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师范学院十二五国际交流与合作规划白城师范学院信息公开专栏Word文件下载.docx
《白城师范学院十二五国际交流与合作规划白城师范学院信息公开专栏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城师范学院十二五国际交流与合作规划白城师范学院信息公开专栏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其中,与韩国大邱加图立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合作办学项目,已顺利通过教育部2015年合格评估。
(3)外籍专家队伍渐趋合理,引智层次逐年提高
学校积极与国家、省、市外专局、对外教育机构等沟通联系,努力引进高水平外籍教师来校任教,每学年引进外籍教师都在6名以上。
学校还充分利用国外友好学校的资源优势,从韩国大邱加图立大学、日本茨城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等友好学校引进部分教授和专家来校讲学,促进了学校有关专业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并有4名外教籍专家聘为我校兼职教授。
(4)师生出国留学项目增多,国际视野更加开阔
学校加大出国访问力度,注重交流效益。
先后派出因公出国访问人员超过20人次。
特别是2015年暑期7人赴加拿大研修团和16人赴台湾地区研修团的成功举办,为扩大学校中层领导干部及部分骨干教师的国际视野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有近10名教师成功申请各种国家级及省级出国项目、参加国际会议、赴海外任教等。
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学校积极与国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学生交流范围不断扩大。
联合项目涉及学前教育、日语等多个专业。
先后派出30余名学生赴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留学。
2.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十二五”期间,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学校的整体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离国际化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1)国际化发展形势认识不到位
国际化发展水平是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体现。
与省内其他高校相比,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相对滞后,表现出缺乏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整体规划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对国际化在学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意义缺乏深刻认识。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
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偏低、教师出国进修人数较少、国际化课程不足、海外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状况严重制约着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开展。
(2)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不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随着合作办学项目的增多,现有的学术交流中心已无法满足外籍教师工作生活需要;
合作办学项目教学硬件设施、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住宿条件以及配套服务等,制约着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开展。
学生出国专业课程和外语授课比例很低,加上学生自身文化课成绩偏低和外语水平较差等方面的因素,还有对出国类外语水平考试缺乏了解,选修韩语、俄语等辅修课程难度较大。
(3)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亟待形成,对教师赴国外进修、学习、研究的选派工作缺少谋划,对教师出国控制过严、经费太少,对举办合作办学项目学校激励机制不健全,外国专家薪资待遇过低且人数偏少。
随着学校的转型发展和两级办学体制的逐步推进,各学院应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体,学校要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做好配套服务工作。
二、“十三五”国际合作与交流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面临的机遇
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凸显了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国际化必须放在更高的战略位置,以适应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都制定了新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犹未完全消除,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加快经济复苏,促进社会、经济和教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国家政策的定位与支持对于学校的国际化办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中国梦”相应地呈现出与这一阶段相适应的新要求。
希望出国、出境学习、进修和参加游学项目及夏令营项目的学生越来越多,社会组织、单位和个人希望出国、出境扩大国际视野的意愿可以得到足够的经济基础作为保证,这为高等学校加快留学生教育发展和学生出国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契机。
2.面临的挑战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教育整体规模快速扩大,受经费投入、师资队伍、生源结构、生活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教育质量面临着比较严峻的考验。
出国留学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出国留学项目有待拓展。
国际市场对中国留学生的争夺,比中国对国际留学生市场的开拓还要激烈。
由政府、中介、社会组织及单位开展的各级出国留学项目,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项目后期运行出现许多问题。
着眼长远发展,搭建优质平台,显得十分必要。
高校之间的国际化竞争日益加剧,国际化办学水平亟需提高。
从留学生招生与培养、外国专家聘请、教师出国进修、知名海外院校合作、各类鼓励性政策的制定等工作的开展情况看,学校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三、“十三五”期间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基本思路、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
1.基本思路
以学校“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总的指导思想为根本,在准确把握国家教育外事工作的方针和政策的前提下,围绕学校“八个发展”的办学思路,积极实施“八项工程”的发展战略。
坚持“重点突破、点面结合、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加强主动性,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抓住机遇、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国际声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国际型、复合式创新人才,使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促进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配置办学资源格局的重要途径。
2.建设目标
全面确立国际化办学理念,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借鉴、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培育、开发学校输出资源,逐步形成学校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开放办学格局,不断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积极塑造学校的国际化形象。
3.主要任务
(1)围绕发展,合理搭建对外合作与交流平台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有计划地“派出去、引进来”,积极参加国际性会议和举办国际性会议;
充分利用出国交流的师生、来华留学生和外籍专家等海外关系,拓宽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途径,为学校现实和未来的发展需要积极搭建更多的合作与交流平台;
加大学术、科研交流力度,积极申请相关科研项目,共享国际、国内教育资源,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十三五”期间,与我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关系的友好学校力争达到20个,各学院也能与1-2个国外友好单位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推进师生的跨文化交流学习,丰富师生的跨文化实践体验。
(2)扩大开放,多渠道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根据学校教学、课程、专业和学科建设以及科研发展的需要,加大引智力度,多形式、多途径引进国外高水平的智力人才,来校进行长短期授课、讲学、学术访问和科研合作。
增加聘请外籍专家的数量,同时提高引进质量,加强教学工作考核。
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引入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引进国外成熟的网络课程,促进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使引进智力、引进外资和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工作紧密结合。
重点推进专业类外籍专家的引进工作,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专业每年至少聘请2-3人次的外籍教师,力争到“十三五”末,学校每年聘请的长短期国外专家达到20人次,其中语言类专家控制在50%以内,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高级职称的人数占50%左右。
(3)开扩视野,努力营造多样化教师海外培训体系
通过出国研修、学术访问、合作研究等方式,逐步培养一批能与国际同行开展交流、沟通、研究的国际化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队伍。
重点加强外语类教师和“双语”师资的国外培训,为国际化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学校将每年公费派出长短期出国出境人员10-20名,通过持续的派出培训,学校有海外学历、经历人员到“十三五”末力争达到100名,占专任教师比例15%。
(4)加强管理,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
把握好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节奏,调整好发展的重点,高度重视规范管理和保证质量的问题;
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课程标准建设和专业建设,并通过互认课程、互认学分、分段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与俄罗斯、韩国等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就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优势专业建立与澳大利亚、美国等高校合作办学的新项目1-2个。
对合作办学出国学生严格实行“单独计划、单独编班、单独管理”,按照国家要求的国外教育资源比例设定并执行人才培养及教学计划。
(5)以人为本,深入推进学生海外学习项目
开展校际学生交换,或以学分互认、获取中外双方文凭、赴外国企业见习、实习等形式,多渠道开展学生长短期出国交流学习,设立优秀学生出国奖学金,开展学生赴俄国、韩国、日本、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留学项目。
使每年有超过30名左右具备条件的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后有机会出国交流学习,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优化知识结构的同时,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6)科研引领,多层次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规范公费派送出国出境参加国际学术交流,鼓励自费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搭建国际学术讲坛,积极促进各学院结合重点建设学科和国家级研究课题开展国际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
加大学术、科研交流力度,积极申请相关科研项目,共享国际、国内教育资源,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聘请国外知名高校的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的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广泛开展国际性体育、文化交流,及各项文体赛事,繁荣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7)开拓创新,实现多类型国外留学生教育
为加快我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扩大教育资源国际共享的空间,积极探索留学生招生与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合作办学项目、建立外文网站和参加国际教育展等宣传学校的地域优势和文化特色,吸引各类非学历生的长、短期语言学习交流。
整合全校相关专业资源,设计一批吸引海外留学生的国际化课程,丰富留学生培养类型,实现生源、办学层次和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国外学历生来校学习培养目标。
四、“十三五”期间国际合作与交流健康发展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全面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向纵深发展
全面加强对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领导,从学校到各职能部门都要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并认识到我校国际交流要为国家大外交战略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学校的国际化战略服务。
各级领导都要牢固树立“外事无小事”的观念,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国家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及国内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政策,特别是接受和派出留学生的政策,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外事接待、学历互认政策等。
探索适合学校特点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运行机制,形成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各学院主动承担,共同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的良好局面;
要不断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组织体系,建设一支懂外语、懂管理、懂教育的外事人才管理队伍,全面落实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各项任务;
要制定、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包括外事出访接待、外籍专家聘任与管理、留学生招生与管理、国际合作办学、外事档案管理等的规章制度,构建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促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要建立“项目”管理制度,探索完善“项目流程”,做到权责明晰,责任落实。
2.完善措施,加大投入,努力提高国际合作与交流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逐年加大外事经费的投入力度,确保中外合作办学、师生国际交流、外籍专家聘请、留学生教育等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常规外事经费外设立专项经费,用于重大项目、临时项目和创新项目的开展。
为了满足外籍专家和留学生来校居住需求,加强长短期外籍专家和外籍教师的住宿管理,拟建2000平方米外籍专家公寓一幢,保证外籍专家和来校留学生具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学校设立“白城师范学院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作为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发展工作的专项资金。
分别用于学校骨干教师、管理人员的“海外学习研修计划”,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提升学历学位层次;
用于优秀本科生、专科生的“海外学习研修计划”;
用于优秀合作办学学生奖学金。
以此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术队伍和管理队伍,并培养一批优秀的本、专科生和合作办学学生,以扩大学校影响。
3.扩大交流,输通渠道,进一步拓展友好校际交流关系
多方主动参与,不断丰富交流与合作的内涵与形式,开展富有成效的实质性合作,推动教学、科研、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发展。
以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为重点,立足欧美,同时积极向大洋洲、非洲等英语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发展,全方位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空间。
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各国政府部门、国外企业以及权威研究机构的合作,提升各类合作的层次和内容,探索开展合作的新途径、新模式,全面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质量。
拓宽项目渠道,加大学生派出力度与规模。
进一步理顺校内学生派出机构的管理模式,为有赴国外留学意向的学生做好项目宣讲、咨询、申请和组织工作,进一步探索与创新互认课程、互认学分、分段跨文化合作培养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交换生计划、海外实习项目、“2+2”或“3+1”等模式加大学生派出力度;
跟进并落实已签协议的项目,积极与已签协议的友好学校联系,促成已签协议项目的实施。
立足学校实际,与境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
借鉴、吸收、消化和创新办学理念,提高学校办学层次和科研水平;
研究设计国际化教学计划,增设国际化专业课程,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引进国外成熟的网络教学课程,使用国际通行的教材,与境外高校开展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对接交流活动;
积极与境外已有意向的院校就合作办学模式及合作细节进行协商,形成《中外合作办学协议》,申报新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4.立足教学,围绕科研,加大国外智力引进和教师培养力度
做好外籍教师、外籍专家的聘请、管理与服务工作。
本着“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认真做好外籍教师、外籍专家的聘请、管理与服务工作,为学校“引进高水平拔尖人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服务。
加强与友好组织及中介机构联系及交往,稳定外国专家聘请渠道,提高外籍专家聘请质量,按需聘请外国专家来校任教。
利用学校专业优势,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围绕重点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目标,提高引智人才层次,加大对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科研项目方面的外国专家聘请力度;
完善外教及外籍专家的聘任及内部管理机制,尝试由熟悉实际需求的一线教学、科研部门承担聘请和具体管理工作,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负责整体规划协调、资格审核工作的分工体系。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职工出国管理办法。
积极鼓励学校优秀中青年教师申报国家公费留学,积极派出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去国外访问、学习及合作研究,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围绕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科研机构、申硕学科点、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双语教学、人才培养工程等,采取长短期出国考察、学术访问、合作研究、交流学习等方式,逐步造就一批能够真正与国际同行开展对话、沟通与交流的高水平的国际化教学、科研和管理青年骨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