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军中学 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0620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军中学 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军中学 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军中学 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军中学 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军中学 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军中学 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军中学 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军中学 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军中学 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军中学 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军中学 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军中学 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军中学 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军中学 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军中学 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军中学 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军中学 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

《学军中学 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军中学 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军中学 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docx

学军中学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0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条件

(1)欧美各国的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新的科学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2)很多科研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

2.主要成就

电的广泛使用

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

②出现了集中供电的发电厂,输变电技术也日益完善。

③电灯、电车、电话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①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②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化学工业的发展

科学家们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传统工业的进步

由于炼钢技术的改进,钢产量大幅度提高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

1.原因

(1)工业部门的变化:

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

(2)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3)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

重化工业生产规模扩大,资本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

2.目的:

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

3.表现:

一些大企业放弃自由竞争原则,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织。

4.影响:

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

1.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2)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3)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2.表现

(1)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

(2)非工业化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3.影响

(1)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资本主义国家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3)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1)政治:

经过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这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2)科技:

19世纪中后期以来,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如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科技条件,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原因和条件。

(3)市场:

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或改革扩大了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扩大了国外市场,商品需求量剧增,促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4)资金: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和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积聚了大量的资本。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下学期期终)下表是全球能源结构变化表,造成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电气时代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资源

B.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

C.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

D.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

【参考答案】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局部性的国际交流发展为全球性的沟通,分散的、局部的世界变为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过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3)世界一体化,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带来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

(4)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

2.对中国的影响:

(1)巨大的灾难。

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大门,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进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先后发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2)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工业革命后有新思潮萌发、洋务运动的实践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日益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言人。

(2)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迎来高潮。

(2016—2017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19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

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

A.英国和中国

B.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

C.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

D.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

【参考答案】C

 

图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垄断组织的作用

1.积极作用:

(1)它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要求,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垄断组织的形成符合优胜劣汰的规律。

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特别是需要大量资金和设备的重工业进一步发展,这需要生产和资本的不断集中。

(3)垄断组织比中小企业更有能力组织高科技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

(4)垄断组织之间的激烈竞争促使垄断资产阶级努力提高科技水平,降低成本。

(5)垄断组织内部的生产具有一定的计划性。

2.消极作用:

(1)垄断组织会推行垄断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通过控制某部门进而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2)政治上会更多地干涉国家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的代表者。

(3)对外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2016—2017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西门子是德国电气工程行业重要的成员,公司于1897年改组为股份公司,1903年合并舒克特公司,组建西门子—舒克特公司。

1897年购买一块绿地作为工业园区,新址上建成的第一座工厂西区电缆厂于1899年8月正式投产。

后续的建筑包括1905年竣工的维尔纳工厂(公司的通讯工程中心),1906年建成的诺嫩丹的重型号机械厂和发电机厂,以及1913年建成的管理办公大楼。

这块地方于1914年正式由官方命名为西门子城。

这主要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垄断组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联合经营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参考答案】B

1.有两个国家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它们是

A.英国、法国

B.法国、德国

C.英国、美国

D.德国、美国

2.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的口号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

“电灯电话”最早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是在

A.19世纪早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晚期

D.20世纪初期

3.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制造出世界第一辆汽油动力的汽车,第二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意大利无线电之父马可尼1897年成立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A.仅在通讯与交通上有突破

B.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C.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化

D.注重技术的发明与创造

4.下表是1890年统计的美国宾夕法尼亚、新泽西、纽约、康涅狄格、弗蒙特等州20年间农村人口减少表。

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州名

宾夕法尼亚

新泽西

纽约

康涅狄格

弗蒙特

减少量

40%

25%

83%

60%

75%

A.农村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

B.农村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

C.工业化发展的程度不均衡

D.农村生存环境的严重恶化

5.“应当捕捉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找出历史发展中趋势变化的曲线比较密集、变化所涉及的趋势比较重要的区段,再从这一区段上筛选关键点,就得到历史时代划分的标志了。

”依据这一标准,有学者认为应把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持这种观点的依据应该是

A.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人类从孤立走向整体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6.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依靠国家支持迅速发展起来,并在许多方面超过英国。

其他一些国家也走上了工业化道路,有了自己的民族工业,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它们纷纷实施贸易保护政策。

这反映出

A.统一使德意志帝国得到迅速发展

B.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面临挑战

C.工业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D.国家支持是德国发展的重要原因

1.下图是1870—1900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

结合数据分析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

C.铁路的发展是形成世界市场的先决条件

D.商品输出成为欧美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

2.据学者估计,在1750—1800年间,“已开发世界”(欧美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大致相当;但到1880年,“已开发世界”国家的人均收入大约是后者的两倍,1913年,更达到三倍。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

C.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

D.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3.早期殖民垄断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874年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形成。

下列关于前后两种“垄断”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B.实质都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都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D.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2017年上海卷)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各个国家路径不同。

其中以军事力量完成统一,以发展重工业为重点的国家是

A.法国B.日本

C.德国D.俄国

2.(2017年天津卷)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3.(2016年江苏卷)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

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4.(2017年北京卷,节选)儿童:

成长、保护与发展

材料二大约在17、18世纪,新的儿童观念逐渐形成。

卢梭认为:

“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儿童时代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观察、思维、感知方式。

18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

1821年,法国爆发了反对雇佣童工的抗议。

19世纪,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龄及工作时间,并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

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

在此前后,英法等国先后制定法律,保护儿童免受肉体及精神侵害;剥夺虐待儿童的家长的监护权。

1904年,法国设立儿童福利部。

1908年,英国设立儿童法庭。

1924年,第一份《儿童权利宣言》提出儿童应受特殊保护。

1946年,联合国设立儿童基金组织。

1989年《国际儿童公约》确认每个儿童均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

现已有196个国家签署该公约。

(2)阅读材料,概括18—19世纪儿童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概括20世纪以来儿童保护的新特点。

K基础

1.【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

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2.【答案】C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材料主要涉及交通和通讯,但不能说第二次工业革命仅在通讯与交通上有突破,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出现了众多的发明,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将科技付诸实践,不是注重技术的发明创造,故D项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

由“1890年”可知,美国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农村人口的减少是城市化发展下人口向城镇迁移的结果,表中人口减少量不同说明各地工业化发展的程度不同,C项正确;农村人口减少不等于农村经济的衰退,A项错误;出生率降低会减少人口数量,但人口数量的减少情况不会在一时反映出来,B项错误;虽然工业革命污染了环境,但农村的生存环境仍然比城市好,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故A项错误;人类从孤立走向整体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故B项错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是历史发展趋势中的关键点,故C项正确;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故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19世纪末,许多国家走上工业化道路,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这对宣扬自由贸易、主张自由主义的英国产生了挑战,故选B。

K能力

1.【答案】B

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

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材料所给的1750年到1913年间世界发生了两次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国之间的差距拉大,故D项正确。

A、B、C三项的表述都属于工业革命的影响,都是影响因素之一,但都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3.【答案】D

【解析】早期殖民垄断公司是对外实行掠夺的殖民机构,带有一定官方机构的特点;19世纪的垄断组织则凭借强大资金和技术独占一个或多个经济部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二者不是继承和发展关系,实质不同,A、B两项错误。

自由资本主义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早期殖民垄断公司出现在其之前,C项错误。

早期殖民垄断公司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贸易,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9世纪垄断组织对外进行资本输出,推动国际贸易发展,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项正确。

K真题

1.【答案】C

【解析】法国现代化道路以启蒙思想为先导,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并举,崛起为现代工业强国,法国工业革命同英国工业一样都开始于轻工业,故A项错误;19世纪60年代,日本明治维新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完成统一,故B项错误;德国曾长时期处于分裂的状态,这严重影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后,德国借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良机,发展重工业,迅速赶超了传统的欧洲其他列强,故C项正确;1861年改革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此后俄国从农业的和农村的生活方式向工业的和城市的生活方式转变,向现代化方向迈进,故D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

据题干图片可知,每次工业革命都引起了生产方式的极大变革,A项正确;B项中的“科学”可以理解成科学理论,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则不是科学理论而是技术层面的东西,排除;C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D项说法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

故选A。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史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

本题四次工业革命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的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的能力,学生可以运用排除法进行,因此在备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和学习和解题方法。

3.【答案】D

【名师点睛】工业革命是高考常考的重要知识点,在学习中,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要突出“市场”概念,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线索,串起整个专题的内容,明确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而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的过程。

二要注意总结规律,如工业革命的原因可从资本、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分析,通过知识迁移了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条件。

4.【答案】

(2)成就:

人们认识到儿童是与成人不同的特殊群体;社会采取行动保护儿童;国家通过立法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注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背景:

启蒙运动的“天赋人权”观念,成为儿童权利保护的思想基础;工业革命时期,大量使用童工引起社会关注;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国家直接釆取措施,保护儿童。

特点:

出现了专门保护儿童权利的国家机构和国际组织;儿童权利保护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儿童权利保护成为国际共识。

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时间信息17、18世纪,“18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等以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概括。

第三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中1904年,法国设立儿童福利部,1908年,英国设立儿童法庭,1946年,联合国设立儿童基金组织得出是出现了专门保护儿童权利的国家机构和国际组织,根据材料二中从限定工作年龄和防止受虐待到“1989年《国际儿童公约》确认每个儿童均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说明儿童权利保护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根据材料二中“现已有196个国家签署该公约”说明得到了国际较为普遍的认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