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沧州市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81573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沧州市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建沧州市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创建沧州市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创建沧州市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创建沧州市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创建沧州市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创建沧州市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创建沧州市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创建沧州市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建沧州市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doc

《创建沧州市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沧州市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建沧州市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doc

创建沧州市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工作汇报

东光县实验小学

我校自创建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以来,一直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要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办学宗旨;以“人的发展为本、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实现教育引领社会”为办学理念;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为发展战略,不断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推动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现将工作具体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 建设规划

(一)发展理念

我校确定了以“教师发展为本”,坚持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

通过学习、讨论树立了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岗位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在校内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了基于学校自主发展需要的五年发展规划。

(二)发展目标

以“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构建教师“以校为本”继续教育机制,以研修带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的教师管理、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素质和探究能力的教师队伍。

争创以“自主认识、自主发展、自主提升”为标志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规划

我校教师队伍年富力强,从教师的个人发展来看,正处于黄金阶段。

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以“以人为本、注重内涵、强化特色、加速发展、创建一流”为整体战略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核心,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课题研究、学术报告、自主研究、研训互动、教学实践和社会考察等形式,开展校本研发和师资培训工作。

学校针对岗位为每位教师制定了年度和未来三年发展的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制定了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和校本教研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目标和计划、建立了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并实现了网上动态管理。

各教研组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在每学期初制定本组的校本研修计划,并按期进行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交流反思,及时总结,并留有反思总结材料。

以此促进我校教师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学校注重对教师心理的疏导和对心理知识的学习,保证了教师在一个良好积极的工作状态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健康的成长。

二、组织领导

(一)学校领导

我校行政管理人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自身综合素质较高。

领导班子凝聚力强,工作勤奋,有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研究能力,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及创新能力。

学校建立了领导听、评课制度,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到年级组指导备课,深入课堂听课。

教务处每学期都要组织本校的县、市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做公开课,课后组织教师进行研讨。

此外,所有任课教师每学期都要上一节教学研讨课,新调入教师要上汇报课,对课改精神吃的不透的教师,班子成员要跟踪指导备课、讲课。

一学期,教务处人员每人听课至少70节,而且都做到有听有评,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管理机构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努力使学生得到和谐、主动、全面地发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按照国家和省教育厅的规定,开全开齐三级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年级、教研组的作用,建立“教、学、研”一体的校本研修制度,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每学期开始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教务处按计划督导落实,保障各项教学工作的圆满完成。

我们根据教育新形势和本校实际情况,对我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尤其是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进一步完善了各类教学人员的工作职责,加强了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对教师的德、勤、能、绩等方面均有详细的量化考核细则,每学年以计分方式对教师的整体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评估考评,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评教活动,每学期各年级进行学生座谈会、交流会,举办学校开放日,召开学生家长会,及时反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制定措施积极改进。

三、运行保障

(一)硬件设施到位

学校建有一流的教学设备设施:

有科学仪器室、实验室各1个,音美器材室、音乐教室各1个,体育器材室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2个,56座的语音室1个,多媒体教室3个,教学光盘播放室1个,卫星接收室1个,电子备课室2个,藏书7万余册的图书室1个。

教学仪器配备均达到国家标准,各功能教室及室内仪器设备都能充分利用。

学科报刊杂志 五十余种,能够满足教师学习和教学需要。

同时,学校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及时上传、更新资料内容,网站资源丰富。

我们还开发了满足教师远程学习、研修需要的网络支持平台,真正实现了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备课、学习、研讨、交流。

学校的会议室配有多媒体网络系统,可满足200名教师进行集体学习和研讨。

(二)研修经费到位

学校建有一整套的经费保障措施,将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列为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并且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每学期及时购买教学资料、教师用书、教具等,保障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所需经费。

冯校长为了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多方筹措资金,并不惜花重金聘请知名专家到我校为教师做讲座。

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种级别、形式的业务培训。

为了开阔教师的眼界,学校组织区名师培养对象参加各种类型的中小学优秀教师研修班的学习。

并分赴北京、天津、太原、沧州、石家庄等地参加教学交流活动。

教师每一次外出培训后,都及时进行二级培训。

教师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借鉴教学经验、方法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及教育教学能力。

(三)时间保障

学校要求教师每周学习时间不少于4小时,各教研组每周按照学期初制定的教研计划保质保量地进行教研活动,每学期,我们都安排至少四次大型集体教研学习活动,有效地保障了校本主题教研和培训的时间。

四、制度建设

(一)严格落实继续教育制度

学校把继续教育的学习培训、考试成绩、作业笔记等均列入期末量化评估考核办法,对于成绩优异的教师给予加分奖励。

落实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学校要求适龄教师全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和考试,多年来考试成绩成绩合格率均为100%。

(二)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1、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为将校本教研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我们从我校实际出发,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校本教研评价制度》、《星级教师评定制度》等制度,使校本教研工作日趋规范化。

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坚持深入教学、教研一线指导教学、教研工作。

学校规定,学校业务领导,每学期必须听课70节以上,每周必须亲自参加某一学科组的一次教研活动,活动中带头发言,活动后及时评价指导。

建立教师自我反思,参与教研活动的检查制度,为每个教师创造平等参与教研活动的机会,使校本教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内在需要。

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的状态,有效地开展教师间交流与合作研究。

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同时,加强学科间的沟通整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科教研大组、年级各教研小组两级级校本教研制度。

规定校级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2—3次,校级教研活动以统一的新课程理念、课标、教育思想学习和案例分析,课例评析、典型课观看、讨论为主;年级各教研小组活动则以学科的针对性业务学习,案例分析,好课评析,课例研讨、备课为主。

教师参加活动情况与期末评估直接挂钩。

2、加强校本研修管理

我们自2009年4月就启动了校本教研“一二三四工程”,即“一个中心”——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以提高备课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基本点;“三位一体”——努力形成学校、教研组、教师个人三位一体的教研网络;“四轮驱动”——继续坚持每周公开课、集体备课、群体研讨、集体培训四种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相互补偿,共同推进。

我们坚持做到如下三点:

一是制度上有保证。

学校规定每个教研组固定的教研时间,做到雷打不动。

教研活动中要求做到“三个有”,即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

二是组织上要到位。

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中坚力量与基本组织。

我校非常重视教研组的建设,根据学校实际分成15个学科教研组,明确各教研组长的职责,加强对教研组的指导与考评。

三是行为上要主动。

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实验中的得与失。

广大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学校教研氛围日渐浓厚。

3、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管理

我们要求教学设计要有明确的教学理论作指导,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觉学习为主,要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要在全过程中为学生创建表现和展示的空间。

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将备课的过程变成教研组教师研究、对话、分享的过程。

注重集体备课,备课经历单元个人主备、集体议课、个性运用三个过程,课堂上,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吸引力,教学更贴近了学生的实际。

4、改革教案撰写形式,推行集体备课

广大一线教师既要进行理论的学习和转变观念,又要探索研究新的教材教法,因而普遍感受到压力大、适应难。

针对这一问题,教导处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召开了教研组长研讨会和教师代表座谈会,经过细致的分析和充分的研究,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对我校教案撰写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全面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将教师花在机械抄写教案的大量时间转移到追求教案的创新、实效上来,转移到研究教法、学法、学生上来。

(三)建立校本科研制度

校本教研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即校本教研要以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为中心。

在日常教研管理中,我们注重强化教研组的职能,使教研组的每一次教研活动都做到有主题、有序列,扎实有效。

每一个教研组都要有自己的教研主题,每一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教研专题,此外,学校每一学年都要确定一个公共教研课题。

这样不同层面的教研课题的确定,促使教师直面教学问题,让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使教师逐步成为教学的主动研究者。

经过不断的努力,我校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多位教师的课题研究论文在省、市交流中获奖。

近年来,我校先后完成了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沧州市重点课题《进行有效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等多个省市、国家级的课题,相关成果已在我校乃至全县推广。

目前,市级重点课题《人教版教材的使用与研究》、省级课题《小学生作文模式的研究》等正在我校课题组如火如荼地开展研究之中。

此外,我校还广泛开展了以“一个人解决一个教学或教育问题”为特征的“小课题”研究,力求回归实践、贴近教师、走进课堂,解决本校、本班的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

通过各项课题的研究力争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达到了凝炼队伍、完善素质、提升质量的目的。

(四)导师制度

2007年以来,我校聘请多位知名的专家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并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不拘形式地多与名师学习,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结合本校实际,我们还大力开发我校的现有资源,开展本校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和结对活动。

我们规定我校的名师每学期上一节高水平的公开课,教导处每学期负责搜集最新的教学方面的报刊资料进行两次集体学习,同时,我校也十分重视外出学习的机会,派出教师参加省、市、县培训。

凡去外地参加培训的教师回来后,都要进行二级培训,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讲座交流,并上示范课。

 (五)构建多元化运行载体

我校积极寻求教育科研部门、高等院校的智力支持,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专业委员会,成为众多教育教学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学校,通过与县教研室、市教科所的教师论坛、教学观摩等活动以及各地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为教师学习和发展创设了有力的条件。

(六)健全评价奖惩制度。

为促进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加大对教师的评价力度,学校以《东光县实验小学教师量化评估细则》为基础,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奖励机制,从教师个人的发展规划、实施过程、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做出年度评价和奖惩。

每学年,在师德、教学、专业发展、出勤等方面进行加分核算后,对教师进行量化评估考核并作为评优评先的先决条件。

形成了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评教、学校评估的教学评估机制,从职业道德、专业水平、专业发展、课堂教学四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综合、客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教师,并把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要素,采取一票否决制,取消师德年度考核不合格教师的评优、评先资格。

建立年度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管理制度。

我校每位教师均有一个档案盒,每学年进行更新评选,并以电子的形式建立教师年度专业发展登记册,逐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管理。

五、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队伍情况

学现有48个教学班,3156名学生,152名专任教师,4名特岗教师,其中取得学士学位的有80人,本科学历96人,专科学历70人,学历达标率达到了100%。

学校每年通过组织优质课、说课、教学设计、论文等评比活动,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中年教师示范课,骨干教师的展示课,全方位出击,推出了一批校级优秀教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出了省、市级骨干教师,扩大了示范性学科及学科带头人的数量,并逐步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目前我校拥有由1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县级骨干教师,9名县级学科带头人组成的教师梯队。

(二)个体发展

1、名师工程

在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中,对于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明确即:

建设一支在我县具有影响的骨干教师队伍。

因此学校重视骨干教师培养,努力实现“校内培名师,名师促名校”的战略目标。

目前我校已形成了由“4名县级首批名师,6名名师培养对象”组成的名师团队,通过名师的引领、互助和辐射作用,已成为我校提升教师队伍、成就一大批骨干教师的关键。

通过开展教学论坛、集体备课活动,集中智慧,资源共享;通过“专业讲座”、“名师引领”等活动,扩充知识背景,显示才能;通过撰写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形成风格,崭露头角。

特别是名师、骨干教师的展示课,使老师们听有所思,思有所获,不仅大大提高教研的实效性,同时使得名师、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落到了实处。

2、青年工程

为加快青年教师成长,使青年教师努力缩短“适应期”,早日走向“成熟期”,尽早实现由新手向能手的转化,学校坚持实施“青年工程”。

(1)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通过这种“导师制”,由骨干教师对新教师从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帮助指导,以老带新,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

采用新教师的“公开课”“优质课”、年轻教师的“随堂课”、老教师的“经典课”,分步优化,分层发展,整体推进,每种课型都在教研组内进行详细的评课议课,使每位教师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一年来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每位教师的理论水平都有所提高,能将吸收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培新帮带”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

(2)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

学校坚持提供各种机会,搭建各式平台锻炼青年教师。

我校每学期开展教师素质大赛、优质课评比、演讲比赛各一次,学校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部参赛。

在这些活动中,李秀芝、郭敏、徐美玲等老师在脱颖而出,既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同时也得到了磨练。

(三)团队发展

(1)通过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通过听评课活动、教师论坛活动、教师成长汇报会活动、说课活动、教师粉笔字、朗读比赛、教师才艺展示活动等,带动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2)借助校本课程的开发强化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的成长密切相关。

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使教师成为课程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更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既是学校文化创造、重建的过程,也是教师重建自己文化结构、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个性品质逐步完善的过程。

我校许多教师都踊跃地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之中,王贵荣、张广占、石丽华、刘恩霞、冯新娟等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带领本组教师开设出了适合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的《小学生文明礼仪》、《武术》、《素描基础》、《书法》、《五线谱学习入门》、《经典诵读》等校本课程。

特《小学生文明礼仪》已初具规模,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我校开发编写的《小学生文明礼仪》教材已经在全县范围内应用推广。

(3)充分发挥教研小组的作用

我校加强教研组文化氛围的营造,创建了组内成长档案袋,加强了教研组的管理,倡导组内合作学习,鼓励教师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围绕问题进行合作交流,使教研组成为最重要最基本的学习团体。

我校每学期都要评选优秀教研组,优秀教研组长,并在绩效考核中予以奖励。

六、示范辐射作用发挥

(一)培训支持

我校有容纳200余人的多媒体会议室,经常为县、市、省等各级培训部门提供培训基地和资源。

(二)交际结对

作为我县的龙头学校,我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学校健康发展的同时,我们与世纪小学结对子,并多次送课下乡,还为全县近百名特岗教师提供了学习培训机会,对我县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进作用,得到了县局领导及兄弟学校的高度评价。

(三)成果推广

每学期,我校都会配合县教育局教研室派出骨干教师下乡送课,并通过课后研讨、专题讲座等形式把我们的好的教学经验以及课题研究成果向各兄弟学校推广交流,特别是我们与世纪小学互派教师,深入到对方学校,全程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这种校际合作,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共享。

通过支教骨干教师的帮扶、以及受扶教师到我校的见习,从而实现了帮扶双方的优势互补,促进了共同发展,实现了双赢。

石晶老师在张秀玲老师的帮助下,在解读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调动学生兴趣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并在全县做了“汇报课”,其“设计理念、课堂生成、师生互动”得到了现场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她在校际结对活动中获得了自身的发展。

七、学校教师发展学校带动了我县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特殊作用发挥

我校的王贵荣、石丽华两位老师多次被县教研室、各乡镇教研室聘请为历届特岗教师、农村教师进行观摩课教学以及主题讲座活动,且均在河北省的新教材培训班、省教学观摩引路课中做课,每次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在得到各级领导肯定的同时,也使自身的教学能力越来越高。

(二)特色创新

我校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不仅提升了教师的素质,也全面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先后获得团中央授予的“雏鹰行动先进大队”、省“中小学艺术节先进学校”、市“素质教育先进校”、“教育科研先导校”、“教育质量先进校”、“中小学礼仪教育先进校”、县“创建十A学校模范校”等荣誉称号。

在去年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验收中,我校得到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学校中近百位教师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以及教学评优课在县、市、省、国家级评比中获奖。

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的有1人,省级奖励3人,市级奖励6人。

因为有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深化了学校的课程改革,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我校学生在华人杯作文竞赛、美术作品、电脑制作、科技小制作等评比活动中每年都获得了大量的奖项。

三年来,学生获国家级奖励6人,省级人8,市级12人。

回首昨天,在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探索路上,留下了我们跋涉的足迹,凝结了我们的心血和汗水,也展示了我们的智慧和才华。

这其中,有欢乐也有遗憾,有成绩也有不足,但我们成就了学生,成就了教师,更成就了学校。

放眼未来,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依然步履坚实,依然豪情满怀,信心满怀。

第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