,选择参照平面如图3-2所示。

确定后得到主动齿轮轴的装配图如图3-3所示。

图3-1对齐元件参照图3-2配对元件参照

图3-3主动齿轮轴的装配图

3.3泵盖的装配

首先选择界面右边工具栏

按钮,将泵盖添加到组件,然后选择约束类型为“对齐”,单击界面上部的“放置”按钮,选择元件参照如图3-4所示。

接着点击新建约束,选择约束类型为配对约束,选择参照平面如图3-5所示。

同理建立另一个“对齐”的约束。

确定后得到主动齿轮轴的装配图如图3-6所示。

图3-4对齐元件参照图3-5对齐元件参照

图3-6泵盖的装配

3.4齿轮泵的完整装配图

参照章节3.2和章节3.3,同理可以装配其他剩下的零件,最后得到完整的齿轮泵装配图如图3-7和图3-8所示。

选取“视图菜单”/“分解”/“分解视图”可以得到如图3-9的齿轮泵的爆炸图。

图3-7齿轮泵的完整装配图

图3-8齿轮泵的完整装配图

图3-9齿轮泵的爆炸图

总结

持续两个星期的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实训就此画上句号。

在这短短的两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们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也感慨颇多。

首先,要在这里感谢指导我们的杨老师,如果没有杨老师在我们实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耐心的教导,我相信我们不可能这么顺利的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此次的实训。

其次,通过本次实训的练习,我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因为在用设计软件作图的时候,需要非常的细心,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只有这样画出来的作品才合格,只有认认真真的投入到作品的制作中去,才能发现种种问题以及不足之处,并且更好的解决这些遇到的问题,改正一些没有做好的地方。

例如一些标注的地方或者是螺纹的扫描,都需要我们很仔细的确定数据才能完成。

整个设计通过软件和硬件上的调试,我想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这次设计中遇到了许多实际性的问题,在实际设计中才发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在实际运用中还是的还是有一定出入的,而且要不断更正以前的错误思维,一切必须靠自己一点一滴的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子在飞速的提升。

这也激发了我今后努力学习的兴趣,我想这将对我以后的学习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这次实习让我成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分工协作才能保证这个项目有条不紊。

并且,有我们的实习导师杨老师的帮助,实习过程过程中的疑惑,杨老师总会耐心的讲解,给我们的设计以极大的帮助,是我们受益匪浅,通过实习我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理论和实际结合的重要意义,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是我以后学习和工作的最好榜样。

我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和同学们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需要个人,个人也离不开团队,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某个人的离群都可能导致导致整项工作的失败。

实习中只有一个人知道原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每个人都知道,否则一个人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工作失败。

团结协作是我们实习成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

而这次实习也正好锻炼我们这一点,这也是非常宝贵的。

总而言之,这一次的实训让我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焦永和.机械制图[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陈国聪.CAD/CAM使用软件Pro/ENGINEER(2001)训练教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周四新,青芳.Pro/ENGINEERWildfire基础设计[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周四新,青芳.Pro/ENGINEERWildfire高级设计[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詹友刚.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教程——通用模块[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林龙震.Pro/ENGINEERWildfire基础设计[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7]刘朝儒.机械制图[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