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静脉淋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1761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6静脉淋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06静脉淋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06静脉淋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06静脉淋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06静脉淋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06静脉淋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06静脉淋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06静脉淋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06静脉淋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06静脉淋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06静脉淋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06静脉淋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06静脉淋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06静脉淋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06静脉淋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06静脉淋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06静脉淋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06静脉淋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06静脉淋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06静脉淋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6静脉淋巴.docx

《06静脉淋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静脉淋巴.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6静脉淋巴.docx

06静脉淋巴

第四节静脉

目的与要求:

掌握:

1.体循环的静脉组成。

2.上腔静脉系的组成及收集范围;上腔静脉的位置与属支。

3.上肢浅静脉的起始、行径及注入部位;

4.下腔静脉系的组成及收集范围;下腔静脉的位置与属支。

5.下肢浅静脉的起止、行径要点及收集范围。

6.肝门静脉系的组成、收集范围及结构特征。

7.肝门静脉的组成、行径、分支、回流途径及属支。

8.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部位及临床意义。

熟悉:

1.肺静脉的起始及注入部位;

2.头臂静脉的属支及静脉角的位置;颈内静脉的行径、属支及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3.锁骨下静脉的行径、属支(名称、位置及收集区域);

4.奇静脉的起止、行程、收集范围及临床意义;脊柱静脉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5.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的起止和收集范围。

6.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交通途径。

了解:

1.静脉结构和配布特点;

2.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的行程。

概述

(一)静脉结构和配布特点:

静脉是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在向心汇集过程中,不断接受属支,特点如下:

1.腔大、壁薄、数量多。

2.有静脉瓣venousvalve,可防止血液逆流。

3.有深、浅静脉之分,彼此互相交通。

4.吻合丰富,浅静脉相互吻合成网;深静脉相互吻合成丛;浅、深静脉通过交通支相互吻合。

一、肺循环的静脉

肺静脉pulmonaryvein每侧两条,分别为左上、左下肺静脉和右上、右下肺静脉,起自肺门,经肺静脉口注入左心房。

二、体循环的静脉

体循环静脉是由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包括肝门静脉系)和心静脉系(见心血管系统)组成。

(一)上腔静脉系

上腔静脉系是由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收集头颈部、上肢和胸部(心和肺除外)等上半身的静脉血。

1.头颈部静脉浅静脉包括面静脉、颞浅静脉、颈前静脉和颈外静脉,深静脉包括颅内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等。

(1)面静脉facialvein:

与面动脉伴行。

在口角平面以上通常无静脉瓣。

与海绵窦、翼丛相通。

(2)下颌后静脉retromandibularvein:

由颞浅静脉与上颌静脉在腮腺内汇合成,在腮腺下端分前、后两支。

前支与面静脉汇合成面总静脉,注入颈内静脉;后支与枕静脉、耳后静脉汇合成颈外静脉,注入锁骨下静脉。

(3)颈外静脉externaljugularvein:

由下颌后静脉的后支与耳后静脉和枕静脉在下颌角处汇合而成;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下行,在锁骨上方穿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主要收集头皮和面部的静脉血。

(4)颈内静脉internaljugularvein:

收集脑部、面部和颈部的血液。

行径:

起自颅底颈静脉孔(为乙状窦的延续)→颈血管鞘内下降→胸锁关节后方,与锁骨下静脉合成头臂静脉。

属支:

①颅内属支,见神经系统及感觉器;②颅外属支,有有面总静脉、舌静脉、咽静脉、甲状腺上静脉和甲状腺中静脉等。

(5)锁骨下静脉subclavianvein:

在第1肋外侧缘续于腋静脉,经锁骨下动脉前下方、前斜角肌前方向内下行,至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其主要属支为腋静脉和颈外静脉。

静脉角:

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的汇合部,左侧有胸导管注入,右侧有右淋巴导管注入。

(6)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交通途径:

①乙状窦→颈内静脉;②面静脉←内眦静脉→眼上静脉→海绵窦;③面静脉←面深静脉←翼静脉丛→破裂孔导血管、卵圆孔导血管→海绵窦。

临床意义:

①由于面静脉缺乏静脉瓣,因此,面部感染若处理不当可沿上述途径逆行蔓延至颅内;故将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称为“危险三角”。

②颅内病变也可沿上述途径扩散至颅外。

2.上肢的静脉

(1)上肢浅静脉:

主要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等。

头静脉cephalicvein:

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经前臂桡侧→肘窝→肱二头肌外侧沟→三角肌与胸大沟之间→锁骨下方→穿过深筋膜,注入腋静脉。

贵要静脉basilicvein:

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尺侧,经前臂尺侧→肘窝→肱二头肌内侧沟→在臂中点处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腋静脉。

肘正中静脉mediancubitalvein:

位于肘前,变异多,一般斜行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并与深静脉以交通支相连,故位置较固定,为皮肤静脉穿刺常用部位。

前臂正中静脉medianveinofforearm:

起自手掌静脉丛,沿前臂前面上行,注入肘正中静脉或分别注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2)上肢深静脉:

与上肢同名动脉伴行。

掌浅、深静脉弓→桡、尺静脉→肱静脉→腋静脉axillaryvein→锁骨下静脉。

3.胸部的静脉

(1)头臂静脉brachiocephalicvein

组成:

左右各一,分别在同侧胸锁关节的后方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而成。

属支:

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椎静脉、胸廓内静脉等。

收集范围:

头颈、上肢及胸壁的静脉血。

(2)上腔静脉superiorvenacava

组成:

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1胸肋连结处的后面汇合而成。

位置:

位于右侧第1胸肋连结处的后方下行→第3胸肋关节下缘处,注入右心房。

属支:

左、右头臂静脉及奇静脉。

收集范围:

头颈、上肢及胸部的静脉血。

(3)奇静脉azygosvein

行程:

奇静脉是胸部的静脉主干,起自右腰升静脉(属下腔静脉系),沿胸椎体的右侧上升→胸骨角平面→弓形跨过右肺根上方,注入上腔静脉。

故奇静脉是上、下腔静脉间的重要通道之一。

属支:

有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半奇静脉、付半奇静脉等。

收集范围:

收集胸壁、食管、气管等静脉血。

(4)半奇静脉hemiazygosvein:

起自左腰升静脉,位于胸椎体左侧,收集左侧下部肋间后静脉、付半奇静脉和食管静脉等的血液

(5)副半奇静脉accessoryhemiazygosvein:

在胸椎左侧、半奇静脉的上方、收集左侧上部肋间后静脉等的血液.注入半奇静脉或奇静脉。

(6)脊柱静脉:

分类:

按部位分为椎内静脉丛(位于椎管内)和椎外静脉丛(位于椎管外)。

结构特点:

无静脉瓣,互相吻合。

注入部位:

注入下、下腔静脉的属支,并于硬脑膜窦有交通。

生理及临床意义:

①脊柱静脉丛,是沟通上、下腔静脉和颅内、外静脉的重要通道;②当盆、腹、胸腔等部位发生感染、肿瘤或寄生虫时,可经脊柱静脉丛侵入颅内或其它远位器官。

(二)下腔静脉系

下腔静脉系由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收集下半身的静脉血。

1.下肢的静脉

(1)下肢的浅静脉:

包括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

1)大隐静脉greatsaphenousvein:

为全身最大的浅静脉。

起止与行径:

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经内踝前方约l厘米处→小腿内侧(伴隐神经)→膝关节内侧→股骨内侧髁后方→大腿内侧→大腿前面→于耻骨结节外下方3~4厘米处穿过阔筋膜的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

属支:

有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

收集范围:

包括足底、足背内侧、小腿前内则、大腿、髂部、下腹部及外阴等的浅静脉血。

2)小隐静脉smallsaphenousvein

起止与行径:

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外踝后方→小腿后面→腘窝→穿腘筋膜,注入腘静脉。

收集范围:

包括足底、足背外侧与小腿后外侧等的浅静脉血。

(2)下肢的深静脉:

与同名动脉伴行(小腿部的动脉有两条伴行静脉)。

(3)下肢静脉的特点:

①浅、深静脉有丰富的静脉瓣;②浅静脉与深静脉之间有很多交通支,有调整下肢静脉血流的作用;③当浅静脉发生阻塞或手术结扎时,深静脉的血流量即增多。

2.腹盆部静脉

(1)髂外静脉externaliliacvein:

是股静脉的延续.起自腹股沟韧带深面,收集下肢的所有静脉血,其本干及其属支同名动脉伴行。

(2)髂内静脉internaliliacvein:

起于坐骨大孔上方的盆部静脉,沿髂内动脉后内侧达骶髂关节前方,与髂外静脉会合成髂总静脉。

属支与髂内动脉的分支同名。

(3)髂总静脉commoniliacvein:

由髂内静脉和髂外静脉在骶髂关节的前方汇合而成。

左髂总静脉较长.行于同名动脉的内侧;右髂总静脉较短.行于同名动脉的后方及外侧;至第5腰椎的右侧,左、右髂总静脉汇合成下腔静脉。

(4)下腔静脉inferiorvenacava

组成:

由左、右髂总静脉在第5腰椎体的右侧汇合而成。

位置:

在主动脉腹部的右侧→肝脏的腔静脉沟→穿膈的腔静脉孔→胸腔,注入右心房。

属支:

①脏支,包括左、中、右肝静脉hepaticvein,右肾上腺静脉rightsuprarenalvein,左、右肾静脉renalvein和右睾丸静脉testicularvein或卵巢静脉ovarianvein(注:

左肾上腺和左睾丸静脉注入左肾静脉);②壁支,包括膈下静脉和腰静脉。

(5)肝门静脉系

组成:

由肝门静脉及其属支组成。

收集范围:

腹盆部消化道(包括食管腹段,但齿状线以下肛管除外)、脾、胰和胆囊的静脉血门。

(或收集腹腔内除肝以外的不成对脏器的静脉血)。

结构特征:

①起始端和末端与毛细血管相连;②无静脉辩。

1)肝门静脉hepaticportalvein

组成:

多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后方汇合而成。

行径:

自胰头后方上升→十二指肠上部后方→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肝门。

分支:

肝门静脉在肝门处分为左支和右支,分别进入左半肝和右半肝,在肝内反复分支,最后终于肝血窦。

回流途径:

肝门静脉→左支、右支及其分支→肝血窦→中央静脉→叶间静脉→…→左、中、右肝静脉→下腔静脉。

属支:

有脾静脉splenicvein、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mesentericvein、肠系膜下静脉inferiormesentericvein、胃左静脉leftgastricvein、胃右静脉rightgastricvein、胆囊静脉cysticvein和附脐静脉paraumbilicalvein等直接注入肝门静脉或其分支。

2)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部位、交通途径及临床意义:

吻合部位:

主要有食管静脉丛esophagealvenousplexus、直肠静脉丛rectalvenousplexus、脐周静脉网periumbilicalvenousnetwork等。

交通途径:

①肝门静脉←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食管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

②肝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直肠静脉丛→直肠下静脉(或肛静脉→阴部内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③肝门静脉←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向上经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向上经腹壁上静脉→胸廓内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向下经腹壁浅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向下经腹壁下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④通过椎内、外静脉丛形成腹后壁前面的肝门静脉系的小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系的肋间后静脉和腰静脉之间的交通。

⑤肝门静脉系在肝裸区、胰、十二指肠、升结肠和降结肠等处的小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系的膈下静脉、下位肋间后静脉、肾静脉和腰静脉等交通。

3)临床意义:

肝门静脉和上、下腔静脉系的属支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吻合,由于肝门静脉系的静脉无瓣膜,因此,当肝硬化、肝癌等病变引起肝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时,肝门静脉的血液可逆流,经门-腔吻合部位形成侧支循环,血液最后经上、下腔静脉返回心脏。

由于通过门-腔吻合部位的血液增多,静脉丛或交通支变得增粗和弯曲,导致静脉曲张。

若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则引起呕血;若直肠静脉丛曲张破裂可引起便血;若脐周静脉网、腹壁静脉曲张,可形成“海蛇头”体征;若引起收集静脉血范围的器官淤血,则出现脾肿大和腹水。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静脉角2.面部“危险三角”

二、问答题

1.简述体循环的静脉组成。

2.简述上腔静脉系的组成及收集范围。

3.简述头臂静脉的组成、属支和注入部位。

4.简述颈外静脉的起始、行径及注入部位。

5.简述头静脉、贵要静脉的起始、行径及注入部位。

5.简述下腔静脉系的组成及收集范围。

5.直接注入下腔静脉的血管(下腔静脉的属支)有哪些?

6.简述大隐静脉的起始、行径、注入部位、属支及收集范围。

7.简述肝门静脉系的组成、收集范围及结构特征,肝门静脉的组成、行径、分支和属支。

8.简述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部位、途径及临床意义。

10.请问胆囊、胃、空回肠、阑尾、结肠、直肠上部和脾的静脉血经什么血管和结构回流到右心房(用箭头表示)?

11.从大隐静脉注入药物,可经哪些途径到达阑尾(或肺、甲状腺、脑、心壁、肝、胆囊、胃、阑尾、结肠和直肠)?

在手背静脉网桡侧部注射青霉素治疗胰腺炎,问药物需经过哪些途径到达胰腺(用箭头表示)?

12.口服核黄素(维生素B6),则尿液变黄色,问药物是经过哪些器官和结构排出体外的(用箭头表示)?

三、选择题

1.Externaljugular()

A.为收纳颅腔内结构静脉血的主要血管B.沿胸锁乳突肌浅面下行

C.注入颈内静脉D.收纳甲状腺的静脉E.注入头臂静脉

2.颈外静脉()

A.由翼静脉丛和下颌后静脉汇合而成B.沿胸锁乳突肌深面下降

C.收纳面静脉D.注入颈内静脉E.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

3.Cephalicvein()

A.始于手背静脉网尺侧B.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C.沿肱二头肌内侧上行

D.在肘后区与肱静脉相连结E.与肱静脉汇合形成腋静脉

4.Greatsaphenousvein()

A.经内踝后方上行B.注入腘静脉C.无静脉瓣D.为深静脉E.穿隐静脉裂孔

5.Hepaticportalvein()

A.注入inferiorvenacavaB.引流腹腔内肝及其他不成对器官的静脉血

C.通过食管静脉丛与上腔静脉系吻合D.收纳肾和睾丸的静脉血E.无分支至肝

6.关于肝门静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收集肝、胃等腹腔不成对器官的静脉血B.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

C.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均汇入肝门静脉D.肝门静脉二端都与毛细血管相连

E.直肠静脉丛是肝门静脉系与下腔静脉系的吻合部位

7.肝门静脉()

A.收纳肝的静脉血B.引流肾和生殖腺的静脉血

C.收纳食管腹段的静脉血D.其分支为肝静脉E.无血供至肝

8.肝门静脉()

A.发出分支称肝静脉B.收集肾的静脉血C.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而成

D.收集腹腔内不成对器官的静脉血E.注入下腔静脉

9.肝门静脉()

A.位于肠系膜内B.位于大网膜内C.位于网膜囊内

D.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E.位于肝胃韧带内

10.关于静脉的描述,错误的是()

A.颈前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和小隐静脉均是superficialvein

B.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穿心包前有奇静脉注入

C.下腔静脉沿腹主动脉右侧,脊柱右前方上行,穿膈的中心腱入胸腔

D.肝门静脉收集腹盆部消化道、脾、胰、肝和胆囊的静脉血

E.大隐静脉是全身最长的静脉,经内踝前方上行

11.internaljugularvein的属支有()

A.facialveinB.颈外静脉C. 内眦静脉D. 眼静脉E.brachiocephalicvein

12.关于面静脉的说法,错误的是()

A.起自内眦静脉B.在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前支汇合C. 注入颈内静脉

D. 有丰富的静脉瓣E.通过内眦静脉、经眼上静脉与颅内相交通

13.大隐静脉行于()

A.内踝前方B.内踝后方C. 外踝前方D. 外踝后方E.以上均不正确

14.不与动脉伴行的静脉有() 

A.肘正中静脉B.颈外静脉C. 头静脉D. 小隐静脉E.以上均正确

15.Inferiorvenacava()

A.起自第4腰椎平面B.由左、右髂外静脉汇合而成C. 沿腹主动脉左侧上行

D. 注入右心房E.注入右心室

16.左睾丸静脉注入()

A.肝门静脉B.下腔静脉C. 左肾静脉D. 髂总静脉E.inferiormesentericvein

17.肝门静脉()

A.收集全部腹腔脏器的静脉血B.注入下腔静脉C. 注入肝静脉

D. 有静脉瓣E.注入肝血窦

18.下列何者是浅静脉()

A.颈内静脉B.femoralveinC.腋静脉D.大隐静脉E.上腔静脉

19.小隐静脉()

A.收集足内侧部的静脉血B.经外踝前方C.注入大隐静脉

D.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E.沿小腿内侧上行

20.大隐静脉()

A.起自足底静脉B.经内踝前方至小腿内侧C.经外踝后方至小腿

D.注入腘静脉E.以上都不是

选择题:

1.B2.E3.B4.E5.C6.A7.C8.C9.D10.D11.A12.D13.A14.E

15.D16.C17.E18.D19.D20.B

简答题:

1.从大隐静脉注入药物到达肝、胆囊、胃、阑尾的途径

(1)大隐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口→)右心房→(右房室口/瓣→)右心室→(肺动脉口/瓣→)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及其分支→左、右肺泡壁毛血管网→左、右肺静脉→左心房→(左房室口/瓣→)左心室→(主动脉口/瓣→)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右动脉→肝

(2)大隐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口→)右心房→(右房室口/瓣→)右心室→(肺动脉口/瓣→)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及其分支→左、右肺泡壁毛血管网→左、右肺静脉→左心房→(左房室口/瓣→)左心室→(主动脉口/瓣)→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胆囊动脉→胆囊

(3)大隐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口→)右心房→(右房室口/瓣→)右心室→(肺动脉口/瓣→)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及其分支→左右肺泡壁毛血管网→左右肺静脉→左心房→(左房室口/瓣→)左心室→(主动脉口/瓣→)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

胃左动脉---------------------------------------------------

→腹主动脉→腹腔干→脾动脉→胃后动脉、胃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

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右动脉-------

肝固有动脉→胃右动脉-------------------

(4)大隐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口→)右心房→(右房室口/瓣→)右心室→(肺动脉口/瓣→)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及其分支→左、右肺泡壁毛血管网→左、右肺静脉→左心房→(左房室口/瓣→)左心室→(主动脉口/瓣)→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阑尾

2.在手背静脉网滴注药物,问该药需经过哪些途径到达脾?

头静脉

肘正中静脉

手背静脉网→贵要静脉→肱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上腔静脉口→)右心房→(右房室口/瓣→)右心室→(肺动脉口/瓣→)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及其分支→左、右肺泡壁毛血管网→左、右肺静脉→左心房→(左房室口/瓣→)左心室→(主动脉口/瓣→)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腹腔干→脾动脉→脾

3.口服核黄素,则尿液变黄色,问药物是经过哪些器官和结构排出体外的?

(用箭头表示):

口腔→咽(口咽→喉咽→)食管→(贲门→)胃→(幽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空肠、回肠毛细血管→空肠、回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及其分支→肝(肝血窦)→肝静脉→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口→)右心房→(右房室口/瓣→)右心室→(肺动脉口/瓣→)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及其分支→左、右肺泡壁毛血管网→左、右肺静脉→左心房→(左房室口/瓣→)左心室→(主动脉口/瓣→)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左、右肾动脉→肾→肾乳头孔→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左右输尿管→(左右输尿管口→)膀胱→(尿道内口→)尿道→(尿道外口→)体外

第二章淋巴系统

目的与要求:

掌握:

1.胸导管的合成、起止、行径要点和引流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及引流范围。

2.局部淋巴结的概念。

3.腋淋巴结位置、分群及各群的引流范围和流向。

4.腹股沟浅淋巴结的位置、分群及各群的引流范围和流向。

5.脾的位置、形态特征和功能。

熟悉:

1.淋巴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淋巴管和淋巴结的配布特点。

2.头部淋巴结位置、引流范围、流向及主要淋巴结的名称。

3.颈部淋巴结分群及位置;颈外侧浅淋巴结的引流范围和流向;颈外侧深淋巴结的分群、流向及主要淋巴结的引流范围和临床意义。

4.胸腺的位置和功能。

5.全身淋巴干的名称及引流范围。

了解:

1.颈前浅、深淋巴结的引流范围和流向。

2.胸部淋巴结的分群、位置、引流范围和流向。

3.腹股沟深淋巴结及腘淋巴结的位置、引流范围及流向。

4.盆部淋巴结分群、位置、引流范围及流向。

5.腹部淋巴结分群、位置、引流范围及流向。

6.部分器官的淋巴引流。

第一节总论

淋巴系统的组成:

由一系列从细到粗的淋巴管道、淋巴结和淋巴组织所组成,淋巴管道包括毛细淋巴管lymphaticcapillary、淋巴管lymphaticvessel、淋巴干lymphatictrunk和淋巴导管lymphatictrunk。

淋巴管的结构和配布特点:

①管壁薄、瓣膜多;②有浅、深之分,数量比静脉多;③在行径途中,嵌有淋巴结,多成群聚集于安全隐蔽处或活动度较大处;④在内脏则多位于门处或沿血管排列。

局部淋巴结:

又称哨位淋巴结,即引流某一器官或部位淋巴的第一级淋巴结。

淋巴干:

全身有九条淋巴干(由口径较大和管壁较厚的淋巴管组成)。

①左、右颈干,收集头颈部的淋巴管;②左、右锁骨下干,收集上肢的淋巴官;③左、右支气管纵隔干,收集胸部的淋巴管;④左、右腰干,收集下肢、盆部、腹壁及腹腔成对脏器的淋巴管;⑤1条肠干,收集腹腔不成对脏器的淋巴管。

第二节淋巴导管

(一)胸导管thoracicduct

组成:

由左、右腰干及肠干合成,在其末端有左支气管纵隔干、左锁骨下干和左颈干汇入。

起始:

起于乳糜池cisternachyli(平第12胸椎下缘高度)。

注入部位:

注入右静脉角。

行径:

自乳糜池→穿膈的主动脉裂孔(伴随主动脉)→胸腔(在食管后方、脊柱前方上升)→胸廊入口→颈部,呈弓状弯曲汇入左静脉角。

形态特点:

为全身最粗、最长的淋巴管道。

引流范围:

引流下半身及左侧上半身的淋巴液。

(二)右淋巴导管rightlymphaticduct

组成:

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和右支气管纵隔干汇成的一短干。

引流范围:

收纳右侧上半身的淋巴液。

第三节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

一、头颈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一)头部淋巴结

位置:

大部分排列在头和颈的交界处。

淋巴结名称、位置、收集范围和流向简表:

名称位置引流范围流向

枕淋巴结枕部皮下枕部、项部的淋巴颈外侧浅淋巴结

乳突淋巴结胸锁乳突肌止点表面颅顶、颞区和耳廓后面的淋巴颈外侧浅淋巴结

腮腺淋巴结腮腺表面和腮腺实质内额、颅顶、颞区、耳廓、

外耳道、颊部、腮腺的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