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1620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docx

唐宋诗词稿试题库祥解

唐宋诗词稿

一、填空

1、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是王维、__孟浩然_。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是李白的诗句

3、“张王乐府”是指张籍、王建两位诗人的乐府诗。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李商隐的名句。

5、宋代第一位专业词人是_柳永__。

6、“易安体”的创始者是_李清照_。

7、“万里悲秋常作客,_百年多病独登台_”出自__杜甫___的《_登高___》一诗。

8、大历诗坛上以边塞诗著称的诗人是李益。

9、“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李煜的词句。

1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的诗句。

11、晚唐诗坛上“温李”是指温庭筠、李商隐两位诗人。

12、初唐上官仪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为律诗的发展、成熟起到了促进作用。

13、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在文学史上合称为“吴中四士”。

14、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是高适和岑参。

15、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以“诗中有画”概评王维诗歌的基本特色。

16、“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的著名观点。

17、中唐以孟郊、贾岛为代表的诗人群体被后人称为“苦吟诗人”。

18、元好问以“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二句指出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19、五代后蜀赵崇祚编成了我国第一部文人词的总集《花间集》。

20、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宋代诗歌的特点为: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21、范仲淹的词《渔家傲》、(塞下秋来)可称为古代第一首真正的边塞词。

22、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因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后人又提出了“一祖三宗”之说,其“一祖”为杜甫。

23、周邦彦被称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其集大成主要表现在:

①结构的细密曲折;②语言的典工雅浑成;③音调节器的和谐优美。

24、张炎在《词源》中评姜夔词的主要风格为“清空骚雅”。

25、明代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指出:

“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概述了初唐诗坛的倾向性特征。

26、包融与二子何、佶合称“三包”。

27、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两大诗派共同构成了盛唐诗坛的两大主流。

2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的诗句。

29、李白诗歌的主体风格特征是①豪迈雄放②俊爽飘逸③清新自然。

30、王昌龄的七绝代表了其诗歌的最高成就,被称为“七绝圣手”。

31、中唐前期社会讽喻诗的代表诗人有元结和顾况。

32、中唐诗歌发展到贞元、元和和长庆时期,出现了两大诗人群体,即元白诗派和韩孟诗派。

33、晏殊的词集名为《珠玉词》,以“温润秀洁”为主导特点。

34、“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是白居易的《长相思》中的诗句。

35、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诗人是隋、唐易代之际的王绩。

36、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

37、方回把宋之问、陈子昂、杜审言、沈全期并称为“唐人律诗之祖”

38、“草木本有心,何须美人折”是张发龄的诗句。

39、上官体的创始者是上官仪。

40、苏轼评价王维诗歌的总体特征是诗中有画。

41、李白的七言歌行体现了李白诗歌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感情强烈,个性鲜明。

42、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为“沉郁顿挫”,其以“新题乐府”为代表的古体诗成为了现实主义诗歌的新的里程碑。

43、西昆体是由杨亿的《西昆唱酬集》而得名。

44、“诚斋体”的创始者是杨万里,其特点是①风趣;②大量运用拟人手法;③语言生动轻快、生动自然;④奇趣。

45、“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是白居易的《江楼晚眺》中的诗句。

46、初唐诗坛的“沈、宋”是指沈全期和宋之问。

47、沈越,谢眺等人提出四声八病说,并形成了“永明”。

48、胡应麟在《诗薮内篇》中评价李白诗歌:

“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49、杜甫在诗歌形式上发展了“连章体”(组诗),创制了拗体律诗。

50、中唐前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为刘长卿、韦应物和“大历十才子”

51、白居易专门性的诗歌理论著述为《与元九书》。

52、苏轼以“郊寒岛瘦”概括了孟郊和贾岛的诗风。

53、中唐诗坛上的“刘柳”指刘禹锡和柳宗元两位诗人。

54、我国最早的词总集为《云谣集》。

55、词的发展经历了民间词、诗人之词和文人文词几个重要的阶段。

56、“花间词派”是由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的《花间集》而得名。

57、宋初词坛的“二晏”指晏殊和晏几道。

58、盛唐诗坛的“高岑”指高适和岑参。

59、李白七言歌行的艺术结构多表现为①奇突多变②(大起大落)

60、明代胡震亨简要概括了杜甫七律的特点和创新,指出“少陵七律与诸家异者有五;篇制多,一也;一题数首不尽,二也;好作拗体,三也;诗料无所不入,也;好自标榜,即以诗入诗,五也。

61、胡应麟在《诗薮内篇》中评价李益的七绝:

“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李益为第一。

62、“小李杜”指杜牧和李商隐两位诗人。

63、唐五代存词最多的词人是冯延已。

64、宋第一个在诗、文、词各方面都卓有成就的作家是欧阳修。

65、苏轼对词的主要贡献是①摆脱了词对音乐的依附关系;②开创了豪放词;③他以诗为词,丰富了词的表现技巧;④他开拓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境界。

66、秦观的艺术个性可概括为笔轻、语丽、情柔。

67、陆游、尤袤、范成大、杨万里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68、“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回”是杜甫的《登高》中的诗句。

69、“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出自卢照邻的《长安古意》。

70、唐代第一个高举诗歌革新大旗的诗人是陈子昴。

7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72、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诗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同为吟咏洞庭湖的千古名句。

73、杜甫诗歌的主体风格可以用“沉郁顿挫”一词来概括。

74、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在音乐的描绘、渲染上各具特色。

7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6、白居易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纲领性理论。

77、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专论诗歌风格的著作。

78、“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这是王国维对李煜词作成就的高度评价。

79、王安石的《明妃曲》是一首立意新颖,善翻旧案的咏史诗。

8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81、“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此三句写愁极尽高妙。

82、杨万里的诗超脱古人,独树一帜,被称为“诚斋体”。

8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4、对五言律诗的定型作出杰出贡献的是合称“沈宋”的沈全期和宋之问。

85、“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这是苏轼对王维诗作的定评。

8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7、李白诗歌的语言特色可以用其诗句来概括: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8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孟郊的《登科后》。

89、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对音乐的描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90、“旧时王谢堂前燕,习入寻常百姓家。

91、白居易将自己51岁以前的诗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四类。

9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9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出自林逋的《山园小梅》。

94、自称“奉旨作词”的柳永是北宋词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95、南宋“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96、“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9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出自《赠白马王彪》一诗。

98、孟浩然,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99、唐代边塞诗人中成就最高的是高适和岑参。

100、号称“七绝圣手”,且与李白七绝“足成联璧”的唐边塞诗人是王昌龄。

101、杜甫创作了许多“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是对乐府诗的一个大胆创新。

102、 白居易的感伤诗以《长恨歌》和《琵琶行》两首叙事长诗最为著名。

10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04、严羽《沧浪诗话》云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这是宋诗与唐诗的主要区别。

105、 以善写“影”字而闻名,有“张三影”之称的是北宋词人张先。

106、 欧阳修的《踏莎行》一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107、 李清照在其《词论》中明确主张词“别是一家”。

10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出自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二、名词解释

1、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是由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而得名。

该集收录了温庭筠、皇甫松、牛峤等十八家词人的词500首。

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内容以描写女性的体态、心理、生活为主,词风浓丽绣错、柔婉软媚。

2、中兴四大诗人:

中兴四大诗人指南宋时期陆游、尤袤、范成大、杨万里。

他们的诗歌反映了南宋时期民族的痛苦、愤怒、忧虑与期盼,抗金斗争是诗歌的主旋律,山水田园诗的清高一直伴随着抗金斗争的呐喊,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了宋诗的又一度繁荣。

3、盛唐气象:

或称“盛唐之音”,概指盛唐诗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风貌。

具体表现在,热烈追求政治理想;对人生、前途充满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洋溢着高昂的格调和充沛的激情;显示出伟大的开创精神和巨大的创造力量。

它成为具有丰富的内蕴力和涵摄面的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范畴

4、《词论》:

《词论》是李清照早年写的一篇有关词学理论的专文。

它主要阐述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词自唐至宋的发展与演变;

(2)评论了北宋名词家的创作;(3)阐明了词的音乐特性和评词标准,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

5、元白诗派:

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张籍、王建、李绅等为羽翼。

元白等人提倡“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创作中必须真实地反映现实,批判了创作中“嘲风雪、弄花草”的倾向,他们的新乐府“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诗风通俗、平易、畅达。

6、新乐府:

“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

它自创新题,反映时事,恢复和发扬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表现出“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形式特点。

联系现实生活,表现社会人生是其思想核心。

它“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首句表其目,卒章显其志”;“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而且其标题学习《诗经》,以首句或首句中的几字为题。

7、韩孟诗派:

主要是指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诗风以奇特险怪为主,在中唐诗坛富有独创性。

“元和之风尚怪也”,概括了此派诗歌的创作追求、主导风格及在当时的影响。

他们倡导诗歌的优良传统;注重诗歌的抒情功能,要求表现诗人的人生经历与现实感受;在复古的同时,又主张创新。

8、格律词派:

格律词派主要是指姜夔、吴文英、史达祖、张炎等人,他们填词特别注意审音协律和雕章绘句。

这派词人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填词,他们都娴于音律,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词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作了许多宝贵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经验,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他们在使词不断雅化的同时又使词不断僵化,使词丧失了它继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9、苦吟诗人:

苦吟诗人是以孟郊、贾岛为代表的一个创作群体,他们互有往来,与韩愈有一定的联系,有着大致相同的某些性格特征和艺术好尚,创作上显示了鲜明的特质与独异的风格,喜好逆向心理的表述,追求“以丑为美”的艺术表现。

常常使用奇拗的句式和语词,别创体格。

这派诗人开创的诗风影响广远。

晚唐五代的周贺等都是学贾岛并效其体的“苦吟诗人”,宋代的“晚唐体”、“江湖派”及“四灵派”,更是形成了新的苦吟诗派。

10、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是后人对中唐前期一批诗人的合称,过去较多地把其诗歌作为中唐前期诗歌衰落及诗风转变地代表。

其诗歌中包括了一些反映社会现状及个人悲时悯世情感的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唐前期的社会风貌;总体格调较为阴郁,感情较为低回,已经显露出中唐诗歌的兆端;其诗歌也明显地表现出向往隐居、追求宁静、属意山水、倾心禅趣的创作走向,体现了中唐士子社会心理和生活态度地变移;其诗歌善于在景物的精心描绘中展示人的心灵世界,营构出动人的意境。

11、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名称是吕本中提出的,并将黄庭坚尊为江西诗派之祖,包括陈师道等25人,其中江西籍的作家有11人,主要是由于创始人是江西籍所以得名。

列入江西诗派的诗人,其创作态度和方法与黄庭坚十分接近或大体一致。

其诗派的“一祖三宗”为:

杜甫为祖,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这明确了该诗派的渊源、承传与代表作家。

12、辛派词人:

“辛派词人”是指思想倾向、生活态度,尤其是词的风格,都程度不同地受到辛弃疾影响,并与辛弃疾风格比较接近的南宋词人,他们的时代与辛相同或稍晚,其中填词成就比较大的是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

在思想倾向上,辛派词人都有救世的热情,都有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都对投降派深恶痛绝,都用词慷慨激昂的唱出了抗金救国的战歌;在词风上,都倾向于选用长调慢词来创造雄奇的意境;在表现技巧上,都进一步发展了以文为词的方法,雄健粗犷是其主要特色。

13、上官体:

这实际上就是唐初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体诗,多为歌咏宫廷生活、点缀升平的“应诏”、“应制”之作。

在形式上“好以绮错婉媚为本”。

因上官仪官居高位,“多有效其作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15、 西昆体:

这是在黄庭坚的影响下于北宋后期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因黄是江西人且有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该派有所谓“一祖三宗”之说:

“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其中,最能代表这一诗派风貌的是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诗歌作品。

16、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时期,有很多诗人以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闲适恬静的心境和高蹈遗世的情怀,这就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这一派诗人有孟浩然、王维、储光曦、常建、祖咏、裴迪等,其中以王孟成就最高,所以该派又称王孟诗派。

17、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诗坛上的一次现实主义诗歌潮流。

“新乐府”一名始于白居易。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题乐府而言的,是一种以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歌,具有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用新题,二是写时事,三是不必入乐。

它始创于杜甫,并为元结、顾况等继承,至白居易有意识地倡导,元稹等人积极响应,从而掀起了一个有力的新乐府运动,标志着唐代现实主义诗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8、 香山体:

又称香山派或白派。

该派诗歌能够直面现实,主张师法杜甫、白居易。

要求诗歌反映现实,关心人民疾苦,写有社会内容的诗,语言浅显明白,诗风朴实。

主要诗人有徐弦、李昉、王禹偁等,以王禹偁为代表。

19、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是在盛唐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塞战争生活、抒发立功壮志、描绘边地风光、表现边地风情为主要题材的诗派。

它是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帝国文治武功极盛与古典诗歌高度繁荣成熟的历史条件相结合的产物。

属于这一派的诗人主要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灏等,其中高岑成就最为突出。

20、江湖诗派:

所谓“江湖诗派”,是因为当时杭州书商陈起所刻《江湖小集》而得名。

它是江西诗派扩大的结果。

所谓“江湖”是指这些诗人大都是落第的文士,他们多以布衣身份流浪江湖,靠作游士为生。

他们诗歌中的品流很杂。

有的生活面很狭窄,对国事又不关心,只希求在诗作上有所专精,以博时人赏识;有的生活面较宽,对国事也较为关心,而好高谈阔论以博时人称道。

在这一诗派中,以戴复古和刘克庄较为出色。

21、永嘉四灵:

“永嘉四灵”又叫“四灵派”,指的是浙江永嘉的四个诗人:

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

他们在诗歌创作上有共同的倾向,效法中晚唐的贾岛、姚合,寻求清新刻露之词来写野逸清瘦之趣。

因他们四人都是永嘉人,他们的字都有“灵”字,因而得名。

22、初唐四杰:

在高宗至武后初年,诗坛上出现了四位“以文章齐名天下”,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人们称之为“初唐四杰”。

他们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并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但仕途不顺,政治地位低下,因而作品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郁郁不平的感慨,并反映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

他们对扭转初唐诗坛浮靡的诗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简答题

1.岑参边塞诗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好奇”,是岑参的艺术好尚和审美趣味的涵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意奇。

岑参爱好与追求新奇事物,表现出特有的个性与气质。

在他的笔下,风沙、大漠、冰雪、火山、热海,都闪烁着奇光异采。

第二,境奇。

岑参在描写战争场景时,也能出奇制胜,创造出紧张的战场气氛和激烈壮伟的战斗画面。

第三,语奇。

岑参的边塞诗都是七言歌行体,形式纵横恣肆,挥洒自如。

2.为什么说韩愈诗歌“为唐诗之一大变”?

答:

韩愈的诗歌出现了前人诗歌所不具备的许多特点:

第一,他的诗歌中往往出现一些出人意表、标新立异的构思。

第二,韩诗于奇崛中表现出雄放豪健的气势。

其写景纪游诗,能以一气贯注的笔势去展现自然物象,表达对人生的感谓;在描绘事物方面,韩诗也善作细微刻画,展示事物的生动情状。

第三,“以文为诗”:

他把古文的句法、章法和语言结构方式引入诗中;在其古体诗中,常常全用散句,有意避开诗歌的对称结构,多用虚字和排比的散文句法;他还改变句子和组成形式或节奏,淡化诗歌的韵律感;他还在诗中大量叙事、议论。

3.黄庭坚诗歌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黄庭坚诗歌理论主张力避语言熟滑庸腐的套数,使语言夭矫生新,形成一种奇崛、拗峭的诗风。

具体如下:

第一,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法。

就是要运用古人的警言、佳句、善字来给自己的作品生辉。

第二,运用拗格,喜押险韵。

就是故意破坏规定的平仄格式,打乱正常的语法秩序,用同韵字少的字来押韵。

4、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了哪些诗歌革新的理论主张?

答: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体现出“以复古为革新”的特点。

(1)反对汉魏以后以齐梁为代表的不良诗风;

(2)主张继承和发扬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风雅兴寄、汉魏风骨、建安正始);(3)提出了衡量和批评诗歌的原则。

5、中唐前期诗人的心态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诗人创作心理受整个时代审美心理的浸染,形成了审美主体的特定心态。

(1)怀旧情绪强烈,更加追念开、天盛世,也更加重了他们的失望与悲哀;

(2)艺术注意力发生转移,创作视角更多地投向自然、山水;(3)佛道思想与隐居田园成为了他们的重要人生选择。

6、“辛派词人”的主要创作特征是什么?

答:

诗人创作心理受整个时代审美心理的浸染,形成了审美主体的特定心态。

(1)怀旧情绪强烈,更加追念开、天盛世,也更加重了他们的失望与悲哀;

(2)艺术注意力发生转移,创作视角更多地投向自然、山水;(3)佛道思想与隐居田园成为了他们的重要人生选择。

7、律诗(近体诗)的成熟和定型对唐诗的发展有何贡献?

答:

律体诗的成熟和定型使诗歌形式出现了古、近体之分;近体诗格式的规范化、程式化,又使后代诗人在创作上有了可资遵循的完整样式,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艺术领域;它显示出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特质。

此后,近体诗在盛唐诗坛独标新格,至中、晚唐大放异彩,在创作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高峰。

8、王维表现禅趣佛理的山水田园诗有何特征?

答:

王维的这类诗表现出一种空灵寂灭的风格特征。

①他善于创造一种幽深静寂的境界,从人与物之间的交流、契合与依恋中,从身世两忘、万念俱寂中去求得精神愉悦与心理满足;②能敏锐捕捉自然界中平常的、细小的事物,展现景物特征与禅理领悟,发现独特的“趣”;③把心象寓于物象之中,通过客观外物的美,再现主观情志的美;④具有绘画美。

9、试述“韩孟诗派”的诗歌理论。

答:

“韩孟诗派”的诗歌理论,主要体现在韩愈和孟郊的诗歌主张上。

(1)他们倡导诗歌的优良传统。

韩愈主张重道,这个“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孟郊主张“以复古为革新”,批评所谓“今词”,称颂“昔咏”,常以“雅”、“正”为评价诗人的标准,提倡“下笔证兴亡,陈词备风骨”;

(2)他们注重诗歌的抒情功能,要求诗歌表现诗人的人生经历和现实感受。

韩愈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观点,要求诗人“自鸣其不幸”;孟郊是“始以其诗鸣”者,“变愁为高歌”(3)他们在复古的同时,也主张创新,韩愈认为“惟善用古者能变古”,既学习前人的创作经验和成果,又要有所创变。

他们在创作中力避熟烂,独标新格,崇尚和追求奇险古拙的诗风。

(4)在创作上,此派诗人提倡“苦吟”,并形成了中唐一个以“苦吟”为特色的诗人群体。

10、比较分析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答:

两者的诗歌的主要风格均可用“悲壮”二字概括,其边塞诗均以七言歌行最为著称。

①高诗深沉悲壮气力雄厚。

岑参的诗奇丽俊爽,奔放壮美,艺术上富于创造性;②高诗内容丰富,岑诗多写军中上层人士的活动和边地风物;③高诗以“尚质主理”擅长,岑以“尚巧取景”取胜。

11、比较李益七绝边塞诗与王昌龄同类诗歌的异同。

答:

李益的边塞诗主要书写战士们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这些诗已经没有盛唐边塞诗那种乐观豪放的情调,与王描写“边愁”的诗歌相比,王诗雄浑悲壮,李诗凄凉感伤;李七绝边塞诗艺术上成就很高,形象的完整丰富,韵味的含蓄深长,音律的和谐婉转,语言的精练自然,都接近于王;李诗善于以音乐去揭示和深化人物的情感,使视、听、感三者起了极其优异的协同作用,增强了诗歌抒情的含蕴力和表现力,这一点进一步发展了王七绝边塞诗中音乐与抒情相结合的特色,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李诗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又体现出“慷慨意气、武毅犷厉”的特色,“所作从军诗,悲壮宛转,乐人谱入声歌,至今诵之,令人凄断”,点明了李边塞诗的基本风格,而王边塞诗则深宛蕴藉。

12、白居易关于讽喻诗的理论要点有哪些?

试对此作出评价。

答:

(1)强调诗歌反映现实,褒贬时政,为现实政治服务,主张诗歌创作应有明确的政治目的,这是其诗论的基点和核心;

(2)基于上述认识,他主张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强调其功利目的;(3)注意诗歌中的“情”,“情”的内涵偏重于人们对现实社会和政治的某种感受,即所谓的“民情”、“世情”;(4)反对形式主义诗风,倡导诗歌革新,要求形式为内容服务。

白的诗论从某种意义上说,较全面地总结了古代讽喻诗创作的理论。

从当时诗歌的现状看,阐述了新乐府为代表的讽喻诗创作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其诗论对后世乐府诗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作为一种文学思想,它也表现出较大的缺陷和不足:

显示出较强的政治理念,把诗歌作为变相的奏章、押韵的谏书,表现出明显的片面性、狭隘性和不完备性;不仅对陶渊明、谢灵运、鲍照的诗歌有偏颇之论,对李白的诗的评论也有不符合实际之处。

13、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①王维山水田园诗能融合画的韵致与诗的意境,通过鲜明、生动的画面形象去表现其内在的意趣,所谓“得之于象外”;②他在诗中运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