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9946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6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docx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详解

2008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综合基础知识部分

法律习题

第一部分 宪法

1.下列关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不正确的是(A)

A.性质不同

B.内容不同

C.法律效力不同

D.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不同

2.下列关于宪法修改的规定不正确的是(B)

A.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提议修改宪法

B.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议修改宪法

C.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可以提议修改宪法

D.宪法修改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3.下列有关宪法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宪法既确认国家权力的归属,又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B.宪法既确立了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的原则,又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C.宪法为国家法制的统一提供了标准

D.宪法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社会的经济基础

4.新中国共制订过(C)部宪法

A.2B.3C.4D.5

5.下列不属于1993年宪法修正案内容的是(B)

A.确立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

B.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

C.确认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法律地位

D.将县级人大每届任期由3年改为5年

6.下列不属于1999年宪法修正案内容的是(C)

A.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

B.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

C.确认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D.将“反革命的活动”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7.下列不属于2004年宪法修正案内容的是(B)

A.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B.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确认和强化了我国的人权保障制度

D.增加对国歌的规定,赋予国歌宪法地位

8.下列有关我国国体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B)

A.我国的国体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B.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C.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重要特点

D.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本质的体现

9.下列不属于我国民主制度构成内容的是(D)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爱国统一战线

10.下列关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B.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C.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1.下列选项不属于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的是(D)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社会管理

12.我国的政体是(B)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民主集中制

1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于(B)

A.1949年

B.1954年

C.1982年

D.1993年

14.关于有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D)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在性质上属于国家权力机关

B.设置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构,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权力运行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C.其他国家机关都要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D.我国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主要表现为,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立法权、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分工负责、各司其职

15.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A)

A.单一制

B.联邦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16.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是(D)

A.自治区

B.自治州

C.自治县

D.自治乡

17.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C)

A.是该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B.是该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

C.是该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D.依该自治地方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而定

18.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人员不具有选举权的是(C)

A.王××,18周岁,在校学生

B.李××,30周岁,精神病患者

C.张××,45周岁,因判无期徒刑在监狱服役

D.赵××,72周岁,旅美华侨

19.在下列选项:

(1)浙江省人大代表

(2)浙江省宁波市人大代表(3)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大代表(4)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镇人大代表中,实行间接选举的是(B)

A.

(1)

B.

(1)

(2)

C.

(1)

(2)(3)

D.

(1)2)(3)(4)

20.下列有关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的重要组织形式

B.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具有自治性质的社会组织

C.社区是新兴的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D.基层政权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领导关系

21.我国宪法规定,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是(B)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22.我国国家机构实行什么原则(B)

A.首长负责制

B.民主集中制

C.少数服从多数

D.集体负责制

23.全国人大代表按照什么原则组成代表团(C)

A.职业B.地域C.选举单位D.民族

24.人民检察院的性质是(B)

A.检察机关B.法律监督机关

C.法律检察机关D.纪律检察机关

25.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

A.1954年宪法B.1978年宪法

C.1982年宪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6.有权在我国境内设立特别行政区及其制度的是(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D.国家主席

27.我国选举法规定,选民代表多少人以上可以联名推荐代表候选人(B)

A.5人B.10人C.2人D.30人

28.多党合作的最高原则是(A)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长期共存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实行组织独立

29.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是(D)

A.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B.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C.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D.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30.选举权的广泛性是指(C)

A.一切公民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选举

B.一个国家内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广泛程度

C.所有公民都享有选举权

D.全体人民都有选举权

31.我国确定国籍的原则是(D)

A.出生地主义

B.血统主义

C.出生地主义与血统主义相结合

D.出生地主义与本人自愿申请相结合

32.对任何公民的逮捕,必须经过(C)

A.人民法院的批准

B.公安机关决定

C.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

D.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

3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C)

A.少数服从多数B.民主集中制

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人民民主专政

3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B)

A.国家机关B.统一战线组织

C.社会团体D.政权组织形式

3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展工作的基本形式是(B)

A.组成代表团视察工作

B.召开全国人大会议

C.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

D.制定和通过法律

36.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要报哪个国家机关备案(A)

A.全国人大常委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D.当地的人大常委会

37.下列条件中,不是当选国家主席必须具备条件的是(D)

A.年满45周岁

B.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C.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38.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可以担任(D)

A.行政机关的职务B.审判机关的职务

C.检察机关的职务D.军队的领导职务

39.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B)

A.经有关机关批准,可以行使选举权

B.可以行使选举权

C.没有选举权

D.停止行使选举权

40.我国宪法记载国家的根本任务是(A)

A.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大力发展生产力

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41.我国国家元首的职权是由(D)行使

A.国务院总理B.国家主席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家主席共同

42.哪一年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对国歌的规定(D)

A.1988年宪法修正案B.1993年宪法修正案

C.1999年宪法修正案D.2004年宪法修正案

43.下列中央国家机关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2届的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B.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C.公安部副部长D.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4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称为(A)

A.爱国统一战线B.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C民族统一战线D.广泛的统一战线

45.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

A.国体B.政体C.国家结构形式D.行政区划

46.《宪法》规定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是(C)。

A.全体公民B.全国各族人民

C.18周岁以上有政治权利的公民D.18周岁以上的公民

4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的(C)以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A.1个月B.3个月C.2个月D.半个月

48.对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可以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

选举委员会对申诉的意见,应在(A)内作出处理决定。

A.3日B.4日C.5日D.10日

49.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

申诉人对选举委员会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B)。

A.向选举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B向人民法院起诉

C.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反映D.向上一级选举委员会申诉

50.某县为壮族自治县,依照宪法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人选应当符合下列哪一规定?

(D)。

A.由壮族的公民担任主任

B.由壮族的公民担任副主任

C.主任必须由壮族的公民担任,其他民族的公民可担任副主任

D.主任或副主任中有壮族公民即可

51.下列哪项权利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A)。

A.言论自由B.宗教信仰自由

C.批评建议权D.平等权

5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文化权利?

(B)。

A.科学研究自由B.出版自由

C文艺创作自由D.欣赏自由

53.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D)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A.有病B.年老

C.丧失劳动能力D.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

54.依照《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

在补选以前,应由谁暂时代理主席职位?

(C)。

A.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B.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D.国务院总理

55.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B)。

A.基层政权组织B.群众性自治组织

C基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D.群众性调解组织

56.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有权批准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逮捕或者刑事审判的机关是(D)。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7.全国人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B)召集。

A.委员长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主席团D.委员长会议

58.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的是(D)。

A.国务院B.外交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5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是根据(C)。

A.国家主席团的提请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的提请

C.最高法院院长的提名D.最高法院审判委员会的提请

60.我们国家机构实行(D)的原则。

A.法制B.人民主权

C.基本人权D.民主集中制

61.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实行(C)。

A.合议制B.集体负责制

C.总理负责制D.双重从属制

62.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或者有(D)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A.1/2B.1/3C.1/4D.1/5

63.我国《宪法》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向(A)负责。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中共中央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64.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职权由(B).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C中央军事委员会行使

D.国家主席行使

65.国务院常务会议组成人员是(A)。

A.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

B.总理、副总理、秘书长

C.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

D.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秘书长

66.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C)。

A.依靠力量B.领导力量

C.主导力量D.有益的补充

67.《宪法》规定,国家对私营经济实行(D)。

A.监督和管理B.限制和管理

C.引导、监督和帮助D.引导、监督和管理

68.我国宪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C)。

A.出租B.买卖C.转让D.遗赠

69.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按其阶级本质分类,可以分为(D)

A.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B.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C.钦定宪法和民定宪法D.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

7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C)

A.纵向关系B.领导关系

C.指导关系D.监督关系

71.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C)代表。

A.华侨B.军队

C.少数民族D.妇女

72.我国的根本制度是(B)。

A.人民代表大会制B.社会主义制度

C.民主集中制D.多党领导和政治协商制

73.国家结构形式主要调整(C)。

A.国家的民族关系B.国家局部之间的关系

C.国家整体和局部的关系D.国家的阶级关系

74.1982年宪法自颁布以来,已经进行了(C)修改。

A.二次B.三次

C.四次D.五次

75.在人大选举中,(C)不可以提出代表候选人。

A.各政党B.各人民团体   

C.人大常委会D.选民或代表10人以上联名

76.我国在(C)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A.少数民族居住区B.有少数民族定居的地方

C.少数民族聚居区D.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地方

77.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的(B)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A.所有权B.使用权C.占有权D.收益权

78.我国宪法现行关于公民政治权利的条款中(A)。

A.规定了公民有罢工的自由

B.没有规定公民的罢工自由

C.规定公民罢工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D.规定公民罢工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

79.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____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____以上的多数通过。

(B)

A.十分之一,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

B.五分之一,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

C.十分之一,到会代表的三分之二  

D.五分之一,到会代表的三分之二

80.在我国,(B)具有最高权力的性质

A.行政权B.立法权C.司法权D.监督权

81.在我国,公民一词的含义是指(C)。

A.出生在我国的人B.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C.具有我国国籍的人D.年满18岁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82.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C)。

A.权利B.义务C.权利和义务D.责任

83.我国现行选举法规定,把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C)。

A.省级B.地区一级C.县级D.乡、镇一级

84.司法机关在审理具体案件的过程中对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违宪而进行的审查叫做(A)。

A.附带性审查B.事先审查C.事后审查D.司法审查

85.我国宪法规定,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是(B  )。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最高人民检察院

86.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D )。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87.我国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不超过(C )。

A.2500人B.2800人

C.3000人D.3500人

88.我国中央军委的领导体制是( B )。

A.集体负责制B.主席负责制

C.双重从属制D.合议制

89.民族自治地方的( B )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A.人大常委会主任  B.行政首长

C.法院院长D.检察院检察长

90.各项公民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 A )。

A.人身自由权B.政治权利

C.平等权D.经济权利

第二部分 行政法

1.行政机关向相对人收取公路养路费、港口建设费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C  )。

A.行政处罚B.行政征购

C.行政征收D.行政征用

2.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A  )。

A.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B.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C.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

D.授权的行政行为与委托的行政行为

3.《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通常由(D )的行政主体管辖。

A.违法行为人住所地B.违法行为人经常居住地

C.违法行为损害发生地D.违法行为发生地

4.(C )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A.法律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D.国务院部委规章

5.若发现已生效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则(B )。

A.原行政机关无权废止

B.原行政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有权撤销

C.只有权力机关有权撤销

D.相对一方当事人有权变更

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A )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具体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

C.行政处分行为D.民事侵权行为

7.下列组织中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C )。

A.各级党委B.各级人大

C.各级人民政府D.人民政协

8.下述社会关系中属行政法调整范围的是( C )。

A.各社会组织内部的管理关系

B.行政机关缔结买卖合同而形成的关系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使某一行政管理权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D.行政机关与相对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民事关系

9.行政复议审查的对象是(A )。

A.具体行政行为B.内部行政行为

C.行政行为D.抽象行政行为

10.执法机关吊销经营者的经营许可证是(B  )。

A.执行罚B.行政处罚

C.行政处分D.行政强制执行

11.对因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起诉,由原告所在地或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这种管辖属于( B )。

A.指定管辖B.特殊地域管辖

C.协议管辖D.合并管辖

12.在行政复议中,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原因耽误法定期限的,可以在障碍消除后的( A)日内提出申请延长期限。

A.10B.15C.7D.30

13.行政诉讼参加人不包括( C )。

A.原告B.被告

C.证人D.第三人

14.对妨碍行政诉讼的拘留决定不服可以(D )。

A.起诉B.上诉

C.申请复议D.申诉

15.原告在行政诉讼中的义务有( B )。

A.举证B.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C.监督审判活动D.收集证据

16.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审理的主要监督方式是( B )。

A.提起诉讼B.抗诉

C.参与诉讼D.上诉

17.《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 D  )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A.15日B.一个月C.二个月D.三个月

18.下列案件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有(C   )。

A.人民政府对某工作人员的开除决定

B.政府关于在某日某时对某条街禁止通行的决定

C.人民政府责令某企业停产治理环境污染的决定

D.某国家机关对其内部某公务员的降职决定

19.下列行为不属于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有( C )。

A.收容审查B.劳动教养

C.逮捕D.行政拘留

20.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B  )。

A.复议判决B.复议决定

C.复议裁定D.复议仲裁

21.在我国,提出复议申请的法定期限一般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B  )日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10B.15C.5D.3

22.行政复议不适用( A)原则。

A.调解B.便民C.准确D.不停止执行

23.根据( D )规定,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国家不予赔偿。

A.《行政处罚法》B.《行政诉讼法》

C.《行政许可法》D.《国家赔偿法》

24.行政违法的主体是(C   )。

A.行政主体B.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

C.行政相对方D.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25.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相对方权利义务决定时,要说明作出决定的事实原因和法律依据,这是行政程序的(C  )制度。

A.辩论B.通知C.说明理由D.资讯公开

26.对所有相对方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给相关利害关系人以同等的辩论机会,这体现了行政程序的( C )原则。

A.程序法定原则B.相对方参与原则

C.程序公正原则D.效率原则

27.行政裁决的对象是( A )。

A.特定的民事纠纷B.特定的行政纠纷

C.特定的经济纠纷D.特定的刑事纠纷

28.行政裁决的机关是( D )。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

C.国家立法机关D.法律授权的特定的行政机关

29.(A)不属于行政给付的内容。

A.职务方面的权益B.物质方面的权益

C.与物质有关的权益D.救灾扶贫

30.行政给付的对象是( C )。

A.行政系统内部的公务员B.行政行为相对方的公民

C.特定公民D.作出重大贡献的个人

31.行政诉讼强制的主体是(D  )。

A.行政主体B.有权国家机关

C.人民检察院D.人民法院

32.( C )属于行政处罚简易程序。

A.立案B.调查取证

C.制作当场处罚决定书D.制作申辩笔录

33.( C )不能成为监督行政的主体。

A.国家机关B.社会组织

C.行政主体D.公民

34.行政监督的对象是(A  )。

A.行政相对方B.行政主体

C.国家行政机关D.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

35.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 B  )行为。

A.认定B.批准C.允许D.认可

36.不属于行政许可种类的是(D)

A.特许B.认可C.核准D.确认

37.关于行政许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