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总体大作业四代机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0101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飞机总体大作业四代机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飞机总体大作业四代机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飞机总体大作业四代机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飞机总体大作业四代机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飞机总体大作业四代机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飞机总体大作业四代机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飞机总体大作业四代机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飞机总体大作业四代机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飞机总体大作业四代机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飞机总体大作业四代机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飞机总体大作业四代机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飞机总体大作业四代机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飞机总体大作业四代机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飞机总体大作业四代机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飞机总体大作业四代机设计方案.docx

《飞机总体大作业四代机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机总体大作业四代机设计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飞机总体大作业四代机设计方案.docx

飞机总体大作业四代机设计方案

飞行器总体设计大作业

歼-50(终结者)

小组成员:

前言

随着美国F-22战斗机的服役,以及俄罗斯T-50战斗机的首飞,我国处于自身战略的需要以及面临的实实在在的威胁,必须要研制出自己的四代机,否则未来几十年只能任由其它国家的战机闯入我国的凌空。

我们正在无声无息的被四代机重重包围,如何突围,成了中国航空业和中国空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根据对21世纪战争的预测分析,作战模式将向空战一体化,信息化发展。

赋予战斗机的作战使命将进一步提升,要求战斗机取得“据对制空权”,具有远程奔袭和突防能力,“先敌发现,先敌进攻,先敌制胜”的能力将被赋予更加实际的内涵。

具有更高的生存性,低可探测性(即隐身性能),超声速巡航,高机动性,超视距攻击将成为新一代战斗机的主要发展方向。

鉴于以上思想,我们以俄罗斯T-50为原型机,设计了适合新形势下我军作战要求的第四代战斗机。

第一章飞机设计要求

任务计划书性能指标

T-50设计要求:

尺寸数据:

机长22.0米

机高6.05米

冀展14.2米

翼面积78.8m2

重量及载荷:

空重:

17,500kg

一般起飞重量:

26,000kg

最大起飞重量:

36,000kg

性能数据:

最高速度:

2,600km/h

巡航速度:

1,400km/h

航程:

4,000km

实用升限:

18,000m

爬升率:

350m/s

翼负荷:

470kg/m2

本机设计要求:

尺寸数据:

机长22.3米

机高6.32米

翼展14.6米

翼面积80.0m2

重量及载荷:

空重:

18,000kg

一般起飞重量:

27,000kg

性能数据

最高速度:

2,500km/h

巡航速度:

1,350km/h

作战半径:

1800km

实用升限:

18,000m

爬升率:

350m/s

翼负荷:

470kg/m2

限制过载+10g/-4g

发动机要求

(1)推重比达到10以上;

(2)应满足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发动机不开加力在高度11-13千米,飞机应能~持续巡航飞行,及要求发动机不开加力使得最大推力要大;

(3)为飞机提供短距起降和过失速机动能力(采用推力矢量喷管);

(4)有良好的隐身能力,发动机的红外和雷达反射信号特征尽可能小;

(5)采用双余度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FADEC);

(6)与第三代战斗机的发动机相比,零件数量减少40~60%,可靠性提高一倍,耐久性提高一倍;

(7)寿命周期费用降低约25~30%。

有效载荷

武器载荷6000kg以上,驾驶员一名100kg.

任务剖面

(1)起飞并加速到上升速度;

(2)沿预定航向,以能达到最大任务航程的最佳发动机工作状态和速度程序上升到巡航高度。

(3)以最大航程的速度和高度巡航到离目标一定距离处(根据需要选定,大致可取200到500Km);

(4)加速并上升到超声速巡航的高度和速度(一般高度为10到14Km,速度为到);

(5)以超声速巡航一定距离(如(3)所述200到500Km);

(6)利用中、远程制导武器攻击目标,作战时间一般不大于2分钟;

(7)以超声速或亚音速退出战斗返航,飞行预定距离;

(8)改变高度、速度至有利巡航的高度及速度;

(9)带着陆余油到达基地上空。

概念草图

正常式布局

翼身融合的后掠翼布局

倾斜式双立尾

悬臂式中单翼

二维矢量喷管

双发发动机,机腹进气,S型进气

绘制草图如下:

第二章总体参数估算

起飞重量的计算

2.1.1飞机起飞重量的构成

以及近似计算过程的框图如下:

W0为飞机的起飞总重,它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Wp为有效载荷(含乘员)重量

Wf为燃油重量,包括任务燃油(可用燃油)、备份燃油(安全余油)及死油三部分;

We为空机重量,主要包括结构(机体、起落架、操纵系统等)重量、动力装置重量及设备重量三部分;

因为:

所以:

其中:

分别称为燃油重量系数、空机重量系数。

在有效载重Wp已知的情况下,求出空机重量系数

和燃油重量系数

(或燃油重量

),就可求出

为有效载荷(含乘员)重量,共6000kg+100kg(单人体重)=6100kg

为空机重量,主要包括结构(机体、起落架、操纵系统等)重量、动力装置重量及设备重量三部分,约12000千克;

基本与

无关,

有关。

2.1.2空机重量系数We/W0的计算

空机重量系数

采用统计方法给出,其值大致为~,其中战斗机为~,喷气运输机为~。

随飞机起飞重量的增加而减小。

对于用常规金属材料制造的飞机,可以得到

的拟合公式

由于

随起飞重量的增加而减小,所以C<0。

采用变后掠翼时,

会增加;采用先进复合材料结构时,

会减小。

 

按照军用货机/轰炸机类飞机计算取

发动机的耗油率C

发动机的耗油率C较易确定:

若是现有发动机,则按发动机手册给出的值代入;若是待定发动机,则可以按典型的统计值代入:

发动机类型

巡航耗油率

待机耗油率

涡轮喷气

(1/h)

(1/h)

低涵道比涡扇

(1/h)

(1/h)

高涵道比涡扇

(1/h)

(1/h)

 

2.3升阻比L/D

升阻比是气动效率的衡量。

在方案设计初期,升阻比L/D只能按照统计方法估算。

亚音速时,升阻比L/D直接取决于2个设计因素:

机翼翼展(或展弦比)和浸湿面积——机翼翼展(或展弦比)决定诱导阻力的大小,而浸湿面积决定摩擦阻力的大小。

或者可以认为升阻比L/D取决于1个设计因素:

浸湿展弦比。

 

估算阶段取浸湿面积比为

L/D最大(最大升阻比)时气动效率最高。

不同飞行状态需要不同的升阻比L/D:

最大航程

最大航时

喷气飞机

(L/D)max

(L/D)max

螺桨飞机

L/D)max

(L/D)max

 

由浸湿面积比估算出L/D约为13

燃油重量系数Wf/W0

飞机所需要的燃油量,取决于飞行任务(航程/活动半径)、飞机外形(气动特性)、发动机特性(耗油率、推力)及飞行状态(速度、迎角)等。

一般不能采用统计方法给出(误差太大),通常用飞行剖面分析法来确定,不同飞行剖面的耗油量是不同的。

对于有集中载荷投放的任务剖面,例如空战/轰炸任务剖面,则必须首先计算出飞机在各飞行阶段消耗的燃油重量:

然后计算出总的任务燃油重量:

2.4.1飞机的典型任务剖面

在相关规范中,规定了不同种类飞机的典型任务剖面。

如GJB34-85《有人驾驶飞机飞行性能和图表资料》中规定了18种典型任务剖面及12种最大效能任务剖面。

不同类型的飞机适用不同的任务剖面。

(1)发动机启动、暖机、滑行及起飞

(统计值)

(2)爬升至巡航高度

(统计值)

(3)巡航(Breguet航程方程)

其中R=1,800km=4,C=(l/h)=(l/s),v=1350/3.6m/s

=375m/s,L/D=13,(L/D)=。

 

(4)作战阶段

E(待机或续航时间)取20min即1200s

C=(l/h)=(l/s)

L/D=13

(4)返航

其中R=1,800km=4,C=(l/h)=(l/s),v=1350/3.6m/s

=375m/s,L/D=13,(L/D)=。

 

(6)着陆

(统计值)

此处我们忽略了下降段,而认为巡航段结束于下降段,并把下降段所飞过的水平距离作为航程的一部分。

2.4.2计算燃油重量系数Wf/W0

同样考虑安全余油(5%)、死油(1%),则总的燃油重量为:

即燃油重量系数Wf/W0为:

=

2.4.3全机重量计算

求出空机重量系数We/W0及燃油重量系数Wf/W0后(或燃油重量Wf),即可代入2.2.1中全机重量的计算公式迭代求解全机重量W0。

Wf/W0

W0初值

W0计算值

重量差

Wf/W0

30500

43981

-13481

Wf/W0

43981

36504

7477

Wf/W0

36504

39918

-3414

Wf/W0

39918

38193

1725

Wf/W0

38193

39024

-831

Wf/W0

39024

38614

410

Wf/W0

38614

38814

-200

Wf/W0

38814

38716

98

Wf/W0

38716

38764

-30

Wf/W0

38764

38740

24

Wf/W0

38740

38752

-12

Wf/W0

38752

38746

6

Wf/W0

38746

38749

-3

Wf/W0

38749

38748

1

Wf/W0

38748

38749

-1

Wf/W0

38748

38748

0

Wf/W0

38748

38748

0

由公式

可以计算出:

Wf/W0=

战斗机的空机重量系数

统计值为~,因此我们解得Wf/W0=是合理的,通过参照F-22和T-50,我们发现我们所得的W0数值偏高,W0应该在28吨左右。

考虑到四代机上大量使用了复合材料,可以降低空机重量系数,考虑复合材料的使用,W0的计算如下:

 

Wf/W0

W0初值

W0计算值

重量差

Wf/W0

30500

30526

26

Wf/W0

30526

30516

10

Wf/W0

30516

30520

4

Wf/W0

30520

30519

1

Wf/W0

30519

30520

1

Wf/W0

30520

30519

1

Wf/W0

30519

30519

0

Wf/W0

30519

30519

0

由公式

可以计算出:

Wf/W0=

战斗机的空机重量系数

统计值为~,因此我们解得Wf/W0=是合理的

由于四代机可以通过大量使用钛合金和先进复合材料(如碳纤维材料,航空陶瓷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热塑性复合材料等),可以提高飞机的隐身性和耐热性,减轻机体重量,增大机体强度。

因此,此处认为大量使用先进复合材料可以在原有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再使空机系数减少5%。

计算如下:

Wf/W0

W0初值

W0计算值

重量差

Wf/W0

30500

26833

3667

Wf/W0

26833

27910

-1077

Wf/W0

27910

27567

343

Wf/W0

27567

27674

-107

Wf/W0

27674

27640

34

Wf/W0

27640

27651

-11

Wf/W0

27651

27648

3

Wf/W0

27648

27648

0

由公式

可以计算出:

Wf/W0=

战斗机的空机重量系数

统计值为~,因此我们解得Wf/W0

=是合理的,由以上计算,我们最终初步计算所得W0=27648kg。

飞机升阻特性估算

2.5.1确定最大升力系数

最大升力系数取决于机翼的几何形状、翼型、襟翼几何形状及其

展长、前缘缝翼及缝翼几何形状,Re数、表面光洁度以及来自飞机

其它部件的影响,如:

机身、发动机短舱或挂架的干扰。

一般地,起飞最大升力系数大约是着陆最大升力系数的80%。

参考F-22,F-22机翼前缘几乎全部是机动襟翼,后缘内外侧都是升降副翼,有明显改善机动性的公用。

我们所设计的飞机也将布置大量类似的增升装置。

在初步计算时近似取

CLmax=,CLmaxL=,CLmaxTO=×=

2.5.2估算零升阻力系数CD0及阻力系数CD

机翼上的阻力有许多种,根据阻力的起因以及是否与升力有关,可以把阻

力分为零升阻力(与升力无紧密联系的阻力)和诱导阻力(与升力密切相关的

阻力)。

其中零升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一架精心设计的飞机在亚音

速巡航时的零升阻力大部分为蒙皮摩擦阻力,再加上小部分的分离压差阻力,

对于不同类型的飞机,分离压差阻力都占蒙皮摩擦阻力的一定百分比,由此引

出“当量蒙皮摩擦阻力系数(Cfe)的概念”,它包括蒙皮摩擦阻力和分离阻力。

轰炸机或民用运输机

00030

轻型飞机(单发)

军用货机

轻型飞机(双发)

空军战斗机

螺旋浆水上飞机

海军战斗机

喷气式水上飞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