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9937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docx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孝感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陈追

摘要:

区域内城镇体系等级规模、职能和空间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市域城镇体系作为省市等更大区域城镇体系构成的基础,是城乡连接最为紧密的部分,其发展状况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和推动市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孝感,简称:

孝,中国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级城市,湖北省的孝文化之乡,也是距离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武汉市最近的城市。

发展方向是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打造“湖北苏州”。

孝感地处于湖北省东北部,长江以北,汉水之东。

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

现辖孝南区、汉川、应城、安陆三个县级市,云梦、大悟、孝昌三县,及一个国家级高新区。

面积8910平方公里,总人口531万,其中孝感城区人口48万,常住人口90万。

孝感地貌自南向北为平原、丘陵、山区,气候兼有南北之优,土地肥沃,是重要粮棉油生产基地。

地质矿藏丰富,有“膏都”“盐海”“磷山”之称。

孝感市城区的发展以跨越滚子河为主,重点建设河东新区,同时加快完善河西老区。

新区建设以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配套建设基础设施,目前已形成了城市空间布局新的功能支撑点;旧城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完善旧城设施建设,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一定的成效,提高了老城区的环境质量;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市路网主骨架正按总体规划的控制逐步形成,现已初现雏形。

总的来说,孝感市域正处于高速发展中。

关键词:

孝感市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发展问题对策

1.孝感市市域城镇发展条件与现状.....................4

二.市域总人口的预测与城镇化水平的预测...............5

三.市域城镇发展战略.................................7

四.市域城镇规模等级.................................8

五.市域城镇职能结构.................................9

六.市域城镇空间分布.................................9

七.市域重要社会服务设施规划.........................10

八.市域村镇建设指导.................................13

九.市域空间管制规划.................................15

十.市域生态环境与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22

十一.实施规划的政策与措施...........................24

主要参考文献.........................................27

 

1.孝感市市域城镇发展条件与现状

目前孝感市辖一区三市三县(孝南区、安陆市、应城市、汉川市、孝昌县、大悟县、云梦县)共12个街道办事处、72个建制镇23个乡。

孝感市目前区域城镇规模层次比较明显,等级序列基本雏形已经形成,一个由孝感市区(含孝南区)、三个县级市、三个县城及众多建制城镇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1、市域城镇规模特点

2005年,全市72个建制镇中城镇人口规模小于1万人的有62个,占86%,除县市城区外,建制镇平均规模多数小于1万人。

2、市域城镇密度

孝感市域国土面积8910平方公里,平均约83平方公里有一座城镇(含中心城区),每个城镇的服务半径约5Km,城镇分布较为均衡。

但同时,各县市区多以城区为中心的周边城镇人口密度较大,这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关,今后可以通过强化发展各县市城区外围区域来进行均衡协调。

3、市域城镇空间分布特征

孝感市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为南强北弱;城镇分布以交通为指向、以地形为导引,呈轴带布局。

市域内多数城镇沿主要交通干道分布,这是由于这些城镇大多作为镇域范围内主要的物资集散地的职能所决定的。

同时有部分城镇沿河流分布,这与过去以水运为运输手段以及用水灌溉等因素有关。

4、市域城镇等级结构特征

孝感市下辖各县市现状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均为高首位度的单中心的等级结构。

这种结构是孝感市现阶段非农经济活动还主要集中在各县市的中心城市,以及初级阶段非农经济主要集中在点上的反映,这也显示了孝感市城镇体系初级发展阶段的中心集聚型特征。

5、市域城镇职能分工特征

由于孝感市的县域经济基本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心点上,因而中心城区是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具有综合职能。

亦因为如此,其他的城镇职能亦以行政功能为主,而经济、文化功能相对薄弱,且层次低、特征不突出。

但一些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交通相对便利的重点镇、口子镇均有自己的潜在优势。

6、市域城镇化发展差异大

2005年孝感市城镇化水平为34.5%,但受自然经济地理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整个市域的城镇化发展差异较大。

孝南区城镇化率最高,达到47%,其他县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一般建制镇城镇化发展水平尚处于低度化水平。

孝感市下辖的三个县级市城镇化水平均在35%左右,而三个市辖县中只有云梦县城镇化水平超过30%以外,孝昌县和大悟县都没有超25%。

2.市域总人口的预测与城镇化水平的预测

1、市域

(1)、市域总人口预测

A:

综合增长率法

远期:

550(万人);综合增长率为5.5‰

B:

回归分析(用年份回归)

远期:

543(万人)

规划确定总人口为近期为520万人远期为550万人

(2)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孝感市1998年城镇化水平为25%,到2005年城镇化水平为34.5%,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为42%,年均增长为4%,增长速度很快,孝感市城镇化水平已进入加速阶段。

规划采用综合增长率法和回归分析法确定孝感市近期城镇人口为22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2%;远期城镇人口为31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6%。

2、市区

随着孝感市逐步融入武汉都市圈,其社会、经济状况的不断发展,武汉都市圈区域中心的地位将逐渐显现,周边县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会向孝感城区转移,城镇人口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由于机械增长人口的大量涌入,市区的人口也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规划采用综合增长法、联合国法确定孝感市市区总人口近期为93万人,远期为100万人。

市区城镇人口近期为52万人,远期为70万人。

市区城镇化率近期为56%,远期为70%。

小结:

近期(2010年):

总人口为52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2%;

远期(2020年):

总人口为5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6%。

三.市域城镇发展战略

1、总体战略与发展目标

综合分析国家宏观的发展背景和孝感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在区域的定位,孝感应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集聚化发展战略和经济多元化战略。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高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增强孝感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区域竞争力,提升城市地位。

规划期末,将孝感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产业发达、生态良好、秀美宜居的地区性中心城市。

总体战略——对接武汉,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目标——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的经济板块,实现孝感发展的新跨越。

定位——武汉城市圈次中心城市。

武汉城市圈未来将成为内陆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核心城市武汉的极化和扩散效应有效支持孝感从生产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的快速过渡,孝感相对较强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地位也将在城市圈形成中表现出重要的作用:

依托武汉、服务武汉、融入武汉、发展孝感,加快与武汉全方位的合作;承接武汉的产业转移,把孝感建成武汉的后花园;积极参与武汉都市圈的构建,加强与武汉及周边城市的联系与协作,共同打造武汉都市圈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孝感。

4.市域城镇规模等级

1、城镇规模等级

孝感市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城镇等级

城镇名称

规模(万人)

城镇个数

等级规模人口(万人)

一级

中心城市

孝感城区

55

1

55

二级

县域中心城市

汉川城区

40

6

156.5

应城城区

35

安陆城区

27.5

云梦城区

25

孝昌城区

15

大悟城区

14

三级

重点镇

1—5

29

48.5

四级

一般建制镇

0.3—3

69

40

5.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1.城镇职能

(1)孝感城区:

湖北省区域性中心城市、武汉城市圈核心层重要的产业基地。

(2)汉川城区:

以发展金属制品、食品医药、高新产业、汽车配件等为主。

(3)应城城区:

湖北省的盐化工业、石膏建材基地。

(4)安陆城区:

以发展粮油机械、医药食品、铝制品、纺织服装等为主。

(5)孝昌城区:

以发展电子等轻工业为主。

(6)云梦城区:

以发展盐化工业、轻纺、食品为主。

(7)大悟城区:

以发展食品工业及建材工业为主。

六.市域城镇空间分布

城镇空间布局要遵循客观规律,从孝感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看,仍然处在区域——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宜以集聚为住,这不仅指单个城市的规模扩张,而且也包括多个城市在地域上的集聚。

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城镇的空间集聚是主要倾向。

通过突出城镇群和城镇发展轴,使城镇、经济的发展形成集聚合理、层次科学的布局。

规划以“中心城市”为极核和支点,以“四轴”为纽带,形成“一心四轴”层次清晰的多轴线城镇空间结构。

通过以点促轴,以轴带区,支撑与带动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心”指市域中心城市,即孝感中心城区。

“四轴”指四条城镇经济发展轴,分别是京珠高速暨107国道孝感段城镇复合发展轴、汉十高速暨汉渝铁路孝感段城镇复合发展轴、汉宜公路孝感段城镇经济发展轴、沿汉江城镇经济发展轴。

7.市域重要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教育

规划形成多层次、开放式的教育发展格局,将孝感打造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力资源“生产”基地。

规划全市实施九年义务免费教育,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95%,基本杜绝辍学现象。

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全部进入学校就读,接受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发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在职劳动者专业技术和岗位技能的教育培训,实现教育信息化,将孝感打造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力资源“生产”基地。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采取政府主导、学校和企业参与、资源共享的方式,建设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和区域性实训基地,优化实验实训基地配置,提高实训基地的服务能力,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办学效益,使孝感职业教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相互融通的专业布局,建立起适度超前,适应孝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满足劳动就业需求和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孝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把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多学科、多层次的地方高等职业院校;把孝感学院组建成多学科、多门类、综合性的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大学,争取成为国家重点示范院校。

(2)医疗卫生

规划充实和完善现有的医疗、保健、防疫设施,进一步重视对急救中心、康复医疗保健机构和妇幼保健医院、口腔医院、眼科医院等专科医院的合理配置。

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成覆盖市县镇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高度重视地方病防控工作;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形成一、二、三级“金字塔”型医疗服务体系,强化中心城市服务功能。

(3)文化

整合文化资源,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彰显荆楚与孝文化、山水园林文化和汉江区域文化;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规划在中心城市设置科技文化创新中心,并加强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体育

利用和完善现有的体育设施,将中心城市孝感建设成能承办全国大型运动会和单项比赛的大型综合体育活动中心;副中心城市建设既可服务于本市综合运动会,又可与中心城市配套承办省和国家大型运动会的综合性体育中心;县域中心城市要建设包括“二场一馆一池”的综合性体育场馆;重点城镇配套设置可为周边区域服务的综合体育场。

(5)社会福利设施

规划在各级中心城市配设中心福利院及康复中心、老年公寓、老年服务中心等设施,重点镇设置福利院和老年之家。

实现老有所养、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福利保障新格局。

8.市域村镇建设指导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村镇居民意愿,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引导村镇居民自主参与改善村镇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发展村镇公共事业,促进村镇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2、村镇建设坚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集约发展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用地政策和标准,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严禁超标占地,实行占补平衡。

旧村整治要充分利用非农用地挖潜,引导散居农户和村落整合集中,提升功能,形成适于设施配套的人口规模。

3、村镇建设应结合本地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本着“量力而行、规模适度、经济适用、适当超前”的原则进行,要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取得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的实际效果。

4、村镇新扩建要结合防灾移民、生态移民、工程移民、开发移民、拆小并大和发展生产的需要进行。

要科学规划,明确建设思路和目标要求,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合理确定建设用地标准,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禁超标占地,引导散居农户和村落向集镇或中心村集中。

5、村镇整治要充分利用存量土地挖潜,合理整合现状资源,立足原有基础进行改造;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原住民意愿和建设家园的主体地位,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搞大拆大建;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社会;突出建设重点,区分轻重缓急,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三清”(清垃圾、淤泥、路障)、“五改五通”(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电信),加快村镇建设与整治进程,改善人居环境条件。

6、村镇建设用地宜选择自然环境良好,符合安全、卫生要求,适宜建设的荒山、岗地、坡地及其他非耕地,注重村镇安全建设与资源配置,避开各类保护区,避开嗓音源、蓄滞洪区、山口、高压走廊、水库下游和易发山洪、内涝及地质灾害地带。

加强生态保护,防止填湖、毁林。

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树木植被、河湖塘堰。

村庄用地规模人均不宜超过150平方米,建制镇用地规模人均应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

7、村镇要重点解决给水、供电、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和加快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

村镇应与生产作业区联系方便,出行交通便捷,村镇对外有两个以上出口,避免被过境公路、高压线穿越。

靠近铁路、公路、堤防建设的村镇,应按相关规定后退防护距离。

村镇应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规划相应的防灾、减灾保护措施。

江湖河流地区,应结合当地农用水利设施防洪排涝标准统一考虑建筑地面安全超高,一般高于最高渍水位0.5米;山区应注重防山洪与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村镇规划要按国家有关消防安全规定开辟消防通道,安装消火栓。

8、住宅布局要与地形、水面、树木等环境相协调,将不同类型的住宅高低搭配连体组合,错位排列,形成富于变化的院落空间。

住宅设计应体现民居特色,不拘一格继承与创新,力求造型简洁大方,比例协调,色彩淡雅,形式美观,风格统一,防止千篇一律地套用某种模式。

住宅朝向与间距须满足日照、通风和防火要求。

9、村镇要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绿化环境,村外的生态资源和村内的现状树木要加强保护,合理利用。

古树名木要建档、挂牌、重视护理,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要充分绿化,不留死角。

绿化要注意防止追求单一模式的形式主义倾向。

绿地植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可种树、植竹、栽果,注重乡村气息,呼应田园风光。

庭院绿化应以经济植物为主,兼顾观赏、收获、遮荫等要求。

九.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区域空间开发管制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根据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综合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生态等诸要素相互协调的要求,划定不同发展方向的类型区,并制定其开发标准和引导措施,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

区域空间开发管制规划要根据区域内条件的相似性和区域间条件的差异性进行区域划分,指出不同区域发展的方向,并制定其开发标准和引导措施,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1、空间开发管制原则

(1)整体利益优先和统一开放、公平竞争、互惠互利。

以协调解决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岸线利用、风景旅游、水资源开发以及城镇之间边缘空间布局协调等区域性共性问题为出发点,统筹考虑区域整体发展,通过空间管制的实施,协调空间活动主体关系,实现区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致力于区域性协调统一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建立和生产力合理布局,保障所有利益主体的综合利益。

(2)涉及到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并有可能对相邻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与相邻地区行政单元达成协商共识,并应由有权机构作出影响评价;可共用的基础设施,应按照市场准则,推行共建共享。

(3)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加强政府部门管理和法规管理。

2、内部区域管制协调

为促进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本次规划的空间管制区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三种模式。

(1)适宜建设区

适宜建设区是指规模大、聚集度高的城市地区,以及城镇相对集中发展的面状区域和沿主要交通经济走廊展布的带状区域,是区域内主要城镇发展空间。

其包括城区、集镇密集区和城镇点轴发展区。

城市发展区:

城区是区域的核心和区域内中心城市,主要承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科技中心、信息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大型基础产业。

城镇发展区:

是城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相对集聚,城镇间有明显的分隔地带但距离较近,区内土地利用功能以城镇为主导,但农业用地仍占较大比重,各城镇单独或共同承担区域职能的地域,通常成为城区的补充和后备基地。

城镇发展区是众多城镇组合分布地区,应合理诱导工业在此适当集聚,并应确保分隔地带和农田保护区,避免城镇发展空间连接一体。

依靠安陆城区形成中部城镇发展区。

城镇点轴发展区:

是依托主要经济、交通走廊串联的带状城镇发展模式,城镇间有明显的分隔地带和农业区域,城镇基本单独行使一定的区域功能。

城镇点轴发展区要依托广大的农业地区,重点发展加工业和集贸,在空间管制上要避免沿交通线盲目蔓延,确保农田保护区。

(2)限制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是指以农业为主的包括镇、村、农田、水网等用地的地区,区内聚集点密度小,开发密度低且工业规模小,是农业发展基地,地貌以自然环境、绿色植被和自然村落为主。

限制建设区作为主要的农业产地,应适当控制第二产业的集聚规模,限制村办企业,市镇适当集聚发展防止对基本农田的蚕食。

限制建设区是对建设活动有一定限制的地区。

重点是控制建设的类型、布局、强度和人口容量,应强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补偿。

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必要的建设项目需采取一定的工程、生物等防护措施。

(3)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是指区域内具有重大自然和人文价值的场所与空间、重要的绿色生态廊道以及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地区。

包括自然保护区、市域水资源涵养区、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区、各风景名胜区、坡度大于25%的水土保持区、生态林地、绿色廊道、行洪通道或区域、行、蓄、滞洪区、水库大坝安区保护区、防洪工程保护区、地下历史遗存地及山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以及其他重要的生态保留地。

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严格禁止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并积极进行生态修复,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

对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主行洪通道内的居民应全部搬迁,影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予以清除。

依据自然生态资源的状况,孝感市分别形成自然保护小区6个:

孝南野猪湖鸟类保护区

孝昌观音湖鸟类保护区

大悟泉水寨、白果树湾生态保护区

大悟野生兰草自然保护区

孝昌野生兰草自然保护区

安陆钱冲古银杏群落自然保护区

湿地保护区:

4个

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2个

湖北省野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湖北省刁汊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县级湿地保护小区:

2个

大悟丰店人工湿地自然保护小区

安陆解放山人工湿地自然保护小区

(三)空间管制策略

1、鼓励开发空间(适宜建设区)

包括管制区划中的城区、城镇发展区,以及沿公路城镇点轴发展区。

作为交通便利的主要城镇地区,应优先布局制造业和教育、文体、旅游设施,鼓励加工业等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布局,限制污染项目布局;强调发展重点城镇镇,有序推进区划调整和拆村并点工作;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制镇,应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适时纳入城市统一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区相邻的建制镇,应加强与城市之间的协调衔接,尤其是加强相互间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的协调;协调城区与城镇的边缘空间,保护与控制必要的绿色开敞空间。

该类空间的管制规则如下:

⑴一切建设用地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批准的城镇规划,各项建设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

⑵要本着“集约、节约”土地的原则高效利用区内的土地,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应严格控制;

⑶城镇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建设用地和非耕地、空闲地,保持合理的建筑密度,要采取适当提高城镇周围农用土地地价、降低城区内部地价和加大城镇设施有偿使用力度等办法,鼓励和促进旧城改造;

⑷保护与改善城镇生态环境,禁止建设占用永久性绿地,建设项目污染治理必须坚持“三同时”,严禁城镇工业废弃物、城镇生活垃圾不经治理随意排放、堆放,防治环境污染;

⑸区内的农用土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该按原用途使用,不得提前废弃、撂荒,对于占而不用的农用土地必须依法收回;区内的各种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应纳入相应的城镇总体规划,统一规划管理;⑹鼓励在区内农业用地大力发展以供应新鲜、反季节蔬菜、果品等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

2、限制开发空间(限制建设区)

该类空间的管制规则如下:

⑴鼓励发展农田林网化工程,鼓励发展经济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促进城镇和种植业生态环境保护;

⑵严格限制在基本农田区进行城镇、村庄、采矿、办工厂等非农业建设,严禁进行可能导致农业污染、破坏土地环境的经营活动;

⑶本区域内土地确需改变为非农建设用地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审批;

⑷鼓励发展高效种植业和果品业,积极支持粮、果、饲等农业生产的合理轮作和间作,促进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⑸提倡和鼓励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和节水农艺技术的推广使用,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⑹加强对地质灾害地区的监测和评估,对矿区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恢复农林生态;⑺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居民点的缩并,积极发展中心村,撤并自然村。

3、禁止开发空间(禁止建设区)

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山林地、水源地等。

该类空间的管制规则如下:

⑴本区内的发展和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必须服从保护需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保护区总体规划;

⑵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内除与人文、自然景观保护需要直接相关的建筑外,按照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容量的要求,严格控制其他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禁止开山炸石、取土制砖、修墓、乱砍滥伐、倾倒废物等各种破坏景观资源行为的发生;

⑶鼓励在水源地植树种草,以净化环境、涵养水源;禁止各类污染源进入城镇水源地保护区,不得向河流湖泊排放未经达标处理的环境污染物;

⑷不得在水源地及其附近,进行矿产开采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