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033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7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docx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

序号

课程

页码

1

机械制图

2---8

2

机械基础

9---12

3

液压与气动

13---20

4

机械制造基础

21---25

5

AUTOCAD

26---29

6

AUTOCAD实习

30---35

7

电工基础

36---40

8

电子元器件

41---45

9

电子线路

46---51

10

单片机与可编程控制器

52---55

11

电子与拖动

56---59

12

钳工实习

60---63

13

维修电工

64---70

14

生产实习

71---73

机电技术应用(一体化方向)教学大纲汇总

材料一: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

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执笔人: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

机械制图

2、课程英文名称:

MechanicalDrawing

3、课程类别:

必修

4、适用专业:

机电、数控、精密机械等机械类专业

5、总学时:

96学时(其中理论80学时,实验16学时)

6、总学分:

(宋体五号)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图示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图能力,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机械图样在生产中的用途,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基本内容以及学习方法。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规定

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图纸幅面及格式的规定。

(2)了解比例的规定。

(3)了解长仿宋体字、阿拉伯数字和常用字母的规格和写法。

(4)掌握各种图线的型式、主要用途及其画法。

(5)掌握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尺寸的组成、常见尺寸的标注方法。

重点和难点:

图纸幅面及其格式、比例、字体、线型的应用及尺寸标注。

练习题:

字体练习,线型练习,标注尺寸。

大作业:

线型练习(A4图纸)

第二章几何作图

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绘图工具及常用几何作图的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常用的绘图工具,掌握其用法。

(2)掌握等分圆周和作正多边形的方法。

(3)熟悉斜度和锥度的概念、画法及标注。

(4)掌握线段连接的作图原理和方法。

(5)了解椭圆的画法。

(6)掌握平面图形的尺寸和线段分析。

(7)掌握绘制平面图形的方法和步骤。

(8)熟悉画草图的基本方法。

重点和难点:

几何作图,平面图形的尺寸和线段分析,平面图形的画法。

练习题:

作正多边形,圆弧连接,画平面图形。

大作业:

平面图形绘制(A4图纸)

第三章正投影法与三视图

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投影法的概念;三视图的形成规律;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基本体的投影。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

(1)理解正投影法的概念,掌握正投影法的特性。

(2)掌握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之间的关系及三视图的作图方法。

(3)掌握点的三面投影及其规律、点的投影和该点与直角坐标的关系、画和读点的投影的方法。

熟悉两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可见性的判别。

(4)熟悉直线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5)熟悉平面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6)掌握棱柱、棱锥、棱台等平面立体三视图的画法。

(7)掌握圆柱、圆锥、圆台、圆球等曲面立体的投影特征和三视图画法。

(8)了解基本体表面求点、直线的方法。

(9)掌握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重点和难点:

几何作图,平面图形的尺寸和线段分析,平面图形的画法。

练习题:

对照模型和轴测图,补视图、补缺线、由模型或轴测图画三视图。

画和读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分析和标出轴测图及三视图上对应的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求基本体表面上点、线、面的投影;由已知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标注尺寸;根据模型或轴测图画基本体的三视图。

大作业:

根据基本体模型或轴测图画三视图,并标注尺寸。

(A4图纸)

第四章轴测图

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轴测图的特性、种类和画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轴测图的特性、常用轴测图的种类。

(2)掌握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了解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重点和难点: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练习题:

由已知三视图画轴测图(包括轴测草图)。

第五章组合体视图

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组合体的三视图;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形体分析法。

(2)掌握投影面平行面截平面体、圆柱与圆球的截交线的画法。

(3)掌握两圆柱正交时相贯线的简化画法,同轴回转体相贯的相贯线的画法。

(4)掌握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

(5)了解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6)掌握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与步骤。

重点和难点:

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读组合体视图。

练习题:

画组合体三视图,由已知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补画视图中的缺线;给已知视图标注尺寸。

大作业:

由模型或轴测图画组合体三视图,并标注尺寸。

(A4图纸)

第六章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

(1)熟悉基本视图的形成、名称及配置关系。

(2)熟悉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画法和标注。

(3)理解剖视的概念,掌握画剖视图的方法和标注。

(4)熟练掌握单一剖切面画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方法和标注。

(5)掌握用几个相交剖切面、几个平行剖切面的剖切方法。

(6)掌握移出断面和重合断面的画法和标注。

(7)熟悉局部放大图和常用简化画法。

(8)熟练掌握读剖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9)了解轴测剖视图的画法。

(10)熟悉各种表示方法的综合应用。

重点和难点:

基本视图和辅助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画法,表达方法的综合应用。

练习题:

由已知视图补画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以及各种剖视图、断面图;补画剖视图中的缺钱;改画剖视图;标注尺寸;读剖视图。

大作业:

由模型或轴测图画综合应用的剖视图,并标注尺寸(A4图纸)

第七章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

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规定画法和标记。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螺纹的形成、种类和用途,熟悉螺纹的要素,掌握螺纹的规定画法及其标注,熟悉标准螺纹的查表。

(2)熟悉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种类、用途、标记和查表,掌握螺栓联接、螺柱联接、螺钉联接的画法。

(3)熟悉直齿圆柱齿轮轮齿部分的名称及尺寸关系,掌握单个直齿圆柱齿轮及齿轮啮合的画法。

(4)了解直锥齿轮、蜗轮蜗杆轮齿部分的名称及尺寸关系、锥齿轮及其啮合的画法。

(5)熟悉键、销的种类和标记,掌握普通平键联接和销联接的画法,了解半圆键和钩头楔键联接的画法。

(6)熟悉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及其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

重点和难点:

螺纹紧固件的查表和螺纹联接的画法;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尺寸的计算和画法;键联接和销联接的画法。

练习题:

螺纹的画法与标注,查表和改错;补画完整齿轮及其啮合图、键联接图。

大作业:

画螺纹紧固件联接图。

(A4图纸)

第八章零件图

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零件图的识读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达

(1)熟悉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2)掌握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原则和典型零件的表示方法。

(3)理解尺寸基准的概念,初步掌握典型零件的尺寸标注。

(4)了解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5)理解表面粗糙度的概念,掌握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标注与识读。

理解极限与配合的概念、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系列,掌握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与识读。

熟悉常用形位公差的项目、符号以及标注与识读。

(6)掌握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

(7)掌握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重点和难点:

典型零件的表达方法和尺寸标注,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读零件图。

练习题:

粗糙度、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的标注;测绘典型零件或根据轴测图画零件草图;识读各类零件图。

大作业:

根据轴测图选择合适的比例、表达方案完成零件图。

(A4图纸)

第九章装配图

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视图选择、规定画法和尺寸标注;装配图的识读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

(1)熟悉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2)熟悉简单装配体的视图选择,掌握装配图的规定画法、特殊表示方法和简化画法。

(3)基本掌握简单装配体的尺寸标注。

熟悉配合代号等技术要求的标注于识读。

(4)掌握装配体中零部件序号的编排方法。

掌握明细栏和标题栏的填写方法。

(5)了解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

(6)掌握简单部件的测绘方法和步骤。

(7)掌握简单装配图的画法。

(8)熟练掌握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9)掌握由简单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装配图的视图选择和画法;读装配图。

练习题:

读懂1~2张装配图(10件左右),拆画其中部分零件的零件草图。

大作业:

根据零件图画装配图。

(A4图纸)

选学内容:

根据专业需求,选学第三角画法、展开图、金属焊接图等内容。

教  学  内  容

学时分配

作业

题数

备  注

讲课

课内

实训

小计

绪论

1

2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规定

3

3

第二章几何作图

8

2

4

第三章正投影法与三视图

10

2

5

第四章轴测图

10

2

6

第五章组合体视图

10

2

7

第六章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12

2

8

第七章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

10

2

9

第八章零件图

10

2

10

第九章零件图

6

2

11

*第十章计算机绘图

另开课

12

*第十一章其他图样

删去

合计

80

16

五、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简要说明,详见实验课大纲)

(宋体五号)

六、考核方式(黑体五号)

考试+绘图

七、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40%。

八、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通过由模型或轴测图画、选三视图练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过补视图补缺线练习,提高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通过读零件图装配图练习,提高学生对机械图样的解读能力;

通过大作业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九、教材与参考书(黑体五号)

教材:

《机械制图》(机械类).王幼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参考书:

[1]《机械制图》(非机械类).毛之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十、其它必要的说明(黑体五号)

(1)由于CAD后续要另开课程,所以本教学大纲中对第十章计算机绘图不作讲授安排;

(2)第十一章其他图样可视专业需求作调整,一般也不讲授;

(3)各年级可根据具体学时参照本大纲作适当修整,大作业课堂没时间的可安排在课后或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选做。

 

材料二: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

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执笔人:

杨丽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

机械基础

2、课程英文名称:

Themachinefoundation

3、课程类别:

必修

4、适用专业:

机械工程类专业

5、总学时:

60学时(其中理论52,实践8课时)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和新的科学技术做准备,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今后从事实践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第1章机械概述(6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机器的组成、金属材料的性能、机械零件的强度、摩擦磨损和润滑。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机器的四部分组成;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了解载荷、摩擦、磨损的概念和分类。

重点:

机器的组成;

难点:

机械零件的强度。

2、第2章构件的静力分析(8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力、力矩、力偶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力、力矩、力偶的概念和性质;掌握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及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简图的绘制。

重点:

力与力偶

难点:

约束、约束反力与受力图

3、第3章材料力学(1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剪切和挤压的概念、剪切力和剪切应力;挤压力和挤压应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剪切和挤压的概念;掌握剪切与挤压面积的确定、剪切和挤压的强度计算。

重点:

构件的承载能力;

难点:

剪切与挤压。

4、第4章机械工程材料(8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介绍工业用钢、工程铸铁的分类、特点及牌号表示;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牌号表示。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工业用钢、工程铸铁的牌号表示;掌握工业用钢、工程铸铁的分类、特点;了解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金属材料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重点:

钢铁材料牌号表示;

难点:

非金属材料的分类。

5、第5章机械零件(20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轴的分类、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的功用、类型、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及选择;螺纹联接的类型、主要形式及螺纹联接零件、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轴的分类、常用材料及其选择;掌握滚动轴承的构造、基本类型、代号和类型选择;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了解键联接的主要类型及应用特点。

重点:

重点:

滚动轴承、轴、螺纹联接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选择。

难点:

滚动轴承。

6、第6章常用机构(8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平面机构的运动副、运动副的分类、平面机构的平面机构相关的基本概念;凸轮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平面机构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凸轮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了解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和运动特性

重点:

平面连杆机构;

难点:

凸轮机构。

7、第7章机械传动(17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的作用和分类、工作原理、主要类型、特点和应用范围。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场合;掌握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应用,掌握齿轮的常用材料;了解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及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重点:

带传动工作原理、主要类型、特点和应用范围;

难点:

齿轮传动。

8、第8章液压传动(20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及液压系统。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常用液压元件;了解回路的工作原理及具体应用。

四、学时分配

教  学  内  容

学时分配

作业

题数

备  注

讲课

课内

实训

小计

第1章机械概述

2

4

3

2

第2章构件的静力分析

6

6

4

3

第3章材料力学

6

6

3

4

第4章机械工程材料

6

6

5

5

第5章机械零件

14

2

18

5

6

第6章常用机构

6

2

8

4

7

第7章机械传动

12

4

18

5

8

第8章液压传动

0

0

0

3

另开课

合    计

52

8

60

五、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简要说明,详见实验课大纲)

1、拆装机器零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课时)

2、观察机器的构造,了解机器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的结构及功用。

(2课时)

3、机器传动实验,掌握机器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选用方法。

(4课时)

六、考核方式

1、课堂6s管理、写报告、开卷考试、期末答辩。

七、成绩评定

期中检测与平时表现(包括平时作业、报告、课堂提问及课堂练习)占70%,期末占30%。

八、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1、观看机械机械加工录像,使其对机械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2、观察一种机器,并写出产品说明书。

3、答辩,对简单的机械理论知识进行答辩,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口才。

九、教材与参考书(黑体五号)

教材:

张旭东.《机械基础》.(第一版).北京:

国防科技大学,2006年

参考书:

1、孟庆云.《机械工程基础》.(第一版).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年

2、孙大俊.《机械基础》.(第一版).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

 

材料三;

《液压与气动》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

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执笔人: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

液压与气动

2、课程英文名称:

LIQUIDANDGAS’PRESSUREDRIVING

3、课程类别:

必修

4、适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

5、总学时:

6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限100字以内)

本科程是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是机械类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

液压与气压传动先进科学技术之一,它是对以前所学专业课的应用和深入,并将应用于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设计一些简单液压与气压系统的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含各章重点、难点)

1、绪论(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研究对象、工作原理及组成;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优缺点;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应用和发展。

重点和难点:

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力比例关系、运动关系、功率关系;机床工作台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液压气压系统的组成。

2、第一章液压传动基础知识(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液压传动基础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液压油的物理性质,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力方程,液体流经管路的压力损失;掌握流经孔口的流量及其与压力差、孔型的关系;了解气穴现象,液压冲击的概念和压力波的传递。

重点和难点:

液体的粘性,帕斯卡原理;连续性方程,伯努力方程。

3、第二章液压动力元件(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液压动力元件。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容积式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个各参数的含义及计算,叶片式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掌握液压泵产生噪声的原应因及降低措施;了解液压泵的选用。

重点和难点:

容积式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工作压力、排量和流量的概念,液压泵的机械效率和容积效率的物理意义,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及压力流量特性曲线;液压泵的功率和效率及其计算方法,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的困油现象、原因及消除方法。

4、第三章液压执行元件(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液压执行元件。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液压马达工作原理,液压缸的速度、推力计算;掌握液压缸的结构;了解液压缸的设计和计算。

重点和难点:

液压马达工作原理,单出杆双作用液压缸的工作特点和速度、推力计算,差动液压缸的工作特点和速度、推力计算;差动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及其计算。

5、第四章液压控制元件(8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液压控制元件。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方向控制阀的分类和工作原理,压力控制阀的分类和工作原理,流量控制阀的分类和工作原理;掌握二通装拆阀;了解叠加式液压阀。

重点和难点:

三位阀的中位机能及电液换向阀的工作原理,先导式溢流阀的工作原理及溢流阀的应用,调速阀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电液换向阀的工作原理,溢流阀的压力流量特性。

6、第五章液压辅助元件(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液压辅助元件。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管接头的分类,油箱的功用和结构,过滤器的作用,蓄能器的作用;掌握密封机理及应用场合;了解油箱的设计。

重点和难点:

过滤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油箱的功用,蓄能器的工作原理;蓄能器的应用。

7、第六章液压基本回路(10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液压基本回路。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调压回路、减压回路、调速回路、换速回路、换向回路和顺序动作回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卸荷回路、平衡回路、增速回路、锁紧回路的工作原理;了解同步回路和互不干扰回路的工作原理。

重点和难点:

调压回路、减压回路、调速回路、换速回路、换向回路的工作原理;多级调速回路、顺序动作回路的工作原理。

8、第七章典型液压传动系统(6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典型液压传动系统。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组合机床动力滑台传动系统,万能外圆磨床液压传动系统,液压压力机传动系统;掌握组合机床动力滑台传动系统、万能外圆磨床液压传动系统、液压压力机传动系统的结构;了解典型液压传动系统的应用场合。

重点和难点:

组合机床动力滑台传动系统,万能外圆磨床液压传动系统,液压压力机传动系统;行程控制制动式换向回路的工作原理,液压压力机液压传动系统中卸压换向原理。

9、第十章气压传动基础知识(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气压传动基础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空气的物理性质、逻辑运算;掌握气体状态方程;了解气体流动规律。

重点和难点:

空气的粘度和密度;逻辑运算。

10、第十一章气原装置及气动辅助元件(1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气原装置及气动辅助元件。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气源装置的作用及组成,气源净化装置的种类;掌握油雾器、转换器、消声器的作用;了解程序器、延时器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气源装置的作用及组成,气源净化装置的种类;油雾器的工作原理。

11、第十二章气动执行元件(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气动执行元件。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气缸的工作原理及组成,气动马达工作原理及组成;掌握气缸的分类;了解气缸和马达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

气缸的组成,气动马达组成;气缸的工作原理,气动马达工作原理

12、第十三章气动控制元件(3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气动控制元件。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方向控制阀的分类和工作原理,压力控制阀的工作原理,流量控制阀的工作原理;掌握气动逻辑元件;了解各种气动阀的结构。

重点和难点:

气动压力、流量、方向阀的工作原理;气动逻辑元件的工作原理。

13、第十四章气动基本回路(2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气动基本回路。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换向回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速度回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压力控制回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计数回路、延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