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2269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真题 选择题含答案.docx

中考物理真题选择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真题选择题附答案解析

1.(2021

黑龙江哈尔滨)如图所示,从电热水壶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来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两脚插头替代损坏的三脚插头,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B.壶把上的胶木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

C.壶身和壶嘴构成连通器

D.当水烧开时蜂鸣器报警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三脚插头可以使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大地相连,在外壳带电时防止发生触电事故,所以,用两脚插头替代损坏的三脚插头,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壶把上的胶木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防止烫伤,但是要具有良好的绝缘性,防止发生触电事故,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壶身和壶嘴上端开口,底部连通,构成连通器,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当水烧开时蜂鸣器报警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获得水已经烧开这一信息,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吸热

D.“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吸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B正确;

C.冰是由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凝固放热,故C错误;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3.(2020四川宜宾)下列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是(  )

A.眼睛B.放大镜C.行车记录仪D.投影仪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照相机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A.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

B.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

C.行车记录仪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是相同的,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

D.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4.(2021福建)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研究热和功关系及电流的热效应,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奠定坚实实验基础的科学家是(  )

A.焦耳B.安培C.伏特D.欧姆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焦耳通过实验研究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和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

关系,总结出了焦耳定律,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奠定坚实实验基础。

故选A。

5.(2021福建)让滑块从斜面滑下,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滑块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探究“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

下列做法能获得结论的是(  )

A.坚持不懈进行多次实验探究B.改进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C.调整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D.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合理推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不受力的物体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探究“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

必须在实验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推理才能得到。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1广东深圳)教室有CO2通风机M,手动闭合S1,CO2达到定值闭合S2。

只有S1闭合,CO2达到定值电动机才工作,下列图中,哪个电路图是正确的(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图中两开关并联后与通风机M串联。

只要其中一个开关闭合,通风机M就可以工作,故A错误;

B.图中开关S1、通风机M串联后开关S2并联。

S1闭合,通风机M就可以工作,S2闭合,通风机M被短路,故B错误;

C.图中开关S1、通风机M、开关S2并联。

只要其中一个开关闭合,通风机M被短路,故C错误;

D.图中开关S1、通风机M、开关S2串联。

两开关同时闭合,通风机M才可以工作,故D正确。

故选D。

7.(2021广西桂林)球场上的篮球架相对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地面B.树木C.行人D.教学楼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球场上的篮球架相对地面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球场上的篮球架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球场上的篮球架相对树木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以树木为参照物,球场上的篮球架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球场上

篮球架相对行人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以行人为参照物,球场上的篮球架是运动的,故C符合题意;

D.球场上的篮球架相对教学楼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以教学楼为参照物,球场上的篮球架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1贵州安顺)如图所示是今年三星堆遗址考古中发掘的黄金面具残片,其质量大约是280g,根据残片体积推测完整面具的质量会超过500g。

能这样推测还要依据完整面具和残片有相同的(  )

A.面积B.重力C.密度D.质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由题意知,完整面具变为残片,其面积、重力、质量都减小,密度只与物质的种类、温度和物质的状态有关,与体积和质量无关,因此完整面具变为残片的密度不变,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1贵州黔东南州)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

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B.乙图:

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丙图: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丁图:

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甲图中手按压古筝不同位置的弦时,是为了改变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多次被弹开,利用放大法,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B正确;

C.丙图中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丁图中的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10.(2021贵州黔东南州)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电动机外壳没有接地B.使用绝缘层破损的电线

C.人靠近高压带电体D.使用试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所有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在使用时都必须要接地,电动机外壳没有接地不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故A不符合题意;

B.使用绝缘层破损的电线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故B不符合题意;

C.人靠近高压带电体也可能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故C不符合题意;

D.使用试电笔时,手接触笔尾金属体使试电笔形成闭合回路,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1

黑龙江哈尔滨)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计,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50℃

B.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为50kg

C.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D.一名中学生的身高为16.5m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为200g,故B不符合题意;

C.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V,故C符合题意;

D.一名中学生的身高为1.65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2020四川宜宾)下列图中,哪一种是非接触式测量温度的仪器(  )

A.

利用测定物体红外线辐射制作的“测温枪”

B.

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作的体温计

C.

根据热电偶原理制作的热电偶温度计

D.

利用热敏电阻制作的电子体温计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利用红外测量不需要直接接触,故A符合题意;

BCD.这三种温度计都需要直接接触才能进行准确测量,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2021

黑龙江哈尔滨)发电机发电是获取电能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揭示发电机原理的是(  )

A.

奥斯特实验

B.

电磁感应现象

C.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

自制电磁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A不符合题意;

B.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电动机,故C不符合题意;

D.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2020四川宜宾)宜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宣传语:

公共场所请不要高声喧哗。

其中“高”是指声音的(  )

A.速度B.音调C.响度D.音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声音有三个特性,分别为:

音调、响度、音色。

我们应该避免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这里的高声喧哗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C。

15.(2021湖北鄂州)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汽缸内物质的内能

D.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故A错误;

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因为不断吸热,内能变大,故B错误;

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压缩气体,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汽缸内物质的内能,故C正确;

D.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利用了蒸发时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16.(2021湖北鄂州)如图是小天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使用硬纸板是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

C.图乙的现象说明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D.图丙和图甲中的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如果看不见光的传播路径,就无法对光线研究,安装一个硬纸板后,我们就可以在硬纸板上看到光的传播路径,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图甲中∠EON是入射角,B错误,故B符合题意;

C.将纸板沿ON向后翻转,则看不到反射光线,故图乙的现象说明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C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让光线沿原来反射光线入射,则反射光线沿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图丙和图甲中的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2021湖北鄂州)自从6月进入汛期以来,我国多地发生强降雨人们在防汛的同时还要注意用电安全。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雷雨天在大树下避雨

B.雷雨天在室外不能使用手机拨打和接听电话

C.用湿布擦拭使用中的台灯

D.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直接将人拉开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雷雨天在大树下避雨,大树易遭雷击,故A错误;

B.雷雨天在室外不能使用手机拨打和接听电话,是正确的,因为手机易吸引雷电,故B正确;

C.用湿布擦拭使用中的台灯易触电,故C错误;

D.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切断电源,用手直接将人拉开,导致救援的人也会触电,故D错误。

故选B。

18.(2021湖北黄石)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汽车紧急刹车,车上的人会向前倾,说明车有惯性

B.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C.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互相不接触的物体,彼此间也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汽车紧急刹车,车上的人会向前倾,说明人有惯性,故A错误;

B.摩擦力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而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故B错误;

C.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有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对铁钉的吸引,空中飞翔的小鸟受到的重力等,故D正确。

故选D。

19.(2021湖北荆门)关于热和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0℃的冰块不能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变成水

C.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出现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A错误;

B.0℃的冰块受热后可以熔化成水,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变成水,故B错误;

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

D.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C。

20.(2021湖北荆门)国产99A主战坦克在高原进行的军事演习中纵横驰骋,高速运动中精准命中目标,展现了卓越性能。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坦克装配宽大的履带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B.坦克在水平路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

C.炮弹离开坦克在空中飞行时仍然受到坦克的推力作用

D.在空中飞行的炮弹不受重力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坦克宽大的履带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A错误;

B.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B正确;

CD.当炮弹离开炮膛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不再受到坦克的推力的作用,只受重力作用,故CD错误。

故选B。

21.(2021湖南益阳)如图所示,将导体棒ab放在蹄形磁体中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电动机模型

B.导体棒ab向左运动,灵敏电流计指针摆动

C.磁铁竖直向下运动,灵敏电流计指针摆动

D.磁铁向右运动,灵敏电流计指针不摆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这是发电机的模型,而不是电动机模型,故A错误;

BCD.当导体棒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即向左或者向右运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此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就会摆动;当向上或者向下运动时,不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就不会产生感应电流,此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就不会摆动,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22.(2021吉林长春)气凝胶是当今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

这种新材料具有隔热、绝缘能力强、坚固耐用等特点。

这种材料不适合制作(  )

A.用电器绝缘外壳B.导线C.冰箱隔热材料D.墙体保温板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这种新材料具有绝缘能力强的特点,可以用作用电器绝缘外壳,故A不符合题意;

B.这种新材料具有绝缘能力强的特点,电阻大,不适合做导线,故B符合题意;

C.这种新材料具有隔热,可以用作冰箱隔热材料,故C不符合题意;

D.这种新材料具有隔热、坚固耐用的特点,可以用作墙体保温板,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2021江苏常州)常州民乐团合奏江苏名曲《茉莉花》时,观众能分辨出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声速B.响度C.音调D.音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观众能区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4.(2021江苏常州)电动汽车刹车时,汽车电动机“变身”为发电机,将汽车动能转化为电能,简称动能回收系统。

下列实验中与动能回收系统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汽车电动机“变身”为发电机,是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转化电能。

A.该实验能探究地磁场的存在以及地磁场的方向,与发电机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探究的是电流的磁效应,与发电机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表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

工作原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5.(2021

黑龙江哈尔滨)下列生活现象与其对应的物理知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轮胎有花纹可以增大摩擦B.

由于惯性,刹车时人体容易前倾

C

荡秋千时,小孩机械能守恒D.

盘山公路可省力,但费距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轮胎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刹车时,由于惯性,人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因此人体容易前倾,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荡秋千时,由于小孩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因此小孩的机械能不守恒,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盘山公路相当于斜面,可省力,但要费距离,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6.(2020西藏)有关声现象的知识,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声波传播需要介质,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响鼓还需重锤敲”,敲鼓的力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为了从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7.(2020广西梧州)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能说明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即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发电机的原理图中没电源,电动机的实验原理图中有电源.

【详解】A、是奥斯特实验,小磁针发生针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不是发电机的制作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该装置是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影响因素的实验,故B不符合题意;

C、开关闭合后,电路中有电流,通电导体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发生运动;是电动机的制作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开关闭合后,在外力作用下使导体左右移动,切割磁感应线,则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此时有感应电流产生,是发电机的制作原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8.(2020广西玉林)如图所示,“歼20”战机在加速升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

B.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

D.机械能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战机在加速升空过程中,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不考虑弹性势能,所以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从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判断机械能的变化。

【详解】战机在加速升空时,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由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其机械能增大。

故选B。

29.(2020广西玉林)如图所示,一列“和谐号”动车正在铁轨上运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紧急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前倾

B.运行的速度越大,其周围空气的压强越小

C.运行的速度越大,其周围空气的压强越大

D.铁轨下面铺放枕木,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高速行驶的车辆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乘客都要向前倾倒;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紧急刹车时由于乘客的惯性使乘客从车的前部的挡风玻璃飞出而造成伤害。

(2)流体的压强跟流体的速度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3)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详解】A.惯性就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故高速行驶的车辆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乘客想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而车辆在减速,故乘客都要向前倾倒,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动车开动时,使动车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快,压强变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D.在铁轨下面铺设枕木,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地面的压强,保护路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0.(2020广西玉林)如图所示,是酒精浓度检测仪的简化电路图,图中R0为定值电阻、R为酒精气体传感器,R的电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如果酒精气体传感器感应到的酒精气体浓度越大,那么(  )

A.电流表示数越大

B.电流表示数越小

C.电路消耗的电功率越小

D.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仍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与传感器的电阻R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如果驾驶员呼出的酒精气体浓度越大,则酒精气体传感器R的电阻越小,进而判断出相应变化。

【详解】定值电阻R0与传感器的电阻R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驾驶员呼出的酒精气体浓度越大,则酒精气体传感器R的电阻越小,故电路中电流越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由

可知,当电路中电压不变时,电流变大,则电路消耗的电功率越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1.(2020辽宁锦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D.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学生耳中的,故A正确;

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降低振幅而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且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故C错误;

D.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

故选A

32.(2020辽宁锦州)关于材料、信息和能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导体和绝缘体都是理想的电工材料

B.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C.目前核电站获得核能的途径是核裂变

D.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路中的电线需要导体,电工维修电需要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对于电工来说作用都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