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品常见问题解析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208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印品常见问题解析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打印品常见问题解析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打印品常见问题解析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打印品常见问题解析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打印品常见问题解析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打印品常见问题解析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打印品常见问题解析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打印品常见问题解析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打印品常见问题解析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打印品常见问题解析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打印品常见问题解析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打印品常见问题解析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印品常见问题解析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打印品常见问题解析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印品常见问题解析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打印品常见问题解析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 

安装不当

清洁刮刀通常是靠两端的两粒螺丝固定在硒鼓中的,工作面又是用胶粘在金属片上的。

这种结构很容易导致中间段拱起,或左侧/右侧螺订旋不到位(有时是金属片和与之接触的塑料配合面之间有杂物或配合面变形造成刮刀工作面不能和感光鼓紧密接触;

有时是刮刀工作面在往金属片上粘接时错位,造成刮刀工作与感光鼓表面接触过紧,这些过紧或过松的接触都会导致粘鼓。

但这种粘鼓往往是全黑版出现局部的“粘鼓带”。

3. 

磨损或材质不当

如清洁刮刀很久未换(打印了一万页以上),会因磨损而造成不能与感光鼓表面紧密接触;

刮刀的材质过软或过硬以及因出厂时间太长造成老化,均会到致清洁效果下降,从而导致弥漫性粘鼓。

三、 

感光鼓工作异常

感光鼓表面因磨擦、碰撞出现了损伤,或打印了一万页以上已经磨损。

感光鼓安装位置不准确导致与清洁刮刀工作面配合过紧或过松。

感光鼓表面本身光洁度达不到要求或涂层成分异常,涂层过厚或过薄,外径过大或过小。

四、 

纸不合格

经常使用比较厚或表面很粗糙的纸。

纸上落了灰尘或其它异物或经常使用很潮湿很肮脏的纸。

总之,粘鼓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要根据全黑版的表现以及碳粉、刮刀、感光鼓、粉仓(特别是鼓仓部分)、纸的替换对比试验才能准确地判断粘鼓的原因。

为避免出现粘鼓现象。

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用合适的碳粉(避免盲目通用,尤其是用低速机的粉替代高速机的粉)。

清洁刮刀工作面的润滑剂要充足,并要小心保护。

选用合适的感光鼓、清洁刮刀以及塑料件,并精心保证安装准确。

4. 

选用合适的纸,并注意保持纸的清洁。

 2、涂粉试打的害处 

检测方法在开大家的玩笑!

有人在检测墨粉时用的检测方法是将少量粉涂抹在磁辊上试打。

而正确的检测方法是必须将不少于40克的粉灌入粉仓内试打。

这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导致了双方检测结果的截然相反。

原因是:

粉的起电是由于在磁辊的带动下与出粉刀摩擦。

摩擦次数越多,起电越大。

打印机接到打印指令时一般会先空转几圈,而粉是有一定电导率的,如粉仓内没有粉,则磁辊上的粉空转时多次摩擦积累的多余电荷无处传递,因此电量比正常工作(粉仓内有粉)时大。

因此起电能力不足的粉此时由于多次摩擦带上了粉仓有粉时不可能带上的虚假电量,故印品会更黑,底灰会更小。

一旦粉仓内有粉,则每次摩擦所带的电荷便会自动传输给粉仓内尚未摩擦的粉,粉起电能力不足的缺陷便会显现出来,表现出黑度下降,底灰上升的缺陷。

而起电能力正常的粉在涂抹打印(粉仓内无粉)时,多次摩擦造成电量过多积累,又无法向粉仓内传递,过高的电量导致显影区电场过早平衡以致上粉量不足,便表现出黑度降低,定影力下降,重影(有时也会被误认为是底灰或是“蹭脏”)。

粉仓有粉时,多次摩擦造成的过高电量每转一圈便会传输到粉仓内,因而总能保持合理的电量水平,印样就会很正常了。

正是由于“涂抹试打”和“灌粉试打”这两种检测方法的不同导致了检测结果的截然相反。

这终于解开了让我们困扰了很久的谜底。

由于用户实际使用时粉仓里是有粉的,其实很多公司均不知此中“玄机”。

很多人曾因此吃过苦头。

因此我们觉得“灌粉试打”是比较合理的检测方法。

“涂抹试打”将造成检测时OK,用户使用时投诉的结局。

有时还会导致供需双方的误解,例如怀疑货不对版,怀疑粉变质等。

因此我们建议对所有样粉均改用“灌粉试打”的方法检测,以免除日后的隐患。

3、碳粉与磁辊的匹配 

激光打印机和静电复印机的工作表原理非常复杂,影响印品质量的因素很多。

我国市场保有量最大的激光打印机,如惠普、佳能等,由于采用了磁辊显影结构,又比未采用这种显影方式的打印机更为复杂。

打印品的质量除受到OPC(鼓芯)、PCR(充电辊)、转印辊、出粉刀、刮粉刀、定影辊的工作状态以及碳粉电性能的影响外,还要受到磁辊磁性能与碳粉磁性能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其它零件不变的情况下,磁辊对粉的吸引力越强,黑度就会越低,底灰就会越小;

反之磁辊对粉的吸引力越弱,黑度就会越高,同时底灰也会越大。

磁辊提供的磁场本身是永磁的,设计时可强可弱;

碳粉颗粒原本是没有磁性的,但进入磁辊的磁场后就能被磁化,从而被磁辊吸引。

设计时粉的磁感应强度也可以用调节四氧化三铁的含量或牌号来调整。

熟悉电子成像原理的人都知道,在显影时显影区的电场极性与碳粉颗粒相反,靠“异性相吸”的作用对碳粉颗粒施加电场引力会,使碳粉颗粒摆脱磁辊上磁场力的吸引,跳上感光鼓形成图像;

而非显影区则靠“同性相斥”的作用向碳粉颗粒施加一个推力,使它回到磁辊的磁场作用范围内,被吸回磁辊。

这就意味着磁场力越强,碳粉颗粒越不容易摆脱磁场力的吸引,越不容易跳上感光鼓去成像,图像也就越不黑,同时越不容易出现底灰;

反之磁场力越弱,碳粉颗粒就越容易摆脱离磁场力的吸附,越容易跳上感光鼓去成像,从而使得图像更黑,同时更容易出现底灰。

由于各公司对图像质量的注重点都不相同,又没有实施国家标准。

有的公司对黑度要求极高(日本标准为1.2,中国即将颁布的国家标化规定将会是1.3,客户的实际要求往往在1.35以上),对底灰的要求合理(中、日标准均为0.02);

而有的公司对黑度要求合理(1.3左右),对底灰的要求又很严(实际接受值往往是小于0.005)。

这样,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器材匹配。

不是不够黑,就是底灰大。

同时硒鼓的材料供应商也面临很严重的困扰。

以碳粉制造商来说,粉的磁感应强度做大了,底灰虽然小但有人觉得不够黑;

做小了,黑度够了,又有人嫌底灰大。

再如,磁辊制造商,表磁做高了,底灰虽然小了,有人嫌不够黑;

表磁做小了,黑度够了,又有人嫌底灰大。

加上不同的OPC、充电辊提供给粉的电场力也不尽相同,又没有标准的约束,加之气候环境、纸张及机器状态的影响,真是不胜其烦。

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细分器材型号的做法。

就是说磁辊厂对同一型号的硒鼓,设计两种甚至三种表磁不同的磁辊。

对于喜欢超黑图像的客户,提供低表磁的磁辊;

对底灰要求超严的客户,提供高表磁的磁辊。

碳粉制造厂也对同一种硒鼓设计出不止一种碳粉,即对喜欢超黑图像的客户,提供弱磁粉;

对要求底灰超低的客户,提供强磁粉。

这样做的结果,且不说强磁粉或高表磁磁辊黑度可能有人不满意而弱磁粉和低表磁磁辊可能有人不满意底灰了,可怕的是强磁粉遇见高表磁磁辊时,黑度会雪上加霜地降低;

而弱磁粉遇见低表磁磁辊时底灰则会雪上加霜地大。

因此,磁粉与磁辊的匹配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最终结论:

高表磁磁辊打印时黑度不如低表磁磁辊,但底灰比低表磁磁辊小;

强磁粉打印时黑度不如弱磁粉,但底灰比弱磁粉小。

匹配原则:

黑度顺序

低表磁磁辊+弱磁粉>高表磁磁辊+弱磁粉或弱表磁磁辊+强磁粉>高表磁磁辊+强磁粉

底灰顺序则相反。

在认识了这个问题后,磁辊制造商与碳粉制造商主动地进行了匹配实验,并各自调整了自己产品的磁性能。

可以做到磁感应最强的粉遇到表磁最高的磁辊,黑度仍然可以让接受而底灰令人满意;

磁感应强度最弱的粉遇到表磁最低的磁辊时,底灰情况仍然可以接受,黑度则非常好。

对黑度或底灰有特别要求的客房则按前述黑度与底灰顺序调换碳粉或磁辊来调节黑度和底灰。

4、碳粉的真变质与假变质 

激光打印机及静电复印机的用户及从业人员大都遭遇过“碳粉变质”。

那么碳粉真的会变质吗?

答案虽然是肯定的,但是很多情况下是“假变质”!

碳粉的真变质

既然有“假变质”,就有“真变质”。

先来说说“真变质”。

由于碳粉是靠它所具有的一定的电性能、磁性能和热性能来工作的。

为了保证这些性能,制造碳粉的原料采用了树脂、氧化铁、颜料、表面改性剂、脱模剂等化学物质。

墨粉的生产、贮存、运输、灌装过程中很容易与空气、容器、硒鼓中的其它零件、生产设备等相接触。

因此是有可能因物质间的化学反应而变质的。

实际工作中也确有一些实例表明碳粉真的会变质。

造成真变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配方设计不合理,原料选用不当。

① 

碳粉的各组分本身应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200℃以下不易分解、氧化和水解。

② 

应充分考虑各组分之间以及它们与空气中的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分、包装材料、硒鼓内其它配件等的化学相容性。

也就是说,不能和它们发生化学反应。

③ 

原料中不应含有某些杂质。

因为某些杂质可能与有效物质或环境中的物质产生化学反应,意外产生其它物质。

使用者如何防止碳粉的真变质:

远离热源,如暖气、空调、汽车发动机、电机等。

避免阳光暴晒。

尽量保持密封状态,避免接触空气、水分或混进杂质。

开封时注意温、湿度。

温度应与环境接近(提前4小时运进现场)。

用剩的应立即密封。

对于设计不合理,原料不合格造成的真变质,应当找供应商退、换。

在实际工作中,明明没有变质的碳粉经常被误以为变质了。

我们称之为“假变质”。

造成“假变质”的原因如下:

涂粉试打

由于“涂粉试打”时粉的电量比“灌粉试打”时要大一些,所以印样表现会不一样(可参阅《涂粉试打的害处》一文)。

有些人在测样时(包括样品检测、来料检测、出厂检测)是涂粉试打的,但是到了用户那里或大量生产时是灌粉打印的。

如这时印样不好,就不一定是碳粉变质了。

而是你前期检测时粉就不好,是你把坏粉测成好粉了。

那么好粉呢?

由于你涂粉试打时印样不好,被你当作坏粉“枪毙”了。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把某一种机型的粉涂抹在另一种机型上试打,一看不错就发货,其实灌进去打是不能用的。

环境变化

碳粉工作时的电量是会随温、湿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温度较低或较干燥时,电量会大一些;

温度较高或较潮湿时,电量会小一些。

因此印样的黑度、底灰是允许有一定波动范围的。

例如日本标准规定为25℃,相对湿度60%左右时,黑度不低于1.2(我国将规定为1.35)。

而33℃相对湿度80%左右时,黑度大于1.0(我国将规定为1.2)即可。

碳粉定影状态也受环境温、湿度的影响。

低温高湿时定影要比高温低湿时强。

例如我国标准将规定25℃,湿度60%左右时,定影牢固度不低于90%,而5℃湿度80%时,定影牢固度不低于80%即可。

因此,不能将温度、湿度引起的印样变化误以为是碳粉变质了。

器材变化

不同的机、不同的硒鼓(鼓里又有不同的OPC、PCR、MR等)。

不同的纸张、用同样的粉打印出的印样都有可能有区别。

同一台机、同一套硒鼓新旧程度的变化也会导致印样的变化。

因此,不能将因器材不同或器材变旧导致的印样变化误以为碳粉变质。

如何判断碳粉的真假变质:

在相同的环境(空气、湿度、温度)下,用相同的器材(打

印机、硒鼓、纸)打印相同的图像,然后比较。

排除器材、环境、安装的因素后即可认定。

5、关于HP1010打印机(配用2612硒鼓)的定影问题 

采用热定影方式的激光打印机定影系统的工作过程是:

1、 

电热系统将定影辊加热升温;

2、 

当温度升至预定温度,被温度传感器感应到后断开加热电路,停止升温;

3、 

定影辊温度随着热量被打印纸及打印纸上的墨粉吸收而降低,不打印时则自然缓慢冷却降温;

4、 

当温度下降至预设值时,被温度传感器感知,从而接通电热系统升温(回到第1步循环)

HP1010型打印机(以及1012/1015/1020)设计时因强调节能、快速,而价格仅RMB1500元/台左右,因此定影器的加热功率很小,表现为工作不稳定,时好时差。

也就是说,前述定影过程进行到第4步时,温度已下降至预设底限,本应接通电热系统迅速升温,但由于电热系统功率太小,印速又比较快,根本来不及将温度立即回升到预定温度,即表现出定影不牢,并导致因定影不牢引起的“重影”、“底灰”及“不黑”。

此状况在环境温度较低、较潮湿、全黑版打印(墨粉较多、吸热较快)时尤为明显。

在我司检测及使用HP1010打印机时,经常遇到同一种粉是一会儿定影牢,一会儿定影差。

几个品种的粉也从来是一会儿LG最好、RPT最差,过一会儿又是RPT最好、LG最差。

但是正常情况下,LG粉的定影性能确实是比我们和武汉某厂的粉略强,我们和武汉某厂的粉定影状态其实都在合格且较好的范围内,毕竟绝大多数用户不会总打全黑版。

6、墨粉品质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与提高 

墨粉行业在我国还不是一个很发达的行业,总体来说原料、设备、工艺、检测、标准以及用户、公众对墨粉的认知程度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加之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要求及使用条件的特殊性,市场状况的变化,都使得墨粉品质面临着许多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性也日益突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品质问题并不专指品质缺陷,还包括被误认为是墨粉品质缺陷的问题。

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一、品质缺陷问题的成因及解决

非缺陷问题的成因及解决

对墨粉品质的新要求

§

1、品质缺陷问题的成因及解决

墨粉的工作表现是电、磁、机械、化学、热力学等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

任何缺陷的成因都可能是多方面的,任何一个理化参数的变化引起的缺陷也都可能是多方面的。

因此墨粉的品质缺陷及其成因是错综复杂的。

下表是常用理化性能及墨粉工作表现的影响

为提高墨粉品质,减轻、避免缺陷,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加强对电子成原理及其运用的基础研究

原理及其运用是产品技术要求编制、配方与生产工艺、检测工艺设计的基础。

对于提高产品技术、制造技术与检测技术,从而提高墨粉产品品质是极为重要的;

改良理化参数的检测方法,使之从“关联”到“贴切”

例如电性能的检测内容目前是模拟带电量和介电常数。

这只是关联参数而不是更为贴切的电量分布与起电速度;

一些原材料热性能的检测内容往往也只是玻璃化温度、软化点和熔融指数,也不是更为贴切的分子量分布。

向上、中、下游的相关厂商及科研机构学习、求援,并借鉴其它行业的先进技术,从原料、配方、工艺、装备等各方面提高本行业的技术水平。

2、非缺陷问题的成因及解决

由于墨粉乃至耗材、打印机都是比较新的行业与技术,加之科技含量很高,基础不好,因此用户、公众乃至我们从业人员对墨粉品质缺陷的判断能力都极为薄弱。

这给墨粉品质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我国墨粉行业乃至整个耗材业与打印机业的发展。

下面列举一些我们认为比较突出的问题:

无明确标准

检测与使用条件不合理

三、检测、使用方法不合理

不分机型、器材,片面强调通用性;

不顾温、湿度及其变化;

涂抹试打;

混粉。

四、对检测结果的判断不准确。

重影误以为是底灰;

周期性缺陷(与墨粉品质无关)误判为墨粉品质问题;

粘鼓或粘定影膜误判为空心字。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我们建议:

加速国标的编修审批步伐,加强对标准的宣传、普及与执行;

动员用户学习,研究基础理论,避免不理性的希望与要求的提出;

动员用户投资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及检测、使用环境的建议与完善。

3、对墨粉品质的新要求。

(1) 

旧机型日益老化,新机型强调节能、快速,对起电速度,树脂分子量分布、助剂性状的要求有变化;

(2) 

用户对消耗量的关注日益广泛。

同时由于消耗测试过程中引出了图像密度与底灰的变化问题因此颗粒表现一致性的要求有变;

(3) 

国有核心技术整机呼之欲出,市场整机种类增多对产品序列的要求日益提高;

(4) 

配套零部件的多姿多彩对墨粉通用性及特殊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

理化性能

对工作表现的主要影响

电性能

电量分布

图像密度、底灰、消耗量、定影膜重影、鬼影、空心字、分辨力、耀度

起电速度

介电常数

磁性能

饱和磁化强度

图像密度、底灰、消耗量、鬼影、分辨力、耀度

剩磁

矫顽力

热性能

分子量分布

定影牢固度、定影膜重影、图象密度变化、黑版白点数、白版黑点数、分辨力、耀度

助剂性状

流散性

粒度分布及颗粒形状流散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