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2291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4月)语文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保卫”、“认真”、“研究”、“学习”这四个词语都是动词。

B.“彻底理解”、“非常快乐”、“装饰房间”、“唱歌跳舞”都是偏正短语。

C.“疾步行走的人在急速穿梭时,总是撞着我的肩膀”这句话的主干是“人撞着肩膀”。

D.“建设更多合格的幼儿园是避免虐童事件不发生的根本”这句话没有语病。

2.回顾课文结合语境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机关:

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B.他是渊博的宿儒,这些知识不至于不知道。

宿儒:

书念得多的老学者。

C.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贪婪:

贪得无厌。

D.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词语。

不求甚解:

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二、字词书写

3.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zī()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长髯()A     了两颊,B     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yǒu()黑脸膛,一根根迎风C     ,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D     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1)请给上面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合适的词语填在选文中A、B、C、D处。

(只填序号)

选项:

①飘动 ②遮住 ③覆盖 ④卷起

三、现代文阅读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

①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

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

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

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

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

他说:

“我们是唯一在尴尬情境下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

”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

②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

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的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

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③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

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④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

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

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

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

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

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⑤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

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

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

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

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

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群体更团结。

⑥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

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这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

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息。

4.为什么我们需要“脸红”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

5.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1)第⑥段中有三个加点的词语,删除哪一个对文章意思影响不大?

为什么?

(2)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时往往会脸红,但也有犯错却不脸红的情况出现,请运用文中的科学原理,简要探究下面两则材料中甲、乙两人相关反应的原因。

材料一:

甲同学在公园散步时随意丢弃垃圾,毫不脸红。

材料二:

司机乙开车时不小心撞倒行人,下车后脸色惨白。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

回报曰:

“卧龙先生已回矣。

”玄德便教备马。

张飞曰:

“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

”玄德叱曰:

“汝岂不闻孟子云:

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

”遂上马再往访孔明。

关、张亦乘马相随。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

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

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张飞曰:

“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

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

”玄德曰:

“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

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

”飞曰:

“死且不怕,岂怕冷乎!

但恐哥哥空劳神思。

”玄德曰:

“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6.这段选文出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7.选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8.选文主要写了张飞与刘备的对话,从中可以看出刘备怎样的态度?

阅读刘兰芳的《父亲点亮的村庄》(有删改),完成小题。

①整个秋天,父亲都开着三轮车在田地和各家的院落间往返,好像村庄最鲜活的血液。

②他一进村庄,留守的老人们便向一个地方聚集,他们一起把父亲倒在某个院落里的棒子剥皮、编成一条长龙。

父亲攀上颤颤悠悠的简易木梯,从人们手里接过这条“长龙”,把它围在一根倚着房子的长木杆上,好让风和阳光把玉米体内的湿气完全抽干。

父亲终于搭好,回过头来,看着大家的目光,他一定想起三十年前,不知道这样攀爬了多少回梯子,他才让一个叫做“电线”的长蛇,攀上各家的房顶,垂钓着葫芦样子的灯泡。

等他把电闸推上去,整个村庄被点亮,那一瞬间,人们都沸腾了。

③现在,父亲已经不是电工。

几年前电业系统调整,他这个三十年的“临时工”下岗了。

得到消息的母亲很欣喜,一是父亲五十岁的身体再也不用爬电线杆,她再也不用跟着悬心;二是我们家再也不用给别人搭电费了。

父亲对于这事却总是不表态。

④尽管塬上的村庄已经通了电话,修了马路,可私人煤矿一禁止,人们就像大迁移一样,先是三三两两,后来所有的劳力干脆都转向城市。

有的人家整户都走了,就连学校也变成了一座空房子,留下一窝春来秋走的燕子,和一个比人头还要大一些的蜂窝。

⑤父亲本来不想离开村庄。

可眼看着村里娶媳妇的彩礼一高再高。

父亲想,他必须得给儿子攒点钱,帮他娶到媳妇。

父亲此行要去北京,在那里打工的表叔来电话说,有地方要招两个保安,管吃管住,还给发衣服。

按照纸上的地址,终于找到了在医院当护工的表叔。

表叔看到他,眼睛都瞪大了,招保安不假,但是他的年纪太大,明显不合适。

⑥父亲借住在表叔临时租住的地下室里,眼瞅着口袋里的钱只出不进,父亲感觉花钱比掉块肉还难受。

他必须更加节省,早上少吃一根油条,中午吃咸菜就馒头。

那几天,父亲在不同的工地上辗转,终于有包工头接受了他。

可父亲很快就听到工友们的怨言,他们好久没发过工资了。

⑦没过几天,父亲就在工地门口看到了焦急的表叔。

当时,母亲躺在医院里,脑出血,昏迷不醒。

父亲必须离开,为了照顾母亲,父亲必须回到村子里,每天做饭,喂牛,去田地里巡视,一个人承担家庭的重担。

⑧他已经不是电工了,有时候,忽然就有一辆三轮车或者摩托车停在了门口,高声喊着父亲去看看电路有什么毛病。

父亲就像许多年前一样,背起电工包,拿着他的工具,匆匆跟人上了车。

母亲拖着半个身子追出去,然后跟我(抱怨报怨),也不给钱,你说他忙活个啥?

从父亲拿着电工包走路的节奏,我感受到了父亲的心境,这种节奏是一种被需要的节奏,是一种数十年形成习惯的节奏,对于父亲来说,这些村庄的灯,                      。

⑨经历过北京的打工生涯,父亲好像一个(窥破看破)秘密的人一样,他再也不把这些归来人身上的光鲜当成一种高度,让自己觉得矮下去。

他体会到他们的不容易,尽自己的能力为他们做着一些小事情,为他们家里的老人买药,帮他们把粮食种进地里,把地里的庄稼收回院子。

为这事,母亲没少跟他吵嚷,就连我也不止一次说他为什么不顾自己有滑膜炎的腿。

父亲每一次都答应我们不再去了,可是当村里的老人把新扯下来的玉米皮倒进我们家的牛槽,将一把自己种的蔬菜放在我们家的篮子里,在旁边静静等父亲的回答时,我们都说不出话了,只好看父亲又一次发动三轮车,载着老人摇摇晃晃行驶在秋收的路上。

⑩就在去年冬天,那场大雪把山里的公路给中断了。

年三十,父亲把村子里的手电凑齐了,装进那个已经缝过好几次的电工包里,他拿着它们去迎接一群终于回家的人。

清冷的夜里,背着大包小包的人看着父亲从盘山道上出现,他踩着厚雪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父亲说,那一刻,他听到了人们的欢呼,他们仿佛看到了最亲的人。

春节过后,人们同父亲一起把村里的所有道路修通,然后就各自上路。

父亲去送他们回来,手里抓着好几把钥匙。

村里好几户人把自己的家(嘱咐托付)给父亲,希望他在夏天的时候看看有没有漏雨,时不时让他们的屋子透透风。

我总想象着,某一个冬天,我们村庄所在的那个塬沉在了雪里,父亲轻轻用一把钥匙把铁锁唤醒,推开不同的门,把每一户的灯光点亮,然后他拿着手电筒,去往迎接归乡人的路上。

我知道,他不仅得到一把把象征信任的钥匙,他还开启了一颗颗漂泊他乡的心。

是他,点亮了村庄的眼睛。

9.依次选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报怨  窥破  托付

B.抱怨  窥破  托付

C.抱怨  看破  嘱咐

D.报怨  看破  嘱咐

10.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在朗读第①段时,很多词语值得重读,请结合“整个”“都”分析重读的原因。

(2)根据你对“父亲的心境”的理解,在第⑧段画线处补上一句话。

(至少采用一种修辞,同时注意点题)

11.选出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两项

A.第②段中加点的两个“攀上”,主语都是“父亲”。

B.第③段采用反复的修辞,连用三个“再也不用”,强调了母亲听到父亲下岗的消息时的欣喜之情。

C.第④段画线句以一窝燕子、一个蜂窝凸显了一座学校的空无一人,隐隐透露出对农村成为空巢的慨叹。

D.第⑥段中加点的“终于”写出父亲找工作的艰辛,也正因为这段艰辛的经历让父亲更加体会到外出打工者的不易。

E.文中以母亲的埋怨、吵嚷、阻扰、自私自利反衬了父亲的大公无私。

12.阅读本文结尾段和链接材料,说说它们在手法上的相同点及作用上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选自《藤野先生》)

四、句子默写

13.根据提示写出诗文原句。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⑤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

五、对比阅读

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

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

刚。

③洵(xún):

确实。

④浣:

洗衣。

14.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1)便要还家(____________)         

(2)屋舍俨然(____________) 

(3)便扶向路(____________)         (4)寻病终(____________)

1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甲)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源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很久?

17.(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己矣。

(丙)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8.下列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无误的一项是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词前小序点明作词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望月亮,无限惆怅,流露出作者抑郁伤感之情。

C.“转朱阁,低绮户”,写词人在朱阁转悠,倚户沉思,间接写出词人赏月时间之长。

D.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

19.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

B.盖追先帝之殊遇   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C.其视下也   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D.以光先帝遗德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周亚夫军细柳》)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

②不宜妄自菲薄       菲薄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2.乙文如何表现大鹏“志存高远”的形象特点?

23.诸葛亮对后主有哪几方面的担忧?

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六、语言表达

24.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走进艺术殿堂,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

倾听那震耳欲聋的安塞腰鼓,令我激发了心中的豪情壮志;                          ,                                         ;欣赏月光下婆娑的竹影,令我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

七、作文

25.作文:

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东西常常被忽略,比如:

一声叮咛,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小数点,一道小程序,一个小错误,一处小破绽……忽略是常有的,后果有大有小。

有些事情忽略了也无大碍,但有些事情忽略了却会造成遗憾,形成伤痛,酿成大错;有些时候,我们正在忽略的,可能就是最重要的。

请以“不该忽略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3、

四、句子默写

1、

五、对比阅读

1、

2、

六、语言表达

1、

七、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