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1202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0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docx

三年级备课四五单元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

——解决问题

信息窗1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解决问题信息窗1第一个红点和相关自主练习题目。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小纸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

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每行8盆各摆了5盆3种颜色的花一样多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

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你说我讲探究算法

  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1)师:

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

怎样列式?

学生选择学具,利用摆一摆,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第一种方法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课件5×8=40(盆)、3×40=120(盆),追问:

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

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每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种颜色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第二种方法

学生列出算式8×3=24(盆)24×5=120(盆)让学生说一说这两个式子分别求了什么?

根据上面的展示图先求三种颜色的花一长行有多少盆?

在求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有多少盆?

师:

上面这两种方法大家做的非常好,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利用小纸板摆一摆,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信息。

 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综合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的理解。

或者是8×3×5=120

在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在总结综合算式的列法。

师:

同学们,在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一个问题可能会有许多种解决的办法,看看你能找到哪些办法,并且能找到最简单可行的办法。

通过两个问题的解决,同学们掌握了通过分步列式或通过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的办法。

下面我们来试一试,看你怎样解

决下面几个问题?

2.类化练习

1:

 

教师提示:

做一张这样的画需要多少个贝壳?

先让学生自己解决黑板板书

分步算式6×5=3030×8=240

综合算式6×5×8分别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

2.学生自主解决自主练习3

解法一:

解法二:

3.张叔叔订做了3个书柜,每个书柜有4层,每层可以放36本书,这些书柜可以放多少本书?

三、回顾反思

师: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

我会积极学习了。

教师适时追问:

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学生可能说:

摆一摆,操作方面。

学生也可能回答:

我学会提问了。

教师适时追问:

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师:

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信息窗1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解决问题信息窗1第二个红点和相关自主练习题目。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小纸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并且解决了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这个问题,那么我们还有那个问题没有解决呢?

学生可能提出上节课的“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这个问题

教师个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内容

二、你说我讲探究算法

1,教学“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再看情境图,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导学生列出分布算式。

信息共有96盆花,2个花架,每个花架有4层。

在学生自主学习、列式的基础上,师:

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

学生板演自主学习成果:

96÷2=48(盆),48÷4=12(盆)。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

96除以2表示什么?

48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

96÷2=48(盆),表示平均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

48÷4=12(盆)表示一个花架有四层,每层有12盆。

师:

谁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小组内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列出综合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板演展示。

学生板演:

96÷2÷4。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

96除以2表示什么?

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

对,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个花架上,每个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个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层,每层有多少盆花。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讲解。

 

师:

谁还能列出与这两个算式不一样的算是来,并说出你的式子所表达的含义?

学生独立思考,有的进行组内合作交流。

教师点拨:

大家注意看情境图,从情境图中找出有用的信息来。

在学生独立列式或是组内合作列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示成果。

学生板演:

96÷8=12(盆)

  师:

为什么要除以8?

  学生回答“2个花架一共有8层”。

2×4=8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利用课件演示,精讲这一新的思路

2情境练习

1、出示课本自主练习7

先让学生自主练习然后找分步计算和综合计算的学生板书有各种做法

分步算式200÷5=4040÷8=5

综合算式200÷5÷8=5

或者有同学5×8=40200÷40=8但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目前没有学过不鼓励这样做

2、课本自主练习4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然后再小组内交流,交流时套让学生讲清楚每一步算式的含义

3、实验小学1-5年级现有960名学生,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个班有多少人?

学生自主解答,集体纠错

三课堂总结

师: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信息窗二绿色生态园(生活课题)乘除混和运算(数学课题)

第一课时 

课题:

乘除混和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能用图示、列表的方法或箭头表示等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2、掌握有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用图示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分析乘除混合运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有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

第四单元乘除混合运算信息窗二预习提纲

1.读一读。

朗读教材44——46页。

2.读一读例题,要求能够非常流利地朗读出来:

3、说一说:

(1)44页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把你找到的信息和数学问题完整的写出来整理一下。

 

4、思考:

解决“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元?

”你需要先知道。

你认为这道题可以怎样列算式?

方法一:

方法二:

5、说一说:

在解决乘除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尝试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

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能载多少行?

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对比解决的两个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我们用什么来帮助分析理解的。

8、小结:

10.你能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吗?

(课本45—46页1、2小题)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二)其它准备:

准备纸条、直尺、表格图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去绿色生态园参观,这节课我们继续随采访团去菜地看一看,这是小强和小丽在买菜中记录下的一段画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小强和小丽在买菜中的对话以及苗圃种植区的情况),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买菜的过程好吗?

请你仔细观察,他们都带来了那些信息呢?

(学生把预习的信息呈现出来)

学生看图:

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

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教师有选择的记录信息)

二、解决问题,精讲点拨。

呈现学生提出的问题

(一)解决第一个教学红点:

1、收集、整理数学信息。

(1)我花18元买了3千克南瓜,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元?

你想怎样做?

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再全班交流:

(2)教师:

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交流理清思路,学生列出算式。

学生可以列出分布算式,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

预设一:

①画线段图

A、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买3千克南瓜的钱数。

B、在画一条线段表示买9千克南瓜的钱数,画这条线段的方法是顺次画3个第一条线段那么长,最后标出所求问题

18元

3千克

9千克

预设二:

②用表格整理。

千克数

3千克

9千克

钱数

18元

预设三:

③用箭头整理。

3千克18元

9千克?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

分步计算

先算出1千克南瓜的钱数:

18÷3=6(元)

再算出9千克南瓜的钱数:

6×9=54(元)

列综合算式。

18÷3×9=54(元)

方法二:

分步计算

先算出9千克里面有几个3千克:

9÷3=3

再算出9千克南瓜的钱数:

18×3=54(元)

列综合算式。

18×(9÷3)=54(元)

从以上的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体会到:

(5)教师小结:

解决此类实际问题,先将需要的条件进行整理,根据条件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列式时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先除后乘的问题,一般要先求每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

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二)解决第二教学红点:

1、收集、整理数学信息。

预设一:

①用表格整理。

每行棵数

60棵

9棵

行数

12行

预设二:

②用箭头整理。

苗圃:

每行60棵12行

种植区:

每行9棵?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步计算:

先算出苗圃里一共有多少棵苗:

60×12=720(棵)

再算出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

720÷9=80(行)

列综合算式:

60×12÷9=80(行)

(5)教师小结:

先乘后除的实际问题,通常要先求出总量,再按新的标准平均分,总数一定,变的是份数和相应的每份数。

解决类似的问题一般要先求一共是多少?

再求每一份是多少。

(6)对比解决的两个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我们用什么来帮助分析理解的。

总结:

用画图、表格整理、箭头整理等策略解决乘除混合运算问题。

三、拓展应用,课外延伸。

1.自主练习1

学生独立审题,弄清题目意思,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做后集体订正。

2.自主练习2

(1)指名读题,说说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你想怎样做?

(3)指名说说表格中的每个数字的含义后,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4)全班集体订正

3、自主练习3:

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请学生明确题意:

32×15÷6        64÷4×13     360÷(2×3)

72×(20+13)  436-360÷4      120÷4+68

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计算,集体订正

四、限时作业,目标检测。

1、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12×25÷4      24÷6×14

2、判断并改错

13×6÷3         240÷40×3

=13×2          =6

=26             =18 

3、学校开展节约用水活动,前4个月共节约用水312吨。

照这样计算,学校一年能节约用水多少吨?

4、课本46-47页5、6、7题

五、回顾整理,总结本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板书设计。

(一).我花18元买了3千克南瓜,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元?

(1)18÷3=6(元)

6×9=54(元)

(2)18÷3×9=54(元)

答:

 

(二).先算出苗圃里一共有多少棵苗:

60×12=720(棵)

再算出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

720÷9=80(行)

列综合算式:

60×12÷9=80(行)

答:

 

信息窗二绿色生态园(生活课题)乘除混和运算练习------(数学课题)

第2课时 

课题:

乘除混和运算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46-48页

教学重点:

1、掌握有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2、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分析乘除混合运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有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掌握四则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去绿色生态园去买菜,学会了含有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雄在家做什么呢?

(课件展示:

大雄在愁眉苦脸的做作业。

原来,叮当猫给大雄出了三组闯关题,如果大雄都做对的话就带他坐“时光穿梭机”和我们一起去绿色生态园。

唉!

看他愁眉苦脸的样子,让我们做做好事,一起来帮帮他好吗?

二、分层练习,合作探究

让我们一起看看叮当猫给大雄出了哪三组闯关题。

1、课件出示大雄做的第一组题:

(1)380-360÷4             360÷(2×3)

 =20÷4               =360÷5

 =5                =72

(2)让我们一起看看,大雄做对了吗?

错在哪了?

2、课件出示第二组题:

自主练习7、9、10题

(1)让我们一起小组合作帮助大雄过第二关,好吗?

(2)小组合作,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这样做?

注重让学生交流思想和策略,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件出示第三组题:

自主练习8、11、12题

(1)同学们的小组合作非常有成效,让我们接着闯第三关。

(2)第8、11、12题,主要是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题。

学生先自己读题,充分了解图意后在解决问题。

   

(3)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小组之间交流一下。

三、拓展延伸

叮当猫想难住大雄的题目被我们三下两下就解决了,没想到我们同学这么聪明吧。

瞧!

叮当猫不服气了,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

(课件出示叮当猫与聪明小屋题)你们有办法解决这道题吗?

(机动题目,可放在课后完成。

四、课堂小结

大雄在我们的帮助下如愿以偿的去采访绿色生态园了。

在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大雄说吗?

 

我学会了吗

课题:

我学会了吗(复习)

内容:

课本4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2、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网络。

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难点:

知识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教具、情境图

学生准备: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和整理第四单元的知识。

板书课题

2、回忆这单元有哪些知识?

每部分包括哪些内容?

3、汇报:

二、典型例题,探索尝试

1、让学生独立解决49页第1题。

三、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1、49页第2题。

2、49页第3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整理条件和问题,弄清数量关系。

(2)集体交流订正。

四、课堂总结

1、本单元你学会了什么?

2、你认为你在哪些方面有待于提高?

限时作业:

配套练习册:

第27页1、2、3、6、7题

 

第五单元信息窗1新授课

课题:

看新房—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0-52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练习。

教学重点:

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知道什么是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学准备:

方格纸,圆片

预习要求:

阅读课本,用自己的方法尝试比较各个房间的大小。

预习检查:

请学生说说自己比较的方法及结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相关问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个老朋友,你们看是谁?

(豆豆)豆豆家刚刚买了新房子,他今天邀请我们大家一起去他的新家看看,谁愿意去?

瞧,这就是他的新家了。

2.将主体图中的平面图放大。

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

餐厅有多大?

他们家房子的面积有多大?

哪个房间最大?

厨房和餐厅哪个大?

……筛选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理解面积的意义。

1.我们先来看“餐厅和厨房哪个大”?

学生一时观察不出来,这时,让学生用提前发下的学具(客厅和大卧室的纸片)来比较。

学生就很自然地就想到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

2.这两个图形,一个是正方形,一个是长方形,我们很难一下子就判断出来哪个大,哪个小,那该怎么办呢?

请你在小组里,借助你手中的学具,和同伴一起商量一下解决的方法吧。

3.学生在小组中尝试用剪一剪、比一比、摆一摆的方法自己来解决和验证。

4.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发现:

学生可能会用圆片、正方形、三角形或者用量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通过多种方法的验证,学生都能够比较出来餐厅比厨房大。

5.提炼面积的意义。

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出餐厅比厨房大,指的是餐厅的地面比厨房的地面大。

因此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1)那你能来说说客厅、书房、卫生间的面积都是指什么吗?

(2)你还能找一找教室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积吗?

对于可以用手摸得到的物体的面可以让学生摸一摸。

(3)你知道这些图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出示一组形状不同的平面图形)

三、联系实际,认识面积单位。

1、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谁来说说厨房到底有多大啊?

(因为学生选用的面积单位不同,所以答案会产生分歧。

都是测量厨房的面积可为什么摆的个数都不相同?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体验,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小结:

刚才我们在比较厨房和餐厅的面积的时候,有的同学是用圆片摆的,有的同学是用正方形去摆的,所以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看来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的单位,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2、认识平方厘米

看老师手里的这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用字母

表示。

从你身边找找,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学生可能会找出大拇指指甲或者计算机键盘的按键面等。

让我们一起来画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吧。

请你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量一量铅笔盒面的面积吧。

3、认识平方分米

请你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

都感觉太麻烦了是不是?

确实,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是用来量较小的物体的面的面积的,稍微大点的物体的面积,我们就可以用这个面积单位来测量了(拿出1平方分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你知道,这个面积单位是多少吗?

(1平方米)

它也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板书

用这个面积单位去量量课桌面的面积试一试,现在感觉怎么样了?

你能不能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4、认识平方米

现在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教室地面的面积,你觉得可以用哪个面积单位?

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应该能够直接说出平方米。

谁能说说,1平方米是多大?

该用什么字母表示呢?

请4个学生上前手拉手表示出大约1平方米的大小。

你能估一估我们教室的面积吗?

四、巩固练习,学会解决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看图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明确只要分别数出每个图形包含的小方格数就可以了。

不满一格的按半格数。

2、自主练习4。

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摆看。

目的是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六、限时作业:

1、填空。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和(     )。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

(3)边长分别是1米、1分米、1厘米的三个正方形中,面积最大的是边长为(   )的正方形。

(4)测量房间地面的大小要用(   )单位。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教室的面积约是(  )。

A、80平方厘米B、80平方分米C、80平方米

3、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一张邮票的面积是16()课桌面的面积是24()

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9()笔记本的大小是24()

黑板大小是4()讲台桌面是50()

篮球场是420()

 

信息窗一练习课

课题:

信息窗一练习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2——54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比较面积的大小:

说说怎样看图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让学生直观的观察面积的大小。

实践应用

1.第一题:

你能按每块草坪的面积大小排一下顺序吗?

2.第二题:

是数方格面积比较面积大小的题目。

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说说怎样看图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明确只要分数出每个图形包含的小方格数就可以了。

交流时,说学生说说是怎样数的。

告诉学生不满一格的,按半格数。

二、动手操作理解面积

1.第三题:

下面的4个字母分别用了多少平方厘米的彩板?

HELP

2.第四题:

是摆图形的练习。

用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学具摆平面图形,既可以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