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2607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7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docx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

安盛—湖南亚华宾佳乐乳业公亚华乳业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

1.1乳品行业研究范围

乳品种类研究主要包括乳制品、液体奶和奶类等。

其中,乳制品包括:

奶粉、奶酪、炼乳、奶油和干酪素等;液体奶包括:

保鲜奶、巴氏杀菌消毒牛乳、酸奶和超高温杀菌牛乳等;奶类包括:

各种原料奶(牛奶、羊奶等)。

乳品奶资源研究主要包括奶源基地建设和发展。

奶源基地建设不但是乳品工业发展基础,而且是农业产业化基础。

目前我国一些乳品加工企业由于奶源基地建设滞后、奶源供应紧张,已经非常明显地制约着乳品加工工业发展。

合理奶源基地建设和布局,有利于促进乳品加工工业健康发展。

乳品生产企业研究:

乳品加工企业是乳品工业中间环节,其发展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乳品工业兴衰。

近几年来,我国乳品加工企业效益明显好转,目前国内万吨以上生产能力企业已经有10余家,而且他们开始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但是我国目前上千家乳品企业中,绝大部分还处于低产量、低质量和低效益三低状态。

乳品消费市场研究:

我国目前乳品消费主要群体是城镇居民,在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乳品消费量为21.89千克左右,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为1.15千克左右,全国人均消费量为8.1千克左右。

收入和消费习惯是影响奶类消费需求重要因素。

我国乳品市场消费品种主要有液态奶和奶粉两大类,乳品品种总消费趋势是:

液态奶消费量增长较快,而奶粉相对消费总量比例不断下降。

 

1.2主要乳制品种类

(1)液态奶

液态奶包括巴氏消毒奶、超高温灭菌奶、保鲜奶、发酵乳,但不包括含乳饮料、乳酸饮料等等。

它具有营养成分保存好、饮用方便、加工费用低、能耗少等优点,随着乳制品结构调整,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其他奶类。

1990年液态奶产量26万吨,其中比例较大是消毒奶,产量达22.5万吨,占85%以上;酸奶约1.5万吨,约占6%。

到2000年液态奶产量高达142.5万吨,其中酸奶29.93万吨,占21%;巴氏消毒奶87.57万吨,占61.45%;UHT奶25万吨,占17.54%。

表11997~2000年我国液态奶增长情况单位:

万吨

液态奶

增长%

发酵乳

增长%

巴氏

增长%

UHT

增长%

1997年

59.00

-

7.00

-

39.00

-

13.00

-

1998年

68.00

15.25

12.00

71.43

37.00

-5.13

19.00

46.15

1999年

95.00

39.71

18.00

50.00

57.00

54.05

20.00

5.26

2000年

142.50

50.00

29.93

66.28

87.57

53.63

25.00

25.00

资料来源: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2000年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液态奶正在呈现高速增长之势,其中主要原因有:

居民对牛奶及乳品营养知识认识得到了提高,同时液态奶产品多样化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另外液态奶流通渠道也得到了改善,消费者可以方便地获得液态奶制品。

“以液代粉”是乳品发展一个大趋势,它可观增长潜力将吸引更多投资者,将有一大批乳品企业转液态奶,同时许多行业外资金也将涌向这个行业,液态奶竞争激烈将导致整个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

(2)奶粉

由于我国居民还没有消费奶油、炼乳、干酪习惯,所以奶粉是最重要一种乳制品,它在我国乳制品中比例一直稳定在60%以上,最高时达到80%。

奶粉产量自1990年以来,除1993年出现负增长外,都呈增长态势,而且有6个年分增长率为两位数。

在1992~1999年间,我国奶粉出现数万吨积压,其中1996及1997年积压高达8万吨左右,到2000年奶粉生产保持了8.5%增长幅度。

表21990~2000年我国奶粉生产情况(万吨)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产量(万吨)

24

29

33

29

29

31

35

39

42

50

54

增长率(%)

16.3%

21.7%

14.5%

-13.5%

1.7%

4.8%

11.6%

11.6%

7.5%

19.1%

8.5%

资料来源:

《中国奶业50年》2000年

目前我国奶粉制造开始注重科技创新,以提高奶粉科技含量,积极运用生物技术、基因技术来增强奶粉竞争力。

近年来奶粉品种逐渐丰富,如婴儿配方奶粉、儿童助长奶粉、孕产妇奶粉、老年人奶粉、降糖奶粉等。

预计今后奶粉方面脱脂粉、酸奶专用粉、冰淇淋粉用量将逐年上升。

(3)冰淇淋

冰淇淋作为一种冷冻乳制品,属固体冷饮食品类。

近年由于冰柜、冰箱使用数量增加,其产量也迅速上升,目前我国冰淇淋市场利润非常薄,市场基本格局是:

外资企业、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三分天下。

和露雪作为全球最大冰淇淋生产商在我国市场占有率为20%左右,比第二名雀巢高出2倍;国有企业及营业额在496.2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生产冰淇淋仅占全国总量50%左右,可以这样说,我国现在大部分冰淇淋还是由地方小厂生产出来,所以在技术上和质量上水平还比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冰淇淋营养价值认识加深、农村城市化进程以及西式快餐扩张,冰淇淋将逐步成为我国居民一种休闲食品,并逐渐形成一种冰淇淋消费文化。

(4)酸奶

发酵乳(主要是酸奶)自从90代中期以来,酸奶一直是国内增长最快一种乳制品。

酸奶是营养价值较高发酵乳制品,且比鲜奶和复原乳易于消化吸收,对肠道菌群起平衡作用,特别可以避免亚洲人群乳糖不耐症,是种很有价值疗效乳制品。

1998年以来我国酸奶保持高速增长势头,2000年比1999年增长66.28%,在液态奶中比重一直稳步上升。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营养保健意识增强,越来越多居民认识到,酸奶不仅含有牛奶所有营养成分,还具有提高机体防病抗病能力、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因为酸奶将鲜奶中部分乳糖分解,含有较低乳糖,适宜于更广泛消费人群。

据测算我国目前有36%人口存在不同程度乳糖不耐症,酸奶有人体需要各种营养成分,比鲜奶更容易吸收;目前酸乳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需求已经日趋扩大。

 

1.3乳制品工业基本产业特征

(1)国家政策重点扶持产业

目前国家农村工作重点是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而畜牧业发展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奶业作为畜牧业中潜力最大部分已经被作为发展重点,政府和农民对发展奶业也都有很高积极性。

在农业部制订《畜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突出发展奶类生产”,并将“奶业发展工程建设”列为重大项目。

现在全国各地政府都把发展奶业提到新战略高度,以发展奶业作为农村和农业经济新增长点。

目前我国农村奶农每养殖一头奶牛平均每年可获利2500~5000元左右,奶牛养殖业已成为当今我国农村经济一个新增长点。

(2)居民生活必需品

乳品与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关系千家万户,它被称为全价营养食品,世界各国大都十分重视鲜奶及乳品生产。

早在1988年时候,世界人均奶类产量已经达到93.8公斤,人均消费奶类93公斤,其中欧美发达国家人均奶类产量在200公斤以上,人均年消费量100~150公斤,印度为70公斤;而我国当时人均奶类产量8.9公斤,人均年消费量6.6公斤左右。

我国居民也已经开始认识到乳品是最接近完善食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它正在逐步成为我国居民每天必需消费品。

以北京、上海和广州地区为例,2001年人均已经达到26公斤。

为了在全球倡导乳品消费,联合国粮农组织从2001年起,把每年6月1日为“世界牛奶日”,9月最后一个星期三为“世界学生奶日”。

(3)属于新兴朝阳产业

食品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自1996年以来,它实现产值持续位居各工业部门之首。

在2001年总产值达到9150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销售收入8787.15亿元,同比增长13.17%,高于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1.4%平均增速,实现利润438.95亿元,同比增长23.5%,远远高出工业企业8.1%平均增速。

乳品工业是食品工业重要组成部分,自90年代以来,乳品制造业一直保持着年增长30%左右速度增长;可以说它是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最热点行业之一。

目前我国乳品制造业开始进入黄金发展期,从生产到销售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传统乳业已经显露出“朝阳产业”勃勃生机。

 

1.4奶业将成为中国农业经济主导产业

建国53年来,奶业有了较大发展,但这仅仅是同自己相比,若同发达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2001年中国奶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各项生产指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奶牛总头数:

567万头,较上年488.7万头增长16%;

牛奶总产量:

1025万吨,较上年827.4万吨增长24%;

乳制品总产量:

105.43万吨,较上年增长24.9%;

液态奶总产量:

189.98万吨,较上年增长41.67%;

销售总收入:

272.27亿元,较上年增长27.11%;

实现利润:

16.51亿元,较上年增长62.43%。

几个大城市2001年牛奶生产情况

城市名称

奶牛(万头)

较上年(%)

牛奶(万吨)

较上年(%)

北京 

12.2

43

41.7

41

上海

5.8

2

25.4

持平

天津  

6.7

43

24.1

47

呼和浩特        

12.5

37

40

67

  欧盟97年资料表明:

中国奶类总产量世界排名居第15位,人均奶类占有量排名居164位。

中国奶业必将有大发展,中国奶业必将成为中国农业经济主导产业。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贫奶国家,奶业是弱质产业,这是一对反差强烈矛盾,必须尽快解决。

中国在占世界7%耕地上生产着占世界24%粮食,供养着世界22%人口,这是有目共睹事实。

近年来,中国政府产业政策出台为中国奶业发展提供和创造了空前有利条件和发展空间。

97年以来国家陆续发布了《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这两个文件2000年9月修订后又再次发布)、《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2000年农业部等八部委局和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通知》,2000年《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等出台。

2001年国办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意见》,根据国务院要求,由农业部常大会同卫生部、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教委、财政部等有关部委以及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共同编写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农业部启动了《奶业行动计划》,科技部在十五期间将投入超过50亿元资金全面启动包括奶业发展在内12个重大科技项目,今年90亿国债技术资金投向已经确定。

十个投向行业包括了轻工业行业,重点放在食糖、肉、奶等产品农工贸一体化企业。

总之,政府政策出台和资金支持都为中国奶业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5理性看待市场潜力,需求制约是我国乳业发展主要瓶颈

一场规模空前牛奶大战在全国各地打得如火如荼,在许多超市里,牛奶“买三赠一”、“买四赠一”促销广告随处可见,部分产品平均价格低于纯净水。

据经销商介绍,就是不搞“买三赠一”促销活动,日销量低于10吨厂家也不挣钱。

不少企业亏本销售,为就是开拓市场。

乳业被公认为朝阳产业,中国乳类制品工业协会预测:

未来5年,我国乳品消费将大幅度增加,年增长率可达到30%。

特别是国家九部委去年联合推出“国家学生奶饮用计划”,以后,仅此一项年增需求量就达150万吨!

由于乳制品市场潜力巨大,各地纷纷买奶牛、上企业。

哈尔滨市原有鲜奶加工企业不过几家,而今已经达到20多家,除了原有“龙丹”、“金星”、“松花江”外,“绿尔乐”、“北大荒”、“万家宝”、“太阳岛”等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了出来,一些国内知名品牌“伊利”、“完达山”、“光明”也纷纷挤进哈尔滨及其周边地区占地建厂。

哈尔滨加工鲜奶量由每日20吨猛增到200吨,再度成为全国最大乳品加工基地城市。

蜂拥而上往往导致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目前鲜奶生产企业技术设备都已基本过关,奶源也相对比较充足,但市场并没有配套发展。

加之夏季喝奶人数减少,造成奶源过剩、产品过剩,各企业为挤占市场不得不亏本甩卖。

目前我国人均鲜奶消费量是6-7公斤/年,而世界平均消费水平是103公斤/年,有国家如澳大利亚人均鲜奶消费是140公斤/年,看上去增长空间很大。

但实际消费增长是遵循一定规律,它往往受国家宏观经济、人民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增长可能是逐步、缓慢,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达到世界消费水平。

虽然哈尔滨、北京等地牛奶消费出现爆发式增长势头,增幅高达30%-40%,但既然是爆发式,就不可能持久,最终还是要恢复到理性增长程序。

目前,国内许多省市县,都把奶牛养殖业视为区域经济增长点,到处争购奶牛、扩建牧场。

奶牛价格一路飚升,每头1万元以上,有地方高达1.5-1.8万元。

与此同时,国内鲜奶收购价、销售价却普遍下降。

这一市场信号应该引起我们注意,不能对鲜奶市场消费估计过高,政府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防止出现一哄而起、蜂拥而上盲目行为,买奶牛、建厂房都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因为市场潜力不可能一下子转为有效需求,企业规模要和市场同步发展。

目前我国乳品加工能力增长快于奶源增长,供给增长又快于消费增长。

行业分析人士据此提出,尽管我国人均每天只有相当于两瓶眼药水牛奶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但影响我国乳业发展主要限制因素不是供给,而是需求。

研究人士分析,近几年我国奶类总产量始终保持了两位数以上增长。

在经历了几年极限增长后,即便不考虑胚胎移植等技术给供给增长带来巨大变化可能性,牛群自然增长、良种扩繁、饲料结构变化、饲养管理改善就可能使奶类总产以每年25%到30%速度递增。

此外,各级政府“抓生产”、“保障供给”有非常成熟经验,因此总供给量在未来5年左右完全可能实现翻番。

 

 另一方面,国内奶类需求量不可能在5年内实现翻番。

有专家认为,过去在计算奶类人均消费水平时忽略了很多因素,用平均消费水平来预测市场往往是陷阱。

例如,人均占有量计算并未考虑净进口部分,而进口乳制品数量已占国内生产总量1/3。

还有,计算人均消费量分母里,有接近九成不喝奶人。

  据调查,目前乳品消费有效人口只有2亿多,真正有购买力人口也不过几千万人。

依此计算,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亚洲平均水平,消费水平在短期内增长已经有限。

专家表示,我国目前以消费液态奶为主,奶酪等加工品消费远未启动,而生产1公斤奶酪需要10公斤原奶,就是说消费1公斤奶酪相当于消费10公斤液态奶。

所以,将我们奶类消费水平同世界平均水平比较时不能忽视这个因素。

 

第二部分乳品工业发展概况

2.1我国乳品行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1952年我国乳品总产量仅624吨。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乳品行业发展较快,产量达1.27万吨,比1952年增长了19倍,1958年达到1.97万吨,比1957年增长55%。

但是到60年代初期,由于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全国乳品产量由1.97万吨下降到1961年6528吨。

到1965年乳品量突破2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1966年以后由于十年动乱,使我国乳品加工业遭到重创,奶牛饲养头数锐减,乳品加工业出现了长达10年徘徊不前局面。

从1966到1975年期间乳品平均每年递增5.6%,到1978年奶制品产量仅4.7万吨,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1978年以后,我国乳业进入了持续高速增长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对乳制品产生了很大需求,拉动了乳业发展。

资料来源:

《中国农业统计年鉴2001年》

1979年到2000年全国鲜奶产量由130.1万吨增加到879.5万吨,乳品产量由5.4万吨增加到82.9万吨,与1979年相比,20年间分别增长了6.8倍和15.3倍;在2001年全国奶类总产量达到1029万吨。

从产品结构来看,1995年全国奶粉总产量为52.6万吨,2000年达到82.9万吨,5年增长57.6%,平均年增长11.5%。

液态奶市场销售在1996年产量为51.9万吨,2000年达到150万吨,4年增长189%,增长近两倍,平均年增长47.3%;“九五”期间是我国奶粉和液态奶发展较快时期之一。

2001年全国乳制品产量达到105.4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27.1%,超过“九五”平均增长速度15.6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奶业发展形势开始出现喜人局面,且发展势头强劲。

以2000年按销售额排名前十位企业为例:

液体奶市场份额约占全国总产量62%,奶粉销售量约占全国奶粉总产量33%。

2001年在乳品产量中,奶粉类产品约占70%,在奶粉产量中,全脂奶粉约占20%;全脂加糖奶粉约占30%;婴儿配方奶粉约占20%;其他奶粉约占30%。

此外,液体乳(包括杀、灭菌乳和酸乳等)发展较快,约计超过230万吨,增幅达20%以上。

这说明液体奶和奶粉两大品种一直是我国大型乳品企业主导和优势品种。

表3我国乳品重点产区产量统计单位:

万吨

地区

1998

1999

2000

2001

黑龙江

11.87

15.49

18.48

22.60

河北

8.24

9.65

9.99

11.92

山东

5.19

5.29

8.30

11.13

江苏

1.91

2.90

7.46

7.53

内蒙古

3.76

5.42

6.65

4.75

浙江

4.69

6.11

4.74

4.75

陕西

2.63

2.90

4.58

4.67

其他省份

16.57

21.31

19.9

38.08

全国总计

54.86

69.08

82.92

105.43

数据来源:

2001年《中国乳品工业通讯》整理

从地区分布状况分析:

全国乳品2001年产量在3万吨以上有黑龙江、河北、山东、广东和江苏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它们2001年产量合计为86.24万吨,占全国乳品总产量81.80%。

特别是广东、北京和上海等地区近两年来乳品年产量出现急剧上升之势,最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居民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领先于其它地区居民认识到乳品营养价值,并逐步养成了饮食乳品习惯。

 

2.2乳品加工企业生产及市场状况分析

(1)乳品加工企业生产概况

随着乳品工业发展,我国各地不但纷纷掀起奶牛养殖热,同时也促使乳品加工企业个数急剧增加,目前我国乳品加工企业现在共约1000家。

国内原有大型企业规模不断膨胀,加工能力、加工数量和企业销售额快速增长。

其中光明、伊利、三元、蒙牛等10家大型乳品企业销售额占据了全国总销售额1/3,预计将来国内排名前五位乳业公司产值之和将达到全国乳业总产值一半。

表42000年全国十大乳品企业情况

企业名称

销售额(万元)

各种乳品产量(万吨)

收奶量(万吨)

液态奶

奶粉

冷饮

北京三元

69,451.46

18.46

0.38

18.71

上海光明

226,374.70

38.72

1.95

0.51

47.53

石家庄三鹿

94,054.71

0.93

4.60

0.72

17.30

内蒙古伊利

128,036.10

10.60

2.50

8.53

18.25

山东鹏程

29,490.82

0.73

0.99

3.05

9.09

黑龙江金星

46,229.30

2.50

1.50

12.67

黑龙江龙丹

41,846.20

2.15

1.00

8.87

黑龙江完达山

42,143.92

0.41

2.61

18.56

山西古城

12,355.38

1.50

1.20

0.5

10.45

西安银桥

14,249.21

1.74

1.50

0.06

12.16

合计

704,231.80

77.74

18.23

13.37

173.59

资料来源:

2000年《中国食品工业年鉴》/《2000年国家学生奶计划调查报告》

从以上数据可以分析:

2000年我国十大乳品企业累计销售额达70.4亿元,加工鲜奶173.9万吨,占全国鲜奶产量近20%。

这表明我国乳品企业已经开始向规格化、集团化发展。

 

表52001年全国乳品行业各类企业业绩表

企业

性质

企业数(个)

销售收入(亿元)

比上年增长(%)

实现利税总额(亿元)

其中:

实现利润(亿元)

比上年增长(%)

税金

(亿元)

比上年增

长(%)

国有控

股企业

166

121.20

19.90

12.04

6.26

12.91

5.78

17.22

股份制

企业

150

116.30

45.90

13.35

7.91

68.33

5.44

35.03

外资

企业

45

83.91

13.28

17.61

6.39

77.41

11.22

130.07

其他

29

8.28

40.78

0.25

0.05

-52.60

0.20

44.76

资料来源:

2001年国家计委产业各行业统计表

以上据数据显示,在2001年全国规格以上乳品企业有401个,实现销售收入27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7.11%,实现利税总额达36.39亿元,其中:

实现利润16.51亿元,同比增长62.4%;税金19.88亿元,同比增长73.93%。

实现利税超亿元有河北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北京市。

表62001年全国主要乳品企业情况

企业名称

光明

伊利

三鹿

三元

蒙牛

完达山

销售收入(亿元)

35

27

23.6

10.5

8.5

7.4

增长率(%)

49.6

80

32.6

52

193

76

资料来源:

2002年《中国乳品工业通讯》

2001年上海光明乳业实现销售收入达35亿元(较上年增长49.6%,其中乳业收入超过26亿元,利润1.6亿元,全国收购牛奶超过45万吨,继续居于全国乳业第一地位;伊利实现销售收入达27亿元(较上年增长80%);位居第二;其中蒙牛增长势头最快,高达193%。

从表7、表8数据可以分析得知:

我国乳品加工业发展在近两年呈高速增长状态,同时乳品企业在迅速向大型集团化发展过程中,中小型乳品加工企业并没有失去市场和生命力,仍在大量发展,且具有一定经营活力。

特别值得关注是股份制企业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其它性质企业,这说明股份制企业内在管理经营能力和水平要大于其它性质企业。

(2)乳品加工企业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目前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竞争最激烈是“奶源争夺战”和“乳制品价格战”。

近两年来,率先发动这两大战是伊利、光明、三鹿、三元、完达山等国内大型企业,这类企业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资金、技术和规模上都具有相对比较强实力。

“奶源争夺战”其实就是“源头竞争策略”,由于鲜奶、酸奶等液态奶原料供应链不可能很大,所以外国公司如要大规模进入我国乳业市场,就只能向我国奶源基地采购。

国内大型乳品企业将国内奶源基地控制在手里后,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将来制约外国乳业公司在我国竞争。

虽然现在各企业在奶源基地方面进行了激烈竞争,但是对原料奶收购价格并没有造成很大波动,因为企业对原料奶基地争夺手段主要采取“公司加奶农加基地”模式,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技术和人力是进行奶源基地培育建设,并不是进行简单奶源抢夺。

目前国内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