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事故预案、急救与处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81657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伤事故预案、急救与处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伤事故预案、急救与处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工伤事故预案、急救与处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工伤事故预案、急救与处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工伤事故预案、急救与处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工伤事故预案、急救与处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工伤事故预案、急救与处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工伤事故预案、急救与处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工伤事故预案、急救与处理.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工伤事故预案、急救与处理.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工伤事故预案、急救与处理.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伤事故预案、急救与处理.doc

《工伤事故预案、急救与处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伤事故预案、急救与处理.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伤事故预案、急救与处理.doc

工伤事故预案、急救与处理

一、演习目的:

为了提高生产部员工对突发工伤事故的应对能力,各相关部门责任

人及员工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否合理、快速以及公司制定“工伤事故应急预案”的有效性,特进行本次“工伤事故应急预案”演习。

二、演习依据:

相关人员依据“工伤事故应急预案”(见附件:

1)阐述的权责处置事故。

三、责任部门:

综合办公室、各生产班组

四、演习人员: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五、演习分工:

1.现场受伤模拟由负责组织,人员参加。

2.其他相关责任人按照各自职责应对。

3.演习总指挥张振华,发布演习开始和结束口令,负责检验各个环节及演习时间计时,评估演习成绩。

六、演习方案:

1.由班长田士涛组织,模拟生产现场发生一起因违章操作导板动作造成的人员骨折安全事故,伤员疼痛倒地,现场生产停止,班长组织人员保护现场并上报当班作业长。

2.当班作业长接报后,立刻赶赴事发地,查看伤情,组织人员做好伤者急救和保护现场工作,通知紧急调派车辆至车间3#门口等待送医,

3.当班作业长调派人员,分工做好伤者紧急救治和医疗器械的准备,将伤者用担架抬至车间3#门口,同时安排人员至车间2#门附近迎接管理部安排的送医车辆。

4.公司安全员组织抢救工作,指导人员将伤者谨慎正确送上紧急护送车,避免因为救治不良造成伤者二次伤害,安排人员护送伤者送医院救治。

5.伤员安全送上车子后模拟演习结束。

6.公司安全员组织事故原因调查并制定整改措施。

七、演习时间:

附件:

1

附件:

2演习检查评估表

演习检查表

检查项目

演练效果

反应速度

处理方法

预案的有效性

附件:

3事故现场急救与处理

事故现场急救与处理

在作业现场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后,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及时采取科学、正确的现场急救方法,就可大大降低受伤人员的死亡率或减轻受伤人员伤愈后的后遗症。

因此,每位从业人员都应熟悉并掌握现场急救的简单方法,以避免或防止延误救护时间和采用不正确的救护方法,使事故发生以后的自救与互救更具及时性和有效性。

第一节止血法

人体在突发事故中引起的创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和血管的损伤,可能是闭合性的或是开放性的损伤,造成出血征象。

一般来说,一个正常成年人全身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8%左右,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人,血液约为4800毫升。

出血量少时,一般不引起伤员血压、脉搏的变化;若出血量超过总量的20%以上时,出现头昏头晕、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出冷汗、皮色苍白、尿量减少等症状。

出血量超过总量的40%就有生命危险。

因此,止血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措施,必须迅速准确有效地进行止血,这对抢救伤员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用止血方法及适用部位

常用的止血方法主要是压迫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及加垫屈肢止血法等,目前,以加压包扎止血法应用最广泛。

1.压迫止血法

适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大血管出血的临时止血。

方法:

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压迫伤口附近靠近心脏一端的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阻断血液流通,能很快起到临时止血的效果。

2.止血带止血法

只适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其他止血方式不能止血时才用此法。

止血带一般有橡皮止血带(橡皮条和橡皮带),布制(纱布、毛巾、布带等)等,医务人员多用橡皮止血带止血。

布制止血带的方法:

绕受伤肢体一圈绑扎打结固定,取一根小棒穿在布带圈内,提起小棒拉紧,将小棒依顺时针方向绞紧,直到不流血为止。

在绑扎和绞止血带时,不要过紧或过松。

过紧造成皮肤或神经损伤;过松则起不到止血的作用。

3.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各种伤口,是一种可靠的非手术止血法,应用最广泛。

方法:

先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毛巾敷在伤口上,然后用绷带紧紧包扎,包扎范围应比伤口稍大。

若伤肢有骨折,还要另加夹板固定。

4.加垫屈肢止血法

多用于小臂和小腿的止血,它利用肘关节或膝关节的弯曲功能,压迫血管达到止血目的。

在肘窝或腘窝内放入棉垫或布垫,然后使关节弯曲到最大限度,再用绷带把前臂与上臂(或小腿与大腿)固定。

二、身体不同组织出血的止血方法

1.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从伤口渗出,出血量少,色红,危险性小。

处理时只需要在伤口处盖上消毒纱布或干净手帕等,再加上棉花团或纱布卷,然后用绷带扎紧即可止血。

2.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缓慢不断流出。

处理时一般抬高出血肢体以减少出血,然后在出血处放几层纱布,加压包扎即可达到止血目的。

3.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出血来自伤口的近心端,呈搏动性喷血,出血量多,速度快、危险性大。

动脉出血一般使用压迫法止血,即在出血动脉的近心端用手指把动脉压在骨面上予以止血。

三、身体不同部位出血的止血方法

1.头部出血

头部前面出血时,可在耳前对着下颌关节点压迫颞动脉,如图6-2a所示;头部后面出血时,应压迫枕动脉止血,压迫点在耳后乳突附近的搏动处。

2.面部出血

要压迫面动脉,压迫点在下颌角前面约2cm处,用手指正对着下颌骨压住。

3.颈部出血

要压迫颈总动脉。

用手指揿在一侧颈根部,向中间的颈椎横突压迫,如图6-2b所示。

但绝对禁止同时压迫两侧的颈总动脉,以免引起大脑缺氧而昏迷。

a)颈动脉压迫部位b)颈总动脉压迫部位

图6-2颞动脉和颈总动脉压迫部位

4.腋部和上臂出血

可压迫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外缘,用手指向后方第一肋骨压迫。

5.前臂出血

可压迫肱动脉,使伤指外展,用四指压迫上臂内侧。

6.手掌出血

将患肢抬高,可用两手的拇指放在手腕横纹上方的两侧桡、尺动脉搏动处,将其分别压于桡、尺二骨上。

7.手指出血

将患肢抬高,用食指拇指分别压迫手指掌侧的两侧的指动脉。

8.大腿部出血

可压迫股动脉。

压迫点在腹股沟皱纹中点搏动处,用手指向下方的股骨面压迫。

9.足部出血

用两手的拇指分别压迫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胫后动脉。

四、止血时的注意事项

1.采用压迫止血法时,应根据不同的受伤部位,正确选择指压点。

2.采用止血带止血时,注意止血带不能直接和皮肤接触,必须先用纱布、棉花或衣服垫好并做时间标记,在转送医院途中,要每隔1小时松解止血带1-2分钟,用指压法代替止血。

3.扎止血带的部位不要离出血点太远,以避免使更多的肌肉组织缺血、缺氧。

一般绑止血带的位置是上臂或大腿上的1/3处。

第二节包扎法

有外伤的伤员经过止血后,就要立即用急救包、纱布、绷带或毛巾等包扎起来。

及时、正确的包扎,既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又可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污物进入,避免细菌感染。

当伤员有骨折或脱臼时,包扎还可以起到固定敷料和夹板的作用,以减轻伤员的痛苦,并为安全转送医院救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绷带包扎

1.环形包扎法

适用于颈部、腕部和额部等处。

绷带每圈须完全或大部分重叠,末端用胶布固定,或将绷带尾部撕开打一活结固定。

2.螺旋包扎法

多用于前臂和手指包扎。

先用环形法固定起始端,把绷带渐渐斜旋上缠或下缠,每圈压前圈的一半或1/3,呈螺旋形,尾端在原位缠两圈予以固定。

3.螺旋反折包扎法

多用于粗细不等的四肢包扎。

开始先用螺旋包扎,待到渐粗处,以一手拇指按住绷带上面,另一手将绷带自该点反折向下,并盖前圈的一半或1/3。

各圈反折须整齐排列,反折头不宜在伤口和骨头突出的部位。

4.“8”字包扎法

多用于肘、膝、腕和踝等关节处。

包扎是以关节为中心,从中心向两边缠,一圈向上一圈向下地包扎。

5.回转包扎法

用于头部的包扎。

自右耳上开始,经额、左耳上,枕外粗隆下,然后回到右耳上始点,缠绕两圈后到额中时,将带反折,用左手拇指、食指按住,绷带经过头顶中央到枕外粗隆下面,由伤员或助手按住此点,绷带在中间绷带的两侧回返,直到包盖住全头部,然后缠绕两圈加以固定,如图6-3所示。

图6-3回转包扎法

二、三角巾包扎

1.头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折叠成两指宽,中央放于前额并与眼眉平齐,顶尖拉向脑后,两底角拉紧,经两耳的上方绕到头的后枕部打结。

如三角巾有富余,在此交叉再绕回前额结扎。

另外,可将三角巾的顶角和底部中央各打一结,形似风帽。

把顶角结放于前额,底结放在后脑部下方,包住头部,然后再将两底角往面部拉紧,包绕下颌拉至脑后枕部打结固定,如图6-4所示。

图6-4头部风帽式包扎法

2.面部包扎法

先在三角巾顶角打一结,套在下颌处,罩于头面部,形似面具。

底边拉向后脑枕部,左右角拉紧,交叉压住底边、再绕至前额打结。

包扎后,可根据情况,在眼、口处剪开小洞。

3.上肢包扎法

当手臂受外伤时,可将伤臂的手指尖对着毛巾一角,把这一角翻向手背,另一角从手掌一侧翻过手背并压在掌下,再把三角巾的另一端翻过来,包绕前臂,最后用带子结扎。

上臂受伤时,可把三角巾一底角打结后套在受伤的那只手臂的手指上,把另一底角拉到对侧肩上,用顶角缠绕伤臂并用顶角上的小布带结扎,然后把受伤的前臂弯曲到胸前,成近直角形,最后把两底角打结。

手部受伤时,可将手掌心向下放在三角巾中央,手指朝向三角巾的顶角,底边横向腕部,把顶角折回,两底角分别围绕手掌左右交叉压住顶角后,在腕部打结,如图6-5所示。

图6-5三角巾手部包扎法

4.下肢包扎法

膝关节(肘关节相同)受伤时,应根据伤肢的受伤情况,把三角巾折成适当宽度,使之成为带状;然后把它的中段斜放在膝(肘)的伤处,两端拉向膝(肘)后交叉,再缠绕到膝(肘)前外侧打结固定,如图6-6所示。

足部受伤时,将脚掌心向下放在三角巾中央,脚趾朝向三角巾的顶角;把项角折回,两底角分别围绕脚掌左右交叉压住项角后,在脚腕部打结。

图6-6三角巾膝部包扎法

三、包扎时的注意事项

1.包扎时要做到快、准、轻、牢。

“快”就是包扎动作要迅速、敏捷、熟练;“准”就是包扎部位要准确;“轻”就是包扎动作要轻柔,不能触碰伤口,打结也要避开伤口;“牢”就是要牢靠,不能过紧或过松,。

过紧会妨碍血液流动。

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容易造成绷带脱落或移动。

2.头部外伤和四肢外伤一般采用三角巾包扎和绷带包扎。

如果抢救现场没有三角巾或绷带,可利用衣服、毛巾等物代替。

3.在急救中,如果伤员出现大出血或休克情况,则必须先进行止血,不要因为忙于包扎耽误了抢救时间。

第三节断肢(指)与骨折的处理

一、断肢(指)的处理

发生断肢(指)后,除作必要的急救外,还应注意保存断肢(指),以求进行再植。

保存的方法是:

将断肢(指)用清洁布巾包好,不要用水冲洗伤面,也不要用各种溶液浸泡。

若有条件,可将包好的断肢(指)置于冰块中,快速送往医院。

二、骨折的固定方法

对于骨折的伤员,在送往医院前,需对伤肢进行固定。

1.上肢肱骨骨折的固定

肱骨骨折可用夹板固定,即就地取材,如木板、竹片、条状物等,放在上臂内外两侧,并用绷带或布带缠绕固定,然后把前臂屈曲固定于胸前。

也可用一块夹板放在骨折部位的外侧,中间垫上棉花或毛巾,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

2.前臂骨折的固定

用长度与前臂相当的夹板,夹住受伤的前臂,再用绷带或布带自肘关节至手掌进行缠绕固定,然后用三角巾将前臂吊在胸前。

3.股骨骨折的固定

用两块一定长度的夹板,其中一块的长度与腋窝至足根的长度相当,另一块的长度与伤员的腹股沟到足根的长度相当。

长的一块放在伤肢外侧腋窝下并和下肢平行,短的一块放在两腿之间,用棉花或毛巾垫好肢体,再用三角中或绷带分段扎牢固定,如图6-7所示

图6-7股骨骨折固定法

4.小腿骨折的固定

取长度相当于由大腿中部到足根那样长的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受伤的小腿内外两侧,用棉花或毛巾垫好;再用三角巾或绷带分段固定。

也可用绷带或三角巾将受伤的小腿和另一条没有受伤的腿固定在一起。

5.脊椎骨折的固定

这是一种大型固定。

由于伤情较重,在转送前必须妥善固定。

取一块平肩宽长木板垫在背后,左右腋下各置一块稍低于身厚约2/3的木板,然后分别在小腿膝部、臀部、腹部、胸部,用宽带予以固定。

颈椎骨折者应在头部两侧置沙袋固定头部,使其不能左右摆动,如图6-8所示。

图6-8胸腰椎骨折的固定

三、骨折临时固定的注意事项

1.骨折部位如有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并包扎伤口,然后再作骨折的临时固定。

2.对于有明显外伤畸形的伤肢,只要做临时固定进行大体纠正即可,而不需要按原形完全复位,也不应把露出的断骨送回伤口,否则会给伤员增加不必要的痛苦,或因处理不当使伤情加重。

3.进行骨折固定时,要注意防止伤口感染和断骨刺伤血管、神经,以免给以后的救治造成困难。

4.对于四肢和脊柱的骨折,要尽可能就地固定。

在固定前.不要无故移动伤员和伤肢。

为了尽快找到伤口,又不增加伤员的痛苦,可剪开伤员的衣服和裤子。

5.临时固定用的夹板和其他可用作固定的材料,其长度和宽度要与受伤的肢体相称。

夹板应能托住整个伤肢。

除了把骨折的上下两端固定好外,同时要把上下两个关节固定好。

6.夹板不能同皮肤直接接触,要用棉花或毛巾、布单等柔软物品垫好,尤其在夹板的两端,骨头突出的地方和空隙的部位,都必须垫好。

7.固定时不可过紧或过松。

四肢骨折应先固定骨折上端,再固定下端,并露出手指或趾尖,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如发现指(趾)尖苍白发冷并呈青紫色,说明包扎过紧,要放松后重新固定。

第四节伤员的搬运

经过急救以后,就要把伤员迅速地送往医院。

搬运伤员也是救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如果搬运不当,可使伤情加重,严重时还可能造成神经、血管损伤,甚至瘫痪,难以治疗。

因此,对伤员的搬运应十分小心。

一、单人搬运法

如果伤员伤势不重,可采用扶、掮、背、抱的方法将伤员行走。

有三种方式:

单人扶着行走,即左手拉着伤员的手,右手扶住伤员的腰部,慢慢行走。

此法适于伤员伤势不重,神志清醒时使用;肩膝手抱法,若伤员不能行走,但上肢还有力量,可让伤员钩在搬运者颈上。

此法禁用于脊柱骨折的伤员;背驮法,先将伤员支起,然后背着走。

二、双人搬运法

有三种方式:

平抱着走,即两个搬运者站在同侧,并排同时抱起伤员;膝肩抱着走,即一人在前面提起伤员的双腿,另一人从伤员的腋下将其抱起;用靠椅抬着走,即让伤员坐在椅子上,一人在后面抬着靠背部,另一人在前抬椅腿。

三、几种伤情的搬运法

1.颅脑伤昏迷者搬运

首先要清除伤员身上的泥土、堆盖物,解开衣襟。

搬运时要重点保护头部,伤员在担架上应采取半卧位,头部侧向一边,以免呕吐时呕吐物阻塞气道而窒息,若有暴露的脑组织应保护。

抬运应两人以上,抬运前头部给以软枕,膝部、肘部要用衣物垫好,头颈部两侧垫衣物使颈部固定。

2.脊柱骨折搬运法

对于脊柱骨折的伤员,一定要用木板做的硬担架抬运。

应由2~4人,使伤员成一线起落,步调一致。

切忌一人抬胸,一人抬腿,如图6-9所示。

伤员放到担架上以后,要让他平卧,腰部垫一个衣服垫,然后用3~4根

布带把伤员固定在木板上,以免在搬运中滚动或跌落,造成脊柱移位或扭转,刺激血管和神经,使下肢瘫痪。

图6-9脊柱骨折伤员的错误搬运法

3.颈椎骨折搬运

搬运颈椎骨折伤员时,应由一人稳定头部,其他人以协调力量平直抬到担架上,头部左右两侧用衣物、软枕加以固定,防止左右摆动。

4.腹部损伤搬运

严重腹部损伤者,多伴有腹腔脏器从伤口脱出,可采用布带、绷带做个略大的环圈盖住加以保护,然后固定。

搬运时采取仰卧位,并使下肢屈曲,防止腹压增加而使肠管继续脱出。

四、搬运伤员时的注意事项

1.在搬运转送之前,要先做好对伤员的检查和完成初步的急救处理,以保证转运途中的安全。

2.要根据受伤的部位和伤情的轻重,选择适当的搬运方法。

3.搬运行进中,动作要轻,脚步要稳,步调要一致,避免摇晃和振动。

4.用担架抬运伤员时,后面的抬送人员及时留意伤员的面部情况。

5.为防止伤员在抬运转送过程中受寒受冻,要注意给伤员盖好毯子,使身体保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