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宋庄.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0413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逃离宋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逃离宋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逃离宋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逃离宋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逃离宋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逃离宋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逃离宋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逃离宋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逃离宋庄.docx

《逃离宋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逃离宋庄.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逃离宋庄.docx

逃离宋庄

逃离宋庄

  市场的冲击无可回避,有的人会坚持下来,而有的人会选择逃离――    2008年11月的宋庄正经受着天气与经济的双重寒冷。

刚刚结束的宋庄艺术节中,艺术集市的成交额是468万元,而在去年,这个数字是1000万元以上。

前年,也就是2006年,是艺术集市成交最好的一年,当时的数字是2500万元。

  进入12月之后,部分画廊倒闭、停业,加上活动越来越少,宋庄给人的感觉是没有什么人气。

  

  艺术家的逃亡

  

  北京开始进入冬天的时候,宋庄还没有供上暖气。

记者所到的几个工作室都非常寒冷,条件好的装了空调,生活相对舒适。

一般有这种条件的画家是已经签了画廊的,每年供给画廊多少张画,就像有一份短暂的稳定工作,还不用按时上下班,相对来说,是自由惬意的。

而些长期没有签约也没有卖画的艺术家,在这个冬天离开了不少。

  在12月底,很多画家在聊天时都会说,宋庄3000名画家在这个冬天走了1500多人,走掉画家的数字没法精确统计,只是还在宋庄生活的艺术家口口相传的感受。

  “2008年是走了不少艺术家,也倒闭了几家画廊,实际上,每年冬天都会相对萧条一点,2008年相对要明显得多。

金融危机给大家的影响还是心理上比较大,很多许久没有卖画的艺术家觉得整个市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好转,之前坚持了那么久都没有结果,今后的希望也开始渺茫起来,在这个冬天就离开了。

  在宋庄的小堡,贾先生在他的工作室这样告诉记者。

  贾先生的主要工作是做艺术品经纪人,为国外一些艺术机构选择艺术作品,同时兼做策展。

这里的画家贾先生大部分都有了解,金融危机对他的工作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过去一些机构,他们一年可能会选择十几幅作品,但是2008年就减半了。

我现在还在做品牌策划等其他工作,不会单一去做艺术品经纪人,这个应该就是金融危机对我的影响吧。

  离贾先生不远处是艺术家小杨的工作室。

小杨在小堡有三年多了,一直没有什么机遇。

2008年春天,美国一个画商看中了他的作品,并签了一年20万美元的合同,购买他一批画,就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他的合同也被毁约了。

  宋庄艺术家徐志伟分析金融危机对宋庄的影响时认为:

“从经济学角度看,西方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相对滞后,但当代艺术不同,它的主导市场在西方,宋庄艺术家的主要买家也是欧美藏家,国内的散客并不构成主导,所以,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宋庄表现是同步的。

  沿宋庄主路一直往前走,会在一个大的转盘附近看到一片正在建设的艺术园区;几排两层的高约6米的工作室已经整齐地竖立在那里。

  地面还没有铺好,工人正在赶工,机器声音非常吵。

这座新建好的艺术园区的投资人,之前开了一家同名的规模较大的画廊,最开始在宋庄,2008年6月又在798新开了一家连锁画廊,但10月之后,在798的画廊就转让出去了――画不好卖,画廊倒闭了。

  可以说,宋庄与798有着剪不断的关系。

很多入驻798的画廊都会来到宋庄挑选艺术家的作品。

798倒闭画廊的数量也在这个冬天不断攀升。

有些国外的大型画廊,比如全球排名前20名的佩斯北京,虽然没有撤出798。

但是一直以内部装修的名义处在歇业状态中,没有再举办展览。

  这个处在宋庄主路的艺术园区招租情形也不是十分乐观,只零零星星住进来几个人。

高静就是这里新人住的艺术家。

  她是毕业后就来到宋庄的,过来不到两年,虽然还没有签画廊,但她本身已经把画画当做自己的职业。

前不久,高静的几个同学离开了宋庄,有的进了设计公司,有的回老家做美术老师去了,一个同学临走撇下一句话:

“过去圆明园那个一代人,拼的是理想,而我们这代人,拼的是家底。

”家里条件不好的,渐渐供不起这些艺术家们。

毕业生们养不活理想,只好选择离开。

  艺术家伊灵一方面觉得现在80后画家非常幸运,很多在学校里就签了画廊,有了不错的发展,但这次金融危机,受影响的也是这些还没有定数的年轻艺术家,对于成熟的艺术家来说,其实影响不大――拍卖场上数字的减少,并不耽误他们创作,也还是不断有人来购买作品。

  “宋庄3000多画家中,肯定会流动出一部分人,但是来的还是比走的多,因为每年有这么多艺术院校的学生要毕业,大部分还是会选择这种自由职业,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流动性,一两年他可以忍受一幅画不卖,三年以上再不卖画它可能就受不了,他可能就要干点别的,因为做这种自由职业对我们圆明园时期过来的人,是做好了不赚钱的打算了,艺术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卖画的,这是一个非常奢侈的事情,家里条件不好的,要做好非常艰苦的准备,不像前一阵子,说艺术品市场好,大家就一窝蜂都去买艺术品,看似很有希望,但是一窝蜂总是会带来负面的东西,物极必反。

  伊灵是从圆明园时期走过来的艺术家,当时被称为圆明园画家村的“村长”,现在他在小堡的画家大院租了一间工作室,当问到2008年冬天从哪里觉得市场没有过去好了,伊灵想了一下说:

“请客的少了。

  前些年,艺术家们作品连连卖出好价钱,设宴庆祝成了家常便饭。

相比那个时期,2008年设宴庆祝的画家少了,饭局改为小范围的散伙饭。

在贾先生的工作室采访了一个下午,到了傍晚,他在工作室准备晚餐,宴请两位来自广州的画家夫妇。

第二天,他们便要返回温暖的南方。

宋庄,已经留下了他们将近三年的足迹。

  

  财富神话的破灭

  

  “忽然之间,好消息像春天的沙尘暴一样一场一场地荡过宋庄。

沙尘暴过后,宋庄画家村的好事像雨后的春笋一样接二连三地冒出来。

一时间,宋庄的画家们各个春风满面,喜形于色。

每个人都感到成功之日指日可待。

  这是画家马越在《长在宋庄的毛》一书中描写的2000年左右,也就是世纪之交的宋庄,那个时期宋庄刚刚开始受到关注。

  2000年,方力钧创作的一幅作品在嘉德春季拍卖中拍出了27.5万元的高价,同年嘉德秋季拍卖专场上,王广义的《大批判――可口可乐》以33万元成为当代拍卖品的第5名,中国当代艺术成为财富神话的故事在资本市场蔓延。

  到了2005年和2006年,甚至是2007年,宋庄都沉浸在一种黄金时代的幸福当中。

  《长在宋庄的毛》中也提到了徐志伟,当时他是摄影师。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作为一名摄影记者,他的工作本来是拍摄圆明园的生活,但拍着拍着,徐志伟渐渐融入了他们,后来辞掉了工作,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画画、拍照,除了拍摄艺术家的生活,还会为他们拍摄用于参加画展的反转片,有的艺术家作品被人收藏购买了,也会到他这里来拍摄留底。

  如今,经济形势不好带给徐志伟最切身的变化就是拍摄作品反转片的少了。

以往有时候一个画家每月要来找他拍很多张,而在2008年,有的画家一整年都没有来。

这说明画家参加展览少了,作品被收购也少了。

  徐志伟是画国画出身的,记者问他,经济形势的影响会不会对传统中国画的冲击相对要少一些?

徐志伟摇摇头:

  “这和画家创作的题材没有关系,宋庄也有很多做传统中国绘画的艺术家,往年他们找我也比较多。

我知道2008年秋拍,当代艺术跌落比较厉害,中国传统绘画走势不错,但是,拍卖场上的结果不一定是最真实的,而我的切身感受是真实的,那就是来找我拍片的确实少了。

  徐志伟认为,金融危机只是把宋庄原本的危机放大了,很多问题之前就存在,很多人的想法都太不切合实际:

“卖画的和买画的都希望天上掉下来一块馅饼砸自己脑袋上,可是哪有那么多馅饼,再说接到馅饼的人一般都是坚持了三到五年以上的,确实有实力的艺术家。

以为一来宋庄就赚钱,这样的神话也就只是听说而已了。

  

  宋庄的“山寨”化

  

  宋庄从圆明园发展而来,却又不是圆明园。

在圆明园时期,艺术家还没有具体的市场观念,追求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正像栗宪庭所指出的“圆明园画家首先在乎的是一种自由的活法。

  伊灵说,在圆明园时,来买画的人大多是出于对艺术家的帮助:

“从我接触的人来说,大部分是想要资助艺术家的,觉得这一条路很难,没有他们来买我们的画,我们可能根本没办法生存。

圆明园和宋庄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开放式的创作环境,买画的人可以直接进来和画家聊天,后来很多都成为了朋友。

  也许很多事情不会再回到过去,画画人和买画人的单纯思想到最后都遭遇到了经济大潮。

  “圆明园时期,这部分人都是单身,考虑经济问题比较少,现在都有孩子了,所以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基础,另外从年龄上来说,出作品数量比较多,作品成交量也比较大。

  新入住宋庄的毕业生们有着和圆明园时期画家一样的年龄却十分不同的环境。

艺术院校的扩招,也不断给宋庄带来新的居民。

  “艺术家越来越多了,画得好的越来越少了。

”徐志伟对宋庄画家的艺术水准开始担忧起来。

  有些年轻画家可以拿着一本画册如数家珍地给你讲述这些画背后的作者是谁,市场价位是多少,当你评说他的画哪里应该改进的时候,他会告诉你,没办法,画廊是这样要求的,现在买画的人都喜欢这样。

  支持毕业生出来做职业画家的家长们也关心着拍卖场上的数字,并且分析给自己的孩子看――谁谁的作品卖了多少钱,人家是画什么题材的。

迎合市场的心态在各种境遇之下的艺术家身上都不同程度地上演着,纯粹的艺术似乎离宋庄越来越远。

  不能说大家都在完全地模仿,但是对一些热门元素的抄袭,确实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通病。

宋庄的原创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股“山寨”之风。

  在11月艺术集市的同时,宋庄主街道多了很多练地摊的艺术家。

对于这些艺术家,有媒体进行了报道,说他们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画卖得很便宜。

  徐志伟描述了那时的情景:

我开车过去,扫了一眼,看到那些练摊的所谓艺术家,大部分都不是原创画家,就是周末在潘家园旧货市场销售一些名画仿制品的商人,很多仿制得还很拙劣,那些画本来就不会值钱。

宋庄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搞行画的商人,所以,现在宋庄很复杂,什么人都有,不是那么纯粹。

我们当时那批人,不管画得好差,都还是往纯艺术的道路在走的。

  宋庄是一个带有原创意义的品牌,但利益的胶着让这里早已鱼龙混杂。

有些艺术家是因为卖不出画,无法生活,离开了这里,还有些艺术家心怀理想,认为宋庄的艺术家越来越多,艺术氛围却越来越淡,待下去,也没什么意思,因此也选择了离开。

  

  利益胶着的未来

  

  宋庄和其他艺术区不同的是,艺术家直到现在还和村民杂居着。

因此,艺术家与村民的关系,包括与当地政府的关系,都十分微妙,各种利益的冲突,使得这种关系越发复杂起来。

  在小堡村文化广场的艺术家群落接待中心,宋庄艺术促进会会长洪峰踌躇满志地讲述着宋庄“文化造镇”的实施策略。

  “用当代人的努力,打造百年后的遗产。

  “我们正在发展的有国家级的动漫产业园,还有音乐产业,文化休闲业,目前概念的设计已经完成。

  洪峰所站立的角度不仅仅是艺术家,还有当地的村民。

他必须让村民也有事情做,有钱赚,当然,还要给艺术家们美好的承诺。

  伊灵满怀憧憬地告诉记者:

“宋庄镇政府说要打造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家聚集区,现在你可以看到到处都在做基建工程,我想3到5年应该就建设得差不多了。

  当地政府为艺术家和当地村民着想,在宣传和人员安定上做了很多工作;也有的村民很善良,给艺术家提供帮助。

  在宋庄美术馆看展厅的李大妈,义务为宋庄美术馆工作。

她把家里的房子租给一个艺术家,而对方已经三个月没交房租了。

李大妈看那个艺术家生活非常穷困,不仅没有追要房租,还找来冬天的衣服给艺术家过冬。

  然而,政府,艺术家与农民,尽管都有共同的发展愿望,但在很多具体的问题上,利益并不是一致的,彼此思考问题的角度,方式也有很大差别,政府在协调艺术产业发展上,还有相当的工作要做,

  2000年之前和宋庄的村民打交道,只要懂礼貌,关系就可以处得不错,而现在,随着宋庄红火,懂礼貌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村里面各种费用都在增加。

比如,小堡村画家大院的房租不仅一直在涨,其他如取暖费,物业费也在涨。

2008年画家大院的取暖费是35元每平米,2007年还是28元每平米,而画画本身要求工作室都不会太小,一般都是100平米左右,有不少画家是两个人合租一个工作室,但是压力依然很大。

  记者走访了几家工作室,这些村里的房子和城里的小区一样会收物业费,却没有城里小区的物业服务。

有些工作室盖得稍微高了一点,就要加收两层的收费,可这个高度标准又和国家规定不在一个层面上,是村民自己定的。

往年卖画的情况好,艺术家觉得能忍就忍了,2008年普遍都不是很好,所以也有画家付不起房租,只能离开了。

  接下来,宋庄不可避免地要经受“内忧外患”。

关于宋庄的未来,有的人认为,宋庄应该走一条属于沃尔玛式的平民道路,而艺术消费的群体性支撑才是艺术品市场良性成长的基础;也有人认为,商业化是一条不可逆转的道路,这条道路注定要改变很多东西……争论会持续下去,而现在要紧的恐怕也不是要不要改变的问题,而是宋庄有没有有效的应变策略的问题。

  

  责编 晓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