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旧书3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9884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旧书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作文旧书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作文旧书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作文旧书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作文旧书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作文旧书3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作文旧书3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旧书3篇.docx

《作文旧书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旧书3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旧书3篇.docx

作文旧书3篇

作文:

旧书(3篇)

  旧书

新书一年一年的买,旧书一岁一岁的增,结果家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书籍。

妈妈建议我把它们整理一下:

小学用过的课本、练习册都可以卖掉,课外读物有选择的留一些,好给那些“更实用、更重要”的书腾出些空间,家里也可以宽敞些。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除开我的不算,爸爸的《棉花产业》《棉检员手册》;妈妈的《缝纫与裁缝》《最新编织技术》等,全是老掉牙的书,只怕收破烂的也闲过时了。

我把那大书;小书从箱子里“请”到地板上,一本一本地翻阅着。

这是一本《儿童简笔画》,爸爸给我买的。

那时,我对画画、小手工特别感兴趣。

有一回,爸爸去南通学习,恰好在书店看到这本书,便买了下来。

妈妈嫌价格昂贵。

爸爸见我爱不释手的样子就说:

“只要孩子喜欢,看了有帮助,花再多钱也值!

”这本书不能卖,父亲的爱与希望怎能随便抛弃呢?

这本《最新童装》,是我小时侯妈妈常翻的书。

曾有多少次,妈妈照着书上的式样给我做出漂亮的衣服。

那时,站在小朋友中,我总有一种“小公主”的优越感。

于是,我经常缠着妈妈:

“再给我做一件吧。

这个最好看……”妈妈不管怎么忙,总挤出时间来满足我的“虚荣心”。

如今,“小公主”长大了,真要感谢妈妈,感谢这本书。

再不久的将来,我要买一本《21世纪中老年时装》,我要亲手为爸爸、妈妈做衣服、打毛衣……

咦,这一大堆泛黄的有些破损的是什么书啊?

哦,原来是爸爸的高中课本。

爸爸每次提到他那未圆的“大学梦”时,总是满脸懊丧。

而我却不已为然:

“你已经又好工作了,又什么好惋惜的?

”现在,看到爸爸保存了快20年的高中课本,我为自己荒谬的“真理”感到惭愧:

我怎么那样看待爸爸年轻时的追求?

那时的他没有和我现在一样幸福地读书的机会啊!

旧书,不是必卖的破烂,而是一个“故事家”。

一本又一本的旧书,是一本又一本的故事,引发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惊讶与感悟。

湖北高考作文:

旧书

在买一只板烧鸡腿堡还是买一本书的问题上,很多人对前者毫不迟疑,快餐已经不像当初刚进国门时昂贵罕见,不过是饱腹之选。

但当你拿起一本20块的书,买还是不买,常常会在书店徘徊十遍,无法选择,可以去网络书店买嘛,也可以在臭不要脸的看个大概,为什么要花这个钱?

这20块忽然一下子有了无穷的存在感,令人难以痛下决心。

很早之前,有一天我在书店拿着一本村上的短篇集,开始犹豫买不买,直到后来猛然想到,刚刚吃完的一个冰淇淋跟它价值想当,等于我在五分钟内吃掉了一本书,我却在要不要买这本书浪费时间。

很多情况下,你无需把书看得很重要,考虑它值不值,是不是能证明你的品位,会不会造成无处安置的负担。

冲破这个障碍,拥有的书会越来越多,旧书马上会成为生活无可取代的一部分。

去年3月去北京,年底离开时,清点出旧书100余本,其中20来本品相破败,说明翻了又翻,剩下一大半半新不旧,还有少数连塑封都没拆。

这跟女人的衣柜没区别,你穿来穿去的永远是那么几件,大部分只是穿一穿它的新鲜劲,那些没拆吊牌的则是自己乱花钱的明证。

唯一不同的一点是,旧衣服可以统统丢弃,女人永远不能遏制住自己买衣服的冲动。

但旧书不同,就算花不菲的快递费,它依然是值得终身拥有的佳侣。

在书上花的时间与钱,永远不能划入浪费的范畴。

就算一本极糟糕的书,起码翻了几页后,你知道什么叫糟糕,扔掉它,烧毁它,都是及时行乐范畴,或者送它给与之相配的人,当成王八对绿豆的人生一大乐事之一。

[4]

有一个朋友,同样喜欢买书,家里旧书成灾。

但他十分追求品相,看白封皮的书,恨不得焚香沐浴,书买来通通用新书皮包之,讲究每一本书都散发出处女般的清香。

有次不小心弄脏他一本书,叨叨扰扰再也不肯让他的书离开视线范围外。

隔了半年,我终于发现跟他已经再没有联系,道不同不相为谋,书终究不过是书,有好书有烂书,好书翻到烂,是种成就感,对待烂书,虽然不用像秋风扫落叶般残酷,也得有无情的态度,该扔该销毁,永远不用客气。

对一本参差不齐的书,你要觉得它太沉,不如撕下其中精华几章了事。

它不应该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再怎么说,只要能看进去其中的几章,甚至几行字,它总比你刚才吞进去那个鸡腿汉堡来得有营养。

据说随着电子书的横空出世,纸质书即将成为古董。

我从不相信这件事的可能性,摩挲一本旧书,偶尔翻到上次阅读时残留下的咖啡渍,划过的痕迹,你将永远怀念初读这本书时,犹如刚开始一段爱情般的迷人美妙。

旧书(仿湖北高考作文)

人家说,“衣服是新的好,朋友是老的好。

”我补一句是“书也是旧的好”。

生命走过,留下许多痕迹——从身边、身外到身体、心灵留下痕迹,当然是旧迹了。

读书人走过,其实也是身边和心里留下若许旧书的印迹了。

林子过去是“数树”,今天也就“数书”了。

说旧书是一个比如,老朋友

这样说是有些来历的。

有些书是台阶书,有些书是心灵书,都是老朋友似的终身难忘的。

先数一数文革里读到的好书——

一是一套《史记选译》。

因之我对古文和古史的认识有了长进。

《史记选译》是配合批林批孔的,主要是选西汉开国人物的传记。

体例都是一段文言,一段白话。

译者都有极好的文字功夫。

还有少许注疏。

是稍有文字功夫的人即可读的书。

二是一套《红楼梦》。

这套《红楼梦》是旧书,是我们邹岗新华书店曾经的借阅书,是我跟经营的老冷泡蘑菇泡出的结果。

这套书现在散佚了。

它是真的叫我领会文学原来是诗是人物和故事。

弄文学就要有这些功夫。

三是有些书扩充你的知识,就是叫你长见识。

这样的书我弄到的有《世界通史·周一良吴于廑主编》四卷本。

那时是开阔视野了。

现在回头看那也是所谓红色史学方法做的了。

还有王充的《论衡》,还有韩非的《韩非子》,还有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还有杨荣国的《中国哲学史》。

这些书我都获益匪浅,而且是在10年文革那样的环境里。

另外还有些书是对于你有非常意义的。

比如《康熙字典》,先是家里有几本不完整的刻印本,上面还有堂号。

尤其是切音和异体字让我长了见识。

我很想得到本完整的。

机会终于来了,同事陈继阶说草家湾的谁谁有一套书卖。

还捎来了,我掂过,也不贵。

可我教民办,一个月3元钱是做生活费的。

爱不释手,又只好放手。

后来是八几年买了本新排版的,那过去的吝惜却还历历在心。

此外还有本学生朋友送我的一本《同源字典》,王力的,也是我最喜欢的工具书了。

那是1985年版吧。

本来是我让她代买,她买了不要钱,就成为赠品了。

是这本书让我彻底认识到汉字也是声音文字,是表音的,即“秀才认字认半边”;并非课本的结论“汉字是表意文字”。

比如讲“手张为掌,手卷为拳”,真是太到位了,读了私笑不已。

旧书两叹。

一叹是“书”的命运,常常也是“书主人”的命运。

我叹什么?

——书没有地儿,人也常常没有地儿。

命运常常是一样的。

爱书的是都渴望有个书柜了,于是1986年圆梦有个书柜。

(其实也是书柜兼衣柜兼碗柜了。

就是这样的书柜这个书柜是我唯一的书柜。

——也就是现在没有书柜。

因为白蚁,又一次白蚁,再一次白蚁。

终于是三年前它彻底完成了任务退休了。

第一次是在芦管;第二次、第三次是这里,是相继的。

没有了书柜,也就是书没有地儿了。

我们家书记不曾读过书,是最恶书的。

你看看塞到满屋子都是,害她收拾也难。

硬要说高兴,也是拿它论斤卖去。

论价过去一两角,现在是五六毛了。

要是不危机不定一块多了。

卖了要是买菜也还济些事的。

其实不卖也没有地儿放。

我现在住的“工棚(住房30来个方)“小,也就是把书塞到一个铺板床的床下,没地儿放是不。

弄个书柜弄得起也是书柜没地儿放。

所以至今也是少部分在下面的危房里实在拖不上来。

这打捆的、散放的、弃下的在地下受潮的书,还是幸运的。

那白蚁住了的就惨了。

真是可怜了我几本好书。

其一是一本《银确山孙子兵法》。

里面非但是有多种版本的“孙子兵法“,考证出孙武、孙膑确实两人,还附有当时出土的竹简。

那些实物图片,我现在还历历在目。

只是几乎蛀空,我无法收拾了。

且是三年前是我情绪最坏的时候……那份痛惜、痛心是如何呀。

哭书也哭人。

还有一本《中国历代文论选》,一本《古汉语修辞体例》。

也是所剩无几。

即使少有册页,我还是稍事收拾,有多少是多少。

是抱残守缺,心有惜焉心有凄焉心有泣焉。

真个是:

读书人要是没有好命运,注定了书也没有好命运。

二叹读书人未必书德人德好到哪儿去。

具体到我自己我就不敢说自己学德如何师德如何。

放大到空间到网络,我网上都羞于耻于说我是老师。

(我网上正名“做教师“还是一年前,为放几篇学生作文。

我这里是说我的几本好书散佚了。

一是一本周巷买的《中国文字和源流考》。

里面既有文字源流和变化,又有字体变化历史、书法发展历史。

还有许多碑帖。

我多方寻找不得。

其实书是没有找到,书的去向、大方向,八八九九的对象,总在那里。

但也不好追问不便多说,是一定的。

别人不君子了,自己也不好太小人,是不。

还有一本《中国通史编年纲要》也是。

它好在是编年体。

要找事实史实不用书签,只看厚薄就可到位的。

也是不知谁爱书爱走了找不回来。

其他文学、小说就多一些了。

《儒林外史》、四分之三的《红楼梦》……其实不遗失这会也没有地儿放。

只是失去之时,寻找之日,是痛心是痛惜是失恋似的了。

是惜书难舍,也是对人失去信心。

最后说说“读古书三识“。

我是22年不读书。

即我自考完汉语言文学,就不再怎么爱读书了。

所以我的东湖朋友元辰讲的书人书事,我是一概不知。

这多年我说不读书也对,也未觉着落下什么。

落下什么了吗,我也问。

我再思,不觉落下了什么。

——其实我也读些旧书。

书不总是与时俱进的。

我不读书的22年我看就是这样。

不读书原因,先是前面说的教个乡村初中有个专科文凭似乎够了。

再说其他……不说吧。

……也就是22年近乎是不读书了。

但也有闲时,也有闲时不玩牌什么的时候,也就不玩牌又有闲就读些古人读的书。

就是这样多少读了些古人读书读的书了。

感觉却是不错,却是并非文革说的它是“封资修”它是“四旧”。

古人所说的五经四书的东西,真的不坏。

读了至少认识有三,

——比如文革是灾难,首先是文化灾难。

这是不容置疑的了。

只是我们文革开始得早,是延安就开始了的,我们在文革大语境、大文化环境里,不易觉察而已。

觉察文革不良的参照物,一是洋书再一个就是古书了。

——比如文化是有根的有传统的有经典作为传统的。

甚至过度想,社会既然是规范和秩序,文化当然是经典和道义了。

只是自己性子野,天性里还是“离经叛道”多。

不然自己也不会回归到故纸堆和老祖宗了。

所以自己的回归,其实是反叛是现实的反叛,反叛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

倒是吵吵嚷嚷的“与时俱进”不定实际的难说.。

——比如语言回归朴实、纯净和简洁,其实是多学古汉语。

洋东西添音节添词汇添学术添思想,不都是必要的。

培根固本和开放搞活一样重要。

古汉语和旧白话会更多走进我们的教材。

这是我的职业信念。

现在官方主打通行的语言芜杂、膨化、不着边际做神马浮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