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2529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x

秋期现代汉语期末复习应考指南

06秋期《现代汉语2》期末复习应考指南

重庆巴南电大王学莉

06.12.24

第一部分复习应考基本要求

1.考核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大家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本面貌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掌握语言运用的一般规律,从而提高运用语言的水平。

《现代汉语2》的学习内容包括语法、修辞、语言运用三部分,这三章内容特别活,需要灵活掌握的分析性内容很多,这是需要同学们特别注意的。

2.考核方式

现代汉语2的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考题类型及比重

试卷类型及分数比例分别为:

单项选择10分,综合分析题30分,问答题40分,评改病句20分。

 

第二部分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

1.命题依据

现代汉语教案大纲和中央电大多种媒体教材,是本课程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2.复习应考资料

(1)教材:

由张斌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与之配套的辅导教材是胡吉成编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学习指导书》。

(2)中央电大考试中心出版的期末复习指导

(3)平时作业册

(4)同时可参考使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在线网上发布的教案辅导文本、IP电视等教案媒体进行复习。

3.考核内容的层次要求

考核的教案内容具体分重点掌握、一般掌握、一般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重点掌握为教案重点内容,要求全面领会、吃透教案内容,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分析语言现象,着重于技能运用的考核;一般掌握为次重点内容,要求对所学内容作一般性认识,比如阐述定义、内容要点等;一般了解内容有所认识即可,不纳入考核范围。

鉴于本课程的特点,建议同学们在复习中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要从理论上透彻理解重点的基本理论知识;

  第二,要多训练自己的语言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即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语言结构,能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认识语言的特点;具备辨别能力,一是能分辨语言事实的异同;二是能辨别正误,正确使用语言。

第三部分期末复习范围

(具体参考期末复习指导小册子)

第四部分重点辅导内容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概说

本节要求认识理解什么是语法,初步认识语法在语言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语法规律的概括性、稳定性特点。

第二节词的分类(上)

一、词类划分标准

词类划分标准是词的结构功能,即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根据词的语法功能,首先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七类;虚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要求能结合具体的词语进行词类划分。

二、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属于开放类词语,数量多,功能多,用法活,比较复杂。

这三类词是词类划分的学习重点,掌握了这三类词的划分,实际上就掌握了大部分词语的划分问题,因此学习时应注意把有关问题弄清楚。

第三节词的分类(下)

一、介词

1.介词“在、向、于、给、自”等附着在动词或其它词语后的用法:

构成一个相当于及物动词的结构(不再分析),与后面的成分构成述宾关系,而不是述补关系。

2.一些介词的用法:

注意辨别正误和异同,正确使用。

二、连词

连词主要表示连接关系。

注意连词同介词的区别和一些连词的基本用法。

三、助词

四、注意区分的、地、的,正确使用助词。

第四节短语

一、短语的结构类别

短语从结构看可以十四类,即定中短语、状中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主谓短语、连述短语、联合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

其中重点应注意前八类短语的特征。

一些短语在形式上容易混淆,如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述宾短语和述补短语、联合短语和方位短语、联合短语和连述短语等等,注意弄清这些短语的构成特点,避免混淆。

二、短语的功能类别

从功能角度看,短语可分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三类。

主谓短语、联合短语、状中短语、述补短语可归入不同的功能类别,要注意这些短语功能类别的分类依据,能从不同角度给短语分类,弄清结构类别与功能类别的关系。

三、短语的层次划分

1.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短语,要求从大到小,逐层切分,到词为止。

即把一个大的结构单位切分为两个(有些也有多个)小的结构单位,这些小的结构单位就是直接成分。

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还可以往下切分,一直到所有成分都是词为止。

2.一些复杂短语的切分

①“状语+述语+宾语或补语(或宾语和补语同现)”结构:

第一层应切分为状中短语,不能切分为述宾或述补短语。

②“述语+宾语+补语”(或“述语+补语+宾语”)结构:

第一层不能切分在述语后面,而要切分在宾语和补语之间,结构关系由后一个成分的性质决定。

③多项定语、状语的切分:

短语中有多项定语和状语,如果不是并列性的,应逐层切分,不能在第一层把全部定语和状语都切分出去。

④多义短语的切分:

要求把歧义的地方分析出来,体现出不同的意义。

短语的层次分析是语法学习的一个重点,要注意加强实践练习。

第五节句子和句子的类别

一、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

判断一个语言单位是不是句子,不是看其结构成分的多少,而是看它是否传递信息,是否起交际作用。

只要起交际作用,再简单的结构也是句子,如果不起交际作用,结构再复杂,也不是句子。

句子具有表述性,即表达客观现实,陈述主观意图,这是句子和其它语言单位相区别的本质特征。

二、句类和句型

句类是句子的语气类别,可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

句型是句子的结构类型,包括单句和复句两大类,单句往下可分主谓句与非主谓句,还可以再往下分类。

要注意的是,由于分类角度不同,句类和句型并不对等,能对此加以说明。

二、把字句和被字句

被字句和被字句是两种不同的句式,前者的主语是施事,后者的主语是受事,它们在使用上也有一定的特点要求,要注意了解,正确使用,能评改不符合结构规律的病句。

第六节单句分析

一、句子分析和句法分析

句子分析和句法分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句法分析是句子分析的基础,句子分析的目的是寻求句型,句法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认清语言单位内部的结构层次关系。

分析单句,要求能用文字描述具体句子所属句型。

二、主谓句的分析

1.主谓句的成分:

主谓句的句子成分一般只有主语和谓语两大成分,有的还有句首修饰语和独立语。

注意主谓句没有定语、状语、中心语、述语、宾语和补语,这些都是非主谓句成分。

如果进一步对主谓句的主语、谓语进行切分,可能会分析出定语、状语、述语、宾语等等,但它们不是构成主谓句的直接成分,而是主谓句的主语、谓语的成分。

2.主语的判定:

动词性谓语句的主语一般比较好判定,但有时几个名词位于动词前,谁是主语判断起来就要困难一些,例如“这部小说去年秋天我们就看了”。

可以根据下列顺序确定主语:

施事-工具-受事-处所-时间。

比如“昨天村子里来了一个人”,这个句子有处所词有时间词,处所词要优于时间词,所以“村子里”是主语。

3.谓语:

主谓句的谓语可分名词性谓语、动词性谓语、形容词性谓语三类。

我们重点学习动词性谓语。

动词性谓语包括述宾谓语、述补谓语、连述谓语、主谓谓语四种类型。

其中比较难理解的是主谓谓语句,易于混淆的是连述谓语句和主谓短语充当宾语的句子,例如“我希望他来看看”是动词性述宾谓语句,“我请他来看看”是连述谓语句。

平时学习要注意这两个难点问题。

三、句子的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

这部分内容作一般知识性了解即可。

第七节复句分析

一、复句和关联词语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组成的句子。

分句和分句之间常用表示某种结构关系的词语连接,这就是关联词语。

不同的复句往往有不同的关联词语表示结构关系,所以关联词语是复句的外在标志。

学习复句要掌握常用关联词语及其用法特点。

二、复句的类别

复句的基本类别可分八种:

并列复句、连贯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让步复句。

一般把前四种复句总称为联合复句,后四种总称为偏正复句。

联合复句的共同特点是各个复句的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并列性的,而且可以任意增加分句而不改变结构层次;偏正复句的共同特点是各个分句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偏正之分,句子表义的重心是正句部分,偏句只是说明某种条件,偏正复句的突出特点是每增加一个分句就相应增加一个层次,其关系不能延长。

三、多重复句

多重复句由三个以上的分句构成,包含两个以上的结构层次。

要注意有三个以上的分句并不都是多重复句,如联合复句类无论有多少个分句,都是一个层次,都不是多重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应注意先把各个分句找出来(不要把一些句子成分当作分句),然后确定分句间的结构关系及结构层次,用竖纵线标明。

多重复句的分析是重点又是难点,平时应注意多练习实践。

第五章修辞

修辞一章主要讲授语言运用的一些方法技巧,即如何使表达准确生动,更好地传情达意。

本章内容还涉及到语汇、语法等相关知识的运用,因而学习修辞应注意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

修辞的实践性比较强,因此也要注意学以致用,切忌死记条款。

第一节修辞概说

修辞一般是指更好地运用语言的规律,包括选择和创新两个方面。

修辞的基本要求是明确、恰切、简练。

本节对修辞的意义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即可。

第二节词语修辞

一、什么是上下义词语

一个词语的语义包含另一个词语的语义,这一对词语就构成上下义关系,语义被包含的词语叫下义词语,包含下义词语语义的词语叫上义词语。

修辞中的上下义词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都是指词语,只要能构成上下位关系,都称之为上下义词语,例如“动物”与“猫”、“狗”、“狼”、“孔雀”,“人”与“男人”,“女人”、“白人”、“黑人”,“青年”与“当代青年”、“大龄青年”等。

上下义词语有不同的表达作用,上义词语所指范围大,表义比较概括,下义词语所指范围小,表义比较具体。

运用语言时,用上义词语还是用下义词语,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如果对某个对象的具体情况不清楚,宜用表义宽泛的上义词语,要具体说明某个对象,使别人更加明确,宜用下义词语。

如果会话双方对彼此的情况比较了解,往往也可用上义词语代替下义词语,如用“车”代替“汽车、卡车、轿车、自行车、三轮车”等等。

由于上下义词语是处于不同的层次,因此不能并列使用。

二、列举和统括

用词语表达众多人或事物时,为了使对方详细了解有关内容,而把这些人或事物按一定方式一一罗列出来,这种手段就叫列举;要注意列举应遵循的原则。

列举适应分析的需要,使表达明确具体,详尽细腻,给人以全面、完整的印象,具有形象生动、渲染强调的效果;用词语表达众多人或事物时,为了使表达具有整体性,而用有代表性的词语来概括表达,这种手段叫统括;统括反映综合的成果,使表达简洁明快,给人以总体印象,具有干脆利落的表达效果,适合信息的综合传递,使受话人便于从总体上快速把握对象。

第三节句子修辞

一、句式的选择

现代汉语常用句式有四组八种:

从句子结构成分的繁简看可分长句和短句,从前后句子结构是否整齐一致看可分整句和散句,从口气看可分肯定句和否定句,从使用场合及表达风格看可分口语句和书面语句。

四组句式的划分角度不同,所以同一个句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可属于不同句式,如“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

”从上述四个角度看是短句、整句、肯定句、口语句。

对这八种句式的特征、表义作用要熟悉,并能结合语境选用。

二、句式的变换

句式变换就是根据要求把一个句式变为别的句式,使之符合具体语境的需要,如把长句变成短句,把散句变成整句等等。

要注意的是,变换句式,可以改变原句的顺序,可以增减个别词语,句子的风格可以有变化,但是句子的基本意义不能改变。

如肯定句变成否定句,意义仍然是肯定的。

第四节常用的修辞格

一、重点辞格

本节介绍了12种辞格,可重点掌握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仿词、对偶、排比(含层递)这几种辞格,弄清楚它们的定义、特点、类别以及表达作用。

二、一些易混问题

1.借喻和借代:

二者的相同之处是都只出现借体,本体不出现。

不同之处有二:

一是构成基础不同,借喻的构成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借代的构成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二是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因而可以还原为明喻格式,借代不能还原。

2.夸张和夸大:

夸张以客观真实为基础,把事物的特征有节制地加以放大,使人认清事物的本质,有一定的真实性。

夸大则违反客观真实,使人感到虚假,不可信。

3.双关和歧义:

双关和歧义都是同一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意义,可作两可理解。

但双关是发话人有意设置的,不会引起误会,具有积极意义;歧义是发话人说话时无意造成的,句子意义有两种理解的可能,容易引起误解,在交际中具有消极意义。

三、修辞格的配合

辞格的配合有连用、套用、兼用(亦称辞格连续、辞格包孕、辞格复合)三种形式。

连用指几种辞格前后相连,形式上互不纠缠;套用指一种辞格中套用着别的辞格,即从总体看是一种辞格,从局部看又有别的辞格,也就是大套小,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具有一定的句子形式的辞格中,如对偶、排比中就常常套用比喻等辞格;兼用指不同的辞格出现在同一句子形式中,从一种角度看是一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一种辞格。

第六章语言运用

本章以较广阔的内容作为大背景,分交际、信息、文化三个分支内容,围绕着语言运用这一主题展开,它们同语言运用密切相关,体现了运用语言的三个层次:

语言与交际讲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所必需的一些基本的元素,如角色、语境、话语类型;语言与信息讲的是语言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编码与解码问题;语言与文化则从更高一个层次阐述了语言运用问题。

第一节语言与交际

一、交际角色

角色乃是某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所占有的适当的位置,被该社会和团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

语言运用就是人的一种重要的行为,交际角色与语言运用密切相关,要使话语表达符合交际角色特点,因此就必须按照特定的角色要求进行活动。

二、交际环境

交际环境简称语境,即语言使用的环境。

交际环境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交际环境指交际的现场环境和国家、时代、民族、文化等大背景,狭义的交际环境指上下文。

句子是要涉及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因此任何一句话都离不开语境,都要与语境相协调。

客观的词句,无所谓好坏,无所谓雅俗,符合语境需要,就是好的,得体的。

语境对语言运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规定了言语的含义,规定了言语的表达方式,有助于突出语言表达效果。

说话如果不注意语境,往往会引起误解。

三、交际类型

1.交际类型的类别:

交际类型是交际方式的分类。

交际方式可从不同角度分类,按发话受话情况分独白型和会话型,如演讲、布告之类是独白型,聊天、讨论是会话型;按交际的正式程度分正式型和随意型,如作报告、汇报是正式型,日常交际是随意型;按交际形式分口头型和书面型,口头型是口头交谈,书面型是通过文字表达。

2.会话原则:

合作原则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

合作原则是保证会话持续不断的重要条件。

要求能分析合作原则在交际中的运用,能分析会话含义。

3.语体:

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第二节语言与信息

一、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通过某种符号、信号传递的音信、消息。

信息传递通过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完成。

语言信息的传递有三个要求:

使用共同语码,保证语码和信息内容的统一,保持信道畅通。

二、句子的解释因素

句子的解释因素包括句内因素和句外因素,要求重点理解句外因素。

句外因素包括指称意义、社会文化意义、联想意义、暗示意义、预设。

要注意对指称意义和预设的理解。

指称意义指词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代表的具体对象。

比如我们说“今天”,词典中的意义是指说话的当天,如果是建国57年国庆节说,那么“今天”是指2006年10月1日,如果是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九年纪念大会说“今天”,是指2006年7月1日。

每个词句在言语交际中都有具体的内容,这就是指称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句子才有具体的指称意义,因为只有句子才和具体的语境具有特定的联系。

预设是潜存在话语中的已知信息,是一个句子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这种前提条件既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是说话人主观上认定的客观存在。

没有这个前提条件而说出一个句子来,那是不可思议的事,别人也无法理解。

比如甲对乙说:

“小王来了。

”这里的“小王”必须是双方共知指什么人,至少甲认为乙知道,如果甲认为乙不知道还这样说,那么这句话就没有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因为乙就会在心里嘀咕:

谁是小王,为什么要告诉我小王来的事。

由此可见,懂得预设,对于话语信息的传递和理解,都有重要意义。

三、句子的理解策略

词语提取、词语预测、尝试组合、模式对照。

第三节语言与文化

本节内容可作一般知识性了解,充分认识到文化与语言的密切关系。

重点要弄清文化在汉语语汇中的反映,如“松柏“代表”长寿,“鸳鸯”比喻夫妻等;文化对语言运用的制约作用。

从总体上看,本学期的教案内容比上个学期更为灵活,对于平时学习的实践要求比较突出,期末考试更是突出分析运用,《现代汉语

(2)考核说明》规定的分析题内容就占了50%的分数比例(详细内容请参考中央电大编辑部发行的《现代汉语

(2)》期末复习指导),这是同学们复习时要特别注意的。

 

现代汉语

(2)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

王学莉06年12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只有B不是名词

A.时间时刻时期

B.将来未来马上

C.过去现在目前

D.昨天今天晚上

2.下列句子D中的代词是活用

A.你去办这事

B.他会来帮助我们的

C.咱们一起去

D.这也不是那也指责

3.下列各组词只有A不是兼类词

A.热爱怀念仇恨

B.科学文明编辑

C.相当根本结果

D.自然决定困难

4.下列句子B中的代词属活用

A.有党的领导,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

B.他什么都不怕。

C.你和他两个人一块儿去帮忙。

D.谁会在深夜敲门呢?

5.只能带非名词宾语的一组词是C

A.探索批评看见

B.创作制造培养

C.值得禁止引起

D.阅览考虑寻找

6.下列句子C中的“和”是介词

A.我和他是中学同学。

B.他和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相同。

C.你和他吵闹太不应该。

D.我和你都属于替补队员。

7.下列句子D中的指称是不定指

A.是他教我写字

B.把唱片买回来了

C.明天去图书馆

D.在床下找到一本书

8.下列句子A是复句

A.由于领导不支持,计划自好作罢。

B.由于认识的差异,我们争论了好半天

C.因为迟到的缘故,我们错过了这班车。

D.只有踏实肯干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就。

9.同“故事片《泰坦尼克号》”结构相同的词语是B

A..滔滔大海美丽风景

B.首都北京厂长老王

C.东张西望引人入胜

D.巨轮出航游泳比赛

10.下列说法D是正确的

A.所有动词都能用于把字句

B.所有动词都能用于被字句

C.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施事位置不同

D.被字句动词后面不能再出

11.除了D外,其余句子都有词性误用

A.情况发生得太忽然了

B.他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是偶尔的

C.我从小就愿望长大做一个飞行员

D.要有应付突然事件的能力

12.与“我们自己’”结构相同的短语是A

A.首都北京

B.首都人民

C.北京美丽

D.北京天津

13.下列句子中是连述短语的是C

A.站起来

B.跳下去

C.进来说

D.走出去

14.下列短语只有___A____是述宾短语

A.买一个

B.增一脚

C.去一趟

D.看一回

15.下列短语C第一层是介词短语

A.从天空飘落下来的雪花

B.向茫茫的草原深处走去

C.把这个令人讨厌的东西

D.在桌子上有好几本小说

16.“今天全校搞卫生,一班和二班打扫走廊,其余班级打扫操场”。

这句话的统括方式是____D________

A.总括式

B.关联式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C.排除式

D.剩余式

1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_____A_____

A.整句

B.长句

C.口语句

D.散句

18.“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是____B_____

A.严对

B.宽对

C.正对

D.串对

19.“皇军好,不杀人,不放火,不抢粮食.多好啊!

”这句话用了____D_____辞格

A.比喻

B.夸张

C.双关

D.反语

20.瞧人家两口子,“郎财女貌,多班配!

”这句话用了_____A____

A.仿词

B.夸张

C.双关

D.反语

21.下列短语_C__第一层是介词短语

A.从天空飘落下来的雪花

B.向茫茫的草原深处走去

C.把这个令人讨厌的东西

D.在桌子上有好几本小说

22.下列短语只有A有歧义

A.咬死了猎人的猎狗

B.咬死了猎人的金鱼

C.咬死了猎人的公鸡

D.咬死了猎人的鹦鹉

23.下列短语只有_C_没有歧义

A.刚发现敌人的哨兵

B.看打乒乓球的小女孩

C.桥上站着的便是母亲

D.两个朋友赠送的花瓶

24.句子____A______不是疑问句

A.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不来

B.谁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呢

C.为什么你不及时告诉我

D.他为什么讨厌你一个人

25.下列句子C是主谓谓语句

A.他这本书看了两天

B.我什么情况都不了解

C.惊险电影我最爱看

D.在这儿我一个人都不认识

26.下列句子C没有句首修饰语

A.去年秋天我主演了一部电视剧

B.突然一个黑影从屋角闪出来

C.去年写的小说今年五月才发表

D.前年这个时候天气一点都不好

27.“她洗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这句话的预设是____B______

A.她把衣服洗完

B.她很会洗衣服

C.她刚洗完了衣服

D.她经常洗衣服

28.下列表示动植物的词语______D_______不具有文化内涵

A.松树

B.鸳鸯

C.狐狸

D.桃树

29.下列句子B不是整句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30.学术论文、教科属于A

A.事务语体

B.政论语体

C.科技语体

D.文艺语体

31下列短语与“跳不高”结构相同的是:

___C______

A.山不高

B.楼不高

C.走不远

D.题不难

32.“群众的干劲越大,党越要关心群众生活,党越是关心群众生活,群众的干劲也会越大。

”这段话是典型的___A___修辞格

A.回环

B.反复

C.对比

D.对偶

33.下列短语不是多层定语的是__A___

A.我哥哥的老师

B.一种新式武器

C.一位新来的同学

D.昨天买的新书

34.下列句子____B_____是复句

A.由于认识的差异,我们争论了好半天。

B.由于领导不支持,计划自好作罢。

C.因为迟到的缘故,我们错过了这班车。

D.只有踏实肯干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就。

35.下列句子____D_____是主谓谓语句。

A.他这本书看了两天。

B.我什么情况都不了解。

C.在这儿我一个人都不认识。

D.惊险电影我最爱看。

36.下列句子与“他没有书”相同的是:

____C_____

A.他没有来。

B.他没有说。

C.他没有笔。

D.他没有笑。

37.“将心比心”中的“将”和“比”的词性分别是_____B____

A.介词和介词

B.介词和动词

C.动词和动词

D.动词和介词

38.下列句子__C___中的“和”是介词。

A.我和他是中学同学。

B.他和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相同。

C.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